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章丘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章丘区是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济南市的东部,地处北纬36°25′-37°09′,东经117°10′-117°35′之间。章丘区地势处于山区、丘陵平原,南高北低,黄河流经北境。章丘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截至2017年,章丘区总面积1719平方公里,辖15个街道、3个镇,921个村(居),2018年末户籍人口105.2万人。区政府驻双山街道府前街1号。

2018年,章丘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72.7亿元,增长11.1%。章丘区曾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黑陶之乡”等荣誉称号。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1]

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2]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2019年7月,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章丘区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的东部,北纬36°25′-37°09′,东经117°10′-117°35′之间,总面积1719平方公里。西邻历城区,东连淄博市,南交泰安、莱芜,东北与滨州市邹平接壤,西北隔黄河与济阳相望。

地形地貌

章丘区南部属鲁西隆起区,北部为济阳凹陷区。章丘区地处泰沂山区北麓,与华北平原接壤,长城岭绵延于南,长白山矗立于东。地形自东南向西北倾斜。自南而北依次为山区、丘陵、平原、洼地,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30.8%、25.9%、30.7%和12.6%。最高峰为南部的鸡爪顶,海拔924米;最低处系北部辛寨镇朱家洼一带,海拔15米。

地质

章丘区属旋扭性构造鲁西系的外旋层部位,南北向与北西向压扭性断层发育。这些断层的垂直错动与水平侧移,严重破坏了古代沉积地层的连续性。特别是文祖断层,两盘南北向位移15公里,使断层两侧在地形、地质和地下水源等方面,形成显著的东西差异。地质构造形成普遍为单斜岩层,以块断为主,褶皱少见。岩层走向北西60°,倾向北东30°,倾角7°~13°。各地质时代的地层发育齐全。山区自南而北分布为变质岩、石灰岩、页岩、煤层、火山喷出岩等,丘陵河谷和冲积平原则广泛分布泥岩,下部为淡水灰岩,上部为砂砾石层及各种土类。

气候

章丘区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季风区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雪少干冷。年均日照2647.6小时,日照率60%;年均气温12.8℃,高温年13.6℃,低温年11.7℃;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一般为500~700毫米。季风,因受地势影响,反映不明显,除5月份以静风及南南西为主导风向,其他月份以静风及东南东为主导风向,相对湿度为65%,最高年均73%、最低年均59%。无霜期192天,最长218天、最短167天。

水系

章丘区境内大部地区属小清河水系,东南部少数山区属大汶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小清河、绣江河,东、西巴漏河,漯河、巨野河等。黄河为西北界河,从历城区大沙滩西南入境,至黄河镇常家庄入邹平县,过境河段27.08公里,年均径流量425亿立方米。小清河位于西北部,从历城区北柴家庄东北入境,至水寨镇小贾庄入邹平县,过境河段18.8公里,年均径流量7.77亿立方米。绣江河,源于明水百脉泉,全长32.8公里,最后注入小清河。东巴漏河,在东南部,属季节河,源于淄博市博山区,由石门入境,至相公庄街道寨子入漯河,全长34.4公里。西巴漏河,在中南部,属季节河,源于垛庄镇四角城北坡,至绣惠街道金盘村北入绣江河,全长68.8公里。漯河,于相公庄街道龙湾头上接东巴漏河,至刁镇东北入芽庄湖,全长28公里。巨野河,西支源于历城区大龙堂拔槊泉,东支源于北曹范村西,两支在龙山街道北汇入杜张水库,全长46.8公里。主要湖泊白云湖,在西北部,总面积17.4平方公里,水面积7.5平方公里,水深1~3米。芽庄湖,在章丘区东北角,总面积5.38平方公里,水面积2.17平方公里,水深一般1.9米。

自然资源

土壤

章丘区境内土壤共分4个土类,11个亚类,20个土属,87个土种。棕壤2326.67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1.9%,主要集中在垛庄镇官营一带,养分较贫乏,易流失,适种花生、地瓜、生姜和松、栎、板栗等。褐土8.83万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70.2%,分布在中南部,为境内主要土类,大部土体深厚,构型好,保水肥性强,适种多种作物,粮、棉高产稳产。水稻土374.07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0.3%,集中于明水泉北地带,水源充足,土体深厚,构型好,养分含量高,为境内最优土壤,适种水稻、菱、藕和其他水生作物。 潮土3.48万公顷(含盐碱土9006.67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27.6%,集中于北部沿清、沿黄地带,土体深厚,埋水浅,结构差,养分含量低,水、肥、气、热不协调,多系低产土壤,经多年冲盐洗碱,加施肥料等,肥沃程度提高,可种花生、大豆、西瓜、红麻、向日葵、芦苇等。

水资源

章丘区境内年均水资源总量5.7亿余立方米, 其中可利用量4.43亿立方米,占77.72%。 多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年均地表水资源总量2.1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55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3.58亿立方米,可利用量2.88亿立方米。明水泉群年涌水量0.8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章丘区境内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已探明的有16种,主要有煤炭、铝土、石灰石、花岗石,分别为1.26亿吨、4.16亿吨、2.5亿吨和0.3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章丘区的林木资源共54科、 183种,常见林木为松、柏、杨、柳、桐、榆、 刺槐。中药材资源有远志、酸枣、丹参郁李野菊茵陈香附百里香等566种, 蕴藏量200余万公斤。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野兔、山鸡、狐狸、刺猬、黄鼠狼及鱼、鳖、虾、蟹等。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8年末,章丘区户籍总人口105.2万人,比2017年末增长1.07%。全年出生人口1.2万人,出生率为11.55‰;死亡人口0.8万人,死亡率为8.00‰;自然增长率为3.55‰。全区男女性别比为97.80:100。

截至2010年,章丘区常住人口为106.42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7.73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常住人口8.69万人。

章丘区常住人口中共有32.52万户。其中家庭户31.80万户,章丘区常住人口家庭户人口为98.9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1人。

章丘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52.63万人,占总人口的49.45%;女性为53.79万人,占总人口的50.55%。

章丘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83万人,占14.88%,15-64岁的人口为79.91万人,占75.0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68万人,占10.03%。

章丘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为10.10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教育程度的人数为11.21万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数为46.60万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数为29.10万人(以上各种教育程度的人数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60万人。

民族

截至2015年末,56个民族在章丘区聚集了40个民族。章丘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54813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397人。其中回族人口7852人,蒙古族、藏族、苗族等其他民族人口1545人,回族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占人口数最多。汉族人口较“五普”增加85545人。

经济概况

综述

2018年,章丘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7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5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615.7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380.6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1:57.4:35.5。

2018年,章丘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94066户,比上年增长23%,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1367户、私营企业18184户、个体工商户7317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39户;注册资本(金)1415.9亿元,增长39%,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292亿元、私营企业1039.9亿元、个体工商户56.5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7.5亿元。

2018年,章丘区城镇新增就业77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16万人。

第一产业

2018年,章丘区粮食总产量70万吨,比上年减少4.2%。其中夏粮31.1万吨,下降9%;秋粮38.9万吨,增长0.1%。油料产量0.6万吨,下降0.7%。肉类总产量10万吨,增长0.8%。蛋类产量18.1万吨,下降1.6%。水果产量7.3万吨,增长1.6%。水产品产量0.5万吨。

2018年,章丘区实施白云湖清淤、东湖水库与白云湖泵站连通、朱各务水库与大站水库连通等三项水系连通工程,长江水、明水泉水、黄河水及本地湖库蓄水纳入水循环体系。年内共从黄河引水152天,引水量4320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254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83万亩。

2018年,章丘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560台,联合收获机3050台。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全年秸秆综合利用面积157.84万亩,利用率达到98.8%以上。

第二产业

截至2015年,章丘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88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92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335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55.8亿元,增长7.7%;利税196.5亿元,增长13.1%;利润109.2亿元,增长10.9%。 [20] 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82家,实现产值6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3.61%,比上年提高0.20个百分点。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9.3亿元、工业增加值280.2亿元、利税137.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8%、12.3%、13.2%。

截至2015年,章丘区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43家,年末从业人员2.5万人,实现产值78.01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4.0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9.25万平方米。 [20]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05个,完成投资271.0亿元,增长30.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2.4亿元,增长29.8%。全年签约项目54个,总投资353.4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37个,总投资343.8亿元;累计在建项目148个,总投资347.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62.3亿元。中铁十四局建筑产业化、普洛斯、万科物流、日本青玉菊藤生物工程、华艺集团建筑产业化等项目签约落户。

第三产业

2015年,建设章丘区农业信息化暨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27家农产品品牌企业入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零售额162.4亿元,增长12.5%;乡村零售额189.0亿元,增长11.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188家,实现零售总额62.2亿元,增长14.5%。

2015年,章丘区对外贸易下降,全年进出口总额9124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0%。其中,出口60279万美元,下降24.8%;进口30964万美元,增长53.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1750万美元,增长1.2%。合同利用外资4080万美元,下降66.3%。

全区2015年地域财政总收入66.79亿元,比2014年增长7.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99亿元,增长8.3%,税收比重72.34%,同比下降0.85个百分点。全年国、地税收入58.5亿元,增长6.0%。其中:国税27.7亿元,增长0.5%;地税30.8亿元,增长11.4%。全区一般预算支出63.06亿元,比2014年增加6.7亿元,增长11.9%。其中教育支出14.2亿元,增长21.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98亿元,增长35.2%,医疗卫生支出8.9亿元,增长27.1%。

2015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22.5亿元,比年初增加44.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68.8亿元,比年初增加38.8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9.2亿元,比年初增加11.3亿元。全年保险业务收入5.5亿元,比2014年增长11.8%;保险业务支出3.3亿元,下降8.1%。全年邮政业务总量7557万元,比2014年增长37.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6万户,下降20.9%。移动电话用户86.7万户,下降16.0%。互联网拨号注册及宽带网用户18.9万户,增长19.6%。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2015年,章丘区完成了济青高铁章丘北站、济青高速北线扩建、城市南北外环、济南野生动物世界搬迁、新四中等重大规划编制研究,完成相公庄驻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对宁家埠、辛寨、垛庄、曹范、黄河5个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中心商贸区唐人中心项目35栋单体建筑主体全面建成,商业部分竣工开业;城北片区“北四厂”和一期工程范围内的旧房拆除工作全部完成,绣江河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及安置房项目进展顺利;绣源河片区喜来乐旅游综合体泰王水世界一期项目建成营业,二期项目和婚庆板块项目加快推进;双山大街沿线片区闽台中天综合体东西板块全面开工;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东侧、马安村旧城(村)改造征收基本完成,安置房正在建设。文博中心作为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卫星会议会场开门纳客。启动林荫公园、龙盘山公园项目建设。全年新建道路21公里,改造迁移管网15公里。启动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89项。完成危房改造700户,文祖镇朱公泉、官庄镇中白秋等10个村集中建设美丽家园。普集镇杨官村、官庄镇东矾硫村被评为山东省第二批传统村落,组织开展相公庄梭庄村、文祖三德范村、普集博平村、杨官村、官庄东矾硫村5个传统村落保护性规划编制。

教育事业

截至2015年年末,全区学校(小学、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189所,在校学生11.4万人,专任教师8868人。章丘区青少年科技艺术中心、职成教中心一期、一中新校区正式启用,新城实验学校、五中二期等工程稳步推进。 章丘区境内的章丘大学城,共有6所本科院校,9所高职院校。

文化事业

2015年,龙山文化遗址公园一期工程竣工、文博中心“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顺利开馆。成功承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龙山文化卫星会议。完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和明水、圣井、枣园3个镇街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10896场。城子崖遗址西城墙保护房内城墙保护方案、城子崖遗址西城墙保护房改造立项报告等方案通过国家及省文物局批复立项。《百脉泉酒的酿造技艺》、《章丘梆子》等5个项目申报山东省级非遗项目,成功举办了世界文化遗产日暨民俗手工艺展演活动。电台、电视自办栏目日播出时长分别达10个小时和6个小时。

医疗卫生

截至2015年,全区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济南市重点专科10个,章丘区重点专科40个。国医堂建设率达100%。章丘区医院急诊保健综合楼建设顺利,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投入使用。区医院创建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眼科医院完成股份制改造,创建为三级甲等医院。区中医院与省千佛山医院、北京第二炮兵总医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累计建立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85万份。

社会保障

2015年,章丘区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50元提高到500元,农村标准由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3600元。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6600元,集中供养率为71.1%,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800元。全区养老机构达到179处,床位6240张。新建55家农村幸福院和12家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全面实施职工社会保险“五险一票”征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3.53万人、8.97万人、7.89万人、8.04万人和6.24万人。全区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4.1万人、72.7万人。

居民生活

2015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8元,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77元,增长8.3%;人均消费性支出19298元,增长9.9%。城镇恩格尔系数为29.15%,下降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65元,增长8.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994元,增长10.7%。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0.02%,下降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41.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8.3平方米,增加1平方米。民用汽车拥有量达19.3万辆,比上年增长12.3%。

交通状况

胶济铁路、济青公路、济青高速公路、经十东路、章莱路、潘王路纵横贯通交错,四通八达。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位于章丘区西北角,半小时车程可达京沪、京福高速公路,3小时车程可达青岛港口。2015年,国道309维修省道321章丘区段大修工程顺利完工,新改建县乡道路40条61.6公里、村级公路290公里。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全覆盖,新客运总站竣工启用,更新公交车163辆,3000辆公共自行车系统投入使用,实行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政策。新增出租车50辆,全区出租车达到318辆。

历史名人

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末期齐国人。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

王莽(前45年~23年),字巨君,祖籍龙山平陵城古址,西汉孝元皇后的侄儿,建立新朝。

房玄龄(579~648年),名乔,字玄龄,相公庄街道房庄人。唐初名相。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明水街道人。南宋女词人,其父李格非,北宋文章名流,其夫太学生赵明诚,宰相赵挺之次子。

李开先(1502~1568年),字伯华,号中麓,章丘区绿原村(埠村街道东鹅庄)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

孟洛川(1851~1939年),名继笙,字雒川,亚圣第六十九代孙,刁镇旧军村人,近代著名民族商业资本家。

郭恒祥(1894~1929年),又名郭月庭,埠村街道埠西村人。民国十四年(1925年)从青岛回章丘,是章丘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历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副委员长、中共章丘特支书记、章丘县贫民会会长等职务。民国十八年(1929)一月九日被章丘县锦屏区国民党政府区长杀害,年仅34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