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臧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臧宫
 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字 号 :字君翁

别 称 :臧君翁

爵 位 :朗陵侯

官 职 :辅威将军、左中郎将

谥 号 :愍侯

出 生 地 :颍川郏县(今属河南郏县)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58年

所处时代 :东汉

主要成就 :平定蜀地

臧宫[zāng](?~),字君翁,颍川郏县(今河南郏县)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 起家亭长,参加绿林起义军。追随光武帝刘秀平定河北,拜骑都尉,封为成安侯。
  • 屡立战功,晋封期思侯。成为平定蜀地的主将之一。入为奉朝请、城门校尉,定封朗陵侯。
  • 永元元年(58年),去世,谥号为愍。

人物生平

追随刘秀

  • 臧宫年轻的时候,曾担任颍川郡郏县的亭长(掌治安,捕盗贼之事)、游徼(掌巡察缉捕之事)等职。后来,率领宾客参加下江兵(绿林军的一支),在军中担任校尉。[1]
  • 绿林军大起义后,南阳西汉宗室刘演、刘秀兄弟也起兵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号称“舂陵兵”。为了抗击王莽的部队,舂陵兵加入了绿林军,于是,臧宫有机会结识了刘秀,并追随他征战。臧宫作战勇猛,军中诸将都夸他勇敢。刘秀见臧宫话语不多,做事勤勉,也很器重臧宫,把臧宫收纳为自己的亲信。
  • 公元23年(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刘玄令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持节北渡,镇慰河北诸州郡。刘秀进兵平定河北之战中,臧宫被任命为偏将军。在随后的战争中,臧宫屡次陷阵破敌,立下很多战功。
  • 公元25年(建武元年)六月,刘秀称帝,臧宫被任命为侍中,骑都尉。
  • 公元26年(建武二年)春,刘秀称帝后第二次大封功臣,臧宫被封为成安侯。[2]

率军南征

  • 公元25年(建武元年)九月,汉军光复洛阳,为了巩固洛阳,就要剿灭洛阳西、南一带的流民军,公元26年(建武二年)春,刚刚封侯的臧宫与王常景丹朱祐祭遵王梁一起统领大军南出箕关(中国古代太行八陉之一——轵关陉上一处著名关隘),向南进军,去清剿盘踞在洛阳西南地区的弘农、厌新、柏华、蛮中等流民武装,经过一年的苦战,平定了这些地方。
  • 在清剿流民军之后,又去清剿更始政权的残余势力,公元27年(建武三年),臧宫又和征虏将军祭遵去讨伐盘踞在涅阳(河南省南阳市西南部)、郦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城关西北)一带的更始政权的将领左防、韦颜,在臧宫率领突骑(用于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猛攻之下,左防、韦颜大败,被迫投降。
  • 消灭更始残军之后,公元27年(建武三年)五月,臧宫又随征南大将军岑彭继续南征,前去围剿盘踞在荆、楚地区的楚黎王秦丰,经过二年苦战,消灭了敌军主力。
  • 公元29年(建武五年),臧宫单独率兵徇江夏郡,先后攻克了代乡、钟武、竹里等地。因为在南征之中立下功劳,刘秀派太中大夫持节任命臧宫为辅威将军。
  • 公元31年(建武七年),臧宫被改封为期思侯。
  • 公元31年(建武七年),臧宫率军继续南下,平定了梁郡(治所今河南商丘)、济阴郡(治所今山东省定陶县)。[3]

讨伐巴蜀

  • 经过十年征战,刘秀已经基本统一中国,只有西南一隅的公孙述还没有被消灭。
  • 公元35年(建武十一年)三月,刘秀命令岑彭吴汉、诛虏将军刘隆、辅威将军臧宫、骁骑将军刘歆等将领调集南阳、武陵、南郡的兵士和桂阳、零陵、长沙的棹卒(水手)六万人,会集荆门,准备伐蜀。[4]
  • 汉军攻破荆门之后,岑彭、臧宫、刘歆率领3万余人水陆并进,出垂鹊山,然后出秭归,直抵江关(今奉节东),进逼江州(今重庆)。江州城固粮多,不易攻破,岑彭、臧宫绕城而过,率主力及降卒3万直指垫江(今四川合川),攻破平曲(今四川合川东),收其米粮10万石。公孙述急调延岑、吕鲔、公孙恢等率重兵抵御汉军。岑彭命臧宫率降卒5万从涪水抵平曲,多张旗帜,广设疑兵,牵制延岑之蜀军主力,自率精兵乘船溯江而上直指成都。
  • 当时,公孙述的部将延岑率领大军拒住沈水,声势浩大。而臧宫的情况却很艰难。他手下人多,粮食少,运输跟不上,补给困难。好多士兵,心存去意,总想借机会反叛逃散。郡内各县的地方势力,见此情形,也再次聚集自保,准备观察成败利钝后,再决定究竟投向哪一边。
  • 臧宫本想率部撤回,可又担心部下反叛,敌人追杀,一时犹豫难决。适逢光武帝派谒者令率兵去见岑彭,有骑兵七百多人。臧宫当机立断,假传圣旨,把这些兵调到了自己部下,壮大自己的声势。他命令部队晨夜行军,并故意打出许多旗帜,派人登上山冈擂鼓呐喊。行军时,左岸是步兵,右岸是骑兵,夹拥着战船浩然而进,呼声震动山谷。
  • 延岑没有料到汉军来得如此突然,急忙登山瞭望,看到汉军阵容强大,士马鲜明,他十分震惊。臧宫乘势纵兵出击,大败延岑,延岑部众被斩首和落水溺死的有一万多人,江水都变得混浊了。
  • 延岑只身逃奔成都,他的士兵全部投降,臧宫缴获了他的兵器马匹珍宝和一应辎重,然后,乘胜追击,一路迫降十几万人。
  • 臧宫一路猛攻,进军到平阳乡(今四川绵阳附近),蜀将大将王元率众向臧宫投降。接着,又臧宫进军攻占绵竹县(在今四川德阳北),击破涪县城(治所在今四川绵阳东),斩杀了公孙述的弟弟公孙恢。又攻克了繁县(今四川彭县西北)、郫县(今四川郫县)。臧宫前后缴获的节杖就有五条,印绶更是高达一千八百个。
  • 整顿兵马之后,臧宫率军进攻成都北方的门户——雒城(今广汉市雒城镇)。此时,大司马吴汉统帅的南线汉军攻占广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东南),乘胜进逼成都,就等臧宫兵抵成都,南北夹攻了。但是,一路高歌猛进的臧宫在雒城遇到了蜀军顽强的的抵抗,由于雒城池深城高,防守严密,臧宫一时难以攻下。从此,双方在南北两路同时开始对峙,战局陷入了僵局。
  • 经过半年多的全力围攻,臧宫终于拿下了雒城。公元36年(建武十二年)十月底,臧宫率领北线汉军与吴汉率领的南线汉军在成都城下会师,对成都形成了合围之势。
  • 南北会师之后,臧宫去吴汉的军营会晤,他率兵进入小雒城门,耀武扬威地经过成都城下,来到吴汉营中。吴汉见到臧宫,特别高兴。两人饮酒高会。酒后,吴汉对他说:“将军来时经贼兵城下,震扬了威力,行走如风,照耀如电。然而穷寇难以估量,回去时希望你改行他道。”臧宫心气高傲,哪里肯听,他仍从原路返回营地。敌人也不敢拦截他。
  • 公元36年(建武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吴汉、臧宫率部屯于成都城咸阳门以外,准备与公孙述在城下展开决战!公孙述令延岑率领主力攻击臧宫所部,自己去战吴汉。臧、岑交手,延岑三合三胜。但此时公孙述胸部中枪坠落马下,蜀军败入城中。公孙述当晚就死了。次日晨,延岑投降。吴汉、臧宫统兵入城。 [5]
  • 光武帝刘秀因蜀地刚刚平定,地方不稳固,就任命臧宫为广汉太守,率军镇抚蜀地。
  • 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为了犒赏臧宫平定蜀地的战功,朝廷增加臧宫的封地,改封他为酂侯。[6]

再平成都

  • 公元39年(建武十五年),臧宫应征召回京师,以列侯奉朝请,定封为朗陵侯。
  • 公元42年(建武十八年),臧宫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 公元42年(建武十八年),汉朝在蜀郡的守将史歆在成都谋反,刘秀因史歆曾是岑彭的护军,精通军事,所以派遣吴汉率领刘尚及太中大夫臧宫率万余人前往讨伐。围困一百多天,成都城破,史歆被杀。 [7]

原武围城

  • 公元43年(建武十九年),妖巫维汜的弟子单臣、傅镇等人传播谣言,聚众滋事。他们攻进原武城,劫持官吏百姓,自称将军。朝廷派臧宫率领北军及黎阳营将士包围原武城。当时单臣等粮草丰足,汉军几次攻打,都未能攻克,士卒多有死伤。光武帝召集大臣咨询方略,公卿、诸侯王都说应该悬重赏购求敌首。东海王(即后来的明帝刘庄)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妖巫劫持吏民,其心不会长久。他们内部一定有因后悔而想逃跑的。只不过由于我们围城太急,他们没有机会出逃罢了!为今之计,最好是略缓城围,让他们得以逃出城去。一逃,有一个亭长就足可以擒获了。”光武帝采纳东海王的建议,命令臧宫撤出部分兵力,暂缓城围,敌人果然分散逃出。臧宫等斩杀了单臣、傅镇,平息了变乱。
  • 臧宫回京,因平乱之功升任城门校尉,又转任左中郎将。后又出兵到武溪平乱。兵到江陵,敌降而归。[8]

议讨匈奴

  • 东汉初年,因为长期战争,力量比较薄弱。所以对匈奴采取防御的方针和策略。
  • 后来,匈奴饥疫连年,内部纷争反覆。光武帝刘秀召见臧宫,问他对匈奴问题的看法。臧宫说:“愿率五千骑兵以立功。”光武帝刘秀笑着说:“你是常胜将军,不能跟你讨论敌情,因为你根本不把敌人放在眼里。” [9]
  • 公元51年(建武二十七年),臧宫和杨虚侯马武一起上书刘秀,建议北击匈奴,刻石纪功。但光武帝刘秀长年寄身军旅,颇厌武事,并且知道天下疲耗,人心思定,只想偃武息兵,与民休息,不想轻起边衅,疲国困民。于是下诏书给臧宫、马武,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封诏书,部分地表现了光武中兴的思想基础,对朝廷认识转变影响至大。由于在这封诏书中,光武帝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所以,此后,将领们再也没有人提起用兵黩武之事了。 [10]

离开人世

  • 公元58年(永元元年),臧宫去世,谥号愍侯。 [11]

后世地位

  • 公元60年(永平三年),汉明帝追忆当年随其父皇打下东汉江山的功臣宿将,命绘二十八位功臣的画像于洛阳南宫的云台,臧宫名列第十四位。[12]
  •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臧宫亦位列其中。 [13]

人物轶事

  • 城门断限:公元35年(建武十一年),臧宫率兵参加讨伐蜀地割据者公孙述的战事,他驻军在到中卢县(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这里是骆越人聚集之地。当时,公孙述的将领田戌、任满正与汉军征南大将军岑彭在荆门对峙。由于岑彭等人屡次出战失利,骆越人心浮动。有人准备叛汉归蜀。臧宫手下,兵力单薄,估计难以控制局面。正好属县送来几百辆运输车。臧宫一见,顿生巧计。他让人乘夜锯断城门的门限(门槛),命令运输车辆来而复往,出入城门,络驿不停。于是,车声辚辚,整整响了一夜。骆越派来侦探消息的人,听到一夜车声不绝,看到城门门限也断了,就传语族人,说汉军大部队来了。骆越的首领闻讯,不敢再怀二心,送来牛、酒犒劳汉军。臧宫排兵列阵,杀牛摆酒,款待、抚慰他们。骆越地方这才安定下来。 [14]
  • 鸣剑抵掌,驰志伊吾:成语鸣剑抵掌(míng jiàn dǐ zhǎng)、驰志伊吾(chí zhì yī wú)均出自《后汉书》:“臧宫、马武之徒,抚鸣剑而抵掌,志驰于伊吾之北矣。”鸣剑抵掌比喻勇士非常勇敢。驰志伊吾表示向往在边塞建功立业。[15] [16]

人物评价

  • 范晔《后汉书》:①“宫勤力少言。”;②“宫以谨信质朴,故常见任用。”;③“宫、俊休休,是亦鹰扬。”;④“臧宫、马武之徒,抚鸣剑而抵掌,志驰于伊吾之北矣。” [17]
  • 张预《十七史百将传》:“孙子曰:‘形之,敌必从之。’宫令车声不绝,而敌疑汉兵大至。又曰:‘昼战多旌旗。’宫多张旗帜,登山鼓噪而敌震恐。又曰:‘围师必阙。’宫彻围缓贼而斩臣、镇。又曰:‘非危不战。’宫欲灭匈奴,光武以谓不如息人是也。”[18]
  • 谈迁《枣林杂俎》:“乃抚剑抵掌。志驱伊吾之北者,臧宫、马武也。”
  • 黄道周《广名将传》:“宫奉帝命,屯兵骆越。兵少力微,越欲叛别。会送委输,车数百辄。领车回转,车声不绝。越惊兵来,叛逆遂歇。后伐延岑,流水对列。食少众多,事几决裂。矫马自雄,张旗赫烈。登山望之,势如风雪。乘乱破之,公孙随灭。封之酂侯,其功实切。”[19]

史籍记载

  • 《后汉书》、《东观汉记》、《十七史百将传》有传。
  • 《蜀中广记》、《资治通鉴》均有事迹记载。

参考资料

  1. 《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少为县亭长、游徼,后率宾客入下江兵中为校尉………
  2. 《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建武二年,封成安侯。
  3. 《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击梁郡、济阴,皆平之。
  4. 《后汉书·卷十七·冯岑贾列传第七》:十一年春,彭与吴汉及诛虏将军刘隆、辅威将军臧宫、骁骑将军刘歆,发南阳、武陵、南郡兵,又发桂阳、零陵、长沙委输棹卒,凡六万余人,骑五千匹,皆会荆门。
  5. 《后汉书·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十一月,臧宫军至咸门。述视占书,云“虏死城下”,大喜,谓汉等当之。乃自将数万人攻汉,使延岑拒宫。大战,岑三合三胜。自旦及日中,军士不得食,并疲,汉因令壮士突之,述兵大乱,被刺洞胸,堕马。左右舆入城。述以兵属延岑,其夜死。明旦,岑降吴汉。
  6. 《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十三年,增邑,更封酂侯。
  7. 《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十八年,蜀郡守将史歆反于成都,自称大司马,攻太守张穆,穆逾城走广都,歆遂移檄郡县,而宕渠杨伟、朐□徐容等,起兵各数千人以应之。帝以歆昔为岑彭护军,晓习兵事,故遣汉率刘尚及太中大夫臧宫将万余人讨之。汉入武都,乃发广汉、巴、蜀三郡兵围成都,百余日城破,诛歆等。
  8. 《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宫还,迁城门校尉,复转左中郎将。击武溪贼,至江陵,降之。
  9. 《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后匈奴饥疫,自相分争,帝以问宫,宫曰: “愿得五千骑以立功。”帝笑曰:“常胜之家,难与虑敌,吾方自思之。”
  10. 《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二十七年,宫乃与杨虚侯马武上书曰:“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 缘边被其毒痛,中国忧其抵突。虏今人畜疫死,旱蝗赤地,疫困之力,不当中国 一郡。万里死命,县在陛下。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 今命将临塞,厚县购赏,喻告高句骊、乌恒、鲜卑攻其左,发河西四郡、天水、 陇西羌胡击其右。如此,北虏之灭,不过数年。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谋臣狐疑, 令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诏报曰:“《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 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故曰有德之君, 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乐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谋 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故曰务广 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今国无 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孔子曰:‘吾恐季 孙之忧,不在颛臾。’且北狄尚强,而屯田警备传闻之事,恒多失实。诚能举天 下之半以灭大寇,岂非至愿;苟非其时,不如息人。”自是诸将莫敢复言兵事者。
  11. 《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宫永平元年卒,谥曰愍侯。
  12. 《资治通鉴·卷四十四》:帝思中兴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以邓禹为首,次马成、呈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祜、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脩、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又益以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
  13. 《十七史百将传·卷四》.国学导航.2013-12-06
  14. 《后汉书·臧宫传》十一年,将兵至中卢,屯骆越。是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与征南大将军岑 彭相距于荆门,彭等战数不利,越人谋畔从蜀。官兵少,力不能制。会属县送委 输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令车声回转出入至旦。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 绝,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其渠帅乃奉牛、酒以劳军营。宫陈兵大会,击 牛酾酒,飨赐慰纳之,越人由是遂安。
  15. 鸣剑抵.在线新华字典网.2013-12-05
  16. 驰志伊吾.在线新华字典网.2013-12-05
  17. 《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孔子网.2013-12-05
  18. 《十七史百将传 卷四》.网易云阅读.2017-08-27
  19. 黄道周·《广名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