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湾黑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黑熊
原图链接

台湾黑熊学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科名:食肉目(Carnivor)熊科(Ursidae)。[1] 布农语:tumaz、赛夏语:somay、邹语:cmoi、卡那卡那富语:cumai、太鲁阁语:kumay)。被布农族视为圣物,数百年前,以“Tutumaz”也就是布农语的台湾黑熊,为台湾黑熊聚居地命名,现今汉名音译为“托玛斯”。Tutumaz原意,是孔武有力的大英雄。受过严正传统教育的布农族人们,对黑熊都抱持尊畏的态度。[2]

分布在亚洲地区18个国家的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最大的特征是胸前V字形斑纹和大而圆的耳朵。台湾黑熊是亚洲黑熊的一个亚种,外型和其他六个亚种相当。吻部延长而形似狗,又名“狗熊”。台湾陆地上最大型的食肉动物,也是原生的唯一熊类。杂食性,以植物茎叶和果实为主食,并喜食蜂蜜蜂蛹。森林性动物,生性羞怯、行踪隐蔽,通常会避开人类。数量稀少,为台湾法定濒临绝种保育类野生动物。[3]

分布

黑熊曾经广泛分布于台湾低至高海拔的森林,由于栖地破坏和过度猎捕,现今野外的数量急剧减少,分布范围约仅剩全岛面积1/4,多为干扰较少的偏远山区或保护地。目前有出没记录的最高为海拔3700公尺,但它们偏好2500公尺以下的低、中海拔,以阔叶林和针阔叶林混合林为主的山区,这些地区除了可提供适当的隐蔽,也有丰富且多样的食物来源。

台湾黑熊目前现存族群数量不多,出没于台湾中央山脉海拔1000公尺-3500公尺的山区,活动范围可达50平方公里。早在1932年日本探险家堀川安市所著的《台湾哺乳动物图说》中,因土地开发导致栖息地丧失,台湾黑熊的数量在下降中。在1989年依照台湾《野生动物保育法》,台湾黑熊被列为濒危。2001年台湾黑熊被选为台湾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动物,在不少台湾公司、企业、地方政府等,都选用台湾黑熊作为吉祥物、代表物,是著名的台湾意象之一。[1][3][4]

特征

台湾黑熊胸前的V字型白色斑纹(太鲁阁语称做 rabang)是亚洲黑熊共有的特征。身体壮硕体长120-180公分,体重50-200公斤,全身披著粗糙但光亮乌黑的毛发,颈部附近的毛发尤长,可超过10公分。一般成年公熊体型是母熊的1.5倍大,根据玉山国公园捕捉系放的15只黑熊个体资料,雌性约70~80公斤,身长150公分;雄性则可重达110公斤,身长174公分。而它们的掌粗大肥厚,尾巴通常不超过10公分,明显特征是,胸前有“V字型”的弧状白带,所以又称“白喉熊”。它们走路时四肢贴地,只有在觅食,或是受到威胁与攻击时,才会采站立姿势。[1][3][4]

参考资料

  1. 1.0 1.1 1.2 台湾黑熊. 台湾国家公园. 2 (中文). 
  2. 熊赞真实版:台湾黑熊的故事. 中华亚洲环境生态护育交流协会. 2017-09-04 (中文). 
  3. 3.0 3.1 3.2 黄美秀. 山林的灵魂:台湾黑熊. 科学人杂志 (中文). 
  4. 4.0 4.1 台湾黑熊─深山密林中的独行者. 2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