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胴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胴丸(日语:どうまる,胴丸)是日本的一种铠甲,日本古代安土桃山时代之前的室町时代~南北朝时代与战国时代,主要铠甲以胴丸、腹卷为主,防具较轻,防御力有所加强,适合徒步战。‘胴丸’与‘腹卷’的样式相近,最简易的分别是,‘胴丸’为侧开式(于右侧绑绳固定),‘腹卷’为背开式,(于背后绑绳固定,多会增挂一块‘臆病板’)。 ‘胴丸’为日本古代甲胄样式之一,后加‘具足’即表示此物应为当世具足而具足乃指的是全身盔甲的意思,‘胴丸’的名称通常以制作的甲片样式颜色其形状及连结甲片的丝绳颜色来取其‘胴丸’的名称[1]

简介

初始胴丸是没有袖甲和胸前那两块“栴檀板”、“鸠尾板”的变形的。它主要由系肩的押付和高纽、主体胸板和身甲,以及腰下草折和菱缝板所组成的,引合在左肋,比大铠要简单很多。

以前,经常会把胴丸和腹卷尤其是上腹卷搞混,其实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胴丸在左侧束扎,而腹卷是在背后结纽的。胴丸的甲片数量是有规定的,一般为前立举二段、后立举三段、长侧四段、草折八间四段。

在平安时代的绘画中可以看到穿着胴丸的武士的形象:头戴无前立的星兜或者乌帽子,身着胴丸,腕上是粗糙的片笼手,光腿无裤套胫巾,赤足。所有这种形象的,都是骑马武士的郎从,也就是后来的足轻阶级[2]

用处

胴丸刚出现的时候,为、皮质地的轻武装,裸足的下级武士专用,多为粗制滥造的产品。到了镰仓时代,部分上级武士也为了追求轻便而使用胴丸,当然,他们的装备是和普通卒子不同的:锹形前立星兜,精致的胴丸,有袖甲,皮笼手,着臑当和皮沓——最重要的是,他们骑

南北朝时代,胴丸终于上升为重武装,并且在上级武士中逐渐流行开来。因为新时代的战斗模式,已经从旧的以骑射为主体,变成在复杂的地形中大规模集团接近战为主体。因此,胴丸变成了骑乘和步战两用的重要甲式。

视频

胴丸 相关视频

(15)日本南北朝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武田信玄大战织田信长,两个村子的战争!

参考文献

  1. 日本胴丸铠玩的其实是心理战 ,新浪博客,2017-07-20
  2. 日本盔甲中胴丸的历史发展 ,百兵斋,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