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来自 哔哩哔哩 的图片

本名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日期 1912年10月8日─

1913年3月30日

地点

巴尔干半岛

结果

巴尔干同盟胜利,

1913年伦敦和会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20世纪初期,欧洲地区的军事冲突及对抗的开端,标志着解决东方问题的第一步。 [1]

简介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First Balkan War),是巴尔干同盟反对奥斯曼帝国而进行的战争。巴尔干同盟由于向奥斯曼帝国提出给予马其顿色雷斯自治权的要求遭到拒绝,在俄罗斯帝国支持下巴尔干同盟于1912年10月9日对奥斯曼帝国宣战。

经过激战,塞尔维亚王国黑山王国两国占领马其顿和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加利亚王国控制伊斯坦布尔以西地区;希腊王国占领爱琴海诸岛;奥斯曼帝国军败退到埃迪尔内约阿尼纳斯库台等地。11月3日奥斯曼帝国被迫请求欧洲列强进行和平协调,1913年5月30日签订《伦敦条约》,战争宣告结束。战败国奥斯曼帝国丧失了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

战争原因

巴尔干半岛民族繁多,自从奥斯曼帝国在1389年的科索沃战役中击败巴尔干联军,以武力占领整个巴尔干半岛后,南斯拉夫民族便长期受其统治。18世纪开始,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亦多次与俄罗斯交战中战败。至19世纪初,受奥曼斯帝国统治多年的塞尔维亚人发动两次革命成功取得自治,及1830年希腊王国成功脱离奥斯曼帝国取得独立,都大大鼓舞了南斯拉夫各民族,各族的民族主义者不断发动武装起义,力图摆脱奥斯曼帝国独立。

至于帝俄也一直为了夺取地中海出海口,多次向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至1875年,被奥斯曼统治,位于巴尔干半岛中央的波斯尼亚因饥荒发生动乱,不久动乱蔓延至保加利亚,1877年,俄罗斯乘保加利亚动乱再次向奥斯曼帝国开战,奥斯曼战败求和,签订《圣斯特凡诺条约》当中获准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独立,罗马尼亚联合公国则由瓦拉几亚及摩尔多瓦合并,另外建立一个大保加利亚公国,但有关安排引起其他列强如英国、奥匈等国不满。1878年,列强举行议定巴尔干秩序的柏林会议,虽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的独立地位获国际承认,但保加利亚的版图大大缩小,波斯尼亚则交由奥匈帝国托管,奥斯曼帝国仍维持统治阿尔巴尼亚、科索沃、马其顿等巴尔干中部的地区。

1908年,奥斯曼帝国发生青年土耳其党人革命,奥匈帝国趁机吞并波斯尼亚,奥斯曼帝国无力阻止。奥斯曼帝国在波斯尼亚问题上的软弱无能,加深巴尔干各国对奥斯曼的轻视,加上本来一心想并吞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因奥匈并吞波斯尼亚后,改为计划向南扩展,以图夺取阿尔巴尼亚的出海通道。加上1912年义土战争奥斯曼帝国又败于另一位列强意大利王国,各国认为时机成熟,故组成巴尔干联盟,向奥斯曼宣战夺取土耳其在巴尔干的领土。

战争爆发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军事行动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军事行动

在俄罗斯支持下,泛斯拉夫主义成为巴尔干半岛主流思想,巴尔干半岛诸国也积极扩军及进行外交工作,谋求得到欧洲列强的支持,希望夺取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土。1912年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结盟,5月,门的内哥罗和希腊也参加,巴尔干同盟成型。

1912年10月8日,门的内哥罗向奥斯曼帝国宣战,10月14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联合向奥斯曼帝国发出最后通牒,10月17日奥斯曼帝国向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宣战,10月18日希腊向奥斯曼帝国宣战。结果奥斯曼帝国被巴尔干联盟打败。

结果

由于列强干涉,1913年5月30日双方在伦敦召开和会,原属奥斯曼的马其顿地区被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及希腊瓜分,塞萨洛尼基则被并入希腊,随后奥匈帝国加入和会,奥匈怕塞尔维亚得到阿尔巴尼亚后得到出海通道,会变得更加强大,坚持阿尔巴尼亚必须独立,奥匈的动议正与塞尔维亚一直希望透过夺取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建立一个包含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及阿尔巴尼亚的‘大塞尔维亚’梦想违背。此后,塞尔维亚国内更加怨恨奥匈,成为奥塞战争以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因。同时,阿尔巴尼亚虽在战后取得独立,但有大量阿尔巴尼亚人居住的科索沃在战后并入塞尔维亚,成为二十世纪末科索沃问题的根源。

另一方面,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就马其顿地区的统治权产生分歧,6月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巴尔干同盟结束。

新武器

塞尔维亚在巴尔干战场率先使用了机关枪。

参考来源

  1.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豆瓣电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