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蒙代爾
蒙代爾(Robert A. Mundell),1932年10月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 ,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最優貨幣區理論"的奠基人,被譽為"歐元之父"。
羅伯特·蒙代爾 | |
---|---|
經濟學家 | |
出生 | 1932年10月 |
國籍 | 美國 |
別名 | 歐元之父 |
職業 | 經濟學家 |
知名於 | 諾貝爾經濟學獎 |
知名作品 |
《國際貨幣制度:衝突和改革》 《人類與經濟學》。 |
蒙代爾畢業於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華盛頓大學,後在倫敦經濟學院讀研究生,1956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 1966至1971年,出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編輯。1974年,出任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2001年升任為大學講座教授。 2009年9月,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蒙代爾教授獲超過五十間大學頒授榮譽教授和榮譽博士銜,亦曾擔任多個國際機構及組織的顧問,包括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銀行、歐洲委員會、美國聯邦儲備局、美國財政部等。
目錄
人物簡介
羅伯特·蒙代爾博士199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現為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是國際貨幣制度、宏觀經濟政策管理、匯率制度、轉型經濟和貨幣史方面的權威。
他出生在加拿大,就讀於英國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倫敦經濟學院。1956年,他攻讀完經濟學博士學位,在芝加哥大學進行政治經濟學方面的博士後研究。他曾在英國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洛尼亞中心教學。1961年,他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職員。同時他也是《政治經濟學雜誌》的編輯。他一直擔任政府部門、各大組織和和公司的顧問,其中包括:世界銀行、聯合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和歐洲經濟委員會。同時他還是北美經濟金融學會和國際亞特蘭大經濟學會的主席。
蒙代爾以「最優貨幣區理論之父」而聞名,在國際貨幣制度和轉型經濟的經濟學方面有大量論著。他早期從事最優貨幣區理論的研究,1969年他發表了「歐洲貨幣計劃」,這使他被列為「歐元之父」。他是美國經濟學會資深研究員,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他是全世界多所大學的名譽博士和教授,同時是北京蒙代爾國際大學的名譽校長。
1999年,蒙代爾因「對在不同匯率體系下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分析,以及對最優貨幣區理論的分析」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2003年,他獲得加拿大榮譽勳章。[1]
人物經歷
羅伯特·蒙代爾出生於1932年,曾就讀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和倫敦經濟學院,23歲時以關於國際資本流動的論文從MIT(麻省理工學院)得到哲學博士學位。
1956至1957年在芝加哥大學做政治經濟學博士後研究。
在1961年任職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曾在斯坦福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院Bologna(意大利)中心任教。 自1966年至1971年,他是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和《政治經濟期刊》的編輯;他還是瑞士日內瓦的國際研究研究生院的國際經濟學暑期教授。1974年他受聘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至今。[2]
1965年、1974年、1998年和2000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劍橋大學等着名學府講學。
一直擔任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和加拿大、歐洲國家政府及美國聯邦儲備局顧問。
因倡議並直接涉及了區域貨幣――歐元,而獲得了「歐元之父」之譽。
1983年,他獲得法國參議院的JcaquesRueff獎章和獎金。
1997年獲美國經濟學會辦法的傑出人士獎,參與創立了《Zagreb經濟學雜誌》。
1998年被選為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發表Ohlin演講。
1999年,因他具有革新意義的研究為歐元匯率奠定了理性基礎,他對不同匯率體制下貨幣與財政政策以及最優貨幣流通區域所做的分析使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0年發表Robbins紀念演講。
蒙代爾教授在北美洲、南美洲、歐洲、非洲、澳大利亞和亞洲等地廣泛講學。他是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加拿大政府、拉丁美洲和歐洲的一些國家、聯邦儲備委員會和美國財政部等許多國際機構和組織的顧問。1970年,他擔任歐洲經濟委員會貨幣委員會的顧問;他還是1972-3年度在布魯塞爾起草關於統一歐洲貨幣的報告的九名顧問之一。自1964年至1978年,他擔任Bellagio-Princeton國際貨幣改革研究小組成員;自1971年至1987年,他擔任SantaColomba國際貨幣改革會議主席。
2005年3月16日獲得標誌着北京永久居留權的「綠卡」,成為第一位擁有北京永久居留權的獲得過諾貝爾獎的西方人。
主要成就
1970年,擔任歐洲經濟委員會貨幣委員會的顧問;1972-1973年度在布魯塞爾起草關於統一歐洲貨幣的報告的九名顧問之一。自1964年至1978年,擔任 Bellagio-Princeton國際貨幣改革研究小組成員;自1971年至1987年,擔任Santa Colomba國際貨幣改革會議主席。蒙代爾教授於1965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發表 Frank Graham 紀念演講;1974年在劍橋大學發表 Marshall演講;1983年獲得法國參議院的 JcaquesRueff獎章和獎金;1997年被評為美國經濟協會的傑出會員;199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主要作品
蒙代爾教授發表了大量有關國際經濟學理論的著作和論文,被譽為最優化貨幣理論之父;他系統地描述了什麼是標準的國際宏觀經濟學模型;蒙代爾教授是貨幣和財政政策相結合理論的開拓者;他改寫了通貨膨脹和利息理論;蒙代爾教授與其他經濟學家一起,共同倡導利用貨幣方法來解決支付平衡;此外,他還是供應學派的倡導者之一。蒙代爾教授撰寫了大量關於國際貨幣制度史的文章,對於歐元的創立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他撰寫了大量關於「轉型」經濟學的文章。於1997年,蒙代爾教授參與創立了《Zagreb經濟學雜誌》。
主要論文
《國際貨幣制度:衝突和改革》(蒙特利爾:加拿大私營規劃協會,1965年);
《人類與經濟學》(紐約:McGraw-Hill,1968年);
《國際經濟學》(紐約:Macmillan,1968年);
《貨幣理論:世界經濟中的利息、通貨膨脹和增長》(加利福尼亞,Pacific Palisades:Goodyear,1971年);
《新國際貨幣制度》(與J. J. Polak共同編寫)(1977年);
《世界經濟中的貨幣歷程》(與Jack Kemp共同編寫)(1983年)。
合編著作
《全球失衡》(1990年);
《債務、赤字和經濟狀況》(1991年);
《建設新歐洲》(與M. Baldassarri共同編寫)(1992年);
《中國的通貨膨脹與增長》(與M. Guitian共同編寫)(1996年);
《歐元作為國際貨幣制度的穩定器》(與A. Clesse共同編寫)(2000年)。
學術貢獻
經濟政策、匯率和貨幣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授獎賀辭中稱:「蒙代爾教授奠定了開放經濟中貨幣與財政政策理論的基石……儘管幾十年過去了,蒙代爾教授的貢獻仍顯得十分突出,並構成了國際宏觀經濟學教學的核心內容。」
蒙代爾的研究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影響,是因為他是在準確預料未來發展方向的基礎上進行選題的。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國際貨幣安排的格局是各國都有自己的一套貨幣,並且幾乎所有的學者都認為這是必須和理所當然的,國際資本市場開放的程度也相當低。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蒙代爾提出了超前於現實的問題:與國際資本市場一體化相關的貨幣與財政政策的結果會如何?這些結果將如何依賴於一個國家是採取固定匯兌抑或採取自由匯兌?一個國家都該有自己的一套貨幣嗎?經過提出和回答這樣一些問題,蒙代爾改造了開放經濟中的宏觀經濟理論。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發表的幾篇論文中,蒙代爾發展了開放經濟中的貨幣與財政政策(即「穩定政策」)的分析。他在《固定和彈性匯率下的資本流動和穩定政策》中探討了開放經濟中貨幣與財政政策的短期效應,分析得很簡單,但結論卻很豐富、新穎、清楚。在這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中,蒙代爾把對外貿易和資本流動引入了傳統的IS-LM模型(該模型由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希克斯發展,用於分析封閉經濟),闡明了穩定政策的效應將隨國際資本流動的程度而變化。他論證了匯率體制的重要意義:在浮動匯率下貨幣政策比財政政策更有威力,在固定匯率下則相反。
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半期,蒙代爾已是芝加哥大學學術界的領袖人物。他那個時候的許多學生,現在都已成為這一領域中卓有成效的研究者。
假定資本具有高流動性,國外和國內的利率一致,那麽在固定匯率下,央行必須干預流通市場,以滿足該匯率下公眾對外幣流通的需求。結果是,央行將失去對貨幣供給的控制,不得不被動地調整貨幣供給以適應貨幣需求(國內流通)。央行試圖通過所謂的公開市場操作執行單一國家貨幣的政策也將是無效的,因為無論利率還是匯率都不可能被影響。但是,如果增加政府支出或其他財政措施,則可以提高國民收入和國內經濟水準,從而避免上漲的利率和強勁的匯率障礙。
再看看浮動匯率。浮動匯率是由市場決定的匯率,在該匯率體制下,央行對流通領域的干預受到限制,財政政策就沒多大威力了。在貨幣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政府支出將導致對貨幣的更大需求和追求高利率的傾向。資本的流入將強化除去政府支出的全部擴張效應後的淨出口較低的地區的匯率。但是,在浮動匯率下的貨幣政策將成為影響經濟活力的有力工具。擴大貨幣供給往往會提高較低的利率,導致資本流出和更疲軟的匯率,而這反過來可以使淨出口增加從而促進經濟擴張。
浮動匯率和高資本流動性準確地揭示了許多國家當前的貨幣體制。但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早期,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被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固定匯率聯結在一起,因此,對浮動匯率和高資本流動性的後果進行分析完全像是滿足學術好奇心而已。為什麽這好奇心會發生在蒙代爾身上?這可能與蒙代爾出生在加拿大有關,因為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加拿大就開始放鬆管制,允許自己的貨幣與美元聯繫浮動。隨着國際資本市場的開放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蒙代爾的遠見卓識更與隨後的十年緊緊相關。
在蒙代爾之前,穩定政策不僅是靜態的,而且假定一個國家所有的經濟政策都被一隻單獨的手所調整和組合。作為對照,蒙代爾用了一個簡單的動態模型,來考察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這兩種工具,它們各自怎樣走向自己的目標、外部和內部的均衡,以帶動經濟隨時間的推移而接近目標。這意味着兩個不同的權威 ——政府和央行——將為穩定政策工具承擔各自的職責。蒙代爾的結論直截了當:要防止經濟不穩定,政策與經濟生活的聯繫就應與兩種工具的功效一致。在他的模型中,貨幣政策與外部平衡聯繫,財政政策與內部平衡聯繫。蒙代爾最初關注的不是貨幣與財政政策分離本身,而是解釋分離的條件,他率先認為,央行應該獨立地對價格穩定負責,這一思想在後來被人們普遍接受。
從蒙代爾進行的短期和長期分析中也可得到有關貨幣政策條件的基本結論。在資本自由流動條件下,貨幣政策既能夠被導向;外部目標比如匯率,也能夠被導向;內部(國內)目標比如說價格水準,但是它們不是同時進行的。這個「矛盾的三位一體」對理論經濟學家的意義是不言自明的。
蒙代爾的貢獻已經被證明是國際經濟學研究的分水嶺。它們引入了動態方法,在清晰區別存量和流量的基礎之上,分析兩者在經濟走向長期穩定的調整過程中的相互作用。蒙代爾的研究也對凱恩斯主義者的短期分析和古典經濟學的長期分析進行了必要的調和。後來的研究者擴展了蒙代爾的成果。這個模型被擴展到綜合包括了家庭和企業的預期決策、另類金融資產和更具動態的經常項目和價格調整。儘管有這些修正,蒙代爾的絕大多數結論仍然經受住了考驗。
最優貨幣區域
固定匯率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早期占據着主流地位,少數研究人員討論過浮動匯率的優點和缺點,但都認為一國有自己的通貨是必須的。蒙代爾1961年在其論文中提出「最優貨幣區域」問題看起來似乎有些激進:幾個國家或地區放棄各自的貨幣主權而認同共同的貨幣,在什麽時候會更有利?蒙代爾的論文簡要地提到了共同貨幣的好處,比如貿易中更低的交易費用和相關價格更少的不確定性等。這些好處後來得到了更多的描述。而最大的缺點是,當需求變動或其他「非對稱衝擊」要求某特定地區削減實際工資的時候,維持就業就很困難。蒙代爾強調,為抵消這些不利因素,勞動力需要具有較高的流動性,這一點非常重要。蒙代爾刻畫了這樣一個最優貨幣區域,該區域的國家和地區之間移民傾向足夠高,高到可以保證某一個地區面臨非對稱衝擊時仍可以通過勞動力流動來實現充分就業。其他研究者擴展了這一理論並確定了附加標準,比如資本流動、地區專業化、共同的稅收和貿易體制等。
蒙代爾幾十年前的思考,與今天密切相關。由於世界經濟中資本的流動性不斷變強,在曾經固定但現在可以調整的匯率體制下,匯率越來越變得脆弱;一些地區正捲入這個問題。許多觀察家認為一個國家在貨幣聯合或浮動匯率(蒙代爾的論文討論的兩種情況)之間必須選擇其一。不必多說,蒙代爾的研究也影響到歐元的誕生。經過對利弊的權衡,EMU研究人員把最優貨幣區域經濟思想當作新的藥方予以了採納。
其他貢獻
蒙代爾對宏觀經濟理論還做出了其他貢獻。比如,他指出,較高的通貨膨脹將使投資者降低他們的現金餘額以增加真實資本。結果,預期的通貨膨脹也可以產生真實的經濟效應--即已眾所周知的「蒙代爾-托賓效應」。蒙代爾也對國際貿易理論做出了持久的貢獻。他闡明了國際間資本和勞動力流動怎樣促使國家之間的商品價格相等,即使在對外貿易被貿易壁壘所限制的情況下。這可以看作是眾所周知的赫克希爾-俄林-薩默爾森結論的鏡像,該結論認為,商品自由貿易往往導致國家之間的資本和勞動的報酬趨於相等,即使國際資本流動和移民受到限制。這些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貿易壁壘將刺激國際間資本和勞動力的流動,反過來移民和資本流動壁壘又將刺激商品貿易。
人物軼事
羅伯特·蒙代爾是一個靠借款完成學業的人,一個改變國際金融格局的人,一個被譽為經濟預言家的人,一個對中國情有獨鐘的人,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因最早提出「最優貨幣區域理論」奠定歐元理論基礎而被稱為「歐元之父」。
他認為,艱苦的學習環境並不是阻礙人們成才的一個因素,要正確的認識和對待客觀條件而把自己的興趣放在首位。要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他講了他的經歷「我覺得我應該找到一個更好的地方完成我的經濟學博士學位,考慮到我沒有很多的錢,我就找到了三個教授,徵求他們的建議。」「我找的這三位教授是我最喜歡的,問了他們同樣一個問題,就是在資金不充裕的情況下,我究竟應該在那裡完成我的博士學業,他們也鼓勵我去一個更好的地方,第一位是一個年輕的數理經濟學家,他給我的建議是到一個能夠給你提供很多獎學金的大學去,於是他建議我去康乃爾大學,第二位是系裡的主任,也是個國際貿易專家,建議我說:到你最想去的地方,需要多少錢,就去借多少錢把個,第三位教授是個微觀經濟學家,告訴我,說你應該找到一個非常富有的女孩子然後跟她結婚,用她家的財富來幫助你完成你的學業,我聽從了第二位教授的建議。」
個人故事
經典故事
一頭漂亮的銀髮,一雙亮亮的藍眼睛,一張生動的面龐,69歲的蒙代爾是一個魅力十足的老頭兒。論及學問,蒙代爾在同行眼裡地位甚高。曾經在麻省理工大學教過他的保爾·薩穆爾森就稱讚:「他將人們對貨幣的注意力重新引到國際貿易中來。」但蒙代爾的懶散也同樣名聲在外。他經常杯不離手,別人常弄不清他是清醒還是微醉。他又是電視迷,與經濟學家對電視及報章時事評論員的言論嗤之以鼻不同,他心目中的「美國最聰明的人」,竟是電視台的兩位主播。他經常數天足不出戶,呆在家裡看電視,除了偶然上超級市場購物和回校講課。有一段時間,他的一頭銀髮長至肩頭,令他的崇拜者頗為不安和失望。他們希望蒙代爾多多走出他30多年前低價購買的鄉間別墅,與公眾更多地接觸溝通。
而他平時的為人處世簡直就是一個「馬大哈」,有三個經典故事令朋友和媒體津津樂道:一則是他曾當選美國計量經濟學院士,但因為他根本沒拆信,對此榮譽全然不知;二則是當選為美國經濟學會主席後,忘記出席就職典禮,讓等待聽他就職演說的崇拜者空歡喜一場;最後一則是他擔任《政治經濟學學報》主編期間,經常懶得看稿覆信,以至於這份學術刊物最終慘遭倒閉。蒙代爾也為自己的「我行我素」付出了代價,按他在經濟學界的貢獻,1999年的諾貝爾獎算是姍姍來遲。其實,早在80年代初他已被列入候選人名單,但因「舉止怪異、行為不檢」而遭除名。所有人都為蒙代爾遺憾,僅僅是個人性格原因,竟讓諾貝爾獎晚到了近20年。 所有榮譽不及寶貝兒子。
在他的個人網頁上,很有意思的是,主頁上展示的不是諾貝爾獎,也不是歐元,而是他65歲得來的寶貝兒子尼克拉斯,一張父子親熱無比的合影占據了最重要位置。
蒙代爾1932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和華盛頓大學接受大學教育,後赴倫敦經濟學院做研究。1956年蒙代爾24歲時就以題為《論國際資金流向》的博士論文一舉成名,榮獲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在1961年至1963年間,蒙代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部門工作。1966至1971年他開始擔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和《政治經濟學學報》雜誌編委。其後在1970年加入歐共體(歐盟前身)的貨幣委員會。然後在1972年至1973年間,他參加了旨在成立歐洲經濟及貨幣聯盟的研究小組的工作。1974年至今他一直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此外,他還一直擔任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的顧問。
蒙代爾對經濟學的貢獻主要來自兩個領域,一是經濟穩定政策,二是最優貨幣區域理論。蒙代爾的經典代表著作包括《國際經濟學》和論文《最優貨幣區域理論》等。1965年、1974年、1998年和2000年他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劍橋大學等著名學府講學。1997年獲美國經濟學會頒發的傑出人士獎。1998年被選為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1999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其它事件
金融危機下為中國支招
全球金融風暴愈演愈烈之際,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有「歐元之父」之稱的羅伯特·蒙代爾分別在2008年12月13日在河南鄭州出席中部企業領袖年會時與12月14日在南京舉行的「2008國際金融市場分析年會」上指出,全球金融危機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可以提高國際地位的機遇,中國應該和美國一起通過發放巨額購物券刺激全球經濟計劃,引領世界走出正面臨的嚴重金融危機。
蒙代爾表示,美國需要從政策層面對經濟加以刺激,進一步拉動需求,重建消費者的信心。具體來說可以發放總價值為5000億美元的購物券,購物券的有效期為三個月,消費者可在有效期內購買自己需要的物品,這對窮人來說是很好的生活補貼,而零售商則可以用稅票的方式進行提交,並且從中得到實惠。
而在中國方面,中國政府已經提出了4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計劃,主要用於很多大型項目,但問題是這一計劃能在多大程度上、以什麼速度轉化為工業產品的需求。中國很多工廠停工或產能不足,應該以發行購物券的方法來提高需求。
蒙代爾建議中國政府向全國老百姓發放規模為10000億元人民幣的購物券,具體方式跟美國相似。蒙代爾建議對中國的每一個公民發放100元人民幣購物券,在一定時間內消費的,而且可以抵稅,這對中國經濟刺激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如果購物券在三個月之內消費,可以拉動中國經濟差不多在1.33萬億。這相當於中國一個季度GDP的18%,拉動和刺激經濟的作用會非常明顯。 羅伯特·蒙代爾在論壇上表示,雖然中國GDP從過去的9%降到現在的7%,但在未來的20年,中國經濟還會不斷增長,繼而改變國際形勢的對比圖。他說,如果人民幣可以進行自由兌換,對中國很有好處,如果將人民幣納入全球的貨幣兌換體系中,那就會形成三種貨幣鼎立的局面,對世界經濟發展有好處。
個人觀點
2011年9月17日,「2011千人計劃太湖峰會」在江蘇無錫舉行,本次峰會的主題為「風險投資,新興產業的天使之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表示,人民幣已經取代日元成為全球第三大貨幣體系,其作用不容忽視,並建議歐元、美元和人民幣應捆綁在一起成為新的國際貨幣基石,成立一個新的世界貨幣體系。[3]
蒙代爾指出,從目前全球貨幣配置來看,人民幣已經取代日元成為繼美元區、歐元區之後的第三大貨幣體系,其在金融危機發生後所發揮的作用不可忽視。
蒙代爾建議,歐元、美元和人民幣應捆綁在一起成為新的國際貨幣基石,成立一個新的世界貨幣體系,保持比較穩定的貨幣利率,使三大區成為貨幣中心,以保持世界經濟的穩固。
對於美國經濟,他則認為其經歷了三次快速增長,分別是里根總統的「豐盈七年」、克林頓總統的擴張時期,在硅谷和IT業的蓬勃發展下經濟得以飛速增長,但隨後的互聯網泡沫破裂也使得美國經濟受到重創,而第三次在布什政府的低息率的政策之下,房地產業快速發展,但也為次貸危機埋下了伏筆。
蒙代爾表示,美國所經歷的已不僅僅是次貸危機,而是美元危機,因其匯率的浮動對黃金和原油價格造成影響,同時也對中國的出口造成影響。而對於QE3的推出,他認為,奧巴馬政府還需考慮通脹對經濟復甦造成的影響、減稅和就業等一系列問題。
2013年諾貝爾獎北京論壇繼續舉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等人分別做了貨幣及匯率政策,新材料、新能源與人類發展等方面的報告。[4]
羅伯特·蒙代爾在論壇上表示,雖然中國GDP從過去的9%降到現在的7%,但在未來的20年,中國經濟還會不斷增長,繼而改變國際形勢的對比圖。他說,如果人民幣可以進行自由兌換,對中國很有好處,如果將人民幣納入全球的貨幣兌換體系中,那就會形成三種貨幣鼎立的局面,對世界經濟發展有好處。
對於目前中國經濟的放緩,他認為這是中國政策的轉變造成的,他說,中國經濟不能過度依賴出口,還需要更多的投資和消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表示,中國目前面臨着能源轉型的問題,其挑戰性大。他說,到2030年,中國煤炭占有量將從現在的70%降到50%,但仍然是第一大能源品種,如何清潔高效使用煤炭,是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房價】
北京房價大跌基本不太可能
曾在199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被稱為「最優貨幣區域理論之父」的羅伯特·蒙代爾認為,房地產市場的價格變化同樣也需要遵循經濟學的規律,而經濟學規律本質上來說就是供求關係。如果供應增多的話,房屋的價格自然就會下降;而供應減少的話,房價自然就會上漲。
蒙代爾稱,對於北京這樣一個人口集中的大都市來說,對商品房的需求空間是十分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為了建房就需要購買土地,而現在的土地供應價格上漲,造成商品房價格也在上漲。
他表示,北京的價不會出現大規模下跌。正在快速發展的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出現房價忽然大跌的情況基本不太可能。因為在將來,政府只會逐步收緊土地供應,伴隨而來的必然是土地價格的上漲,在需求並沒有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這直接影響到建立在土地價格之上的商品房價格。
接受採訪
蒙代爾對中國經濟發展十分關注,1996年就出版了專門研究中國問題的專著《中國的通貨膨脹和增長》;亞洲金融危機過後,他主張建立亞元區,並由中國在這一區域發揮領導作用;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對中國施加壓力,想讓人民幣採取浮動匯率制,或讓人民幣升值,蒙代爾都持反對的態度;蒙代爾還對中國經濟學教育非常關心,先後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兼職,並設立經濟學學生獎項;從2004年6月開始,北京市教委聘請羅伯特·蒙代爾教授擔任北京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顧問;同時,他還被聘為北京蒙代爾國際企業家大學名譽校長,該校是我國惟一被授權使用蒙代爾先生名字的大學;2005年3月, 蒙代爾獲得在華永久居留證,蒙代爾表示,這是他畢生的榮幸。 「我過去的70多年一直生活在世界不同地方,可以在北京安家對我來說是更重要的機會。」
羅伯特·蒙代爾有很多耀眼的頭銜,他是名校的教授,是很多國家政府的高參,更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在諾貝爾獎的頒獎台上動情地唱道:「我只是走自己的路而已。」
從1995年第一次訪問中國開始,10年間,蒙代爾來過中國近30次。2005年,蒙代爾成為第一位正式取得北京「綠卡」的美國經濟學家。
水均益:許多人想不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才幾年,我們看到的卻是貿易保護主義。
蒙代爾: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應該假裝天真。每個國家或多或少都是貿易保護主義者。貿易是雙向的,貿易壁壘也是雙向的。我們在處理這些問題時不應極端。
「歐元之父」不止一位
20世紀50年代,20歲出頭的蒙代爾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經濟學。當時蒙代爾生活拮据,繼續深造成了一個難題。蒙代爾帶着困惑走訪了3位知名教授。第一位教授要他去一個可以給他豐厚獎學金的學校,第二位要他貸款去一個自己最想去的學校,第三位要他娶個有錢的老婆。蒙代爾聽從了第二位教授的建議。1956年,在雲集了全球頂尖經濟學家的麻省理工學院,不到24歲的蒙代爾獲得了博士學位。
今天,蒙代爾是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多家國際機構的顧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經濟學先知、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歐元的誕生源於蒙代爾在20世紀60年代的一個設想。2002年1月1日,歐元取代了歐洲12國的貨幣,正式進入市場流通。從此,蒙代爾被稱為「歐元之父」。
水均益:您有很多頭銜,您最看重哪一個?
蒙代爾:每件事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都有特殊的意義,你無法評判其中的哪件事情更重要。當然,我為自己在歐元誕生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自豪,但這決不意味着其他事情不重要。
水均益:剛開始時,歐元就像一場夢?
蒙代爾:根據我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和國際貨幣系統走向的分析,這是一個完全可能實現的計劃。對我來說,惟一的意外是這個實現的過程花了那麼長時間。我原本以為歐元誕生至少需要3個星期,然而,這個過程卻歷時30年。
水均益:您是否想過,在未來的某一天,歐元能取代美元的地位?
蒙代爾:我的確這樣想過,但今天,歐洲國家之間只存在鬆散的聯繫,儘管歐元走勢強勁,但還不具備和美元抗衡的實力。至少在未來的30年內,美元仍是世界經濟中最重要的貨幣。
水均益:您喜歡別人稱您「歐元之父」或「歐元教父」嗎?
蒙代爾:這是對我的讚譽。但有時我也會為此而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因為那些倡導歐洲一體化的人們也是「歐元之父」。
在諾貝爾獎頒獎台上唱歌
1999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學院將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蒙代爾,以表彰他在貨幣金融學領域的偉大貢獻。蒙代爾在演講時動情而歌,成了在諾貝爾獎頒獎台上唱歌的第一人。
蒙代爾:我也說不清當時怎麼會唱起歌來。在場的觀眾有5000人,每個人都是西裝革履。大多數人往台上一站就會變得特別嚴肅,可我想,為什麼不來點兒輕鬆、有趣的東西呢?我唱的那首歌是這樣的:我愛過,我笑過,我哭過,也嘗過失敗的滋味;我在眾人眼中成就斐然,可我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只是走自己的路而已。
水均益:在演講中您還提到了淚水,或者說提到了一些失敗?
蒙代爾:當你遭遇挫折時,你會學到一些東西。有一位偉人說過:「受挫者就是學習者。」一個人需要學習防禦能力去應付嚴重的打擊。
相關影片
參考資料
- ↑ 羅伯特·蒙代爾, 和訊網, 2011-09-23
- ↑ 1999年:羅伯特-蒙代爾, 網易財經, 2007-10-12
- ↑ 蒙代爾建議歐元美元和人民幣組成新國際貨幣基石, 和訊網, 2011-09-17
-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年輕人做公務員是嚴重浪費, 湖北日報(荊楚網), 201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