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确诊后,我该怎么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确诊后,我该怎么办?

图片来源

确诊后,我该怎么办?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丝毫无法懈怠,因为台湾至今已有超过470万例确诊,死亡人数更直逼万字头,尤其确诊后伴随而来的久咳不愈、脑雾和失眠等后遗症,更是严重侵扰大家的生活。除此之外,确诊后最让人焦急又无奈的便是:“确诊之后该怎么办?如果没有症状了就是康复了吗?”我们先从自我筛检后的步骤开始了解。[1]

快筛阳性怎么办?

疫情持续延烧,但是大家都对确诊后该做什么事感到非常茫然,如果我快筛阳性之后怎么办?该做哪些事?以下引用台北市政府、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官方资料来为大家厘清,确诊之后到底该做些什么事。[2]

快筛阳性怎么办?

图片来源

阴性几天能解隔离?

确诊之后该怎么办?阴性几天能解隔离?”想必这是很多新冠肺炎确诊者共同的疑问。放宽确诊认定方式之后,确诊后到底该怎么办,成为网路搜寻的热门关键字,可见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确诊之后的必要作为。[3]

第一步

可预约视讯诊疗让医师确认,准备居家隔离[4]

最新防疫政策“快筛阳视同确诊”,意思是使用经卫福部核准的家用抗原快筛试剂、家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验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并且经医师确认,亦可判定为确诊。

由此可见,即便自己筛检出阳性,还是要等医师确认。但重点是,如果发现自己呈现阳性,千万不要这时候冲出家门搭公车到附近诊所找医师,而是应该待在家中,先准备好判读确诊的事前准备。

第一种方式:快筛阳性→社区筛检站进行PCR采检→返家等候结果

第二种方式:快筛阳性→实地或远距诊疗就医→达成医病共识

诊疗后有达成医病共识→医师诊断确诊后,进行通报→评估符合抗病毒药物使用→开立及领取抗病毒药物→依照医嘱服药(若评估不符合抗病毒药物使用,则会视病情开立其他相关药物) 诊疗后未达成医病共识→PCR采检→视病情开立其他相关药物→依照医嘱服药

第二步

通知密切接触者、填疫调单

确诊后,接下来要通知同住家人为“密切接触者”,请他们自我隔离并健康监测。那家人有需要隔离吗?分为两种状况

已接种3剂疫苗:0+7 的自主防疫(7天自主防疫),也可以选择3+4

未接种3剂疫苗:要居家隔离 3+4 (3天隔离,4天自主防疫)

再来要注意疾管署简讯,因为通报确诊后照理来说会收到简讯,需填写“确诊者自主回报系统”,或利用“健保快易通 APP ”进入填写。

第三步

居家隔离期间,居家照护必知

确诊后要执行7天隔离+7天自主健康管理

大部分的 COVID-19 感染者症状轻微,休养后即可自行康复,为了将医疗资源留给重症患者,确诊者应该先留在家中不要离开,等候公卫人员通知。

在家中记得单独一人一室,尽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卫浴设备,不要离开房间。

在家中避免与其他同住者接触,特别是长者、幼儿或免疫力低下的同住家人。

务必佩戴口罩和注意手部卫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 。

居家照护期间出现发烧症状,可以使用退烧药减缓不适症状,尽量卧床休息和补充水分。务必观察自身症状变化,若出现喘、呼吸困难、持续胸痛、胸闷、意识不清、皮肤嘴唇或指甲床发青等症状时,立即通知所在地政府卫生局或拨打119 就医,以 119 救护车为原则或指示之防疫计程车、同住亲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 自行驾/骑车)等方式为辅请家人准备食物饮水,不要和家人共餐或共用物品。

使用稀释后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洁所有经常触摸的物体表面。

第四步

等待时间解除居家隔离

那症状如果有好转,要等多久可以出关?怎么知道自己好了没?这个问题会让不少民众感到困惑。因为一般常见的家用快筛试剂,还会担心“阴阴阳阳”甚至“伪阴性”的可能,所以很多人不敢安心解除居家隔离,担忧起“就这样踏出家门,到底行不行”?

【居家照护者】解隔离条件:距发病日或采检日已达7天,无须采检直接解隔,并进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医院/加强版集检所/加强版防疫旅馆,轻症确诊者】解隔离条件: 无症状或症状缓解,且两次快筛阴性,或距发病/采检达5天一次快筛阴性,解隔并自主健康管理7天 无症状或症状缓解,且距发病日或采检日已达7天,无须采检直接解隔,并自主健康管理7天

【中重症住院患者】解隔离条件:症状缓解且追踪1次(原为2次且须满10天)PCR阴性或Ct≥30,可转出隔离/专责病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