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共有一、二、三号3个兵马俑坑。一号坑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总面积14260平方米,约有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二号坑是秦俑坑中的精华,面积6000平方米,由四个单元组成,四个方阵由战车、骑兵、弩兵混合编组,严整有序,无懈可击。三号坑是军阵的指挥系统,面积524平方米。
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1976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1979年向国内外公开开放。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
目录
发展历史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自1979年10月1日开馆以来,沐浴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艰苦创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型遗址性博物馆。兵马俑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曾历经坎坷和艰辛,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兵马俑是1974年3月发现的,当地农民在一片砂石堆积、墓冢累累的荒野上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残片。后经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精心勘探和试掘,发现是座规模宏伟的大型兵马俑坑(即一号俑坑),里面埋藏着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6000件。这一巨大的发现,在中国和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与震惊。兵马俑坑由于规模宏伟,陶俑、陶马的数量巨大,发掘工作要延续数年乃至几十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如何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它免遭风雨霜雪的侵害,成了令人忧心的重大问题。当时我们考古工作者曾计划用竹竿、芦席搭盖一个临时性的保护大棚,以解决燃眉之急。1975年8月26日,当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飞抵西安,传达了国务院要在此建立兵马俑博物馆的决定,并把它作为国家的专项工程。
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是1975年底开始的,1976年2月负责筹建工作的人员陆续进入工地,9月正式破土动工。建馆伊始正是国家多灾多难的困难时期,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许多大的建设工程纷纷下马,建馆资金严重不足,建材筹集困难。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建馆的人员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各种困难,于1979年9月底,一座雄伟的占地面积达16000平方米的一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竣工,在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大庆的10月1日,向国内外、公开开放。
兵马俑博物馆初期的建馆方案是1975年10月拟定并获国家批准的。当时仅发现了一号兵马俑坑,而二号和三号兵马俑坑是1976年夏季在考古勘探的过程中才发现的。这就决定了兵马俑博物馆的一期建设方案是不完备的。一、二、三号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园内的一组陪葬坑,三个坑内共有陶俑、陶马约8000件,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也是座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浓烈兴趣。
跪射俑
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来,观众如潮,在全球形成了一股秦兵马俑热。 如此,兵马俑博物馆原有的建筑规模及较简陋的设施,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如何把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成世界一流的大馆,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博物馆全体人员迫切的愿望。在陕西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热情关怀和支持下,于1986年将兵马俑博物馆的二期扩建工程正式列为陕西省的重点工程项目。扩建的主要工程是建造二号和三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以及文物库房、文物综合陈列厅等二十余项配套设施工程。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总投资4850万元。从此兵马俑博物馆的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二期扩建重点工程之一的三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于1987年5月开始动工,1988年底主体工程竣工。接着进行考古发掘,1989年9月27日,三号兵马俑坑对外开放。二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的基建工程于1988年动工,1993年底主体工程竣工,1994年开始发掘和对外展出。至此作为兵马俑博物馆建设中的核心工程——一、二、三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已先后全部建成。三座遗址大厅的建筑总面积为34730平方米,把三个俑坑全部罩于遗址大厅内,并有较好的通风、采光、防火、防盗等设施,以确保遗迹、遗物的安全。[1]
建筑布局
出土时的彩绘陶俑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现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一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一号坑
一号坑规模最大,呈长方形,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1979年开放,长210米,宽62米,距原地表深4.5米--6.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10道宽2.5米的夯筑隔墙,形成南北面阔9间,周围绕以回廊的格局。现发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战车8辆,陶马32匹,各种青铜器近万件。根据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凭栏俯视,东端 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好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刹那间,您会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您带进喊杀震天、战车嘶鸣的古战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二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二号坑
二号坑在一号坑北侧,平面略呈曲尺形,1976年发现,位于一号坑北侧约20米处,是秦俑坑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东西最长处96米,南北最宽处84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 元即俑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弩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
三号坑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1976年发现,1987年开放,规模最小,与一号坑距25米,东距二号坑约120米,三个坑呈“品”字状排列。它东西宽17.6米,南北长21.4米,平面结构“凹”字状,深5.2--5.4米,面积524平方米,仅相当于一号坑面积的3.6%,二号坑面积的6.7%。
展出内容
将军俑
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其共同特点是头戴鹖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战袍将军俑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望。
车士俑
车士,即战车上除御手(驾车者)这外的士兵。一般战车上有两名车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反。他们都是战车作战主力,但据文献记载,他们在兵器配置和作战职责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从秦俑坑战车遗迹周围发现的兵器看,秦代战车上的车左和车右均手持戈、矛等格斗用长兵器及弓弩等致远兵器,说明战车上车左、车右的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在战车上,除了矛御手和车左、车右俑外、还发现有指挥作战的军吏俑。军吏有高低之分,负有作战指挥的职责。
立射俑
立射俑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登方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此姿态正如《吴越春秋》上记载的“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势,与文献记载符合,说明秦始皇时代射击的技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种动作已形成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世所承袭。
跪射俑
跪射俑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武士俑
武士俑即普通士兵,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军吏俑
军吏俑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军吏俑除了服饰上与将军俑不同外,精神气度上也略有差异,军吏俑的身材一般不如将军俑体魄丰满魁伟,但整体上比较高大,双肩宽阔,挺胸伫立,神态肃穆。更多的表现出他们勤于思考,勇武干练的一面。
骑兵俑
骑兵俑出土于二号坑,有116件,多用于战时奇袭。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二号坊出土的骑兵形象,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因而对研究当时骑兵服饰和装备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
御手俑
御手俑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他们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御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
铜车马展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经修复后于1983年10月1日对外展出。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由大小3400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其中二号车车长3.17米,高1.06米,铜马高65-67厘米,身长1.2米,总重量1234公斤。主体为青铜铸造,车马金银饰品1720件,金银器总重7公斤。制作工艺精细,造型逼真,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文物保护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市区约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我国第一位皇帝,历史考察通过。)。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陵园从秦始皇即位到去世修建时间达37年之久。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有内外两城,南部是陵园的中心。内城方形,周长2525.4米,外城长方形,周长6294米,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55米。全部陵园面积为218万平方米。陵园里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由于陵墓尚未发掘,墓内实况还是一个谜。据《史记》记载,秦二世登基后,曾命工匠在他父亲秦始皇的墓内“以水银为百川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有关部门对秦始皇墓进行了初步探测,果然发现很强的汞异常。1982年,在封土中间部位15.2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圈出了1.2万平方米的汞异常区,从而证实了中国史书的有关记载。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陪葬坑发现于1974年,位于秦始皇帝陵以东1.5公里处。 经考古工作者连续多年大规模钻探及研究考证,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帝之陵园中一处大型从葬坑。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经过四年多的筹建,至1979年9月底,雄伟的一号俑坑遗址展览大厅及部分辅助性建筑竣工落成,同年10月1日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科研成果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英国伦敦大学考古学院的合作研究被列入2012年最突出的考古研究成果之一,英国BBC网站在12月26日科技版率先报导。
2006年,在中国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英国伦敦大学开始合作研究,合作课题为秦时期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和劳动力组织模式研究。
众所周知,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中出土了上千件兵马俑和四万多件青铜兵器,那么当时在大规模制作和生产这些陶俑和兵器时,采用了什么样的生产和加工技术?工匠又是如何组织和管理的?是不是流水线生产?此研究课题过去因科技研究手段的缺乏而没能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而中英的合作为此提供了契机。
经过五年的中英合作研究,采用了多学科综合分析,其中包括传统的类型学、量化考古学、X荧光无损分析、硅橡胶翻模、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空间统计学分析等。
研究结果表明,青铜兵器在模铸后经过了手工锉磨和机械打磨等过程,一些兵器上还有錾刻铭文,而这些加工痕迹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分析结果又表明,无论是青铜兵器还是陶制兵马俑,似乎都不是流水线生产,而工匠是以群组的形式进行组织生产的,或称为模块式生产。对比现代汽车制造业中的生产模式,秦代的兵器生产和陶俑制作,并不是象“福特公司”一样的大规模流水线,而更接近于“丰田公司”的模块生产。
参观信息
门票价格
价格类型
旺季票价成人150元人民币/人次,优惠票75元人民币/人次.
淡季全票120元人民币/人次,优惠票60元人民币/人次。
优惠规定
- 对下列部分人员实行优惠参观门票,优惠券为35元/人:
- 现役军人(含武警)凭本人军官证、士兵证;
- 残疾人凭本人残疾证;
- 年满65岁以上(含65岁)的老年人,凭本人居民身份证;
- 16岁以下免费参观;
- 年满70岁以上(含70岁)的老年人,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免费参观;
- 成人院校等均不享受优惠;
- 部队职工不享受优惠;
- 无钢印证件视为无效证件;
- 享受优惠人员在检票口持有效证件验证后放行。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开放时间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全年365天开放,节假日不休息。
售票时间为:每年3月16日—11月14日 早上8:30—下午5:30;每年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 早上8:30—下午5:00。[6]
最佳季节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最佳旅游季节为4月-6月,9月-10月。因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平均为219—233天。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1.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4℃—26.9℃;年平均气温13.3℃。年降水量平均为507.7毫米—719.8毫米。年平均湿度为69.6%。年平均降雪日为13.8天。
艺术价值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这批兵马俑在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铠甲,右手执长矛,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刀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走进兵马俑展厅,你一定会为两千年前这支地下大军惊叹不已,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磅礴,一种神秘的魔力恍惚间会把人引入战马嘶鸣,鏖战在即的历史画面。这是古典写实主义的巨大魅力,他向世界展示出湮没两千多年的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一页,在某种程度上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神秘篇章。秦兵马俑为研究秦代军事、文化和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它的发掘被誉为“二十世纪考古史上伟大的发现之一”。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秦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据了解,在中央和地方的支持下,计划投资两亿元进行秦俑博物馆二期扩建工程。兵马俑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是秦代写实艺术的完美体现,形体高大,比例匀称,形象生动,神态逼真,可谓千人千面,栩栩如生。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它堪称是一颗异彩独放的明珠,因为它拥有一支二千多年前秦帝国的雄兵——一个由7000多件兵马俑组成的气势磅礴的地下军阵而令全球瞩目,举世震惊。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交通信息
旅游专线:在火车站东广场乘坐游5(306)路,307路,914路,915路公交旅游专线至兵马俑的专线车兵马俑博物馆下;游5(306)路,票价7元(走高速);307路,票价6元;914路,票价8元;915路(走高速)票价9元。发车时间:7:00-18:00,间隔10分钟。 自驾车:自驾车时可沿西潼高速公路前行,行程24公里(路桥费10元),到达临潼区,前行三公里,即为秦始皇陵,继续前行四公里,即到秦兵马俑博物馆;可驾车沿西临公路行驶,其道路状况良好,在非交通高峰时期,车辆较少,车速可达60公里/小时,只需30分 钟即可到达临潼。馆前有停车场,停车费一般为20元/车次。行程:42公里,需时90分钟。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镇,成立于1975年11月,原为秦始皇兵马俑筹建处,于1979年10月1日正式开馆,建于临潼县东7.5公里的骊山北麓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遗址上,西距西安37.5公里;和丽山园合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截至2020年1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已接待海内外观众达8000多万人次。秦兵马俑地下大军先后接待观众近5000万人次,其中共接待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187批,副总统、副总理和议长506批、部长级客人1852批。
截至2020年1月,已先后建成并开放了秦俑一、三、二号坑和文物陈列厅。目前秦俑博物馆面积已扩大到46.1公顷,拥有藏品5万余(套)件。 一号兵马俑坑内约埋藏陶俑、陶马6000件,同时还有大量的青铜兵器;二号兵马俑坑内埋藏陶俑、陶马1300余件,二号俑坑较一号俑坑的内容更丰富,兵种更齐全;三号俑坑的规模较小,坑内埋藏陶俑、陶马72件 ;陈列厅内有一、二号铜车马。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并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 历史沿革
1975年11月,陕西省文化局成立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筹备处。
1976年2月,负责筹建工作的人员陆续进入工地。6月,改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筹建处。 9月,正式破土动工。
1979年9月,在一号俑坑上建起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10月,在秦兵马俑陪葬坑遗址上建立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放。
1980年5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改属陕西省文物局。
1989年9月27日,秦俑三号坑展厅开放。
1994年10月1日,秦俑二号坑展厅开放,同年环幕影院建成。
1998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整合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资源、打造世界一流博物馆。
1999年10月4日,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开放。
2008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获评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09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取得团体考古领队资格,同时在基础上成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2014年12月1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大门建设及广场环境改造正式动工,该项目规划建筑面积4934平方米,占地总面积约73909平方米。
2016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新大门及广场项目圆满竣工并开始运行。
2017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二、三号坑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2020年1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线数字博物院。
场馆特色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 ,建筑规模宏大、外观别致 ,馆区内种植了树木以及花草,清净幽雅。 景区大门富丽堂皇,北门及广场在外观上简单低调,颜色以深灰和浅灰为主色调,在建筑设计及材料选用上体现了科技性能与环保理念的融合。
馆藏文物
截至2020年1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面积已扩大到46.1公顷,拥有藏品5万余(套)件。 秦俑一、二、三号坑遗址大厅和环幕影院、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五个部分是秦俑馆的主要参观点,馆内陈列展览面积约3万平方米。 其中二号坑是秦俑坑中的精华。
主要文物
秦青铜鼎
此展品为秦代的青铜器,通高61.00厘米,口径65.50-71.00厘米,腹深34.00厘米,重212千克,出土于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出土。是出土于百戏俑坑的一件青铜鼎,形体硕大,所以称它秦陵大鼎。此鼎造型稳重,上有繁复精美的纹饰,因与百戏俑同出于一个遗址坑,有学者认为应该是举鼎时的一件道具,也有人认为是礼器因为秦末战乱而被掩埋。
秦百戏俑
此套展品为秦代的陶器,出土于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一号百戏俑,残高152.00厘米,右臂有刻划文字"咸阳亲"。三号百戏俑,残高172.00厘米。四号百戏俑,残高152.00厘米。十九号百戏俑,残高181.00厘米。1999年,考古人员在秦陵东南部内外城垣之间的陪葬坑内,试掘出土了陶俑11件,它们上体裸露,下体着裳。动作有直立状、双手卷衣状、一手叉腰一手高举、双腿弓箭步、半跪状等。
秦石胄
此展品为秦代的石器,共有胄片74片,石甲胄的材料为青灰色岩溶性石灰石,质地细密,色泽均匀,经过磨制和钻孔以青铜丝串系,与秦俑身上塑造的铠甲相比更显得精制用工,反映了秦代高度发达的手工制造业和秦陵修建的繁复艰巨。
秦无披膊的石铠甲
此展品为秦代的石器,通长64.00厘米,出土于秦始皇帝陵K9801陪葬坑。铠甲由前、后身甲和一对披膊组成,共有甲片380片。铠甲的开合口位于右侧肩、胸的交接处。
秦有披膊的石铠甲
此展品为秦代的石器,通长75.00厘米,披膊长20.00厘米,出土于秦始皇帝陵K9801陪葬坑。铠甲由前、后身甲和一对披膊组成,共有甲片612片。
秦金当卢
此展品为秦代的金器,金当卢是秦始皇陵铜马车马头部饰物。正面有细线勾画出流云纹,中部有两条蟠虺纹组成蝉状纹样,纹样凸起呈浅浮雕形。当卢背面印刻"十二",钮上有"上"铭文。
秦坐姿御手俑
此展品为秦代的陶器,通高51.00厘米,重51.92千克,出土于秦始皇帝陵西侧铜车马陪葬坑,为秦陵二号铜马车上的御官俑。御手通体彩绘,头戴鹖冠,身穿长襦,腰束革带,下穿长裤,与秦俑坑出土的高级军吏俑相似,也是具有一定爵位的军吏。
文化活动
活动建设
2018年5月,跨越时空的邂逅--秦始皇帝陵与汉景帝阳陵出土陶俑展开展。同月,铜铸丹青--云南滇国青铜文化展开展。
2018年6月,瞬间与永恒--庞贝出土文物特展开展。
2018年9月,帝国崛起--秦国发展阶段历史文化展开展。
2019年12月,"平天下--秦的统一"大型展览开展。
考古研究
2011年8月,K9901发掘工作开始,至2013年7月结束。1999年发现该坑,当年试掘。此次发掘利用多种新技术、新方法与手段尽可能收集现场信息,包括使用现场与遗物的三维扫描、发掘现场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工作、数字化彩绘信息记录工作、陶片的虚拟三维拼接等。
教育活动
2019年9月20日,随着陕西师范大学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实习工作的顺利结束,秦陵博物院圆满完成了2019年度来自省内外八所高校、九批次五百余人的教学实习工作。此项工作于3月25日开始,历经七个月时间,由秦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统筹安排,票务管理部、安全保卫部等部门积极配合协助完成。
2019年12月,在秦兵马俑发现45周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院40周年之际,秦陵博物院推出"平天下--秦的统一"大型展览,为公众展示了秦人的发展历程及统一六国的壮举。[2]
所获荣誉
1997年,"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秦俑彩绘文物保护技术"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秦兵马俑考古项目获西班牙阿斯图利亚斯王子奖。
2015年,"真彩秦俑展"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第一名的荣誉。
2018年,获评"2018全国最具影响力智慧文旅景区"。
作用价值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布局缜密、规模宏富,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沐浴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艰苦创业取得了成就,成为大型遗址性博物馆。
机构设置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由院党委统筹,院长、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下设行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工会、监察室、人事科、财务部、公安科、陈列部、保藏部、文物保护修复部、研究室、考古部、宣教部、信息资料中心、文管所、后勤部、动力设备科、创优办、基建科、票务科、经营部和秦始皇陵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此外,还设置了秦始皇兵马俑学术委员会。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镇。
开放时间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全年365天开放,节假日不休息。
售票时间为:每年3月16日-11月14日 早上8:30-下午5:30;每年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 早上8:30-下午5:00。
门票价格
120元人民币/人次,学生证享半价优惠 ;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中国现役军人(含武警)、军队院校学员、退伍老红军战士、革命伤残军人、由家长携带的16岁以下未成年人免费。
交通线路
机场出发
机场大巴临潼线:到临潼汽车站下,票价30元,一天四班。
机场大巴二号线:到西安火车站,步行至公交车站,乘坐游5路、914路、915路至博物馆
高铁站出发
西安北站乘坐266路至西安火车站,步行至公交车站,乘坐游5路、914路、915路至博物馆
相关视频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