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翊坤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翊坤宮
圖片來自痞客邦

翊坤宮,為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位於西六宮區東部中间。

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二进院格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始称万安宫,明嘉靖时改称翊坤宫。清沿用明朝旧称。清代曾多次修缮,光绪年间为庆慈禧五十大寿,将此宫与储秀宫打通,形成四进院的格局。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历史

翊坤宫是紫禁城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期是妃嫔居所。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称“万安宫”。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翊坤宫”。清朝沿袭明朝旧称,并曾多次修缮。原来翊坤宫为二进院,清朝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拆除改建成穿堂殿“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作为通道,使翊坤宫和储秀宫相连,形成了南北四进院。

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五十寿辰时移居储秀宫,曾在体和殿接受朝贺。光绪帝选妃也在体和殿举行。

翊坤宫正殿前廊檐下挂有“翊坤宫”陡匾。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命依照永寿宫陡匾的式样,制作十一面匾额,并亲自题写,分别挂在东六宫西六宫永寿宫之外的其他十一宫的正殿。乾隆帝还下谕旨:“自挂之后,至千万年,不可擅动,即或妃嫔移住别宫,亦不可带往更换。”[1]

如今,翊坤宫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建筑

翊坤宫的主要建筑有:

  • 翊坤门:为翊坤宫的正门,坐北朝南。翊坤门内设有“光明盛昌”屏门,“光明盛昌”四字位于南侧。
  • 翊坤宫:为前院正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檐下施有斗拱,梁枋绘有苏式彩画。门是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窗是步步锦支摘窗,饰有万字团寿纹。前廊檐下懸掛“翊坤宮”陡匾,兩旁對聯為“寶瑟瑤琴蟠桃千歲果,琪花芝草溫樹四時春”。前廊内明間外的前檐下朝南懸掛“履祿綏厚”橫匾(慈禧太后題),兩旁對聯為“松牖樂春長既安且吉,蘭陔宜書永曰壽而康”。明间正中设有地平宝座、屏风、香几、宫扇,正上方朝南悬挂“有容德大”匾(慈禧太后题)。明间东侧有花梨木透雕喜鹊登梅落地罩,将正间与东次间分隔开。明间西侧有花梨木透雕藤萝松缠枝落地罩,将正间与西次间分隔开。东次间与东梢间、西次间与西梢间分别用隔扇分隔。正殿前的台基下设有铜凤、铜鹤、铜炉各一对。溥仪作为逊帝时曾经在正殿前廊下安装秋千,如今秋千已拆除,秋千架仍在。
  • 延洪殿(慶雲齋):翊坤宫的东配殿,面阔三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前檐下懸掛“慶雲齋”匾(慈禧太后题,上方正中钤“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印),兩側對聯為“彩雲寶樹瓊田繞,仙霞琪花碧澗香”(慈禧太后題)。
  • 元和殿(道德堂):翊坤宫的西配殿,面阔三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前檐下懸掛“道德堂”匾(慈禧太后题,上方正中钤“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印),兩側對聯為“鳳閣曉霞紅散綺,龍池春水綠生波”。
  • 体和殿:为第二进院的正殿。清朝晚期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之时,将翊坤宫的后殿改为穿堂殿,称“体和殿”。体和殿面阔五间,前后开门,后檐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

体和殿前廊檐下悬挂“翔鳳為林”匾,两侧柱上悬挂楹联“九有慶光華日月所照,三無昭怙冒天地同流”(慈禧太后题)。体和殿明间内的北檐下朝南悬挂“體一苞元”匾(慈禧太后题)。体和殿后廊内的檐下朝北悬挂“雲潤星輝”匾(慈禧太后题),后廊靠北侧的檐柱上朝北悬挂楹联“時行物生兩間宣道妙,日暄雨潤萬彙荷天功”。

  • 平康室:体和殿前的东配殿。前檐下懸掛“平康室”匾(慈禧太后题),兩側對聯為“錦鏽春明花富貴,琅玕書報竹平安”。
  • 益寿斋:体和殿前的西配殿。前檐下懸掛“益壽齋”匾,兩側對聯為“天杯獻壽齊南嶽,聖藻光輝動北辰”(慈禧太后题)。
  • 水井:体和殿前院落南侧东、西各有水井一眼,其上原有的井亭已无存。

居住者

  • 隆慶貴妃李氏
  • 万历皇贵妃郑氏:万历十年二月(1582年)册封为“淑嬪”,后来深得明神宗宠爱,逐渐升为皇贵妃,成为万历朝重要政治人物。明末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以及争国本妖书案皆與她有關。
  • 崇祯朝贵妃袁氏: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後直搗紫禁城明思宗周皇后與袁貴妃自盡。袁貴妃領命後,回宮懸樑自盡,但繩帶斷裂,袁貴妃墮地昏去,許久甦醒。明思宗見狀,便用劍砍傷其肩部。清朝順治帝入關後,賜居所贍養袁貴妃。
  • 康熙宜妃郭絡羅氏:初赐号贵人康熙十六年八月册为“宜嫔”,康熙二十年晋“宜妃”。
  • 雍正敦肃皇贵妃:初封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册为“皇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薨。
  • 乾隆朝的繼皇后辉发那拉氏雍正十二年三月大选时被清世宗賜給弘曆當側福晉,同年十一月初八完婚。次年九月弘曆即位,封她為嫻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三月孝賢皇后富察氏死後,嫻貴妃被晉封為攝六宮皇貴妃,暫行皇后職務,次年四月行摄六宫事皇贵妃册封礼,诏告天下。乾隆十五年六月十一,孝贤皇后27月丧期满,七月初十,诏封那拉氏为皇后,八月初二日行册立典礼。乾隆三十年因剪发失宠,囚禁于翊坤宫后殿。次年七月去世,葬于裕陵纯惠皇贵妃园寝。
  • 乾隆惇妃汪氏:乾隆四十一年的檔案顯示,排列第五的翊坤宮他坦一處,僱工廚役五名。即翊坤宮有一位品階在貴人或以上的妃子居住,而嬪位或以上的妃子僅有七人,因此翊坤​​宮必有一位妃或嬪居住。 《添減底檔》亦顯示,惇妃僅次於舒妃、愉妃、穎妃和容妃,因此惇妃居排列第五的翊坤宮。
  • 乾隆和硕和恪公主长女:《宮中雜件》顯示翊坤宮格格下有 女子二名,由於同住翊坤宮的固倫和孝公主已被提及,因此翊坤宮格格是指和碩和恪公主的長女。目前記載中,居住在西六宮的格格僅有翊坤宮格格。 直至乾隆五十一年,翊坤宮格格仍居翊坤宮,不久下嫁科爾沁卓哩克圖親王恭格喇布坦之子一等台吉琳沁多爾濟。
  • 乾隆固倫和孝公主:宮中檔案中稱之為翊坤宮公主,如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三日《翊坤宮公主周歲抓晬盤之喜用》。
  • 嘉庆安嫔苏完尼瓜尔佳氏

事件

2013年5月4日上午,一名男子进入翊坤宫,随后徒手打碎翊坤宫正殿的窗户玻璃,一名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随即控制住该男子,整个过程约持续15秒。在窗户玻璃被砸破时,窗户内条案上的清代铜镀金转花水法人打钟(18世纪英国制造,国家二级文物,编号“故183054”)被打落跌到殿内地板上而受损。事件发生后,玻璃窗随即被更换,不影响观众正常参观,受损的清代铜镀金转花水法人打钟则被送至文物库房接受受损评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