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建省政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福建省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

部门介绍

1951年12月15日至25日,福建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福州举行,会议选举张鼎丞为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曾镜冰、王亚南、林植夫、黄长水为副主席;彭冲为秘书长(1954年5月林修德接任秘书长),倪松茂为副秘书长;委员共48人。1951年12月26日,省协商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推选出27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以主持会务。协商会[1]办事机构为秘书处,工作机构有政法、财经、文教、学习等委员会。协商会有干部13人。

省协商委员会历时3年多,先后举行过7次协商委员会会议和11次常委会议。它动员和团结全省人民积极开展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保卫世界和平运动,反对美蒋《共同防御条约》,保卫祖国安全,协助政府组织各阶层人民参加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的各种革命运动,组织推动各界人士进行经常性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协助和联系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联系、指导市县协商机构开展工作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发挥了作为民主统一战线地方组织的应有作用。

1955年1月14日—17日,福建省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在福州举行。会议撤销了代行省政协职权的省协商委员会,选举曾镜冰为一届省政协主席,蓝荣玉、王亚南、林植夫、刘通为副主席,张兆汉为秘书长,常务委员40人。省协商委员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由省政协取而代之。

从1955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11年时间,福建省政协经历三届。第一届从1955年1月至1959年2月,4年多时间举行过2次全体会议,28次常委会议;第二届从1959年2月至1964年9月,5年多时间举行过3次全体会议,22次常委会议;第三届从1964年9月成立,到1966年8月福建省政协被迫关门,只举行过一次全体会议,5次常委会议。这一阶段,每届委员人数都有增加,团结面不断扩大。一届委员174人,代表22个界别;二届委员306人,代表24个界别;三届委员326人,代表26个界别。1956年4月7日,省政协召开一届二次全体会议,改选江一真为一届省政协主席,增选陈绍宽、林修德、李述中、刘栋业为副主席,增补66名委员和10名常委。1959年1月25日——2月4日,省政协举行二届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叶飞为二届省政协主席,魏金水、林一心、陈绍宽、王亚南、刘通、林植夫、张兆汉、练惕生、陈希仲为副主席,张兆汉兼秘书长。选出常委57人。1962年12月二届二次全体会议免去魏金水副主席职务,增补尤扬祖为副主席。1964年9月,省政协召开三届一次全体会议,选举范式人为三届省政协主席,陈绍宽、林一心、黄亚光、刘通、林植夫、张兆汉、练惕生、陈希仲、尤扬祖为副主席,张兆汉兼秘书长,常委56人。从二届二次全会起,省政协历次全体会议基本上与省人民代表大会同时召开,并列席省人民代表大会。

这一阶段,福建省政协建立了学习、文史工作委员会和10个工作组,制定了会议、工作制度,在团结全省人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推动社会力量加快全省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好转和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组织、推动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就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进行广泛协商,积极参加反对国内外敌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统一祖国的斗争,学习政治理论,时事政策,参加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不断调整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56年10月,省政协开办了政治学校(1964年4月改称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为三届省政协副主席黄亚光)。1961年10月以后,开展了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这一阶段人民政协的工作出现了一些曲折。如一届政协因受反“右”扩大化的影响,有33名委员被错划成“右派”分子,因而撤销了24名委员的职务;1959年1月举行的二届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撤销李述中、刘栋业2位副主席职务和严叔夏等8位常委职务的错误决定。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全省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政协组织陷于解体;1966年8月下旬,三届省政协被迫停止活动。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即“四人帮”)后,三届省政协开始恢复工作,逐步开展一些活动如组织和推动各界爱国人士和知识分子[2]参加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参加政协中心组学习,开展对台湾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宣传活动,组织学术报告会,进行学术交流等。

1977年12月18日,省政协举行三届六次常委会议,讨论召开省政协四届一次会议有关事项。12月27日至1978年1月5日,福建省政协举行四届一次会议。本届委员492人,比三届委员人数多了50%,代表26个界别。会议选举廖志高为四届省政协主席,林一心、袁改、倪南山、贾久民、贺敏学、尤扬祖、陈希仲、卢嘉锡、郭瑞人、王世锐、卢浩然为副主席,袁改兼秘书长。1978年初,省政协机关从福州圣庙路旧址迁往湖东路省政协大院(社会主义学院现址)办公(1981年初省政协机关又从湖东路迁到福州五四路新建的办公大楼办公)。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统一战线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是人民政协也是福建省政协历史发展的第四阶段。1978年12月16日至22日,省政协举行四届二次会议,根据中央关于省级班子统筹安排的批示,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不再兼任省政协主席,林一心、贾久民、贺敏学、卢嘉锡4人因工作调动或兼职过多,不再继续担任副主席。会议补选伍洪祥为四届省政协主席,增补熊兆仁、郑瑛、魏金水、倪松茂、郑丹甫、左丰美为副主席。1983年4月19日至27日,省政协举行五届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选举伍洪祥为五届省政协主席,陈希仲、张克辉、蒋学道、倪松茂、许显时、赵修复、卢浩然、左丰美、郑丹甫、卢叨、陈仰曾为副主席,选出常委102人。1985年10月21日至24日,省政协举行五届四次会议。伍洪祥、卢叨、顾耐雨等13人因年龄关系,会议同意他们辞去省政协的职务,补选袁改为五届省政协主席、许集美为副主席、杨钟蠡为秘书长。1987年9月袁改主席病逝后,由陈希仲副主席主持工作。

四、五两届省政协共召开过10次全体会议,39次常务委员会议,会议制度得到贯彻,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逐步得到恢复和加强。1980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为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批准成立了省政协党组,由省政协主席伍洪祥任党组书记、袁改任副书记。1983年4月,省政协办公厅成立。到1987年,省政协已设立了学习、文史、科技、教育、法制、提案、三胞7个委员会和秘书、人事、宣传、联络、行政5个处及学习、文史、工作委(组)3个办公室,改变了“文化大革命”前一直只有一处(秘书处)一室(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的状况,为政协工作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986年4月、1987年2月和4月,省政协先后在龙岩、宁德、南平地区设立联络组(1989年4月14日省政协六届五次常委会议后改为政协地区工委),以加强对市县政协的联系的指导。

这一时期,省政协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拨乱反正,不断清除政协工作中“左”的错误影响,把政协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发挥政协主要职能,围绕党和政府中心任务,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对有关国家和本省经济、政治和群众生活等重大问题,提出宜兴宜革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宣传、贯彻中共有关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海外联谊活动,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统一;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发挥政协在地方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发挥政协智力优势,组织、推动委员和各界人士为四化建设和统一祖国献计出力;认真落实好委员和其他方面的统战政策,解决好委员知情、出力问题,调动他们为四化建设服务的积极性;加强与市县政协的联系,推动地方政协工作的开展;文史资料工作有大的发展,共征稿1712篇,1075万字。这些都对福建省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于1988年1月18日至27日在福州召开。本届委员562名,代表29个界别。委员平均年龄降低4.9岁。会议选举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为六届省政协主席,陈希仲、张克辉、凌青、倪松茂、赵修复、卢浩然、陈仰曾、许集美、高胡、洪华生、林梦飞为副主席,杨钟蠡为秘书长,选出常委107名。六届一次常委会议决定设立学习、文史资料研究、提案、“三胞”联谊4个委员会和经济建设、科技、教育、法制、医药卫生、文化、妇女、民族宗教8个工作组。1989年4月省政协六届五次常委会议决定将原设4个委员会和8个工作组调整合并为提案、学习、文史资料、经济科技、文教卫体、社会法制、“三胞”联谊7个委员会。六届省政协陆续制定试行了常委会工作规则、专门委员会组织通则、秘书长、副秘书长工作规则和省政协地区工作委员会简则等一些规章制度,对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起了积极作用。

六届省政协共召开5次全体会议、22次常委会议。在中共福建省委领导下,省政协认真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以团结和民主为主题努力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维护我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促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作出积极的贡献。

1993年1月4日至11日,省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在福州举行。本届委员615人,代表30个界别,平均年龄54.2岁,是历届委员构成中知识层次最高,平均年龄最低的。会议选举游德馨为七届省政协主席,陈希仲、刘金美、倪松茂、赵修复、卢浩然、陈仰曾、林梦飞、邹尔均为副主席,刘贤儒为秘书长,选出常委106人。1994年4月7日至15日举行的省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增选陈家振、林逸为七届省政协副主席。1995年3月28日至4月3日举行的省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增选金能筹、陈增光、周厚稳为副主席,同意刘贤儒辞去七届省政协秘书长职务,补选游冠洲为秘书长。1996年4月2日至9日举行的省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增选林开钦、蔡载经、周畅、叶庆耀为七届省政协副主席。经几次增补变动,到1997年3月省政协七届五次会议时,共有委员664人,常委110人,委员人数为历届最多。

七届省政协在历届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开创新的局面。设立了省政协办公厅党组和机关党委,增设了民族宗教委员会,省政协办公厅、各专门委员会都加强充实了领导和工作班子,到1997年底,共设立了8个专门委员会、15个职能处室,干部职工达117人。七届省政协在中共福建省委领导下,在全国政协指导下,认真总结经验,先后制定了《提案工作条例》、《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实施办法》、《关于改进委员视察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委员参加本会活动的基本要求》等规章制度,以加强政协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政协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专案迈进了一大步。

七届省政协共召开5次全体会议、31次常委会议、67次主席会议。在省委领导下和全国政协指导下,以下八个方面工作取得新的开拓和发展:一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增强在共同政治基础上的团结合作;二是以经济中心,抓住我省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积极履行政协三项职能;三是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参政议政质量,促进了我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四是举办重大纪念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是把专门委员会作为政协的基础工作强化组织建设,开拓性地进行工作;六是积极开展台港澳侨联络和对外友好活动,致力于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宏伟事业;七是加强与市、县(区)政协联系和指导,共同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八是注重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不断加强政协的自身建设。

同一时期全省各级政协组织也逐步建立和发展。到1977年底,全省除省政协外,共有1个副省级市政协、7个地级市政协、1个政协地区工委和83个县(市、区)政协组织,各级政协委员达14000多人。他们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我们两个文明建设积极做出贡献。

第八届省政协至2001年底,共举行4次全体会议,19次常委会议,56次主席会议。1998年1月6日至12日,省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在福州举行。本届委员670名,代表30个界别,平均年龄50.4岁,其中有大专以上学历510名,占76.1%。会议选举游德馨为八届省政协主席,刘金美、王良溥、陈荣春、林逸、金能筹、陈增光、周厚稳、周畅、王耀华、李祖可、陈家骅为副主席,游冠洲为秘书长,选出常务委员118名。1999年1月25日至2月1日、2000年1月20日至26日,2001年2月4日至12日,在福州分别举行省政协八届二次、三次、四次会议。因年龄原因,游德馨不再担任八届省政协主席,刘金美不再担任八届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补选陈明义为八届省政协主席、何少川为副主席。

八届五次会议2002年1月21日至27日在福州举行,陈明义主席和何少川副主席分别主持了大会开幕会和闭幕会。会议审议了省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了省人大九届五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省人大常委会、省法院、省检察院报告,通过了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政治决议和关于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省政协各专委会分别向会议提交了年度工作报告。会议对过去一年我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对省政府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作任务,表示赞同。委员们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责任感,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做好政协工作,坦诚建言,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会议安排了“生态林的保护与管理”、“福州市内河整治”、“增强民族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我省职业病防治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五个专题的对口协商,取得了良好效果。会议表彰了1999年至2001年的优秀提案。会议共收到大会发言材料131份,收到提案761件,立案750件。史炳奇等14位委员分别作了大会发言。向省党政领导报送了40期反映社情民意的《快报》。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宋德福,省长习近平等认真听取大会发言,参加小组讨论,并作重要讲话。省政协主席陈明义在闭幕讲话中强调:在新的一年里,要把政协工作放在国际国内和全省发展变化的背景中去思考、去安排,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议大事、集民智、献良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福建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03年元月12日下午胜利闭幕。本次会议通过了福建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决议。会议选举了陈明义为省政协主席,潘心城、王良漙、金能筹、王耀华、李祖可、陈家骅、苍震华、叶家松、吴新涛、王钦敏为副主席。叶家松兼任秘书长。

本次会议共收到提案657件,立案618件。从提案的数量上看,占总数52.6%的新当选的政协委员已经很好的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

在过去的五年里,福建省政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主监督活动,努力拓宽渠道,进一步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和作用。据了解,政协委员通过开展专项视察,把了解社情民意和难点、热点问题形成提案。五年里,共收到政协委员的提案4069件,立案3874件,提案意见、建议被采纳、部分采纳或有关部门纳入计划逐步解决的占到82.5%。其中不少提案切中时弊,推动了反腐倡廉、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如“坚决抵制和惩处在节日收受红包(金钱)的腐败恶习”提案,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了批示,有力推动制止党政工作人员赠送和接受“红包”专项工作的开展。如今福建在重大节庆日,都下发相关文件来警惕政府官员。提案“关于在全省党政机关开展效能建设工作”,也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还得到中央领导的同志的肯定。

闭幕会议上,省政协主席陈明义要求全省各级政协组织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和中共福建省委七届四次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积极履行好政协委员的各种职责。

十二届

2021年12月8日,十二届省政协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福州举行。

所获荣誉

2022年4月,福建省政协办公厅秘书处被通报表扬为福建省直机关五一先锋号集体。

2022年6月,福建省政协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荣获2021年度“福建省直机关优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称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