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端居咏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端居咏怀》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端居咏怀》是 唐 代诗人白居易 所作诗词之一。

苏轼对白居易的评价也有不一致处。苏轼曾提出“元轻白俗”的说法,对元白的诗风颇有微词。然而后来却常以白居易自比,例如“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又如“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苏轼对白居易的诗作,也有“白公晚年诗极高妙。”的评语。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端居咏怀[1]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朝

类型;诗

时期;元和十一年

诗词正文

《端居咏怀》

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

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

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

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本段注释

端居,即闲居。元和十一年,诗人身在江州。

诗的首联运用用典手法,前句写贾太傅在《吊屈原文》中自述在长沙待罪的经历暗道自己目前的闲居处境;后句写张翰看清形式,寻找借口成功归隐,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志。

颔联紧承首联,细写贾、张二人之事并做了对比,一个"悔"字表明自己不如张翰及早归隐,最终落得像贾谊一样的贬官下场,阐发了作者的归隐之意。

颈联借写贾谊对君主的劝谏,表明自己也像贾谊那般胸怀远志,怀有报国匡时之策,并且想要劝谏君王不要沉迷于射猎娱乐,要勤于国事的忠君爱国之心。

尾联笔锋一转,写自己从此之后放下一切因缘际会的纠缠,只和家人一起归隐山中。很好的照应了前文的"悔"字,全诗结构清晰严谨。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意。

古诗文鉴赏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2]

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 缩略图 ,号称“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3]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4]

视频

中国故事·爱国篇(2)杜甫

历史名人神圣杜甫

参考资料

  1. 《端居咏怀》 诗词文句网
  2. 诗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8-01-17
  3. 白居易简介 古诗文网
  4. 白居易简介 诗词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