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胡佩娣

胡佩娣
出生 1946年1月
国籍 中国
职业 越剧演员
知名作品红珠女
红梅记
《锦楼绮缘》
问君能有几多愁

1946年1月出生,浙江宁波人,国家二级演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西安市越剧团著名越剧演员,曾任西安市越剧团团长,

工花旦,宗傅(全香)派,是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老师的得意门生,

为不少傅派弟子指点过唱腔。

上海越剧院优秀青年演员盛舒扬是她的学生。

胡佩娣唱作俱佳,表演极具感染力,

其代表作有:《红梅记》、《红珠女》、《锦楼绮缘》、《问君能有几多愁》等。

目录

个人经历

1959年3月,胡佩娣考入西安市越剧团学戏,同年在陕西省歌舞剧院学习古典舞。

1966年,胡佩娣学戏期满,任剧团演员。

1979年8月,胡佩娣在西安戏剧界青年汇演中演出《三盖衣》,获优秀表演奖。

1980年初赴上海,领衔主演大型神话剧《红珠女》,

因其扮相秀丽台风好、嗓音明亮韵味足、武功出色身段美而受到上海戏剧界的高度赞赏。

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老师对她更是多有青睐,胡佩娣便趁势拜傅全香为师 [1] 。

胡佩娣后成为傅派杰出传人。

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她的个人专题。

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为她拍摄了专题片《优秀青年演员胡佩娣》。

在80年代,胡佩娣主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红梅记》、《锦楼绮缘》及现代戏《万家春》等多出剧目。

1988年,西安市越剧团被撤销,胡佩娣应上海越剧院邀请,与著名范派小生演员陈琦合演了大型历史故事剧《问君能有几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写的是南朝后主与小周后周娥妹的爱情悲剧,由上海越剧院著名编剧薛允璜执笔。胡佩娣扮演的小周后娥妹聪颖灵秀,纯情无邪,娇憨可怜,唱做俱佳,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也受到文艺界和新闻舆论的好评。

是年7月,她以该剧“手提金缕鞋”一折参加全国越剧“宝灵杯”折子戏三新奖(新剧目、新形象、新唱腔)评选获优秀演员奖。

胡佩娣在《红珠女》、《情探》、《锦楼绮缘》中的唱腔,已由中国唱片社灌成唱片发行。她所演的《杜十娘》片段已入录傅派精英录音带。

1989年5月,胡佩娣随以袁雪芬为团长的越剧艺术团赴香港和美国演出。

1994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东方弘韵——94越剧精英大汇演“活动中,胡佩娣带病与上海越剧院的男女合演第一代男小生的代表人物史济华合演了《红梅记·放裴》(《红梅记》,亦称《红梅阁》)一折,其精湛的表演和扎实的唱功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

新世纪伊始,胡佩娣开始在上海戏剧学院舞蹈戏曲分院、上海越剧院任教,培养了盛舒扬等一大批出色的青年演员,青年傅派花旦裘丹莉、王婕都曾向胡佩娣学习过唱腔等。

2002年4月,胡佩娣参加”范傅传人大汇演——演唱会“。在演唱会上,她深情地演唱了一段《情探·千里迢迢送药方》和《孔雀东南飞·记得那年春花发》,观众反响相当热烈。胡佩娣还和范派小生陈琦又一次搭档,演唱了最感人肺腑的《梁祝·十相思》选段。4年后,陈琦谢世,从此两人的舞台合作便成了绝响,倒真应了这”楼台会“之景。

2003年,胡佩娣出版了第一张个人专辑。

2004年9月,上海越剧院为纪念巴金百年诞辰而创作排演的越剧《》亮相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全剧由赵志刚、单仰萍孙智君担纲主演,而胡佩娣应邀扮演《家》[1] 中“最坏的”陈姨太。胡佩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陈姨太是全剧最重要的一个配角,作为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剧中大小人物都要跟她发生矛盾纠葛,每个人的爱情悲剧都是她一手造成的。陈姨太很有心计、手腕,知道远近分寸,坏事做得不露痕迹。从而使整出戏情节更出彩,并从侧面衬托出觉新、梅芬、瑞珏的崇高和美好。”

2004年10月,在”她在丛中笑——傅全香舞台艺术专场“上,胡佩娣演唱了傅派经典唱段《孔雀东南飞·仲卿不要性命捐》。

2004年10月,在”一代风华——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舞台生活七十周年庆综合场“晚会上,胡佩娣演唱了绝迹舞台多年的傅派经典剧目《小忽雷》中的“三告”选段。胡佩娣演唱时,吐字清晰,激情饱满,随着情感的递进节奏从舒缓到急切,酣畅淋漓,现场观众叹为观止,掌声如潮。是年12月,在江浙地区进行了巡演。

2006年6-7月,年已花甲的胡佩娣参加了“纪念越剧百年演唱会(中)”的演出 。在演唱会上,胡佩娣依然显得英姿飒爽,她一贯以来坚持的科学发声方法使她的声音也依然保持着青春活力。她演唱了个人的代表唱段《锦楼绮缘·耳听谯楼响二更》,现场掌声如潮,赢得一片好评。

个人专辑

2003年,胡佩娣出版了首张个人专辑。专辑中包括2张CD ,除了一张是胡佩娣的精选唱腔外,另外一张是专给越剧迷学唱用的伴奏带。因为傅派高腔多,戏迷难以唱到专业演员相同的调门,胡佩娣这张专辑的伴奏带都降低半调,这在以往出版的戏曲专辑中是极为少见的。

专辑共分14段唱腔,前8段是胡佩娣对傅派唱腔的忠实传达,后6段是她对傅派唱腔的继承和再创作。这14段唱腔大多脍炙人口,分别是:《情探·三炷香》、《情探·风云易测》、《情探·行路》、《杜十娘·不幸我自幼死爹妈》、《孔雀东南飞·雀离》、《孔雀东南飞·雀盟》、《梁祝·草桥结拜》、《梁祝·十相思》、《家·鸣凤一死何作惜》、《红梅记·书房》、《红梅记·分别》、《问君能有几多愁·妾愿死在君前头》、《锦楼绮缘·盼讯》和《锦楼绮缘·斥柳》。胡佩娣说,希望把自己几十年摸索得来的唱腔技巧通过个人专辑完整地传授给越剧迷。

之后,胡佩娣又出版了第二张个人专辑,同样包括2张CD,一张是她自己的精选唱腔,另一张是给越剧迷学唱而灌录的伴奏带。这一张专辑收入了10段傅派的经典唱腔,分别是:《杜十娘·见李郎》、《杜十娘·万不料》、《梁祝·楼台会》、《梁祝·祷墓》、《小忽雷·枯坐冷宫泪如雨》、《小忽雷·三告》、《情探·千里迢迢送药方》、《红珠女·高山成婚》、《台湾儿女怀念周总理》和《江姐·实指望满怀欣喜重相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