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组织胞浆菌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组织细胞浆菌病原图连接图片来源于

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真菌病。常由呼吸道传染,先侵犯肺再经皮肤及其他单核巨噬系统如,也可侵犯肾、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脏器。[1]

症状体征

本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因此,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主要分为以下数型:

1.原发性组织胞浆菌病:病变器官不同,症状有不同表现。以肺组织胞浆菌病为例,可分为5型。

  1. 急性无症状型:约95%的原发性组织胞浆菌病可无症状。在流行区人群中,肺部可见许多钙化灶,但追问患者病史,却无明显症状。
  2. 轻度感染型:患者仅有干咳胸痛呼吸短促声音嘶哑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患者也常可表现为儿童“夏季热”样症状。
  3. 中度感染型:可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稍有发绀,间或咯血,有时可从痰及骨髓中培养出病原菌。X线检查可见肺野有多数散在的浸润或结节性病变,肺门淋巴结肿大,类似原发性肺结核。严重播散时如同淋巴瘤或其他肿瘤,病变吸收较慢,少数可纤维化、钙化。在原发钙化区中有一钙化点,是其特征。脾脏内可见钙化灶,偶尔也可见于肝脏内。有时成人肺组织胞浆菌病酷似结核。[2]
  4. 流行型:以往曾称为“地穴热”(cave fever),是一种肺部变态反应性病变。组织胞浆菌素皮试为阳性。表现似急性粟粒性肺炎、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等。主要见于吸入大量孢子的患者,潜伏期约7~14天,可有高热、剧烈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重度肝炎的表现。
  5. 慢性型:此型常见于男性,很难与慢性空洞型肺结核区别。表现为咳嗽多痰,间或咯血、低热,逐渐衰弱。X线检查可见肺部空洞形成,常不易吸收,最终病变可波及全身。

2.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分3型。

  1. 良性感染:常由原发性肺部感染播散引起,在脾、肝及其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有许多粟粒性钙化灶,愈合后形成与结核病变相似的钙化灶。
  2. 进行性成人感染:表现为与利什曼病相似的脾肿大,可有贫血、白细胞减少。肺部症状不明显,有时可有肺部大片实变,患者很快死亡。
  3. 儿童暴发性感染:多见于流行地区1岁以下儿童,仅有少数可自愈或治愈,多数于短期内死亡。[3]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进行性成人感染:表现为与利什曼病相似的脾肿大,可有贫血、白细胞减少。

其他辅助检查

慢性型:X线检查可见肺部空洞形成,常不易吸收。

并发症

常继发肺部感染。

预后

进行性成人感染可有贫血白细胞减少、体重下降,同时发生肺部感染而呈大片实变区,常迅速死亡。1岁以下儿童多数短期内死亡。

发病机制

本病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所引起,经呼吸道、皮肤、黏膜及胃肠传入。流行区患者及感染动物的粪便等排泄物均可带菌;鸡窝也可潜藏此菌。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视患者抵抗力强弱而发病。

病理病因

此菌属双相菌,在组织内呈酵母型,生长于细胞内,室温28℃左右培养则呈菌丝型,其传染性极强,可致实验室感染。本病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所引起,经呼吸道、皮肤、黏膜及胃肠传入。流行区患者及感染动物的粪便等排泄物均可带菌;鸡窝也可潜藏此菌。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视患者抵抗力强弱而发病,表现为原发或播散性感染。[4]

疾病诊断

本病各期均应注意与结核相鉴别,主要依靠培养及相应的血清学检查。原发性组织胞浆菌病的急性期应与病毒、细菌性及其他真菌性肺部炎症以及弥漫性肺部纤维化、类脂质性肺部病变等相鉴别。急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有脾肿大淋巴结病变贫血白细胞减少时,应与内脏利什曼病、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马内菲青霉病、痢疾、布鲁菌病等鉴别。皮肤及黏膜损害,应与肿瘤、孢子丝菌病梅毒细菌性蜂窝织炎皮肤结核弓形虫病或其他系统性真菌感染等相鉴别。

用药治疗

原发感染的组织胞浆菌病,甚至是较严重者,只要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等支持疗法,即可逐渐痊愈。对于播散性病变、慢性空洞性病变、皮肤黏膜或系统性感染者,则应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首选药物是两性霉素B,对原发性病例,其总量应达0.5g,对慢性病例应达1~2g。对波及脑部的少见病例,可考虑鞘内注射。对心内膜炎患者,总量1~2g仍显不足,此时应与手术结合治疗。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等可口服治疗,副作用比两性霉素B小。当经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停止发展后,对大的肺部空洞及肉芽性损害可考虑手术切除。为了防止手术时病变加剧或播散,可预防性地运用两性霉素B。

饮食保健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预防护理

本菌的菌丝型感染性较强,实验室工作者应注意预防。在鸟笼鸡窝等处常有本菌污染,应注意预防。初到流行区的人,由于机体免疫力差,应特别注意预防感染。

视频

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表现

视频

猫呼吸系统疾病之组织胞浆菌症1.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