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田曉菲

圖片來自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

出生    1971年10月30日

笔名    宇文秋水

母校    哈佛大學北京大学

榮譽    哈佛大學2012年度卡波特獎

現職    哈佛大学教授

研究領域  中古文學與文化、手抄本文化

代表作品  译作: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

田晓菲英语:Tian Xiaofei,1971年10月30日[1],出生于哈尔滨,在天津长大。父母都从事文字工作。筆名宇文秋水,為中国学者、作家。

13岁因诗歌创作获奖并结集出版而被北京大学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破格录取。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亚系。 16岁时,适逢北大建校90周年前夕,田晓菲写下了《十三岁的际遇》,当时她已是大学三年级的“老生”了,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北大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这篇文章后来被选入国内中学课本,也成为田晓菲少年时代的代表作之一。 1991年获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英国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她应聘到柯盖德大学东亚系担任客座助理教授。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 2006年,以35岁之齡成为哈佛大学东亚系最年轻的正教授。主要从事中古文学与文化、手抄本文化、宫廷文化以及近现代中国和文革文学研究,著有中英專著及翻譯十餘種,曾获哈佛大学2012年度「卡波特奖」。现任哈佛大学东亚地域研究院(Regional Studies East Asia Program)主任。

1999年元旦,田曉菲與同為哈佛大學東亞系的中國文學教授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結婚。[2][3]

目录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研究

是中國文學教授,東亞區域研究專案主席。 她的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文學文化中期,儘管她也教和出版了近代末的中國文學。 她是 陶淵明與手稿文化:塵土表的記錄 (命名為 選擇 2006年傑出學術頭銜),燈塔火與流星:梁的文學文化(502-557), 富有遠見的旅程:中世紀和19世紀早期中國的旅行作品和 赤壁的哈爾伯德:建安與三國。 她翻譯了一本十九世紀末的回憶錄 小昆蟲的世界:太平起義及其後遺症的回憶錄,2016年被亞洲研究協會授予首屆派翠克·哈南獎。 她是《》的共同主編和撰稿人。 的牛津中國古典文學手冊 (1000BCE-900CE) 和 近代中國文學史,和編輯 閱讀杜甫 (712-770): 九視圖 (目前正在審查中)。 目前,她正在寫一本暫定名為《手稿》的書手稿。 書寫帝國,寫作自我:中世紀早期中國的文化轉型,以及一個唐故事的專案。 她的教學和研究興趣包括手稿文化、宮廷文化、前現代中國旅遊著作、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以及暴力和創傷的著作。

作品

專著

  • 《秋水堂论金瓶梅》(2003年)
  • 《“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2004年)
  • 《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英文版2005年;中文/增扩版: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2006年度美国CHOICE”杰出学术著作奖”得獎作品)
  • 赭城》(2006年)
  • 《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與文化》(英文版2006年;中文版: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 《留白》(中外文学论文集,2010年)
  • 《神游:中国中古早期与十九世纪的行旅写作》(2011年)
  • 《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2017年)

中文譯著

  • 《“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2003年)
  •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2006年)
  • 《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2006年)

英文譯著

  • The World of a Tiny Insect: A Memoir of the Taiping Rebellion and Its Aftermath(《微虫世界:一部太平天国的回忆录》;2013年;2016年美國亞洲研究協會首屆「韓南翻譯獎」得獎作品)

其他

  • 《剑桥中国文学史》上卷第三章“东晋-初唐”
  • 《牛津中国现代文学手册》“浩然与文革”章节,
  • 参与编撰《牛津中国古典文学手册(公元前1000年-公元900年)》
  • 参与编撰《现代中国之新文学史》


視頻

北大才女田曉菲:幾年前嫁給美國老頭,改國籍不生娃,今她怎樣了

參考文獻

  1. 存档副本. [2016-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5). 
  2. 「天才少女」田曉菲嫁大25歲的美國導師,近況呢?, 資訊咖,2021年08月30日
  3. 美國漢學家宇文所安談唐詩:不要給詩人排座次(圖). 中國新聞網. 2014-07-08 [2021-01-1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