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通 (隋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通(584年-617年),仲淹谥号文中子,外號王孔子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万荣县通化)人[1]隋朝大儒。

目录

生平

王隆之子。王通生於隋文帝开皇四年[2],是當時望族太原王氏的旁支。十八歲時秀才及第。[3]仁壽三年(603年)西遊長安,见薛道衡[4],見隋文帝,獻上《太平十二策》,未受重用,遂吟《東征之歌》而歸。後來由於同鄉薛道衡的推薦,授以蜀郡司戶書佐、蜀王侍郎,不久“棄官歸,以著書講學為業”,于家乡北山白牛溪授徒自给,有弟子多人,时称“河汾门下”,“门人常以百数,唯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余人为俊颖,而以姚义慷慨,方之仲由;薛收理识,方之庄周。”隋室四度徵召,始终不仕。[5]

大业十三年病逝於龙门县万春乡甘泽里第,弟子取《周易·坤卦·象辞》“黄裳元吉,文在中也”之义,私谥为“文中子”。著有《續六經》(又名《王氏六經》),已佚,《文中子中说》,簡稱《中说》,仍流传至今。司马光編寫《資治通鑑》時,為了考訂王通的生平,曾撰有長篇之《文中子补传》。

王通著作等身,三十三歲離世。其弟王績是初唐著名的田園詩人,他的孫子王勃初唐四傑之一[6],而他的弟子魏徵亦成為了唐太宗初年的名臣。他的學說,也對後來宋代的理學影響深遠。有二子,王福郊王福畤[7]

  1. 薛收《隋故徵君文中子碣铭》:“夫子讳通,字仲淹,姓王氏,太原人。初,高祖晋阳穆公自齐归魏,始家龙门。若乃门风祖业之旧,鸿儒积德之胄,事贲家牒,名昭国史。”
  2. 《文中子世家》:“开皇四年,文中子始生。”
  3. 薛收《隋故徵君文中子碣铭》:“十八举本州秀才,射策高第。”
  4. 《中说·天地篇》载“内史薛公见子于长安”。
  5. 《文中子世家》:“仁寿三年……文帝闻而伤之,再徵之,不至。……大业元年一徵,又不至。……大业十年,尚书召署蜀郡司户,不就。十一年,以著作佐郎、国子博士徵,并不至。”
  6. 《杨炯集》卷三《王勃集序》:“君讳勃,……祖父通,……父福畤。”
  7. 《中说》附录《文中子世家》:“文中子二子,長曰福郊,少曰福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