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福社宫
图片来自xuite

福社宫,又称番社土地公庙、旧称开甲庙,主祀神明是福德正神,位于台湾嘉义市西区番社里的土地庙,另有特别设置祭祀平埔族先民。

目录

历史

清治时期

开甲庙为朱鸣岐、黄元成、蔡光辉、吴阿朱、徐西庚、黄添等人发起建立。庙地在诸罗县城外(今嘉义市中正公园旁),过去多为平埔族的洪雅族诸罗山社所居。昔日诸罗城四城门各设立一座土地公庙,东为东安宫,南为保南境福德正神庙,北为北安宫等四座,西就是此庙福社宫。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立有碑记,纪录建庙完成时间为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初二(1845年1月9日),与庙名原因,曰:“福德正神之锡禄也显....我番社在嘉义附西偏北,庙貌阙焉,今则人民辐辏,户口殷繁....爰是佥谋捐金诹吉,于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初二日午时,经功凡阅月而庙成,颜其额曰‘开甲庙’,以其甲年甲日甲时立,且前此未有庙实甲于此也。”

日治时期

1930年,此庙附近挖出许多平埔族白骨,故因此可能加祀“昭和五年嘉义社社寮众番禄位番社内”牌位。后在牌位前雕一神像,称为“番王爷”。在此时代,开甲庙的名称已很少人知道。日治末时,废庙。

战后时期

1950年,王金木等买回番社里的庙宇庙地,于1960年重建完成。当地人都称“番社土地公庙”。在仁武里则出现了另一间开甲庙。

一名住在湖子内的嘉义人,在逢年过节都与父亲去此庙祭拜,对自身奇异的腔调与为何远地来此祭拜都不解,直到他在1995年参加刘还月的田野研习活动,才知道自己是洪雅族,以及此庙与自身族群的关连。2006年,嘉义市社区大学志航校区曾有学生想要访查此庙与番王爷的相关历史,在进行两个小时访谈过程中,仍无法具体掌握。

土地祠

土地庙,又称土地公庙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庙宇),多于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的建筑,乡村各地均有分布。在1949年以前,凡有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庙。

土地庙在中国大陆曾由于“文革”作为“四旧”大部分被捣毁。随著“改革开放”和开始信仰自由[1] 以后,自1980年前后有蒸蒸日上的恢复民间信仰和社会的逐渐发展,便有一股建设土地庙的浪潮。这些土地庙多由农民自发组织建设的信仰中心,属于微型建筑,高度从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积大小小则几平方米,大则十几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陆官方和媒体一直密切关注这股建设土地庙的浪潮,就以当时农村小学基础教育设施落后为借口和理由,来呼吁乡民多关注乡村基础教育,集中精力投资建学校,不要热衷于“迷信”,但仍旧无法破坏民间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区官方就以破除迷信为借口而进行强行拆除,这股土地庙信仰复兴的热潮最终还是被大陆官方镇压了。然而实际上至2000年以后,几乎每乡至少有一处或多处,其数量分布因地而异。台湾因为拥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当多的土地庙;据官方的调查,其数量超过1300所以上。

与农村地区的土地庙相对的,是供奉城市守护神的城隍庙

土地神

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爷”,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一般称为“大伯公”。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众之一,流行于汉族地区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属于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诸神中地位较低,也是与人民较亲近的神祇

土地庙的造型

土地庙因神格不高,且为基层信仰,多半造型简单,简陋者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俗称“磊”型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水泥或砖块砌成,现今台湾甚至有工厂开模以水泥灌制大量生产,也有土地庙因香火鼎盛,逐渐中大型化者。

中国大陆土地庙

潮汕土地庙

土地神在潮汕俗称为伯公。土地庙亦称伯公庙或写作福德老爷庙、福德古庙。每家每户家中都会有伯公神位,商铺也不例外。伯公庙规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为普遍,田野、山岭、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爷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爷夫人,是和蔼可亲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信仰自由,reli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