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裾素纱禅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直裾素纱禅衣为西汉时期的文物,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共用料约2.6平方米,仅重25克,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文物简介
此件素纱褝衣为交领,右衽,直裾,面料为素纱。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遣册称其为素纱襌衣。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襌衣的重量只有25克左右,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素纱襌衣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1],属国宝级文物,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工艺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缭绫》中写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咏诵这诗句,以为诗中那飘渺如雾般轻盈,晶莹如水般剔透缭绫的描写不过是诗人的艺术夸张。直至闻名于世的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墓中大量丝织品,特别是两件素纱襌衣的出土,证实了诗人的描写并非凭想象夸张而作,而是据实形象化的描写。
纱,是我国古代丝绸中出现得最早的一种,它是由单经单纬丝交织而成的一种方孔平纹织物,其经密度一般每厘米为58根至64根,纬密度每厘米为40根至50根纱。密度稀疏,孔眼充满织物的表面,因而质地轻薄,古人形容“轻纱薄如空”、“举之若无”,一点都不夸张。上乘的纱料,以蚕丝纤度匀细见长。素纱襌衣每平方米纱料仅重15.4克,并非因其织物的孔眼大,空隙多,而是纱料的旦数小,丝纤度细。丝织学上对织物的蚕丝纤度有一个专用计量单位,叫旦(全称:旦尼儿),每九千米长的单丝重一克,就是一旦。旦数越小,则丝纤度越细。经测定,素纱襌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四眠蚕)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度发展。
此件襌衣的组织结构为平纹交织,其透空率一般为75%左右。制织素纱所用原料的纤度较细,表明当时的蚕桑丝品种和生丝品质都很好,缫丝织造技术也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素纱,一般为未经染色的纱织物。这件“襌衣”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边缘,重量只有40克左右,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它也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西汉陈留郡及长沙国文化的骄傲。
文物故事
历史故事
“我发现您的胸口有一颗黑痣,但奇怪得很,怎么穿着两层衣服还能看见?”“不是两层,而是五层丝质衣服啊!”这是传说中的唐代官员和一位阿拉伯客商的对话,客商为中国丝绸之薄惊奇不已。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丝织水平的发展高度。
现代复制
国家文物局曾开展科研项目,复制这件总重49克的直裾素纱襌衣。受委托复制素纱襌衣的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出来的第一件素纱襌衣的重量超过80克。后来,专家共同研究才找到答案,原来蚕宝宝比几千年前的要肥胖许多,吐出来的丝明显要粗、重,所以织成的衣物重量也就重多了。紧接着专家们着手研究一种特殊的食料喂养蚕,控制蚕宝宝的个头,再采用这些小巧苗条的蚕宝宝吐出的丝复制素纱襌衣,最终织成了一件49.5克的仿真素纱襌衣,这一研究竟耗费专家们13年的心血[2]。
视频
直裾素纱禅衣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世界上最轻最薄的衣服,素纱襌衣(仅重48克),世界之最网,2016-4-27
- ↑ 这件素纱襌衣世界最轻,专家用时13年,终于用这“招”仿制成功!,搜狐,2018-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