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立陶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国(立陶宛语:Lietuvos Respublika,英语:Republic of Lithuania),简称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与北方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首都维尔纽斯。 [1]

立陶宛是一个拥有辉煌文明的历史古国 ,1240年成立立陶宛大公国,1569年与波兰合并成波兰立陶宛联邦, 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并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和东欧争霸,后由于国力衰退,成为俄罗斯帝国的附庸国并最终遭到吞并。一战时被德国占领,1918年2月宣布独立,但在二战时又遭苏联吞并,1940年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再次独立,直到1991年9月6日苏联才承认其独立。后加入欧盟和北约。

立陶宛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28亿美元,同比增长5.9%,人均GDP约合13253美元。食品加工、木材加工、交通物流、生物技术、激光技术为立陶宛的优势产业。 2015年1月1日,立陶宛成为欧元区第19个成员国,此时恰逢欧元诞生15年纪念日。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立陶宛共和国   英文名称 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  
简   称 立陶宛 所属洲 欧洲
首   都 维尔纽斯   主要城市 考纳斯,克莱佩达,希奥利艾等  
国庆日 1918年2月16日 国   歌 《国歌(立陶宛)》
国家代码 LTU 官方语言 立陶宛语
货   币 欧元   时   区 UTC+2(夏时制:UTC+3)
政治体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 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总理:阿尔吉尔达斯·布特凯维丘斯 [2]
人口数量 287万(2016年) [3] 人口密度 45.8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 立陶宛人   主要宗教 天主教  
国土面积 65,300平方公里 水域率 1.35%
GDP总计 532.51亿美元(2018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 19090美元(2018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 +370 国际域名缩写 .lt
道路通行 靠右驾 驶 国家格言 “民族的力量源于团结”
人类发展指数 0.834(2013年) 国   花 芸香
国   树 桦树 最大城市 维尔纽斯
注   音 ㄌㄧˋ ㄊㄠˊ ㄨㄢˇ 主要学府 维尔纽斯大学

历史沿革

旧石器时代起,立陶宛就有人类定居。公元5—6世纪出现阶级社会。 12世纪起受到日耳曼人的侵略。 1240年成立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

13世纪,形成立陶宛民族。 14—15世纪,立陶宛大公国的领土大部在西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 1558—1583年,立陶宛参加了反俄国的立窝尼亚战争。

1569年根据卢布林条约,波兰和立陶宛合并成立了波兰立陶宛王国。 1795—1815年整个立陶宛(除克莱佩达边区外)并入俄国。立陶宛人民参加了1830年至1831年和1863年至1864年的波兰起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立陶宛被德国占领。

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8年6月4日,成立立陶宛王国,立陶宛国会于11月2日推翻了自己的决议,立陶宛成为共和国。 1918年12月至1919年1月立陶宛大部分领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1919年2月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联合组成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8月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宣布独立。 1926年9月28日,苏联政府同立陶宛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同年12月,法西斯分子发动政变得逞。 1940年,苏联军队占领立陶宛。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立陶宛被德国军队占领。 1944年,苏联军队再次占领立陶宛,并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独立,苏联不予承认。直到1991年9月6日,苏联才承认立陶宛的独立。同年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联合国。 2001年5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立陶宛国土面积为6.53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中东部(北纬3°54'~56°27',东经20°56‘~26°51’),北与拉脱维亚接壤,东、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南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相邻,西濒波罗的海。国境线总长为1644公里,海岸线长90公里。

地形地貌

立陶宛地形以平原为主,另有西部不大的丘陵及东南部的高地,最高点海拔293.6米。

气候特征

立陶宛气候介于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之间,冬季较长,多雨雪,日照少;9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温度最低,1月份平均气温为-4°C-7°C;夏季较短而且凉爽,日照时间较长;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温暖,7月平均气温16-20°C。

水系分布

立陶宛是欧洲湖泊最多的国家之一,面积超过0.5公顷的湖泊有2830个,湖泊总面积达88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DRUKSIAI湖面积4479公顷;共有722条河流,最长的河流涅曼河全长937公里,流经立陶宛境内长度475公里,自东向西流入波罗的海。

时区

立陶宛属于东二区,与北京时间差6小时。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日至当年10月份最后一个周日实行夏令时,期间与北京时差5个小时。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立陶宛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主要依赖进口。主要资源有西部地区和波罗的海大陆架的石油,泥煤、建筑用石膏、石灰石、粘土和砂石等,东南部有铁矿和花岗岩,还有白云石、矿泉水、地热等资源。

森林资源

立陶宛的森林和水资源较为丰富。面积较大的森林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南部,森林面积197.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0%以上。多为针叶林,主要为松树。主要树种是橡树、桦树。森林中的蘑菇、浆果、草药资源也比较丰富。

动物资源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动物提供了较好的栖息地,立陶宛共有70多种哺乳动物,13种飞鼠,还有被列入保护名单的白兔、猞猁并有狼出没。立陶宛有330种鸟类,99种鱼类,其中26种为海鱼。1.5万种昆虫和无脊椎动物。

行政区划

政区

立陶宛全国划分为10个县,即维尔纽斯县、考纳斯县、克莱佩达县、首莱县、潘涅维日县、马里亚姆波列县、陶拉格县、泰尔夏伊县、乌捷纳县、阿利图斯县。共44个区、92个市、22个镇。主要城市有维尔纽斯、考纳斯、克莱佩达、希奥利艾等。 首都 维尔纽斯(Vilnius),位于立陶宛东南部的内里斯河和维尔尼亚河汇合处(北纬54度41分、东经25度17分)。面积401平方公里,人口54.9万(2011年12月)。1月平均气温—7.8℃,7月平均气温20.8℃。

国家象征

国名

立陶宛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简称立陶宛,国名源于波兰语,意为“多雨水的国家”。   

国旗

立陶宛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由三个平行的横长条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黄、绿、红三色。立陶宛于1918年宣布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采用黄、绿、红三色旗作为国旗。1940年成为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采用左上角有黄色五角星及镰刀、铁锤图案,下部有白色窄条和绿色宽条的红旗作为国旗。1990年宣布独立,采用上述三色旗为国旗。2004年7月8日国旗的长宽比例从2:1变成5:3。

国徽

立陶宛国徽为盾徽。红色盾面上一位身着银装的骑士跨在一匹白色的骏上,右手挥一把银剑,左手持蓝地镶金黄色双十字的盾牌。前苏联时期曾经使用的加盟共和国国徽。另有大国徽,盾外有独角兽和狮鹫守护,上有大公冠。下有三叉戟,并书以格言“让统一盛放”。

国树

桦树

国花

芸香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13年底,立陶宛总人口约296万人。人口密度为45.5人/平方公里,城镇居民占2/3。华人数量为300人,主要集中在维尔纽斯、考纳斯、克莱佩达、首莱河潘涅维日等大城市。 立陶宛人口分布情况

县名称 人口(万人) 县名称 人口(万人)
维尔纽斯县 80.64 玛利亚姆博列县 15.41
考纳斯县 58.74 阿利图斯县 14.99
克莱佩达县 32.91 泰尔夏依县 14.56
首莱县 28.59 乌捷纳县 14.26
潘涅维日县 23.88 陶拉格县 10.47

民族

立陶宛族占85.4%,波兰族占6.6%,俄罗斯族占5.4%,白俄罗斯1.3%、乌克兰、犹太、拉脱维亚等民族占1.3%。

文化

宗教

主要信奉罗马天主教,此外还有东正教、路德教等。

节日

元旦:1991年1月1日 国家重建日(国庆日):1918年2月16日(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国家重建,立陶宛共和国成立) 恢复独立日:1990年3月11日(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发表独立宣言) 五月节:1886年5月1日 母亲节:5月的第一个星期日 国家日:1253年7月6日(1253年7月6日立陶宛国王明陶卡斯加冕) 万圣节及亡者哀悼日:11月1日 圣诞节:12月25日 立陶宛人还享有除公共假期外为期28天的年休假期,其休假高潮为每年的7月至9月。

饮食

立陶宛人主要食物有面食、土豆甜菜、白菜、猪肉、羊肉和奶制品等。火腿、香肠、熏猪肉是他们的传统肉制品。他们一般都喜欢烤制食品,也爱吃土豆或豌豆煮的稀饭和用土豆泥、奶渣及肉末做的甜饺子,猪肉熏肠也是他们的常用食品。他们喜欢俄式西餐,用餐惯于使用刀、叉、匙作餐具。他们对中国菜肴也很感兴趣,尤为喜欢熟透的风味菜肴。

军事

国防

1992年11月19日,立陶宛组建军队,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立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家国防委员会是协助总统处理国防事务的决策机构,由总统、议长、总理、国防部长和三军司令组成。现阶段实行行政领导与作战指挥相分离的军政、军令双轨领导体制,即由国防部文职人员控制军队,由三军司令及其领导的国防参谋部指挥部队执行各种作战训练任务。 立国家安全政策是公开、透明和非对抗性的,认为国家安全未受到任何直接军事威胁,不视任何国家为敌人。 [4]

军费

2008年度国防预算支出为3.7亿欧元,同比增长13.5%,占国民生产总值1.16%。

军力

2008年,立军队共有16000人,比2007年减少1000人,编为陆军、空军、海军、特种作战部队、后勤保障部队、军事教育训练机构和部队等,其中陆军有近6000人,空军1000多人,海军600多人。另有8000多名预备役人员。实行职业军人和义务兵混合制,义务兵服役期12个月。立军在伊拉克、阿富汗、科索沃、波黑格鲁吉亚等地派有220余人参加维和行动和国际军事行动。截止2013年,立陶宛军队共有8000余人。

外交

外交政策

2004年3月29日,立陶宛加入北约、5月1日加入欧盟,致力于北约和欧盟的进一步扩大,奉行积极的对外政策,重视睦邻友好合作,努力扩大在本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同时,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已先后加入6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积极发展与乌克兰、摩尔多瓦、外高加索和巴尔干地区国家的关系,支持其加入欧盟和北约。2007年1月1日,立正式成为申根协议成员国。截至2008年,立建交国总数为151个。

同欧盟关系

2009年12月31日,根据立陶宛与欧盟签署的协议,立陶宛境内的伊格纳利纳核电站正式关闭。 2013年7月1日,立陶宛政府1日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正式接替爱尔兰开始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立陶宛总理布特克维丘斯、立政府官员以及外国驻立使节等出席升旗仪式。 据立通社报道,布特克维丘斯在升旗仪式上表示,在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立陶宛在加快实施关于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的协议方面具有雄心勃勃的计划。此外,立陶宛还将致力于解决能源问题,争取在2014年建成欧盟内部能源市场,增加泛欧能源基础设施投入,推动“东部伙伴关系”计划。 根据日程,立陶宛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正式启动仪式将于3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届时立陶宛总统格里包斯凯特将向欧洲议会介绍立陶宛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的工作重点并回答欧洲议员提问。在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立陶宛将在布鲁塞尔等地举办近3000场活动和会议,在立陶宛举办180场活动,包括16场部长级会议。 立陶宛是波罗的海地区第一个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国家。2014年1月1日,希腊接替立陶宛,担任了下一任欧盟轮值主席国。

同美国关系

1991年9月6日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立陶宛独立以来,一直与美保持密切关系,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基本支持美方立场,积极参与美领导的军事行动。美政界人士多次高度评价立在国际反恐行动中的作用,称立是可信赖的伙伴。2008年立美双边关系发展顺利。2013年8月,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总统集体访美,回见美国总统奥巴马,并就加强战略合作、能源安全合作、网络信息安全以及跨大西洋经贸合作交换意见。

同俄罗斯关系

立俄1991年10月9日建交。立重视发展与俄关系,特别强调发展与俄加里宁格勒州的互利合作。同时,立方积极推动欧盟在能源问题等对俄政策上采取统一立场,以保证各成员国的利益。南奥塞梯冲突爆发后,立指责俄单方面挑起对格鲁吉亚的战争,强调俄没有履行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国际义务,推动欧盟和北约对俄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立俄关系趋于冷淡。两国还在能源供应、对前苏联时期有关历史问题的评价等问题上存在分歧。

同邻国关系

立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在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传统联系,三国之间除设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部长级定期会晤机制外,还建立了波罗的海大会、波海地区国家经济论坛、三国首都会议机制等。三国各层次交往十分频繁.

同中国关系

1991年9月14日中立两国建立外交关系。2012年,中立关系发展顺利,各领域合作日益深化。4月,温家宝总理在波兰华沙会见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立陶宛总理库比留斯。5月,立陶宛议会副议长塔马绍斯卡斯率立中议员小组访华,9月,立陶宛总理库比留斯来华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2年新领军者年会,温家宝总理会见。立经济部长日留斯来华出席第16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并访问山东省。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张建南访立。10月,商务部副部长陈健访立。2013年中立关系续有发展。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会见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立陶宛总理布特克维丘斯。2014年8月,立总统格里包斯凯特、总理布特克维丘斯、议长格劳济涅内、外长林克维丘斯分别就云南鲁甸地震向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张德江委员长和王毅外长致慰问信。12月,李克强总理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会见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立总理布特克维丘斯。2015年2月,外交部长王毅纽约主持联合国安理会公开辩论会期间会见立外长林克维丘斯。6月,张高丽副总理访立,分别同立陶宛总统格里包斯凯特、总理布特克维丘斯会见、会谈。11月,李克强总理在苏州会见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立陶宛总理布特克维丘斯。2017年4月,张德江委员长访问立陶宛,同立陶宛总统格里包斯凯特、总理斯克维尔内利斯、议长普兰茨凯蒂斯分别会见、会谈。11月,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布达佩斯会晤期间与立总理斯克韦尔内利斯双边会见。5月,立交通与通讯部长马休利斯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6月,立国家铁路公司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首趟中欧班列经停立陶宛。8月,双方签署2018—2020年农业领域合作行动计划。9月,立农业部长马尔考斯卡斯访华。9月,立文化部长鲁奥基特-约松访华。10月,两国在北京举行经贸合作混委会第13次例会。2018年1月,立议长普兰茨凯蒂斯随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议长集体访华,习近平主席、杨洁篪国务委员集体会见,张德江委员长集体会谈。

同国际组织的关系

支持联合国尽快进行改革,认为联合国应通过改革增加工作透明度、职业化和效率,加强安理会的权威。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在伊拉克、阿富汗、可所谓等热点地区派驻士兵或民事警察,2005年起负责领导多国维和部队在阿富汗进行重建工作。

相关视频

1、立陶宛

立陶宛

2、世界零距離 04 立陶宛

世界零距離 04 立陶宛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