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理察·罗杰斯Richard Rogers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理察·罗杰斯Richard Rogers照片来自 kknews.cc


理察·罗杰斯(Richard Rogers)1933年出生于义大利佛罗伦斯。后进入伦敦AA建筑学校。 1962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在耶鲁,他结识了同学Norman Foster,两人回英格兰后,与其各自的夫人Su Rogers和Wendy Cheesman组建了Team 4。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George Rogers, Baron Rogers of Riverside,) 英国建筑师。1933年7月23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就读于伦敦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al)学校,于 1962年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与同学诺曼•福斯特及其两人妻子组建了四人小组,以“高技”设计知名。1991年被授予爵士头衔。2007年获得29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称赞他的作品“表现了当代建筑历史的片断”。 虽然理查德•罗杰斯的作品饱受争议,但不妨碍他成为是3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

Richard Rogers最知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早期的作品:他和Renzo Piano在1977年设计的巴黎庞毕杜艺术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虽然庞毕度中心完工后,引起法国社会大众诸多争议,但在Richard Rogers后来赢得2007年的普利兹克奖后,当时《纽约时报》在报导中指出,“高科技且反传统风格的庞毕度中心而赢得了声誉,尤其是庞毕度中心骨架外露并拥有鲜艳的管线机械系统”。

由于在建筑设计、都市计画和公益事务方面的突出成就,Richard Rogers在1985年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1991年被封为爵士;1996年被封为终身贵族“河畔的罗杰斯男爵”( Baron Rogers of Riverside)。 2006年9月,威尼斯双年展上,因其为都市计画热情的工作,罗杰斯被授予“终身荣誉金狮奖”。 2007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Prize),是英国第4个获得该奖的执业建筑师。


建筑理念与历程

理察·罗杰斯是一位以表现当代建筑的技术之美而闻名于世的英国建筑大师,他的突出成就在于将原本作为原生态技术的一根大梁、一榀钢架、一组设备管道创造性地升华为艺术技术。他创作的建筑以强有力的视觉形象体现建筑技术与建筑创作的互动作用,并以深邃的哲学思辨审视著高科技主导下信息化社会建筑发展的前沿动态。[1]

他是英国高技派运动的领军建筑师之一

高技派以机器美学与结构美学理论为基础,崇尚以视觉感受为基础的形式动态学理论,带有极端化技术倾向,采用丰富的设计语言来进行建筑设计,理察·罗杰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代表作品有巴黎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

虽然理察·罗杰斯一生的作品众多,但是他的成名作品主要集中在七八十年代。即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以及伦敦罗伊德银行总部。在这之前,他也和我们一样过著定外卖、挤公交的屌丝生活。


诺曼·福斯特和伦佐·皮亚诺对他很重要

在从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毕业后,他前往美国耶鲁大学继续学习。在那里他遇见了自己的搭档诺曼·福斯特。两位建筑师毕业之后与SuBrumwell和WendyCheeseman共同在1963年成立了团队“4”。虽然他们在团队“4”里的合作只有4年,但这对于英国建筑是决定性的成型阶段,罗杰斯和福斯特都成为英国高技派的领军人物。

团队“4”解散后不久,罗杰斯就开始了另一场与伦佐·皮亚诺的多产合作。两人的巨大成绩出现在1971年,他们与GianfrancoFranchini和来自Arup的工程师PeterRice合作,赢得了蓬皮杜中心的设计。当时还年轻的两位建筑师以他们激进的设计震惊了很多人,将建筑的设备全面展示出来,形成罗杰斯技艺的标志,此后被人称作“bowellism”


他的作品将人们的审美进行了升华

受定势思维的影响,人们习惯于以一个特定的角度来评鉴某个建筑,而建筑师在创作中也常从特定角度,利用娴熟的手法勾画他认为最具有神韵的草图,并以这些角度下的建筑物是否完美作为设计的评价标准。但理察·罗杰斯的作品却很难找到一个特定的完美角度来欣赏。

他善于吸收当代艺术创作的经验,运用艺术化的手法来处理节点、光影、色彩这些技术词汇,使建筑具有强烈的视觉表现力。迎合人们的审美心理,带来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

理察·罗杰斯的建筑作品

作为“Urban Task Force”的负责人, 他们研究了城市衰败的原因, 并未城未来规划了基础工作。[2]

他是城市生活的拥护者, 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文明的教化中心, 能将人类在世界上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他反对美国那样的分散城市, 主张未来城市的区块应该把生活、工作、购物、学习和休闲重叠起来, 集合在持续、多样和变化中的结构中

一个真正的可持续的城市 应该是一个紧凑的,能源消耗最低的。 从能源的角度来讲, 他认为一个生态化的城市 应该是包括在城市和郊区当中的一些住宅, 这就需要建筑师去采取相对应的策略, 把整个城市的发展,包括一些建筑的项目,融入到已有的一些产业当中去。

因此在城市结点的附近,增加开发力度,并创建一系列网络性的公共空间, 人们才会愿意走出去享受城市能够带给人们的便利方式, 能够将工作与生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同时所有富裕和贫穷的人也能够生活在一起。 这个可能是一个普通的城市模式,实际上也是一个混合型,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城市中心,以及其他的一些网络的城市模式, 还有另外一种模式也就是英国第二大城市的城市模型, 把周围的碎片化的城市整合到现有城市的重心当中来。

建筑设计中虽不乏宏大的尺度、复杂的结构与精密的构造, 其本人更为关注的是建筑、城市与生活之间的相互关联, 他希冀通过空间营造丰富城市生活, 为人类的多样需求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可能。

他是一位“人文主义者”, 他提醒人们“建筑是最有社会性的艺术”, 他对现代建筑进行独有的诠释, 将“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有机结合”, 通过丰富的空间变化应对功能需求的设计, 在设计中“表现了当代建筑史的一些关键性片断”。

在建筑空间处理上, 曾受路易斯康影响, 运用高技术的手段, 直至技术占据了主要地位。

外露的钢铁、玻璃和管道设施使得传统建筑的门、墙、房间等构成因素全部消失了。 没有屋顶和地板,也没有了连接部分和入口 ,而这些都是先驱建筑师们著重予以表现的建筑元素。 此外,他还运用一种装饰的手法来使用技术和结构 ,耐人寻味的细部使他的建筑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

一生奖项和荣誉加身

凭借蓬皮杜中心,理察·罗杰斯在1978年被国际建筑师协会授予奥古斯特·佩蕾奖,在2006和2009年获得斯特林奖,2007年获得普利兹克奖。罗杰斯在1991年被授予爵士头衔;5年后获得“勋爵”的头衔,2006年9月,威尼斯双年展上,因其为城市规划热情的工作,罗杰斯被授予“终身荣誉金狮奖”。


使用明亮的色彩和结构元素是他作品的主题与风格

罗杰斯的作品通常是以技术材料的本色为主要色彩,其基本色调趋于柔和。同时又有意采用纯度极高的红黄蓝三原色和粉红翠绿等高亮度的颜色作为建筑外露设备或部分墙面的色彩,给人深刻的审美体验。


他是表现主义大师

“蓬皮杜中心令人震惊的外表——用HVAC管道、自动扶梯和其他原本放在建筑核心位置的服务设施装点——“石堆博物馆设计的一次革命,将博物馆的‘纪念碑式的精华’形象转变为社会和文化交流的流行地点。”这是当年理察·罗杰斯获得普利兹克奖时评委会对他的评价。


他是城市生活的拥护者,热衷于城市规划

罗杰斯是城市生活的拥护者,认为城市应作为一个文明的教化中心。他曾经评论说,“明天的城市再也不像今天那样孤立地划分成区,变成只有一种活动的聚居地;相反,它们会更像过去的那种更加丰富的城市分层。生活、工作、购物、学习和休闲将重叠起来,集合在持续、多样和变化中的结构中。”


他也有“丑陋”建筑

2000年千禧年之际,罗杰斯在伦敦设计了著名的“千年穹顶”,耗资7.5亿英镑,可惜这个建筑由于商业上的失败,被《福布斯》杂志批判“躺在建筑学的坟墓中”,使罗杰斯多少受到牵连。ABBS建筑论坛上,一位建筑师曾批评“千年穹顶”不够节能,需要大量费用来维护建筑的运行。

但是不得不承认,“千年穹顶”带著罗杰斯本人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建筑评论家方振宁说:“‘千年穹顶’虽然在后期使用上遭遇失败,建筑内部利用率很低,但建筑本身与周围景观非常和谐,在设计上很成功。”

视频

【幸福空间 建筑大师】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 2007 理察·罗杰斯 Richard Rogers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