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糖人[1]  [2],是以熬化的蔗糖麦芽糖做成的各种造型,有人物动物花草等。据说宋代即有糖人,当时多是平面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画,时称戏剧糖果,后来也被称作稠糖葫芦吹糖麻婆子打秋千稠饴糖宜娘糖官人糖宝塔糖龟儿等。

目录

发展由来

吹糖人技艺的普遍发展始于明末清初,制作时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麦秸杆挑上一点糖稀,在对这麦秸杆吹气,糖稀随即像气球一样鼓起,在通过捏、转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种造型。最后用竹签挑下,冷却后成型。吹糖人以动物造型居多,体态丰满,常见的是以十二生肖为内容。

糖人制作是一种民间手工艺,手艺人多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因加入颜料色素而呈红色或绿色。使用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偏冷又会太硬无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为勺形铲形

糖人不易保存,过去甜品短缺时,在把玩过后会吃掉糖人。如今出于卫生考虑,人们购买糖人更多地出于观赏目的而非食用,任其久置变黑变质

过去的工艺人多打着铜锣沿街叫卖,有的还带着一个画着花鸟兽虫圆盘,交过钱后可以转动盘指针,指在哪儿就做什么,以此来吸引孩子。

以前糖人很便宜,在不富裕的时候是儿童很喜爱的玩物;在1980年代初,几分钱或几个牙膏皮就可换一个糖人。如今儿童的玩物多了,糖人不再是单纯哄孩子的东西了,已经被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受到重视。现在沿街制做糖人的艺人少了,在北京年节庙会上还可见到,糖人价格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

糖画的题材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的内容,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若是侧面的形象,便以线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则用糖料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由于糖料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会出现雷同的造型。

制作工艺

糖人按照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吹、画和塑三种型态,即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

吹糖人

吹糖人是把糖料吹制成各种造型。据说吹糖人技艺始于初,制作时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麦秸杆挑上一点糖稀,在对这麦秸杆吹气,糖稀随即像气球一样鼓起,在通过捏、转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种造型。最后用竹签跳下,冷却后成型。吹糖人以动物造型居多,体态丰满,常见的是以十二生肖为内容。吹出的糖人质地很薄,易碎。

也有一说,吹糖人的祖师爷刘伯温。传说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传下去,就造“功臣阁”火烧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著担子走街串巷。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煞是可爱,小孩子争先购买。在路上,许多人向刘伯温请教学吹糖人儿,刘伯温一一教会了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传到现在据说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画糖人

画糖人是在石板或铜板上用糖浆画出者。石板多用光滑冰凉的大理石,用时在上面涂一层防粘的。糖稀熬好后,用小勺舀起,在石板上浇出线条,组成图案。因糖稀在石板上很快就冷却了,所以要一气呵成,制作过程很是精彩。待造型完成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稍候凝结即成。

画糖人多流传于四川各地,以自贡地区的品种最多。糖画的内容多时鸟兽花虫,也有些高手制作复杂的戏剧人物,很是精妙。

做糖画的人是没有底稿的,画稿全在他的头脑里。做糖画必须胸有成竹,要趁热一气呵成,他们汲取了传统皮影制作的特征及雕刻技法,十二生肖喊来就来,张飞赵云、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随著缕缕糖丝的飘洒,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面前,再趁热粘上一根竹签,便大功告成。

塑糖人

塑糖人是用模具塑造造型。

参考资料

  1. 糖人-记忆里的古早味,文化银行
  2. 画糖人,中华传统民俗技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