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這是優質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米歇爾·麥耶」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removed Category:孟买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6 次修訂)
行 1: 行 1:
 +
{{good article}}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name          =  米歇爾·麥耶
 
| name          =  米歇爾·麥耶
行 9: 行 10:
 
| alma_mater  = [[洛桑大學]](物理學位)、[[日內瓦大學]](天文學博士)
 
| alma_mater  = [[洛桑大學]](物理學位)、[[日內瓦大學]](天文學博士)
 
| known_for    = 發現大量太陽系外行星
 
| known_for    = 發現大量太陽系外行星
| awards      = [[馬塞爾·本努瓦獎]](1998)<br> [[皮埃爾·讓森獎]](1998)<br> [[巴仁獎]](2000)<br> [[亞伯特·愛因斯坦獎章]](2004)<br>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騎士勳位]](2004)<br> [[邵逸夫獎]]的天文獎項(2005)<br> 維克托·安巴楚勉國際獎(2010)<br>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2015)<br> [[诺贝尔物理学奖]](2019)
+
| awards      = [[馬塞爾·本努瓦獎]](1998)<br> [[皮埃爾·讓森獎]](1998)<br> [[巴仁獎]](2000)<br> [[亞伯特·愛因斯坦獎章]](2004)<br>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騎士勳位]](2004)<br> [[邵逸夫獎]]的天文獎項(2005)<br> 維克托·安巴楚勉國際獎(2010)<br>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2015 )<br> [[沃爾夫物理學獎]](2017 )<br> [[诺贝尔物理学奖]](2019)
 
}}
 
}}
  
行 16: 行 17:
 
* '''主要成就:發現行星 飛馬座51b 和大量 太陽系外行星'''
 
* '''主要成就:發現行星 飛馬座51b 和大量 太陽系外行星'''
  
* '''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 '''獲得2019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掀起尋找外星人之路'''
  
 
* ''' 人類有望離開地球移民其他星球?米歇爾·麥耶 卻説:完全是瘋了!'''
 
* ''' 人類有望離開地球移民其他星球?米歇爾·麥耶 卻説:完全是瘋了!'''
  
 +
* '''獲得諾獎前,曾經主持《星戰前夜》的「系外行星 探索計畫」'''
  
 
=='''研究經歷簡述'''==
 
=='''研究經歷簡述'''==
 麥耶在洛桑大學取得物理學位之後,於1971年在日內瓦大學取得天文學博士學位。
+
 麥耶在[[ 洛桑]] 大學取得物理學位之後,於1971年在[[ 日內瓦]] 大學取得天文學博士學位。
  
 
 之後,十餘年間,麥耶以渡假方式在[[英國]][[劍橋]]的天文台、[[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台、和[[夏威夷]]的[[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進行研究。
 
 之後,十餘年間,麥耶以渡假方式在[[英國]][[劍橋]]的天文台、[[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台、和[[夏威夷]]的[[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進行研究。
行 30: 行 32:
 
 於是,2003年時,他開始使用目前仍使用的儀器 "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igh Accuracy Radial velocity Planet Searcher, HARPS)來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
 
 於是,2003年時,他開始使用目前仍使用的儀器 "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igh Accuracy Radial velocity Planet Searcher, HARPS)來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
  
2007年時,麥耶成為在智利歐洲南方天文台所屬[[拉西拉天文台]]發現[[格利澤581c]]的11位歐洲科學家之一,這是首顆位在'''適合人類居住帶''以內的太陽系外行星。
+
2007年時,麥耶成為在[[ 智利]][[ 歐洲]] 南方天文台所屬[[拉西拉天文台]]發現[[格利澤581c]]的11位歐洲科學家之一,這是首顆位在'''適合人類居住帶''以內的太陽系外行星。
  
 
2009年,麥耶和他的團隊發現環繞主序星、目前質量最小的太陽系外行星[[格利澤581e]]。
 
2009年,麥耶和他的團隊發現環繞主序星、目前質量最小的太陽系外行星[[格利澤581e]]。
行 42: 行 44:
 
 因為他們三人「對人類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所處位置的貢獻」而獲獎。其中,皮布尔斯因為「在物理宇宙學中的理論發現」獲得了一半獎金,而麥耶與奎洛兹因為「發現環繞類太陽恆星的系外行星」分享了另外一半獎金。<ref name="Mayor-12">[https://kknews.cc/science/63np42m.html  他們揭示了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  ]</ref>
 
 因為他們三人「對人類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所處位置的貢獻」而獲獎。其中,皮布尔斯因為「在物理宇宙學中的理論發現」獲得了一半獎金,而麥耶與奎洛兹因為「發現環繞類太陽恆星的系外行星」分享了另外一半獎金。<ref name="Mayor-12">[https://kknews.cc/science/63np42m.html  他們揭示了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  ]</ref>
  
==='''獲獎的主要貢獻:發現系外行星'''===
+
==='''獲獎的主要貢獻:發現 太陽 系外行星'''===
 
[[File: Mayor_Queloz_v2.jpg |缩略图|right|280px|[https://kknews.cc/science/5694qkl.html  圖片來源:麥耶(右)與 奎洛兹(左) ] ]]
 
[[File: Mayor_Queloz_v2.jpg |缩略图|right|280px|[https://kknews.cc/science/5694qkl.html  圖片來源:麥耶(右)與 奎洛兹(左) ] ]]
[[File: Mayor_pegasi.jpg |缩略图|right|280px|[https://kknews.cc/science/2naga39.html  圖片來源:麥耶與奎洛兹在1995年發現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飛馬 座51 (51 Pegasi)''' ] ]]
+
[[File: Mayor_pegasi_v2.jpg |缩略图|right|280px|[https://kknews.cc/science/2naga39.html  圖片來源:麥耶與奎洛兹在1995年發現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飛馬 座51b (51 Pegasi b)(劍頭指向的那顆行星 )''' ] ]]
 
 在人類文明很長的時間裡,人類所知的行星只有5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在[[日心說]]取代[[地心說]]後,地球恢復一顆行星的地位,行星數量就變為6顆。隨後,天文學家發現了[[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被發現又被降級。因此,現在太陽系內已知的行星數量為8顆。
 
 在人類文明很長的時間裡,人類所知的行星只有5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在[[日心說]]取代[[地心說]]後,地球恢復一顆行星的地位,行星數量就變為6顆。隨後,天文學家發現了[[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被發現又被降級。因此,現在太陽系內已知的行星數量為8顆。
  
 
 天文學家相信行星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只是苦於觀測手段和能力的限制,在行星本身不發光因而太過暗淡的情況下,一直沒有發現位於太陽系外的行星。不過,天文學家始終沒有停止努力,希望找到類似地球一樣的生命搖籃。
 
 天文學家相信行星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只是苦於觀測手段和能力的限制,在行星本身不發光因而太過暗淡的情況下,一直沒有發現位於太陽系外的行星。不過,天文學家始終沒有停止努力,希望找到類似地球一樣的生命搖籃。
  
麥耶與奎洛兹 兩人獲得諾貝爾獎的主要貢獻就是他們倆人在1995年 位於太陽系外 繞主序星旋轉的 行星'''飛馬座51b(51 Pegasi b)''' 。麥耶 奎洛兹 博士導師,奎洛兹在麥耶 指導下在日內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此後 二人一同對 太陽系 宇宙進 了探索
+
1995年10月, 麥耶與奎洛兹 在《自然》期刊上 了一 篇論文,宣布他們通過 位於[[法國]][[普羅旺斯天文台]]的觀測設備,在 太陽系外 另一顆與太陽類似的恆星 '''飛馬座51(51 Pegasi)'''周 發現了一顆 行星 '''飛馬座51b(51 Pegasi b)''' ,這 人類發現的第一顆繞主序星(即與太陽類似 恆星)旋轉 系外行星 這是一顆氣體行星 大小與我們 太陽系 中最大 星木星相當。這個發現為他們倆人贏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5年10月, 麥耶 奎洛兹 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宣布他們通過位於[[法國]][[普羅旺斯天文台]] 觀測設備 ,在 太陽系外另一顆與太陽類似 恆星 '''飛馬座51(51 Pegasi)'''周圍發現了一顆行星 '''飛馬座51b(51 Pegasi b)''' 這是 類發現的第 顆繞主序星(即與 太陽 類似的恆星)旋轉的 系外 行星。這是一顆氣體行星,大小與我們太陽系中最大 星木星相當。
+
麥耶 奎洛兹的 博士導師 奎洛兹 麥耶 指導下在日內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5年以後 人一 同對 太陽系外的 宇宙進 了探索 ,麥耶的研究團隊總共找到了約1050顆這樣的行星 ,他 的研究堪稱碩果纍纍
 
 
從那以後 ,麥耶的研究團隊總共找到了約1050顆這樣的行星 。麥耶 的研究堪稱碩果纍纍
 
  
 
 其中,2013年的一項發現將麥耶的「行星獵手」推到了舞台中央,那时的麥耶已71歳了。'''他的團隊發現的編號為「Kepler-78b」的行星在密度和大小上都與[[地球]]接近,這也使得這顆行星成為迄今為止最像地球的行星。'''<ref name="Mayor-12"></ref><ref name="Mayor-13>[https://kknews.cc/science/k4x5yzb.html  這三位「行星獵手」獲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ref>
 
 其中,2013年的一項發現將麥耶的「行星獵手」推到了舞台中央,那时的麥耶已71歳了。'''他的團隊發現的編號為「Kepler-78b」的行星在密度和大小上都與[[地球]]接近,這也使得這顆行星成為迄今為止最像地球的行星。'''<ref name="Mayor-12"></ref><ref name="Mayor-13>[https://kknews.cc/science/k4x5yzb.html  這三位「行星獵手」獲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ref>
  
==='''這 榮譽... 他們已 等了24年'''===
+
==='''這榮譽 ... 他們已等了24年'''===
 
 自1995年10月,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宣布首次發現一顆位於太陽系外的行星'''飛馬座51''',至今 2019年兩人榮膺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過去了24年,稱得上是一場等待已久的榮譽。
 
 自1995年10月,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宣布首次發現一顆位於太陽系外的行星'''飛馬座51''',至今 2019年兩人榮膺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過去了24年,稱得上是一場等待已久的榮譽。
  
行 63: 行 63:
  
 
=='''掀起尋找外星人之路'''==
 
=='''掀起尋找外星人之路'''==
 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探索了我們的家園星系——銀河系,尋找未知的世界,他們於1995年10月宣布了太陽系外行星'''飛馬座51b''' 的首次發現。
+
[[File: Mayor_ex_planet.jpg |缩略图|left|300px|[https://kknews.cc/science/952jmmj.html  圖片來源: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 ]]
 
+
[[File: Mayor_ex_planet_2.jpg |缩略图|left|300px|[https://kknews.cc/science/952jmmj.html  圖片來源:將人類移民到其他星球可行嗎?] ]]
這顆系外行星繞著銀河系中的一顆太陽型恆星運轉,這一發現也引發了天文學的一場革命,此後在銀河系中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
+
 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探索了我們的家園星系——銀河系,尋找未知的世界,他們於1995年10月宣布了太陽系外行星'''飛馬座51b''' 的首次發現。這顆系外行星繞著銀河系中的一顆太陽型恆星運轉,這一發現也引發了天文學的一場革命,此後在銀河系中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
  
 這些 發現 挑戰了 業界關於 行星系統的先入 為主的觀念 ,並迫使科學家們 修改其 關於行星起源背後物理過程的理論。隨著眾多尋找系外行星項目計劃的開始,人類最終可能會找到一個永恆的問題的答案,那就是是否還有其他生命。
+
 這些 行星 挑戰了 我們對 行星系統的先入 之見 ,並迫使科學家 修正他 們關於行星起源背後 物理過程的理論。隨著眾多尋找系外行星項目計劃的開始,人類最終可能會找到一個永恆的問題的答案,那就是 「''' 是否還有其他生命 ?'''」 <ref name="Mayor-21">[https://kknews.cc/science/95648pq.html  加拿大瑞士三科學家因物理宇宙學和發現系外行星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ref><ref name="Mayor-22">[https://kknews.cc/science/5694qkl.html  這三位諾獎大師改變 對宇宙 認知 並照亮 尋找 外星人之路  ]</ref><ref name="Mayor-23">[https://kknews.cc/science/3q86n4o.html  物理諾獎得主掀宇宙學革命:大爆炸後 生啥? 外星 人存在嗎? ]</ref>
* ---------------------------------------
+
<ref name="Mayor-24">[https://kknews.cc/science/bzxb4ym.html  尋找地球「近親」解碼宇宙「成長日記 ——解讀2019年諾貝 物理學獎成果  ]</ref>
而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探索 們的 家園星系——銀河系, 尋找 未知的世界。1995年,他們共同 現了圍繞主序星的首顆太陽系 ,這顆行星名為飛馬座51b,綽號「Bellerophon (伯洛 芬,希臘神話中天馬弩手的象徵),公轉周期4.2天。
 
  
這一發現開啟了天文 場革命 自那以來 銀河系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 。奇異 新世界仍在不斷被發現 其大小、形狀和軌道之豐富令人 難以 置信
+
==='''諾貝爾獎得主又是如何想的?'''===
 +
2019年諾貝爾物理 獎得主之 吉姆·皮布尔斯 教授 在接受訪談得肯定地回答:「我們非常確定 其他 球上有一些可以被稱為生命 東西 但是 難以 確定這些生命是否和地球上的一樣,我們永遠也無法看到這些生命
  
  這些行 挑戰 我們對行星系統的先入之見 並迫使科學家修正 們關於行 起源背後的物理 理論。隨著大量的尋找系 星的 計劃著手實施 我們或許最終 回答其他 星球是否 生命 存在這一永恆的問題。(本專欄與「科學加」客戶端合作建設 編輯:吉菁菁,圖片來源: 諾貝爾獎 官網)
+
  吉姆·皮布尔斯的觀點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因為衛 觀測到的畫面顯示,除 地球 他星 球也被發現有淡水存在,也就意味著可能曾經有 生命,雖然現有 技術並沒有捕捉到 外星 生命 痕跡 但不 排除外星生命的存在。<ref name="Mayor-31">[https://kknews.cc/science/952jmmj.html 外 星球是否 存在 生命 ?馬斯克質疑 最新 諾貝爾獎 得主卻這樣回答 ]</ref>
  
 +
沒錯,一直有言論認為:「如果有一天生命無法在地球上生存,我們將到另一個適宜居住的星球」。對於發現 在密度和大小上都與[[地球]]接近之行星「Kepler-78b」的 米歇爾·麥耶卻說:「應該消除這個言論」,他更補充道:「這完全是瘋了!」 當他被問及'''人類遷移到其他星球的可能性'''時,他對法新社說:「如果我們談論的是太陽系外行星,事情應該很清楚,不可能遷移到那裡。」<ref name="Mayor-32">[https://kknews.cc/science/okyaa5q.html  人類有望離開地球移民其他星球?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完全是瘋了 ]</ref>
  
 +
=='''主持《星戰前夜》的「系外行星 探索計畫」'''==
 +
[[File: Mayor_Corot.jpg |缩略图|right|280px|[https://www.techbang.com/posts/73466-he-recruited-experimental-assistants-in-eve-before-winning-the-nobel-prize-in-physics  圖片來源:EVE「探索計畫」遊戲裡面的Corot空間望遠鏡飛行想像圖 ] ]]
 +
[[File: Mayor_project_discovery_v2.jpg |缩略图|right|280px|[https://www.techbang.com/posts/73466-he-recruited-experimental-assistants-in-eve-before-winning-the-nobel-prize-in-physics  圖片來源: EVE「探索計畫」遊戲,玩家只需要瞭解怎樣的亮度變化算是有規律就能完成 ] ]]
 +
2016年3月,《星戰前夜》(EVE Online)裡頭上線了一個名為「探索計畫」(Project Discovery)的小遊戲,讓玩家鑑定人類蛋白質染色圖,以幫助遊戲外的抗癌藥物研製。
  
 +
2017年7月,「探索計畫」的第二階段「系外行星」上線,涉及的科學計畫從生物學變成了天文學:玩家需要根據恆星的 ”明亮度變化“ 判斷星系內是否存在行星。而這個計畫的主持人,正是201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得主:米歇爾‧麥耶。
  
<ref name="Mayor-21">[https://kknews.cc/science/95648pq.html  加拿大瑞士三科學 因物理宇宙學和發現系外行星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ref>
+
EVE的「探索計畫」嚴肅並且可行的,因為它給予玩 的任務非常簡單;就是當好一個「人肉識別器」。
  
<ref name="Mayor-22">[https://kknews.cc/science/5694qkl.html  三位諾獎 師改變了 們對宇宙 認知 並照亮尋找外星人之路  ]</ref>
+
遊戲如下 ...  
 +
「系外行星」計畫基於2006年被發射到外太空的天文望遠鏡CoRoT,它會把收集到的大量天文數據傳回地球。 些數據必須經過分析才有意義,在以前,天文學家們要把 量時間投入到分析天文數據中,'''即使有電腦輔助也沒法代替 判斷'''。
  
 +
這些判斷本身很多時候並不複雜,判斷是否存在行星的標準很簡單:<br>
 +
(1) '''脈衝星'''之外的恆星亮度變化一般是無規律的;
  
 +
(2)如果'''有行星在圍繞恆星旋轉,恆星就會因為這種公轉而產生有規律的亮度變化''',這是玩家要尋找的。
  
 +
所以,玩家在遊戲中,只需要觀察亮度變化是否有規律,然後標註出來就行。整個過程並不需要玩家掌握多麼嚴肅的天文學或者物理學知識。<ref name="Mayor-51">[https://www.techbang.com/posts/73466-he-recruited-experimental-assistants-in-eve-before-winning-the-nobel-prize-in-physics  米歇爾‧麥耶曾在《星夜前戰》裡邀請你當他的實驗助手 ]</ref><ref name="Mayor-52">[https://frt-eve.com/viewtopic.php?t=375  系外行星: PROJECT DISCOVERY 第二階段  ]</ref>
  
 +
遊戲過程就如同你和麥耶一起參與研究 ... 也讓人體會到做學術研究的另類樂趣!
  
==''' 《星戰前夜》的天文「探索計畫」'''==
+
{{clear}}
[[File: Mayor_real_person.jpg | 缩略图|right|200px|[https://www.techbang.com/posts/73466-he-recruited-experimental-assistants-in-eve-before-winning-the-nobel-prize-in-physics  圖片來源:現實中的米歇爾·麥耶 ] ]]
+
== ''' 視頻''' ==
 +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三名科学家研究宇宙演化获奖 <br>
 +
{{#iDisplay:z3005rzvf76|480|320|qq}}
 +
<br>
 +
<br>
  
2016年3月,《星戰前夜》(EVE Online)裡頭上線了一個名為「探索計畫」(Project Discovery)的小遊戲,讓玩家鑑定人類蛋白質染色圖,以幫助遊戲外的抗癌藥物研製。2017年7月,探索計畫的第二階段「系外行星」上線,涉及的科學計畫從生物學變成了天文學:玩家需要根據恆星的明亮度變化判斷星系內是否存在行星。而這個計畫的主持人,正是剛剛獲得 諾貝爾物理獎 主,米歇爾‧麥耶。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jV1GI43Us4
 +
|alignment= inline
 +
|dimensions=480
 +
|container=frame
 +
|description= ''' 發現地球2號?2019年 諾貝爾物理 獎得 獎內容解説  '''}}
  
<ref name="Mayor-51">[https://www.techbang.com/posts/73466-he-recruited-experimental-assistants-in-eve-before-winning-the-nobel-prize-in-physics  米歇爾‧麥耶曾在《星夜前戰》裡邀請你當他的實驗助手 ]</ref>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reflist}}
 
{{reflist}}
行 99: 行 117:
 
[[Category:物理學家]]
 
[[Category:物理學家]]
 
[[Category:天文學家]]
 
[[Category:天文學家]]
 +
[[Category:瑞士人]]

於 2020年4月7日 (二) 17:35 的最新修訂

米歇爾·麥耶
出生 (1942-01-12) 1942年1月12日(82歲)
瑞士洛桑
國籍 瑞士
母校 洛桑大學(物理學位)、日內瓦大學(天文學博士)
機構 日內瓦大學
知名於 發現大量太陽系外行星
研究領域 天文學
獎項 馬塞爾·本努瓦獎(1998)
皮埃爾·讓森獎(1998)
巴仁獎(2000)
亞伯特·愛因斯坦獎章(2004)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騎士勳位(2004)
邵逸夫獎的天文獎項(2005)
維克托·安巴楚勉國際獎(2010)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2015)
沃爾夫物理學獎(2017)
諾貝爾物理學獎(2019)

米歇爾·麥耶(德語:Michel G. E. Mayor,1942年1月12日),瑞士天文學家,任教於日內瓦大學天文學系;已於2007年退休,但仍以榮譽退休教授身分持續進行研究。[1]

  • 主要成就:發現行星 飛馬座51b 和大量 太陽系外行星
  • 人類有望離開地球移民其他星球?米歇爾·麥耶 卻説:完全是瘋了!
  • 獲得諾獎前,曾經主持《星戰前夜》的「系外行星 探索計畫」

研究經歷簡述

麥耶在洛桑大學取得物理學位之後,於1971年在日內瓦大學取得天文學博士學位。

之後,十餘年間,麥耶以渡假方式在英國劍橋的天文台、智利歐洲南方天文台、和夏威夷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進行研究。

1995年,麥耶和戴狄爾·魁若茲一起發現了第一個環繞類太陽恆星飛馬座51的行星,命名為飛馬座51b。自從麥耶發現了飛馬座51b之後,他的研究則主要是尋找太陽系外行星

於是,2003年時,他開始使用目前仍使用的儀器 "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igh Accuracy Radial velocity Planet Searcher, HARPS)來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

2007年時,麥耶成為在智利歐洲南方天文台所屬拉西拉天文台發現格利澤581c的11位歐洲科學家之一,這是首顆位在'適合人類居住帶以內的太陽系外行星。

2009年,麥耶和他的團隊發現環繞主序星、目前質量最小的太陽系外行星格利澤581e

雖然麥耶已於2007年從日內瓦大學天文學系退休,但他仍以榮譽退休教授身份持續進行研究。[1][2]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9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委員會公布了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名單,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 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以及同時在日內瓦大學和劍橋大學擔任教授的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獲得。[3]

獲獎理由

因為他們三人「對人類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所處位置的貢獻」而獲獎。其中,皮布爾斯因為「在物理宇宙學中的理論發現」獲得了一半獎金,而麥耶與奎洛茲因為「發現環繞類太陽恆星的系外行星」分享了另外一半獎金。[4]

獲獎的主要貢獻:發現太陽系外行星

在人類文明很長的時間裡,人類所知的行星只有5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在日心說取代地心說後,地球恢復一顆行星的地位,行星數量就變為6顆。隨後,天文學家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發現又被降級。因此,現在太陽系內已知的行星數量為8顆。

天文學家相信行星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只是苦於觀測手段和能力的限制,在行星本身不發光因而太過暗淡的情況下,一直沒有發現位於太陽系外的行星。不過,天文學家始終沒有停止努力,希望找到類似地球一樣的生命搖籃。

1995年10月,麥耶與奎洛茲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宣布他們通過位於法國普羅旺斯天文台的觀測設備,在太陽系外另一顆與太陽類似的恆星 飛馬座51(51 Pegasi)周圍發現了一顆行星 飛馬座51b(51 Pegasi b),這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繞主序星(即與太陽類似的恆星)旋轉的系外行星。這是一顆氣體行星,大小與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巨行星木星相當。這個發現為他們倆人贏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麥耶是奎洛茲的博士導師,奎洛茲在麥耶的指導下在日內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5年以後,二人一同對太陽系外的宇宙進行了探索,麥耶的研究團隊總共找到了約1050顆這樣的行星,他的研究堪稱碩果纍纍。

其中,2013年的一項發現將麥耶的「行星獵手」推到了舞台中央,那時的麥耶已71歳了。他的團隊發現的編號為「Kepler-78b」的行星在密度和大小上都與地球接近,這也使得這顆行星成為迄今為止最像地球的行星。[4][5]

這榮譽 ... 他們已等了24年

自1995年10月,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宣布首次發現一顆位於太陽系外的行星飛馬座51,至今 2019年兩人榮膺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過去了24年,稱得上是一場等待已久的榮譽。

備註:《科學計量學》今年5月刊登的研究表明,科學家們做出獲諾貝爾獎工作時的年齡與其研究領域有關。研究人員計算了科學家們獲諾獎的平均等待時間,物理學家從發現到獲獎平均需要23.5年,經濟學家和化學家分別為23.2年和20.8年。[6]

掀起尋找外星人之路

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探索了我們的家園星系——銀河系,尋找未知的世界,他們於1995年10月宣布了太陽系外行星飛馬座51b 的首次發現。這顆系外行星繞著銀河系中的一顆太陽型恆星運轉,這一發現也引發了天文學的一場革命,此後在銀河系中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

這些行星挑戰了我們對行星系統的先入之見,並迫使科學家修正他們關於行星起源背後的物理過程的理論。隨著眾多尋找系外行星項目計劃的開始,人類最終可能會找到一個永恆的問題的答案,那就是「是否還有其他生命?」。[7][8][9] [10]

諾貝爾獎得主又是如何想的?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 吉姆·皮布爾斯 教授,在接受訪談得肯定地回答:「我們非常確定,其他星球上有一些可以被稱為生命的東西,但是難以確定這些生命是否和地球上的一樣,我們永遠也無法看到這些生命。」

吉姆·皮布爾斯的觀點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因為衛星觀測到的畫面顯示,除了地球,其他星球也被發現有淡水存在,也就意味著可能曾經有過生命,雖然現有的技術並沒有捕捉到外星生命的痕跡,但不能排除外星生命的存在。[11]

沒錯,一直有言論認為:「如果有一天生命無法在地球上生存,我們將到另一個適宜居住的星球」。對於發現 在密度和大小上都與地球接近之行星「Kepler-78b」的 米歇爾·麥耶卻說:「應該消除這個言論」,他更補充道:「這完全是瘋了!」 當他被問及人類遷移到其他星球的可能性時,他對法新社說:「如果我們談論的是太陽系外行星,事情應該很清楚,不可能遷移到那裡。」[12]

主持《星戰前夜》的「系外行星 探索計畫」

2016年3月,《星戰前夜》(EVE Online)裡頭上線了一個名為「探索計畫」(Project Discovery)的小遊戲,讓玩家鑑定人類蛋白質染色圖,以幫助遊戲外的抗癌藥物研製。

2017年7月,「探索計畫」的第二階段「系外行星」上線,涉及的科學計畫從生物學變成了天文學:玩家需要根據恆星的 」明亮度變化「 判斷星系內是否存在行星。而這個計畫的主持人,正是201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得主:米歇爾‧麥耶。

EVE的「探索計畫」嚴肅並且可行的,因為它給予玩家的任務非常簡單;就是當好一個「人肉識別器」。

遊戲如下 ... 「系外行星」計畫基於2006年被發射到外太空的天文望遠鏡CoRoT,它會把收集到的大量天文數據傳回地球。這些數據必須經過分析才有意義,在以前,天文學家們要把大量時間投入到分析天文數據中,即使有電腦輔助也沒法代替人類的判斷

這些判斷本身很多時候並不複雜,判斷是否存在行星的標準很簡單:
(1) 脈衝星之外的恆星亮度變化一般是無規律的;

(2)如果有行星在圍繞恆星旋轉,恆星就會因為這種公轉而產生有規律的亮度變化,這是玩家要尋找的。

所以,玩家在遊戲中,只需要觀察亮度變化是否有規律,然後標註出來就行。整個過程並不需要玩家掌握多麼嚴肅的天文學或者物理學知識。[13][14]

遊戲過程就如同你和麥耶一起參與研究 ... 也讓人體會到做學術研究的另類樂趣!

視頻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三名科學家研究宇宙演化獲獎


發現地球2號?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內容解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