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大珩」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Slf對話 | 貢獻
参考资料
 
(未顯示由 6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3 次修訂)
行 1: 行 1:
'''王大珩'''(1915.2.26─2011.7.21),汉族,生于日本东京,原籍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
+
{{Infobox person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
| 姓名    = 王大珩
1938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就读于帝国理工学院、谢菲尔德大学。1948年回国。归国后,王大珩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光学研究及光学仪器制造、特别是国防光学工程事业,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
| 图像    =[[File:王大珩 .jpg|缩略图|居中|250px| ]]
 +
| 图像说明 =  [http://photocdn.sohu.com/20110722/Img314172539.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7%8E%8B%E5%A4%A7%E7%8F%A9 图片来源]          
 +
| 出生日期 = 1915年2月26日
 +
| 出生地点 = 日本东京 
 +
| 逝世日期 = 2011年7月21日 
 +
| 国籍    = 中国   
 +
| 别名    = 
 +
| 职业    = 科学家、教育家     
 +
| 知名于  = 研制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br>第一台电子显微镜<br>第一台激光器    <br>
 +
}}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大珩'''(1915.2.26─2011.7.21),汉族,生于[[ 日本]] 东京,原籍[[ 江苏 )]] 省吴县(今苏州市。“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 中国]] 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ref>[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1/08/c_1123961258.htm  王大珩:开创新中国光学事业的“追光者”],新华网,2019-01-08</ref>
 +
<p style="text-indent:2em;">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
<p style="text-indent:2em;">1938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就读于帝国理工学院、谢菲尔德大学。1948年回国。归国后,王大珩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光学研究及光学仪器制造、特别是国防光学工程事业,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在雷射技术、遥感技术、计量科学、色度标准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是高科技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倡议并促成中国工程院的成立。他先后主持制成中国第一片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和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等。
 
 在雷射技术、遥感技术、计量科学、色度标准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是高科技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倡议并促成中国工程院的成立。他先后主持制成中国第一片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和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等。
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
<p style="text-indent:2em;">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简介==
 
王大珩(wang da heng)(1915.02.26—2011.07.21),男,小名英东,1915年2月26日生于日本东京,原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第三届副主席,著名光学家,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名誉校长,哈尔滨理工大学名誉校长,中国计量学院名誉校长,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王大珩先生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1]
 
==人物生平==
 
1929年,青岛礼贤中学(现青岛九中)就读
 
  
1937年 王大珩在 清华
+
== 简介 ==
 +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大珩(wang da heng)(1915.02.26—2011.07.21),男,小名英东,1915年2月26日生于日本[[东京]],原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第三届副主席,著名光学家,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名誉校长,哈尔滨理工大学名誉校长,中国计量学院名誉校长,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王大珩先生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 [[北京]]逝世,享年96岁。<ref>[http://www.cas.cn/zt/rwzt/wangdaheng/wdhjj/  深切缅怀王大珩院士],中国科学院 ,2011-07-21 </ref>
  
1936 年, 北平沦陷前,毕业于清华大 物理系
+
== 人物生平 ==
 +
<p style="text-indent:2em;">1929 年, 青岛礼贤中 (现青岛九中)就读
  
1938 ,赴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留学,专攻应用光子学,1940年获硕士学位。
+
<p style="text-indent:2em;">1937 王大珩在清华
  
1941 年, 英国谢菲尔德 大学 玻璃制造技术 ,攻读博士学位
+
<p style="text-indent:2em;">1936 年, 北平沦陷前,毕业于清华 大学 物理 系。
  
1942 年, 英国 伯明翰昌斯公司聘为助理研究员
+
<p style="text-indent:2em;">1938 年, 赴[[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留学,专攻应用光子学,1940年获硕士学位
  
1948 ,后来到大连担任——大连 大学 工学院(大连大学1949年4月建校,1950年7月撤销建 制, 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任大连理工大 应用物理系主任
+
<p style="text-indent:2em;">1941 ,英 谢菲尔德 大学 玻璃 造技术系 攻读博士
  
1955 年,被 选为中 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1958年,作 主要创始人、第一任院长(1958.8-1965.2),创办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 工大学),并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 研究 所担任30多年所长。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p style="text-indent:2em;">1942 年,被 伯明翰昌斯公司聘 理研究
  
后任 哈尔滨科技 大学( 哈尔滨理工 学) 中国科 学院 仪器馆馆长,国防科委十五 副院长,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电机所所长,吉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中国光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事长,中国仪器仪表 会副 事长
+
<p style="text-indent:2em;">1948年回国, 来到大连担 ——[[大连]] 大学 工学院 (大 连大学1949年4月建 ,1950年7月撤销建制 大连大学工 学院 独立为大连工学 )。任大连 工大 应用物 系主任
  
1983 中科院科 任。
+
<p style="text-indent:2em;">1955 年, 被选为 技术 委员。 1958年,作为 要创始人 第一 院长(1958.8-1965.2),创办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并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担任30多年所长。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 当选为 中国科 届副主席。
+
<p style="text-indent:2em;">后任哈尔滨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校长 ,中国科 学院仪器馆馆长,国防科委十五院副院长,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电机所所长,吉林省 政协 副主席 ,中国光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
  
1987 年, 受聘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 (现长春理工大学)名誉校长
+
<p style="text-indent:2em;">1983 任中科 科技部副主任、主任
  
1993年5 月 ,当选为中国 尖端技术与产业管理研究会名誉会长, 中国退(离)休科技工作者团体联合会 会长
+
<p style="text-indent:2em;">1986年 ,当选为中国 科协 届副 主席
  
1994 年6 月 当选 中国 程院院士、主席团成员
+
<p style="text-indent:2em;">1987年 受聘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 大学)名誉校长
  
1994 年12 月, 中国 科技工作者 基金 会会长。
+
<p style="text-indent:2em;">1993年5 月, 当选为 中国 尖端技术与产业管理研究会名誉会长,第二届中国退(离)休 科技工作者 团体联合 会长。
  
1996年 受聘 哈尔滨理 大学名誉校长
+
<p style="text-indent:2em;">1994 年6 月 当选 中国 程院院士、主席团成员
  
  此外 还曾 任中国 光子学 名誉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 名誉理事 、北京市科协主席
+
<p style="text-indent:2em;">1994 年12月 ,任中国 老科技工作者基金 会会长。
==主要成就==
 
对中国技术光学、激光、光学计量、光学玻璃和光学工程等研究较深,指导研青年时代的王大珩
 
  
制成功多种光学观察设备 ,为 中国应用光学、光学 程、光学精密机械、空间光学、激光科学和计量科 的创建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
<p style="text-indent:2em;">1996年 受聘 哈尔滨理 名誉校长
  
1.建立了 中国 春光电所 长春光电所是 中国 所有 电所 一个母机 成都 电所 安徽 电所 上海 电所等,都是从长春 电所诞生 来的
+
<p style="text-indent:2em;">此外,还曾任中国光子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 计量测试 会名誉理事 、北京市科协主席
 +
== 主要成就 ==
 +
<p style="text-indent:2em;">对 中国 技术光学、激 、光学计量、光学玻璃和光学工程等研究较深,指导研青年时代 王大珩制成功多种光学观察设备 为中国应用 、光 学工程 、光 学精密机械、空间光学、激 科学和计量科学的创建和发展做 杰出贡献
  
2 与王之江 士一起主持了 中国 台激 研制
+
<p style="text-indent:2em;">1 建立了中国科学 长春光电所。长春光电所是 中国 所有光电所的 个母机,成都光电所、安徽光电所、[[上海]]光电所等,都是从长春 电所诞生出来 的。
  
3 建议设立863项目。1986 年3 月,和陈芳允、杨嘉墀、 淦昌4 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发展 中国的 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得到邓小平同志批准,由此国务院发出了“高技术发展计划纲要”的通知,这一“纲要” 被称为“863计划”
+
<p style="text-indent:2em;">2 之江院士一起主持了 中国 第一台激光器 研制
  
4 参与 航天测试 研制工作 研制了跟踪经纬仪
+
<p style="text-indent:2em;">3 建议设立863项目。1986 年3 月,和陈芳允、[[杨嘉墀]]、王淦昌4 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发展中国的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得到邓小平同志批准,由此国务院发出 “高技术发展计划纲要” 通知 这一“纲要” 被称为“863计划”
  
5 关注计量 工作, 担任国际计量委员会的委员
+
<p style="text-indent:2em;">4 参与了航天测试的 工作, 研制了跟踪经纬仪
  
6 .关注 中国的遥感 工作, 发射的一系列遥感卫星,是在王大珩的指导下进行 的。
+
<p style="text-indent:2em;">5 .关注 计量研究 工作, 担任 际计量委员会 委员
  
7 建议成立 中国工 程院。1992年 与其他5位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 中国 工程院 成立
+
<p style="text-indent:2em;">6 关注 中国 的遥感 ,中国 发射的一系列遥感卫星,是在王大珩的指导下进行 的。
  
8 .建议中国 自制大飞机
+
<p style="text-indent:2em;">7 .建议 成立 中国 工程院。1992年,与其他5位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中国工程院的成立
  
9 .建议中国 设立光学工程专业。王大珩、周立伟院士一起起草,同时王 珩亲自到教育部去申请,必须要建立光学工程的专业
+
<p style="text-indent:2em;">8 .建议中国 自制 飞机
  
10 .建议 成立 中国光学学 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p style="text-indent:2em;">9 .建议中国 设立 光学 工程专业。王大珩、[[周立伟]]院士一起起草,同时王大珩亲自到教育部去申请,必须要建立光 工程的专业
  
11 .建议 工程院做 家的咨询工作
+
<p style="text-indent:2em;">10 .建议 成立中国光 学会 仪器仪表学会
  
12 .建议 重视中 国的 人才培养
+
<p style="text-indent:2em;">11 .建议 科学院和工程院做 咨询工作
  
13 中国的 仪器仪表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
<p style="text-indent:2em;">12 建议重视 中国的人 才培养
==个 荣誉==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5 年,获国 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
<p style="text-indent:2em;">13.对中国的仪器仪表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
== 个人荣誉 ==
 +
<p style="text-indent:2em;">1979 年,获 劳动模范称号
  
1995年1 月 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
+
<p style="text-indent:2em;">1985年 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 奖。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王大珩“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p style="text-indent:2em;">1995年1 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
 +
 
 +
<p style="text-indent:2em;">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王大珩“两弹一星功勋奖章”。<ref>[https://www.360kuai.com/pc/9b54e13f69bfac10b?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王大珩:光照万丈 膺啸东方],快资讯,2019-07-22</ref>
  
 
==人物影响==
 
==人物影响==
行 84: 行 96:
 
 奖项名称: 王大珩光学奖
 
 奖项名称: 王大珩光学奖
  
 其他名称: 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
+
 其他名称: [[ 中国]] 光学学会科技奖
  
 
 创办时间: 1996
 
 创办时间: 1996
行 90: 行 102: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 奖项介绍===
+
== 奖项介绍 ==
  
1996年,王大珩出资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设立基金,以其一部分于1996年开始用于“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的颁发。在2000年3月31日举行的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上,决定将该奖的名称改为“王大珩光学奖”。
+
<p style="text-indent:2em;">1996年,王大珩出资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设立基金,以其一部分于1996年开始用于“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的颁发。在2000年3月31日举行的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上,决定将该奖的名称改为“王大珩光学奖”。
  
为使“王大珩光学奖”得以连续发展,除王大珩教授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设立基金外,又从以下单位募集了52.8万元资金。他们是:长春光机所20万元、西安光机所10万元、江西光学仪器厂10万元、成都光机所5万元、麦克奥迪公司3.5万元、上海光机所2万元、北京大学1.3万元、浙江大学0.5万元、重庆大学0.5万元,另有3 个单位计1.5万元的捐款尚未到位。此项基金已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签署了《“王大珩光学奖”管理协议》,自2001年5月起该单位接受本会委托管理“ 王大珩光学奖”基金,并承诺在管理期间使基金总额在当年的基础上每年增加10%,协议有效期为5年。
+
<p style="text-indent:2em;"> 为使“王大珩光学奖”得以连续发展,除王大珩教授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设立基金外,又从以下单位募集了52.8万元资金。他们是:[[ 长春]] 光机所20万元、西安光机所10万元、江西光学仪器厂10万元、成都光机所5万元、麦克奥迪公司3.5万元、上海光机所2万元、北京大学1.3万元、浙江大学0.5万元、重庆大学0.5万元,另有3 个单位计1.5万元的捐款尚未到位。此项基金已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签署了《“王大珩光学奖”管理协议》,自2001年5月起该单位接受本会委托管理“ 王大珩光学奖”基金,并承诺在管理期间使基金总额在当年的基础上每年增加10%,协议有效期为5年。
 
===实验班及奖学金===
 
===实验班及奖学金===
2005年7月,以荣誉院长王大珩名字命名的科学技术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在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揭牌成立。
+
<p style="text-indent:2em;">2005年7月,以荣誉院长王大珩名字命名的科学技术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在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揭牌成立。
  
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两段式培养,执行单独的教学计划,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首批180名学员是从6个学院的6个特色专业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
+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两段式培养,执行单独的教学计划,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首批180名学员是从6个学院的6个特色专业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
  
凡通过选拔进入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在参评校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基础上,享受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创新实验班专项奖学金,每生每年1000元。
+
<p style="text-indent:2em;"> 凡通过选拔进入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在参评校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基础上,享受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创新实验班专项奖学金,每生每年1000元。
 
==人物事迹==
 
==人物事迹==
 
===创新是天职===
 
===创新是天职===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给我留王大珩下了深刻印象。我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构建和谐社会,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正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进行身体检查,记者电话采访了这位科学老人。电话的那头,他的声音依然清晰、坚定。
+
<p style="text-indent:2em;"> [[ 胡锦涛]]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给我留王大珩下了深刻印象。我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构建和谐社会,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正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进行身体检查,记者电话采访了这位科学老人。电话的那头,他的声音依然清晰、坚定。
  
2007年10月1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开幕。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王大珩时刻关注着这场盛会。王大珩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眼睛不好,他不能看电视,就捧着收音机,全神贯注地收听广播电台的直播。“整整两个半小时,王老一动不动。认真收听两个半小时,对一个92岁的老人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想是对党崇高的信仰和极高的政治热情才能让王老有这样的执著!我们这些身边人都为此深深感动。”
+
<p style="text-indent:2em;">2007年10月1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开幕。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王大珩时刻关注着这场盛会。王大珩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眼睛不好,他不能看电视,就捧着收音机,全神贯注地收听广播电台的直播。“整整两个半小时,王老一动不动。认真收听两个半小时,对一个92岁的老人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想是对党崇高的信仰和极高的政治热情才能让王老有这样的执著!我们这些身边人都为此深深感动。”
  
王大珩告诉记者:“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创新是我们的天职,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中最原始的责任。这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事。”
+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大珩告诉记者:“[[ 胡锦涛]] 同志在报告中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创新是我们的天职,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中最原始的责任。这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事。”
  
王大珩是中国现代光学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从“两弹一星”到863计划再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他的名字始终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创新,是这位科学老人永葆事业年轻的秘诀之一。王大珩曾经这样形容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责任:“科技工作者要做建设大军里真正的排头兵。这个排头兵不仅是要找一条路,还要披荆斩棘,让后面的建设大军能够跟上来。这个披荆斩棘,就是不断创新。”
+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大珩是[[ 中国]] 现代光学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从“两弹一星”到863计划再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他的名字始终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创新,是这位科学老人永葆事业年轻的秘诀之一。王大珩曾经这样形容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责任:“科技工作者要做建设大军里真正的排头兵。这个排头兵不仅是要找一条路,还要披荆斩棘,让后面的建设大军能够跟上来。这个披荆斩棘,就是不断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大珩表示:“现在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重视,科研环境、政策环境都好很多,希望科技工作者能够戒骄戒躁,多出成果。”
+
<p style="text-indent:2em;">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大珩表示:“现在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重视,科研环境、政策环境都好很多,希望科技工作者能够戒骄戒躁,多出成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王大珩院士诚恳地对记者说:“对我来说,培养人才是另一个责任。”回顾数十年的经历,王大珩院士感慨万千:“从上世纪50年代中国光学的发展进程中我深深感到,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要永远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大力协同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要发扬崇尚科学、团结协作、追求一流、讲求正气的团队精神。这也是‘两弹一星’的精神。发展中国的尖端技术和整体的科学研究事业,我们都是靠这种精神指导才取得成绩的。”
+
<p style="text-indent:2em;">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王大珩院士诚恳地对记者说:“对我来说,培养人才是另一个责任。”回顾数十年的经历,王大珩院士感慨万千:“从上世纪50年代中国光学的发展进程中我深深感到,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要永远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大力协同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要发扬崇尚科学、团结协作、追求一流、讲求正气的团队精神。这也是‘两弹一星’的精神。发展[[ 中国]] 的尖端技术和整体的科学研究事业,我们都是靠这种精神指导才取得成绩的。”
  
92岁的老人深情寄语科技界同仁:“科技工作者生逢盛世,应该鞠躬尽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这是我们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心愿!”
+
<p style="text-indent:2em;">92岁的老人深情寄语科技界同仁:“科技工作者生逢盛世,应该鞠躬尽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这是我们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心愿!”
=== 光学事业奠基人===
+
== 光学事业奠基人 ==
在仪器馆建立初期,王大珩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团结、组织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技术人员,较快地建立起光学物理、光学玻璃和光学机械等三个实验室和两个实验工厂。三个实验王大珩(左)与学生蒋筑英在研究工作
+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仪器馆建立初期,王大珩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团结、组织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技术人员,较快地建立起光学物理、光学玻璃和光学机械等三个实验室和两个实验工厂。三个实验王大珩(左)与学生蒋筑英在研究工作
  
室繁衍为后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诸多的研究室,两个实验工厂中的上海实验工厂已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光学行业骨干企业——上海光学仪器厂,长春实验工厂发展成为机械工业的骨干企业——材料试验机工厂。
+
<p style="text-indent:2em;"> 室繁衍为后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诸多的研究室,两个实验工厂中的上海实验工厂已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光学行业骨干企业——上海光学仪器厂,长春实验工厂发展成为机械工业的骨干企业——材料试验机工厂。
  
为了建立光学设计基础,王大珩在仪器馆亲自领导组建了光学设计组,并举办全国光学设计训练班,培养出不少后来成为国内很有成就的光学科学家。仪器馆在他领导并具体指导下,逐步建立起光学设计、像差理论和像质评价;光学加工和光学检验;光学玻璃配方;光学薄膜技术;光度和光学计量;精密刻划和光栅刻划等技术基础。其中,由他主持开设的光度、温度、长度等计量研究工作,成为后来成立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某些工作的技术基础。
+
<p style="text-indent:2em;"> 为了建立光学设计基础,王大珩在仪器馆亲自领导组建了光学设计组,并举办全国光学设计训练班,培养出不少后来成为国内很有成就的光学科学家。仪器馆在他领导并具体指导下,逐步建立起光学设计、像差理论和像质评价;光学加工和光学检验;光学玻璃配方;光学薄膜技术;光度和光学计量;精密刻划和光栅刻划等技术基础。其中,由他主持开设的光度、温度、长度等计量研究工作,成为后来成立的[[ 中国]] 计量科学研究院某些工作的技术基础。
  
1958年,长春光机所研制成功晶体谱仪、大型摄谱仪、电子显微镜、万能工具显微镜等8种当时属于高级精密光学仪器的“八大件”,闻名于全国科技界。这是王大珩多年精心指导的结晶,是他亲身率领一批富有朝气的青年科技人员创造的硕果。“八大件”的研制成功对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光学仪器制造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
<p style="text-indent:2em;">1958年,长春光机所研制成功晶体谱仪、大型摄谱仪、电子显微镜、万能工具显微镜等8种当时属于高级精密光学仪器的“八大件”,闻名于全国科技界。这是王大珩多年精心指导的结晶,是他亲身率领一批富有朝气的青年科技人员创造的硕果。“八大件”的研制成功对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光学仪器制造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1960年,世界上激光技术问世,事隔一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于王大珩领导的长春光机所,他在解决晶体与氙灯的结构设计中起了重要作用。1964年,为了促进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科学院决定成立上海光机所,并由他兼任第一任所长。
+
<p style="text-indent:2em;">1960年,世界上激光技术问世,事隔一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于王大珩领导的长春光机所,他在解决晶体与氙灯的结构设计中起了重要作用。1964年,为了促进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科学院决定成立上海光机所,并由他兼任第一任所长。
  
多年来,由他领导创建的长春光机所已成为中国应用光学研究与光学仪器研制的摇篮,先后组建、援建了西安、上海、安徽和成都等四个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中国形成了四个光学基地的格局。通过研制大量中国发展高新技术配套的光学仪器任务,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光学技术骨干,形成了一支在应用光学与光学工程的研究水平上可跻身于世界之林的队伍,使中国应用光学、光学机械及光电技术和光学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p style="text-indent:2em;"> 多年来,由他领导创建的[[ 长春]] 光机所已成为中国应用光学研究与光学仪器研制的摇篮,先后组建、援建了西安、上海、安徽和成都等四个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中国形成了四个光学基地的格局。通过研制大量中国发展高新技术配套的光学仪器任务,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光学技术骨干,形成了一支在应用光学与光学工程的研究水平上可跻身于世界之林的队伍,使中国应用光学、光学机械及光电技术和光学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长春理工创始人===
 
===长春理工创始人===
作为一名杰出的教育家,王大珩院士亲手创办全国唯一的光学专业高等院校——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后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自从50多年前王大珩院士创建了这所学校,便与她结下了“不了的情缘”。在长春理工大学的发展历程中,王大珩院士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多年来,他“尽瘁报国,博大精专,求实创新,虚怀若谷”的科学精神早已成为长春理工人心中的一束智慧之光、科技之光,照亮学校前行的道路。
+
<p style="text-indent:2em;"> 作为一名杰出的教育家,王大珩院士亲手创办全国唯一的光学专业高等院校——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后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自从50多年前王大珩院士创建了这所学校,便与她结下了“不了的情缘”。在长春理工大学的发展历程中,王大珩院士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多年来,他“尽瘁报国,博大精专,求实创新,虚怀若谷”的科学精神早已成为长春理工人心中的一束智慧之光、科技之光,照亮学校前行的道路。
 +
[[File:王大珩1.jpg|缩略图|350px|[http://photocdn.sohu.com/20110722/Img314172539.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7%8E%8B%E5%A4%A7%E7%8F%A9 来自360网]]]
  
 
===创建学校===
 
===创建学校===
 
 
1.创办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1.创办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
<p style="text-indent:2em;">1958年,[[ 毛主席]] [[ 周总理]] 向全国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在这王大珩院士题词贺长春理工大学50年校庆 种精神鼓舞下,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王大珩所长提出利用所里的有利条件,创办一所培养光学精密机械仪器专业人才,适应中国光学精密机械仪器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等学校,很快得到[[ 吉林]] 省和中国科学院的批准。于是一所以光学为主、光机电相结合的理工科大学——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简称长春光机学院)在新中国的光学基地吉林省长春市诞生了。王大珩院士担任第一任院长。
1958年,毛主席、周总理向全国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在这王大珩院士题词贺长春理工大学50年校庆
 
 
 
种精神鼓舞下,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王大珩所长提出利用所里的有利条件,创办一所培养光学精密机械仪器专业人才,适应中国光学精密机械仪器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等学校,很快得到吉林省和中国科学院的批准。于是一所以光学为主、光机电相结合的理工科大学——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简称长春光机学院)在新中国的光学基地吉林省长春市诞生了。王大珩院士担任第一任院长。
 
 
 
 
2.为保留学校发挥关键性作用
 
2.为保留学校发挥关键性作用
  
1962年,国家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学校面临着能否继续办下去的严峻考验。王大珩院士纵观国内外光学事业发展的前景,认为有必要保留这样一所光电特色突出的高等学校。他先后向吉林省委和中国科学院请示,又亲笔致函聂荣臻副总理和其他领导急切陈情。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学院得以幸存,并且成为1958年长春市创办起来的十余所大学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学校,也是中国科学院办学保留下来的两所大学之一。
+
<p style="text-indent:2em;">1962年,国家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学校面临着能否继续办下去的严峻考验。王大珩院士纵观国内外光学事业发展的前景,认为有必要保留这样一所光电特色突出的高等学校。他先后向吉林省委和中国科学院请示,又亲笔致函聂荣臻副总理和其他领导急切陈情。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学院得以幸存,并且成为1958年长春市创办起来的十余所大学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学校,也是中国科学院办学保留下来的两所大学之一。
  
 
3.提出先进的办学思想
 
3.提出先进的办学思想
  
学校创办伊始,他就十分鲜明地提出了“突出特色”和“两个三结合”的办学思想。“突出特色”即是光学特色和国防特色。学校的专业设置突出“光学特色”,除办有“光学仪器”等专业外,还设立了国内高校第一个“光学材料”专业和第一个“光学工艺”专业;学生就业首先满足国防需求,为国防建设输送优秀毕业生。“两个三结合”即是校内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和校外的“学校、研究所、工厂”三结合。
+
<p style="text-indent:2em;"> 学校创办伊始,他就十分鲜明地提出了“突出特色”和“两个三结合”的办学思想。“突出特色”即是光学特色和国防特色。学校的专业设置突出“光学特色”,除办有“光学仪器”等专业外,还设立了国内高校第一个“光学材料”专业和第一个“光学工艺”专业;学生就业首先满足国防需求,为国防建设输送优秀毕业生。“两个三结合”即是校内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和校外的“学校、研究所、工厂”三结合。
  
 
4.实践先进的办学思想
 
4.实践先进的办学思想
  
长春光机所的一批研究人员在学校兼任教师,其中包括14位院士和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蒋筑英。学校的专职教师参加科研项目,还与光机所的研究人员联合从事研究工作。学校的实习工厂和长春光机所工厂都是学生的实习基地,长春、成都、西安、上海、合肥五个光机所及上海技物所都是学校的毕业设计场所。王大珩院士与学校师生多次召开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座谈会,发表了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许多宝贵意见。
+
<p style="text-indent:2em;"> 长春光机所的一批研究人员在学校兼任教师,其中包括14位院士和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蒋筑英。学校的专职教师参加科研项目,还与光机所的研究人员联合从事研究工作。学校的实习工厂和长春光机所工厂都是学生的实习基地,长春、[[ 成都]] 、西安、[[ 上海]] 、合肥五个光机所及上海技物所都是学校的毕业设计场所。王大珩院士与学校师生多次召开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座谈会,发表了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许多宝贵意见。
  
 
5.取得优秀的办学成果
 
5.取得优秀的办学成果
  
由于办学思想先进,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很高。在10万多名毕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多数都是所在工作单位的技术骨干,有的还成长为院士、部长、将军、校长、所长、厂长。兵工系统多数光学工厂厂长都是我校毕业生。2005年长春理工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专家组对王大珩办学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 由于办学思想先进,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很高。在10万多名毕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多数都是所在工作单位的技术骨干,有的还成长为院士、部长、将军、校长、所长、厂长。兵工系统多数光学工厂厂长都是我校毕业生。2005年长春理工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专家组对王大珩办学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
  
 
6.继承与发扬王大珩办学思想
 
6.继承与发扬王大珩办学思想
  
为了进一步实践王大珩院士的办学思想,学校于2005年成立了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积极创建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p style="text-indent:2em;"> 为了进一步实践王大珩院士的办学思想,学校于2005年成立了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积极创建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支持学校发展===
 
===支持学校发展===
  
1965年以后,王大珩院士不再担任学校校长,但仍时刻关注着学校的发展王大珩院士在长春理工大学
+
<p style="text-indent:2em;">1965年以后,王大珩院士不再担任学校校长,但仍时刻关注着学校的发展王大珩院士在长春理工大学 。可以这么说,学校的每一步前进,每一次飞跃,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可以这么说 ,学校的 步前进 每一次飞跃,都凝聚着他 心血
+
<p style="text-indent:2em;">1.1979年,王大珩院士受聘为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在他的领导下 ,学校的 学术水平发展很快。在第 批只有4个硕士学位点的情况下 学校成为首批具有工学硕士授予权 学校
  
1.1979 年,王 大珩院士 受聘为校 学术委员会主任 的领导下, 学校 的学术水平 展很快。在第一批只有4个硕士学位点的情况下 学校成为首批具有工学硕士授予权的学校
+
<p style="text-indent:2em;">2.1987 年,王 老欣然 受聘为 名誉院长 。他 在1988年为 校30年 庆题词“三十而立,继往开来, 扬艰苦创业传统 培养现代科技人才”
  
2.1987 年,王 老欣然受聘为 校名誉 长。他在1988年为学校30年校庆题词 三十而立,继往开来,发扬艰苦创业传统,培养现代 科技 人才 ”。
+
<p style="text-indent:2em;">3.1990 ,国防科工委决定设立一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王 大珩亲自给朱光亚、聂力写信推荐长春光机 学院 建立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防 科技 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经过国防科工委6次考核,最终获得批准并得到了较高评价
  
3.1990 年, 国防科工委决定设立一批国防科技重 实验室 ,王大珩亲自给 朱光亚、聂力 写信推荐 长春光机学院建立“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级) 经过 防科工委6次考核,最终获得 批准 并得到了较高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4.1993年~1995 年, 学院申报博士授权单位和军用光学博士 点,王大珩亲自给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写信推荐 。1996年初 ,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 批准 学校为博士授权单位及军用光学博士点
  
4.1993年~1995 年,学 院申报博士授权单位和军用光学博士点 ,王大珩 亲自给国务院学位委员 写信推荐。1996年初 国务院 位委员会批准 校为博士授权单位及军用光学博士点
+
<p style="text-indent:2em;">5.1998 年,学 校举行40年校庆 ,王大珩 讲话并题词“发扬专业特色优势,教研并举,面向现代建设需求,人才辈出” 还给师生做了“光 与创新体系”的 术报告
  
5.1998年 ,学 校举行40年校庆,王 珩到会讲话并题词“发扬专业特色优势,教研并举, 向现代建设需求 人才辈出” 师生做 了“ 与创新体系 ”的学 术报告。
+
<p style="text-indent:2em;">6.2002年4月 经教育部批准,长春光机 院更名为长春理工 学。虽然因为身体方 的原因 王老没能亲临万众欢腾的更名庆典 但他 学校发来 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学校的关注之情和欣慰之意。由他亲笔题写的 [[长春]]理工大 学”的 校名,现已镌刻在 校的大门上,它将永远激励全校师生奋勇向前,永不停歇!
  
6.2002 年4 经教育部批准,长春光机 院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虽然因为身体方面 原因, 王老 没能 临万众欢腾的更名庆典,但他给学校发来 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 里行间充满着对 学校的 关注之情和欣慰之意 由他亲笔题写的“长春理工大学”的校名,现已镌刻在学校的大门上,它将永远激励全校师生奋勇向前,永不停歇!
+
<p style="text-indent:2em;">7.2003 年4 月2日 [[中国]]农行向 校提供5亿元人民币贷款的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88岁 的王老 不顾年事已高, 自出席 仪式。 学校 突飞猛进 发展令他感到由衷高兴
  
7.2003年4月2日 中国农行向 学校 提供5亿元人民币贷款 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88岁 的王老 不顾年事已高 亲自出席 签字仪式 。学校 突飞猛进的 发展 令他感到由衷高兴
+
<p style="text-indent:2em;">8.2004年5月 由于 学校 规模不断扩大,图书馆已有图书已满足不了快速发展 需要,学校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发出了捐献图书 倡议。 王老 得知这一消息后 主动为学校捐献 各类图书三千多册 王老的这一做法,再次表现了老校长对 学校发展 的深切关怀,对学子的殷切期望
  
8.2004年5 月, 由于 校规模不断扩 大, 图书馆已有图书已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需要, 学校向 全校广大 师生 员工发出 捐献图书的倡议。王老得知这一消息后 主动为 学校 捐献了各类图书三千多册。王老 这一做法 再次表现了老校长对学校发展的深切关怀 对学子的殷切期望
+
<p style="text-indent:2em;">9.2005年8 ,90岁高龄的王大珩院士 来长春出席第二十届国际光 学大 会王大珩院士在长春理工大学 期间抽出三个半小时回 学校 视察,并 向师生 报告 题目也是他对 学校的 最大希望“实践求是 审时度势,传承辟新 寻优勇进”
  
9 .2005 年8月,90岁高龄的 王大珩院士, 春出席第二 届国际光学大会 王大珩 院士 长春理
+
<p style="text-indent:2em;">10 .2005 年, 王大珩院士 给省委书记王云坤、省长王珉写信 建议对我校“光学工程”重点学科予以支持。省委书记、省 长十 分尊重 王大珩 的建议,专门投资3000万元资金用于“光学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确保了我校“光学工程”的学科优势和 国内光学领域的学科地位。2007年,我校“光学 程”重点 科顺利通过教育评估考核。
  
期间抽出三个半小时回 学校 视察 并向师生作 报告,题目也是他对学校的最大希望 “实践求是,审时度势,传承辟新,寻优勇进”。
+
<p style="text-indent:2em;">11.2008年 学校 举行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时 王大珩院士挥毫泼墨写下 了“实践求是,审时度势,传承辟新,寻优勇进” 的殷殷嘱托。王大珩还写了一封贺信,并签署了设立王大珩奖学金的授权书
  
10.2005 年,王大珩院士给 省委书记王云坤、省长王珉 写信, 建议对我 “光学工程”重点 学科 予以支持。省委书记、省长十分尊重王大珩的建议, 门投资3000万元资金用于 “光 学工程 重点学科建设 确保了我校“光学工程”的学科优势和在国内光学领域的学科地位。2007 ,我校“光学工程”重点学科顺利通过教育评估考核
+
<p style="text-indent:2em;">12.2008 年,王大珩院士 教育部撰 推荐 信, 推荐学 申报高等 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 业—— “光 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 ”, 该专业于2010 获得批准
  
11.2008年, 学校举行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时, 王大珩院士 挥毫泼墨写下了“实践求是 审时度势,传承辟新,寻优勇进” 殷殷嘱托。王大珩还写了一封贺信 并签署了设立王大珩奖 授权书
+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王大珩院士 与长春理工大学的点滴往事之中 体现着老科学家对光学事业 无比热爱之情 饱含着老校长对光 事业发展、对全校师生 深切期望之意
  
12.2008年 ,王大珩院士 还给教育部撰写推荐信 推荐 校申报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 光电 料与器件专业” 该专业于2010年获得批准
+
<p style="text-indent:2em;">五十余载不了的情缘 王大珩的名字和长春理工大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学校历史上永不褪色的记忆。在 王大珩院士 的关怀和帮助下 今天的[[长春]]理工大 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 、机、 、算、 相结合为优势 工、理、文、经、管、法协调发展的吉林省重点大学
  
王大珩院士 与长春理工大学 点滴往事之中 体现 老科 家对光 事业 无比热爱之情,饱含着老校长对光学事业发展、对全校师生的深切期望之意
+
<p style="text-indent:2em;">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学校师生将永远铭记老校长 王大珩院士的 深情嘱托 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向 “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教 研究型大 学的 目标阔步前进
  
五十余载不了的情缘,王大珩的名字和长春理工大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学校历史上永不褪色的记忆。在王大珩院士的关怀和帮助下,今天的长春理工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工、理、文、经、管、法协调发展的吉林省重点大学。
+
<p style="text-indent:2em;"> 长春理工大学师生永远缅怀学校创始人王大珩先生。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学校师生将永远铭记老校长王大珩院士的深情嘱托,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向着“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长春理工大学师生永远缅怀学校创始人王大珩先生。
 
 
===科学家===
 
===科学家===
王大珩在英国学习和工作了10年,大部分时间是从事光学玻璃研究工作。 王大珩
+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大珩在英国学习和工作了10年,大部分时间是从事光学玻璃研究工作。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国防光学仪器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使光学玻璃制造技术成为秘密。因此,他在[[ 英国]] 的许多研究成果未能得到公开发表。他是英国最早研究稀土光学玻璃的。他用光谱方法研究了光学玻璃的吸收与脱色,研究了光学玻璃中As2O3、Sb2O3与氧化铁作用而达到化学脱色的现象。他研究了光学玻璃不同退火条件对折射率、内应力、光学均匀性的影响;改进了退火样品折射率微差干涉测量方法;发展了V棱镜精密折射率测定技术,获英国科学仪器协会第一届青年仪器发展奖(Bowen 奖),并在英国制成商品仪器。后来,他在国内把V棱镜折光仪进一步改进并推广生产,至今仍是许多光学玻璃实验室和工厂的基本测试仪器。他在英国工作期间,还发表了“关于玻璃,特别是低吸收率玻璃的可见光分光光度测量”、“氧化铁石英玻璃的分光光度测量”、“氧化硼对玻璃折射率和色散的影响”等论文。王大珩在长春光机所除了组织领导全所建设与发展工作之外,还亲身开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创新研究工作。1958年由他亲自设计、研制成功的中子衍射晶体谱仪,是中子衍射仪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原子能研究的重要工具。他在仪器的结构上通过创造性的设计,使仪器探测臂与晶体台按2:1结构联动,确定了合理的机械结构,使仪器在承担几百公斤的负荷下,仍保持了高度的转角精度。仪器在提交原子能所使用后,几十年来其性能始终保持稳定,为发展原子能工业提供了长期可靠的测试手段。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国防光学仪器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使光学玻璃制造技术成为秘密。因此,他在英国的许多研究成果未能得到公开发表。他是英国最早研究稀土光学玻璃的。他用光谱方法研究了光学玻璃的吸收与脱色,研究了光学玻璃中As2O3、Sb2O3与氧化铁作用而达到化学脱色的现象。他研究了光学玻璃不同退火条件对折射率、内应力、光学均匀性的影响;改进了退火样品折射率微差干涉测量方法;发展了V棱镜精密折射率测定技术,获英国科学仪器协会第一届青年仪器发展奖(Bowen 奖),并在英国制成商品仪器。后来,他在国内把V棱镜折光仪进一步改进并推广生产,至今仍是许多光学玻璃实验室和工厂的基本测试仪器。他在英国工作期间,还发表了“关于玻璃,特别是低吸收率玻璃的可见光分光光度测量”、“氧化铁石英玻璃的分光光度测量”、“氧化硼对玻璃折射率和色散的影响”等论文。王大珩在长春光机所除了组织领导全所建设与发展工作之外,还亲身开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创新研究工作。1958年由他亲自设计、研制成功的中子衍射晶体谱仪,是中子衍射仪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原子能研究的重要工具。他在仪器的结构上通过创造性的设计,使仪器探测臂与晶体台按2:1结构联动,确定了合理的机械结构,使仪器在承担几百公斤的负荷下,仍保持了高度的转角精度。仪器在提交原子能所使用后,几十年来其性能始终保持稳定,为发展原子能工业提供了长期可靠的测试手段。
 
  
1976年,中央决定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王大珩在参加水晶棺制备工作中,运用丰富的光学技术知识,综合考虑了棺板间角度、软胶厚度以及力学等因素,对水晶棺进行了临界设计,并对瞻仰大厅的灯光设置及环境条件要求做了统筹安排,从而取得最佳瞻仰效果。
+
<p style="text-indent:2em;">1976年,中央决定修建[[ 毛主席纪念堂]] 。王大珩在参加水晶棺制备工作中,运用丰富的光学技术知识,综合考虑了棺板间角度、软胶厚度以及力学等因素,对水晶棺进行了临界设计,并对瞻仰大厅的灯光设置及环境条件要求做了统筹安排,从而取得最佳瞻仰效果。
  
70年代,国际上遥感技术正在兴起,王大珩以敏锐的科学洞察力,看到这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新领域。在他的带头和指导下,主持编写了全国遥感技术发展规划,并组织指导系统地开展了遥感技术试验研究工作。由他主持在长春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航空遥感试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980年,他主编出版了《长春遥感试验论文集》和《长春遥感试验典型图像分析》,为中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p style="text-indent:2em;">70年代,国际上遥感技术正在兴起,王大珩以敏锐的科学洞察力,看到这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新领域。在他的带头和指导下,主持编写了全国遥感技术发展规划,并组织指导系统地开展了遥感技术试验研究工作。由他主持在长春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航空遥感试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980年,他主编出版了《长春遥感试验论文集》和《长春遥感试验典型图像分析》,为中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持人===
 
===主持人===
1958年,长春光机所在研制成功“八大件”之后,面临着光学研究为民用服务还是为军工服务的转折,王大珩基于发展国防光学高技术必须靠独立自主进行研究的认识,坚持指导开展了国防光学的研究工作。
+
<p style="text-indent:2em;">1958年,长春光机所在研制成功“八大件”之后,面临着光学研究为民用服务还是为军工服务的转折,王大珩基于发展国防光学高技术必须靠独立自主进行研究的认识,坚持指导开展了国防光学的研究工作。
  
1958年底,为探索弱光情况下进行观察的可能途径,王大珩提出增大观察望远镜入射孔径以提高观察性能的设想。根据他提出的思路,1959年光机所研制成功大倍率大口径观察望远镜,并在中国海防沿岸取得了富有成效的观察结果。此后,他根据国家发展国防工程的需要,陆续开拓了红外和微光夜视、核爆及靶场光测、高空及空间侦察摄影、空间太阳辐射模拟、激光技术以及大气传输和目标、背景辐射测试等国防光学工程技术领域。
+
<p style="text-indent:2em;">1958年底,为探索弱光情况下进行观察的可能途径,王大珩提出增大观察望远镜入射孔径以提高观察性能的设想。根据他提出的思路,1959年光机所研制成功大倍率大口径观察望远镜,并在[[ 中国]] 海防沿岸取得了富有成效的观察结果。此后,他根据国家发展国防工程的需要,陆续开拓了红外和微光夜视、核爆及靶场光测、高空及空间侦察摄影、空间太阳辐射模拟、激光技术以及大气传输和目标、背景辐射测试等国防光学工程技术领域。
  
20世纪60年代,中国原子弹爆炸试验迫在眉睫,而测试设备尚无着落,研制光测设备时间已来不及,就在这紧迫状况下,王大珩提出征用当时中国已进口的设备改装以满足核爆测试要求的紧急措施。在他指导下,经征用改装的普通高速摄影机能在不改变焦距的情况下扩大视场四倍,满足了核爆火球发光动态测试要求,取得了丰富的科学数据。
+
<p style="text-indent:2em;">20世纪60年代,[[ 中国]] 原子弹爆炸试验迫在眉睫,而测试设备尚无着落,研制光测设备时间已来不及,就在这紧迫状况下,王大珩提出征用当时中国已进口的设备改装以满足核爆测试要求的紧急措施。在他指导下,经征用改装的普通高速摄影机能在不改变焦距的情况下扩大视场四倍,满足了核爆火球发光动态测试要求,取得了丰富的科学数据。
  
此后,光机所为靶场测试陆续研制提供了中小型电影经纬仪,激光、电视电影经纬仪,跟踪望远镜,光电瞄准仪等重要光测设备。王大珩在光学系统结构、光学玻璃、光学镀膜、光学加工、光学检验等各专业领域的广博知识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指导上述国防光学工程的研制并取得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
<p style="text-indent:2em;"> 此后,光机所为靶场测试陆续研制提供了中小型电影经纬仪,激光、电视电影经纬仪,跟踪望远镜,光电瞄准仪等重要光测设备。王大珩在光学系统结构、光学玻璃、光学镀膜、光学加工、光学检验等各专业领域的广博知识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指导上述国防光学工程的研制并取得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1980年,长春光机所等研制的船用激光、红外、电视电影经纬仪及船体变形测量系统两项国防光学工程在中国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试验中,在船体簸荡、测试环境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火箭再入段的跟踪测量任务,独立解决了当今世界远洋航天测量的稳定跟踪、定位、标校和抗干扰等技术难题。王大珩对测量船的光学测量布局以及船体摇摆和挠曲变形的补偿与实时修正等方面提出的有独创性的设计构思,对保证光学测量起到重要作用。
+
<p style="text-indent:2em;">1980年,[[ 长春]] 光机所等研制的船用激光、红外、电视电影经纬仪及船体变形测量系统两项国防光学工程在中国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试验中,在船体簸荡、测试环境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火箭再入段的跟踪测量任务,独立解决了当今世界远洋航天测量的稳定跟踪、定位、标校和抗干扰等技术难题。王大珩对测量船的光学测量布局以及船体摇摆和挠曲变形的补偿与实时修正等方面提出的有独创性的设计构思,对保证光学测量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他在中国国防光学科研中的突出贡献,王大珩198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上述靶场光测设备以“现代国防试验中的动态光学观测及测量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王大珩是首席获奖者。
+
<p style="text-indent:2em;"> 由于他在中国国防光学科研中的突出贡献,王大珩198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上述靶场光测设备以“现代国防试验中的动态光学观测及测量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王大珩是首席获奖者。
 
===社会活动家===
 
===社会活动家===
在担任长春光机所所长时期,王大珩的科学组织活动早已超越一个研究“863计划”4位倡议者 合影(左起一 王大珩
+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担任长春光机所所长时期,王大珩的科学组织活动早已超越一个研究“863计划”4位倡议者 。<ref>[http://www.81.cn/2019zt/2019-09/04/content_9611552_2.htm  王大珩 :“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中国军网 2019-09-04</ref>
  
所的范围,由他主持制订了1956年及1964年全国光学与应用光学科学规划,参与制订了全国计量科学规划以及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规划,其中由他拟订的一些重大措施建议,对促进光学、计量和仪器仪表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p style="text-indent:2em;"> 所的范围,由他主持制订了1956年及1964年全国光学与应用光学科学规划,参与制订了全国计量科学规划以及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规划,其中由他拟订的一些重大措施建议,对促进光学、计量和仪器仪表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王大珩一心关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脉搏,以敏锐的科学预见性,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关键时刻,对中国一些重大科技发展方向提出重大建议。70年代末,他和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联名向聂荣臻副总理提出请求给予投资,建立相当规模的激光核聚变装置的建议,在聂副总理的支持下,终于在1986年建成中国峰值功率超过1012瓦的强脉冲激光试验装置,使中国在实验室研究核爆机理方面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1986年3月,王大珩鉴于美国战略防御倡议(SDI)和西欧尤里卡计划等高技术计划对世界各国造成的影响,由他发起并与王淦昌、杨家墀、陈芳允等三位科学家联名向国家最高领导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中央批准,并演变发展为“863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在选定的生物、航空、信息、自动化、新材料、能源、激光等七个高技术领域跟踪世界先进水平,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一计划的实施,使中国高技术追踪国际水平的研究不断取得累累硕果,对中国20世纪末乃至21世纪初高科技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大珩一心关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脉搏,以敏锐的科学预见性,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关键时刻,对中国一些重大科技发展方向提出重大建议。70年代末,他和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联名向[[ 聂荣臻]] 副总理提出请求给予投资,建立相当规模的激光核聚变装置的建议,在聂副总理的支持下,终于在1986年建成中国峰值功率超过1012瓦的强脉冲激光试验装置,使中国在实验室研究核爆机理方面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1986年3月,王大珩鉴于[[ 美国]] 战略防御倡议(SDI)和西欧尤里卡计划等高技术计划对世界各国造成的影响,由他发起并与王淦昌、杨家墀、陈芳允等三位科学家联名向国家最高领导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中央批准,并演变发展为“863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在选定的生物、航空、信息、自动化、新材料、能源、激光等七个高技术领域跟踪世界先进水平,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一计划的实施,使中国高技术追踪国际水平的研究不断取得累累硕果,对中国20世纪末乃至21世纪初高科技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ref>[https://www.xzbu.com/8/view-9016670.htm  王大珩:中国光学之父],中国论文网 </ref>
  
他以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身份,以他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科学实践经验对科技活动发挥作用和施以影响。他联合其他学部委员向国家提出的加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发展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科技投入以及建立中国工程科学研究院等重大建议,都对中国科技发展决策起到重大影响。
+
<p style="text-indent:2em;"> 他以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身份,以他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科学实践经验对科技活动发挥作用和施以影响。他联合其他学部委员向国家提出的加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发展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科技投入以及建立中国工程科学研究院等重大建议,都对中国科技发展决策起到重大影响。
  
王大珩不仅活跃于国内科技组织活动,而且在国际科技舞台也充分显示了他的科学社会活动家的才能。为了使中国光学研制工作与世界接轨,他多次率团参加国际光学会议、计量学会议以及空间学术会议,并在他倡导下,在国内召开了多次国际激光会议、国际遥感会议、国际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会议等,他均担任主席。通过他的影响和努力,世界光学委员会(ICO)接纳中国光学学会为该会会员单位,并和世界上多数国家光学学术组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促进了学术交流活动。1986年,由于他在中国空间光学技术中的突出成就,被选为国际宇航院院士。
+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大珩不仅活跃于国内科技组织活动,而且在国际科技舞台也充分显示了他的科学社会活动家的才能。为了使中国光学研制工作与世界接轨,他多次率团参加国际光学会议、计量学会议以及空间学术会议,并在他倡导下,在国内召开了多次国际激光会议、国际遥感会议、国际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会议等,他均担任主席。通过他的影响和努力,世界光学委员会(ICO)接纳中国光学学会为该会会员单位,并和世界上多数国家光学学术组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促进了学术交流活动。1986年,由于他在中国空间光学技术中的突出成就,被选为国际宇航院院士。
 
===战略推动者===
 
===战略推动者===
正当北京处于“非典”肆虐的非常时期,2003年5月温总理视察北京航王大珩与夫人在韶山合影
+
<p style="text-indent:2em;"> 正当北京处于“非典”肆虐的非常时期,2003年5月温总理视察北京航王大珩与夫人在韶山合影
 
+
[[File:王大珩2.jpg|缩略图|350px|[http://photocdn.sohu.com/20110722/Img314172539.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7%8E%8B%E5%A4%A7%E7%8F%A9 来自360网]]]
空航天大学并向广大师生作了重要讲话,就发展中国大型飞机动情地说道:“最近我收到王大珩先生的一封信,我准备给他回信。他信里最惦记的是中国大型飞机的发展问题。解放五十多年了,我们能造汽车了,能造战斗机了,但是我们还不能造大型客机。我总想什么时候中国的大型飞机能够研制成功并且上天。我相信,这个愿望是能实现的,可是实现这个愿望是非常艰巨的……”。几周后温总理亲自上门看望了王老,共同探讨发展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按照温总理对大珩老上书的批示,2003年10月大型飞机正式列为中国中长期科技规划重大专项论证项目
+
<p style="text-indent:2em;"> 空航天大学并向广大师生作了重要讲话,就发展[[ 中国]] 大型飞机动情地说道:“最近我收到王大珩先生的一封信,我准备给他回信。他信里最惦记的是中国大型飞机的发展问题。解放五十多年了,我们能造汽车了,能造战斗机了,但是我们还不能造大型客机。我总想什么时候中国的大型飞机能够研制成功并且上天。我相信,这个愿望是能实现的,可是实现这个愿望是非常艰巨的……”。几周后[[ 温总理]] 亲自上门看望了王老,共同探讨发展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按照温总理对大珩老上书的批示,2003年10月大型飞机正式列为中国中长期科技规划重大专项论证项目。
 
 
王老对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大飞机问题的特别关注,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珩老与师昌绪先生共同担任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主任开始的。那是因技术学部主任的职务需要,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关注从光学拓宽到航空、航天、能源等更多的领域。在此期间,他发现航空作为国家的“要隘”技术在国家级的高技术项目里没有体现。经过数年的观察、思考以及向师昌绪等与航空领域有关的同事们学习请教,在1995年,王老与师昌绪先生等六人联名向国家提出将航空高技术列入重点高科技领域的建议。这是王老关于中国航空事业的第一个建议。建议被国务院采纳,列入“九五”计划
 
  
其后,他多次参加了推进 中国大 飞机 发展战略有 关的 重大活动 具代表性的有2000年 委组织的“大型飞机 发展 研讨会”、北京 航空航天 大学组织 运十飞机首飞二十周年纪念会;2001 年以 “21世纪中国 航空 工业发展战略”为主题 第159次香山会议;2003 国家 中长期 科技 规划大飞机论证委员会做 关于 发展 中国 大型飞机 报告等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老对 中国 航空工业发展 大飞机 问题的特别 注,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珩老与师昌绪先生共同担任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主任开始 的。 那是因技术学部主任的职务需要,他对 中国科 发展 的关注从光学拓宽到 航空 航天 、能源等更多的领域。在此期间,他发现航空作为国家的“要隘”技术在国家级 高技术项目里没有体现。经过数 的观察、思考 及向师昌绪等与 航空 领域有关 同事们学习请教,在1995 ,王老与师昌绪先生等六人联名向 国家 提出将航空高技术列入重点高 科技 领域的建议。这是王老 关于中国 航空事业 第一个建议。建议被国务院采纳,列入“九五”计划
  
王老在 推动发展中国航空 业的 过程 ,形成了六个很重要 战略指导性观点:
+
<p style="text-indent:2em;">其后,他 次参加了 进中国大型飞机发展战略有关的重大活 。其中具代表性的有2000年国家科委组织的“大型飞机 发展 研讨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组织的运十飞机首飞二十周年纪念会;2001年以“21世纪 中国航空 发展战略”为主题 第159次香山会议;2003年为国家 长期科技规划大飞机论证委员会做关于发展中国大型飞机 报告等。
  
1.跨越创新 寻优勇进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老在多年推动发展中国航空产业的过程中 形成了六个很重要的战略指导性观点:
  
针对有一些人提出的中国的航空工业应该走“由小到大 先军后民,从仿制到研制”的发展道路,并称之为“循序渐进”。王老提出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应当“ 寻优勇进 ”。他认为当前世界形势决不允许中国走这样的“渐进”之路,并指出:通过实践找出来的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因果关系叫“序”,我们做许多事情是按这种“序”来进行的;但是还有许多事情是需要开创性实践的,还没有找到“序”;如果只做已经有“序”的事,只能是跟在别人后面模仿;有些“序”是必须遵循的,有些“序”是可以跨越的,跨越就不是“循序”而是创新。
+
<p style="text-indent:2em;">1.跨越创新 ,寻优勇进
  
我们 应该 发展航空 这件大事 作一项系统工程来看待 。实 统工程最重要的一条 要把各 因素都考虑在内,实 系统优化。优化包括 许多 内容,如分析环境条件,解决处理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 否优化了,经济 是否适合现代要求 人才使用是否合理等等的问题。 还有 一条是优化要 与时俱进 。现在看上去是优化的东西,将来不一定就是 已经 优化 的, 还要与时俱进地不断优化。我们的任务 不断地 寻优 ”, 不断地探索一条最合理,最 道路。在道路确立之后 还应当勇往直前。大珩先生称这种办法为 寻优勇进 ”。
+
<p style="text-indent:2em;">针对有一些人提出的中国的航空工业 应该 走“由小到大,先军后民,从仿制到研制”的 发展 道路,并称之为“循序渐进”。王老提出中国的 航空 发展应 “寻优勇进” 他认为当前世界形势决不允许[[中国]]走这样的“渐进”之路,并指出:通过 践找出来的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因果关 叫“序” 我们做许多事情 按这 “序”来进 的;但是还有 许多 事情 需要开创 实践的 ,还 找到 ;如果只做 已经 有“序” 只能 跟在别人后面模仿;有些 是必须遵循的 ,有 些“序”是可以跨越 的, 跨越就不是 循序 而是创新
  
2. 要有 所为 ,有 所不
+
<p style="text-indent:2em;">我们应该把发展航空事业这件大事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看待。实施系统工程最重 的一条,就是要把各种因素都考虑在内,实行系统优化。优化包括许多内容,如分析环境条件,解决处理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是否优化了,经济性是否适合现代要求,人才使用是否合理等等的问题。还 一条是优化要“与时俱进”。现在看上去是优化的东西,将来不一定就是已经优化的,还要与时俱进地不断优化。我们的任务是不断地“寻优”,不断地探索一条最合理 效的道路。在道路确立之后,还应当勇往直前。大珩先生称这种办法 “寻优勇进”。
  
“自主开发、自力更生”是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决不是 有的东西全部都要自己搞商品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全靠自己实现商品化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能当作一般商品买来的,还是要买。但要注意,各种关键技术人家是要卡我们的,特别在高技术领域,必须自主开发关键技术 ,有 实现产品化的能力,有自主的气势。在科技开发与产品化能力方面要有显示度,别人卡我们,就自己干,让对手感到卡 住。有了这种能力的储备,才能胸有成竹地买得进来先进的东西。
+
<p style="text-indent:2em;">2. ,有
  
在这方面还 强调“有 为, 所不为”。对某些已经商品化 的东西 可以“有所不为”,而在科研开发与产 品化 能力方面则必须更多地“有所为” 不能把 科研与产品 能力方面 “有所为 有所不为”和 商品化的 “有所为有所 为”等同起来,科研与产品化 力上的“有所为”必须大大地超过 商品 “有所为” 许多高 技术的 东西 并不像一般商品那样能够迅速占 市场 但是如果由于当前 买来 就不建立和发展 的科 与产品化能力 ,甚至连已 的成果都放弃掉 那便是自投 别人 设下 罗网 或者作茧自缚
+
<p style="text-indent:2em;">“自主开发、自力更生”是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决不是 所有的东西 全部都要自己搞商 品化。在 经济全球 化的 时代 全靠自己实现 商品化的 想法是 切实际的。 当作一般 商品 买来 ,还是要买 但要注意,各种关键 技术 人家是要卡我们 的, 特别在高技术 域,必须自主开发关键技术 有实现产品化的 气势。在 技开发 与产品化能力 方面要 显示度 ,别人 卡我们,就自己干,让对手感到卡不住。有了这种能力 储备 才能胸有成竹地买得进来先进的东西
  
3. 学界 责任是 传承辟新 ”建立 优势
+
<p style="text-indent:2em;">在这方面还要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对某些已经商品化的东西可以“有所不为”,而在科研开发与产品化能力方面则必须更多地“有所为”。不能把在科研与产品化能力方面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商品化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等同起来, 研与产品化能力上的“有所为”必须大大地超过商品化 的“ 有所为 。许多高技术的东西,并不像一般商品那样能够迅速占领市场,但是如果由于当前能买来,就不 建立 和发展自己的科研与产品化能力,甚至连已有的成果都放弃掉,那便是自投别人设下的罗网,或者作茧自缚。
  
大飞机可以说是现代高新技术 大集合。我们发展大飞机技术一 增强国力的需要,二是发展经济的需要,三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仅仅作片面的经济分析,可能觉得造大客机和买外国货相比,不一定划得来。但重要的是,我们这个国家研产大飞机的高 技术产业要赶上发达国家,不能仅从短期的市场效益来考虑,而是要从长远发展战略来考虑。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是硬任务,已经有了运10的基础,就不能停滞,应该本着“两弹一星 的精神把我们的大飞机搞上去。
+
<p style="text-indent:2em;">3.科学界 责任 “传承辟 新” 建立优势
  
型民用 飞机是大飞机 很重 要的一 。要 看到民用飞机不单 民用商品 它还是军民两用的产品。没有任何理由怀疑 我们 该不该搞 型民 机, 民机有没有 市场。 国防方面着眼 也能看出 运10能 起到 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发展 型客 在国际斗争中的重要性
+
<p style="text-indent:2em;"> 大飞机 可以说 现代高新技术的大集合。我们发展 大飞机 技术一是增强国力的需要,二是发展经济的需要,三是市场竞争的需 。仅仅作片面 经济分析,可能觉得造大客机和买外国货相比,不 定划得来 但重 是,我们 这个国家研产 的高新技术产业要赶上发达国家 不能仅从短期的 市场 效益来考虑,而是要从长远发展战略来考虑 。从 这个角度来说发展是硬任务 已经有了 运10 的基础,就不 停滞,应该本着“两弹一星”的精神把我们 的大 搞上去
  
我们取得了运10研制 成功 ,它 和“两弹”一样 我们中华 骄傲 。我们 国家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发展 走到了一个科技前沿地带,建立了很好的基础,体现了中华 族奋发图强的气概 运10 这个基础上要很好地继往开来,不是什么都从头搞 起。 有了这样的基础 就可以“驾轻就熟”。“就熟”对今天的 发展 是很重要的,就是继往开来。历史赋予中国科学界两 责任,一个是发挥继承以往知识的传承作用,另一个是 “传承”基础上 “辟新”。我们 对社会真正有贡献,就应当 “传承辟新”的使命
+
<p style="text-indent:2em;">大型民用飞机是大飞机很重要 一块。要看到民用飞机不单是民用商品 ,它 两用 产品 没有任何理由怀疑 我们 该不该搞大型民机 ,民 机有没有市场 单从国防方面着眼,也能看出 运10 到的作用 因此 要特别重视 发展大 型客机 国际斗争中
  
4. 时刻克服自己 弱点
+
<p style="text-indent:2em;">我们取得了运10研制的成功,它和“两弹”一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国家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发展,走到了一个科技前沿地带,建立了很好的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气概。在运10这个基础上要很好地继往开来,不是什么都从头搞起。有了这样的基础,就可以“驾轻就熟”。“就熟”对今天的发展是很重 要的 ,就是继往开来。历史赋予中国科学界两大责任,一个是发挥继承以往知识的传承作用,另一个是在“传承”基础上的“辟新”。我们要对社会真正有贡献,就应当 “传承辟新”的使命。
  
建国以来我们作战飞机的发展有不少成绩,尽管有些东西还要靠人家,但是全靠人家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需 自己 的一套。航空产业是竞争性很强的行业,对手会看到你所有的弱点,专攻你的弱点。这就像踢足球一样,如果一个球队大部份球员都是很棒的,但是某个球员弱的话,对手就会专攻弱的一面,别的方面再好也要输球。大型飞机尤其是大型民机的问题应看成是我们航空产业 的弱点 。在当代的竞争当中,为尽快加强中国在大飞机方面的这个薄弱环节,应把发展大飞机这项工作像搞“两弹一星”一样作为一项紧急任务来布置。
+
<p style="text-indent:2em;">4. 时刻克服 自己的弱点
  
5. 际合 作的 基础 是自 力更生
+
<p style="text-indent:2em;">建 以来我们 战飞机 发展有不少成绩,尽管有些东西还要靠人家,但 全靠人家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需要有 己的一套。航空产业是竞争性很强的行业,对手会看到你所有的弱点,专攻你的弱点。这就像踢足球一样,如果一个球队大部份球员都是很棒的,但是某个球员弱的话,对手就会专攻弱的一面,别的方面再好也要输球。大型飞机尤其是大型民机的问题应看成是我们航空产业的弱点。在当代的竞争当中,为尽快加强[[中国]]在大飞机方面的这个薄弱环节,应把发展大飞机这项工作像搞“两弹一星”一样作为一项紧急任务来布置。
  
经过这么久 已形成了较强的科技能力,好多东西如“两弹一星”等王大珩院士
+
<p style="text-indent:2em;">5. 际合作 基础是自 更生
  
都是靠自己 努力 搞出来的,包括基础研究领域。航空技术是一种复杂 术,跟航天相比,航空工业已发展了百余年,难度更高一些。如何才 赶上发达国家 主要还是看我们自己在“自力更生”方面下的功夫。我们想学别人先进的 东西 果自己没有 手,就没法学到。在国外你要去学人家的东西,往往你自己先要显一手。一个教师要收徒弟,首先摸摸你的手硬不硬,要是不硬的话,再磕头教师也不会收你做徒弟。
+
<p style="text-indent:2em;">中国经过这么久的 努力 已形成了较强 技能 好多 东西如 “两弹 星”等王大珩院士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在发展 航空 方面花了很大 力气 建立 很好的基础 也正 是在 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取得运10研制 功。 尽管运10成功以后 我们 和国外 有一 些合作 或者利用各种机会还得 过一些 东西, 这与我们运10的研制成功是有密切关系的 假如运10没有研制成功 后来 那些合作机会恐怕也 可能有。因此 运10的研制成功,从对中国 重要意义来说 可以跟“两弹”的成功相比
+
<p style="text-indent:2em;">都是靠自己努力搞出来的 包括基础研究领域。 航空 技术是一种复杂 高技术,跟航天相比 航空工业已发展 百余年,难度更高一些。如何才能赶上发达国家 主要还 看我们自己 “自力更生”方面下 的功 。我们 想学别人先进的东西,如果自己没 有一 就没法学 。在国外你要去学人家的 东西, 往往你自己先要显一手 一个教师要收徒弟 首先摸摸你 手硬 要是不硬 再磕头教师也不会收你做徒弟
  
6. 坚持科学 发展观
+
<p style="text-indent:2em;">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发展航空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气,建立了很好的基础,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取得运10研制的成功。尽管运10成功以后我们和国外有一些合作,或者利用各种机会还得到过一些东西,这与我们运10的研制成功是有密切关系的。假如运10没有研制成功,后来的那些合作机会恐怕也不可能有。因此,运10的研制成功,从对中国的重 意义来说,可以跟“两弹” 成功相比。
  
教条主义,左、右倾机会主义,都不是科学。仅从局部利益出发也不是科学。科学是讲全局,讲整体的。 科学的发展观 ,与时俱进,尊重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来看待中国航空工业。中国航空工业必须从两个方面着眼。一、它是高新技术的集中点;二、航空工业本身是一项战略产业。它是既有军又有民的产业。从单一的市场经济或纯军工的体制来考虑问题都是欠全面的。它的发展必须走另一条路。
+
<p style="text-indent:2em;">6. 坚持 科学的发展观
  
纯军用的航空产品肯定 我们自己搞 民的方面我们 排除积极争取国际合作 但不能依赖国际合作,还需 有自主开 发的 另一条路 即便有合作,自主开发这条路也 必须 同时走。 能力 方面 考虑中国大型飞机可以从中大型的运10、MD90已经有的基础开始起步,积极培养人材 锻炼队伍、发展装备。同时,开展 技术 预研,为研 更大型的飞机开始做准备 中国发展大型民机除了考虑发挥 航运输 作用外,还要看到它在 事方 面的 重要用途
+
<p style="text-indent:2em;">教条主义,左、右倾机会主义,都不 科学 仅从局部利益出发也 是科学。科学是讲全局 讲整体的。 用科学的 展观,与时俱进,尊重优胜劣汰 客观规律来看待中国航空工业 [[中国]]航空工业 必须从 两个 方面 着眼。一 它是高新 技术 的集中点;二、航空工业本身是一项战略 。它 是既有军又有 的产 。从单一 市场经济或纯 工的体制来考虑问题都是欠全 面的 。它的发展必须走另一条路
  
(注:本文根据《 庆贺王 珩院士诞辰90周年文集 》——王老与 中国 空产 篇(何志庆)进行了部分修订)
+
<p style="text-indent:2em;">纯军用的航空产品肯定是我们自己搞。民的方面我们不排除积极争取国际合作,但不能依赖国际合作,还需要有自主开发的另一条路。即便有合作,自主开发这条路也必须同时走。从能力方面考虑中国大型飞机可以从中大型的运10、MD90已经有的基础开始起步,积极培养人材、锻炼队伍、发展装备。同时,开展技术预研,为研产更 型的飞机开始做准备。 中国 发展大型民机除了考虑发挥它在民 运输 中的作用外,还要看到它在军事方面的重要用途。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受命于危难
+
<p style="text-indent:2em;"> 受命于危难
 
+
<p style="text-indent:2em;">1978年7月7日中国科学院党组通知:“接中组部〔78〕486号”文,经华国锋主席、党中央1978年6月17日批准:王大珩同志任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78年5月24日,63岁的老校长来到即将由黑龙江工学院改建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当时的[[ 黑龙江]] 工学院经过文革折腾已处于校舍破乱,师资流失奇缺,资金匮乏的艰难境地,全院只有4个系8个专业,共有师资250人。王校长一上任便召开校领导班子会,研究部署重整旗鼓建校发展规划,有关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师资引进,校舍建设,职工住房、科研、生产、生活、后勤管理等诸多问题。为哈尔滨科技大学振兴铺垫了基石,指明了发展方向。1978~1983年从中科院和国家仪表局为学校无价调拨原材料、元器件、实验与生产设备等1050件,价值850万元。相继建成学生宿舍、学生食堂、阶梯教室楼、物理实验楼以及5栋2万多平方米的职工住宅楼。从此百废待兴的[[ 哈尔滨]] 科技大学走出一穷二白的低谷,步入欣欣向荣的坦途。哈尔滨理工大学永远铭记王大珩校长1988年题词:我们要有:献身的精神,求实的态度,革新的气质,勤俭的作风,集群的性格,乐观的情绪。2000年题词:教研并举,理工结合;多科互用,形成特色;卓育人才,亦能亦德;应迎世纪,面向祖国。
1978年7月7日中国科学院党组通知:“接中组部〔78〕486号”文,经华国 哈尔滨理工大学老校长王大珩与师生在一起
+
<p style="text-indent:2em;"> 明确目标、坚定方向
 
+
<p style="text-indent:2em;">1978年9月,在百忙工作中第二次来校参加第一批新生开学典礼。在典礼会上讲话中说:为什么我们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习多有建树和成就,是因为国外仪器仪表设备先进。当初我校归属科学院,其目的就是要培养仪器研究开发专门人才,创建技术物理系并强调技术物理、精密机械、材料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与科学管理等专业设置及专业间协调配合,在打好坚实理论基础同时,尤其强调普通物理实验和专业性实验,建立开放型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维护和修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既要会做实验还要会设计实验。专业课老师要搞科学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技能,走教学、研究、生产三结合道路,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科技人才。要注重校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的藏书量标志一所大学的学风和实力,是师生营养知识的宝库。据了解,我校毕业生普遍受到大学、研究所和企事业单位好评,很多成为专业技术骨干。有位大学教授曾对我们老师说:“很感谢你们考来我们学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是好学生。”我们老师说:“是我们按王大珩校长的办学套路培养出的学生,这得感谢王校长。”
锋主席、党中央1978年6月17日批准:王大珩同志任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78年5月24日,63岁的老校长来到即将由黑龙江工学院改建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当时的黑龙江工学院经过文革折腾已处于校舍破乱,师资流失奇缺,资金匮乏的艰难境地,全院只有4个系8个专业,共有师资250人。王校长一上任便召开校领导班子会,研究部署重整旗鼓建校发展规划,有关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师资引进,校舍建设,职工住房、科研、生产、生活、后勤管理等诸多问题。为哈尔滨科技大学振兴铺垫了基石,指明了发展方向。1978~1983年从中科院和国家仪表局为学校无价调拨原材料、元器件、实验与生产设备等1050件,价值850万元。相继建成学生宿舍、学生食堂、阶梯教室楼、物理实验楼以及5栋2万多平方米的职工住宅楼。从此百废待兴的哈尔滨科技大学走出一穷二白的低谷,步入欣欣向荣的坦途。哈尔滨理工大学永远铭记王大珩校长1988年题词:我们要有:献身的精神,求实的态度,革新的气质,勤俭的作风,集群的性格,乐观的情绪。2000年题词:教研并举,理工结合;多科互用,形成特色;卓育人才,亦能亦德;应迎世纪,面向祖国。
+
[[File:王大珩3.jpg|缩略图|350px|[http://photocdn.sohu.com/20110722/Img314172539.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7%8E%8B%E5%A4%A7%E7%8F%A9 来自360网]]]
 
+
<p style="text-indent:2em;">功勋卓著、平凡质朴
明确目标、坚定方向
+
<p style="text-indent:2em;">自1978年任校长,1984年和1995年当时的机械工业部连续聘为我校的名誉校长。三十多年来,老校长身兼多项重要职务,不管工作怎样繁忙,逢请必到,即使路过也要到学校来听一听看一看,和老师学生见见面。1982年7月,老校长刚从北京来到长春,第二天就安排与在长春生产实习的七九级学生开座谈会,其中有位女学生用英语汇报,王校长听了非常高兴,勉励学生都要高标准要求自己。1983年7月,老校长家在长春没有搬进北京,自己单身住在[[北京]]友谊宾馆,应在京做毕业论文的七九级学生要求,在宾馆楼外找个有台阶的地方,用了一上午时间和师生会面交谈。后来知道宾馆不能随便进入,楼内会议室是给首长和外宾用的,只好选择在楼外。老校长每次来校都带来科学技术的最前沿信息,每次讲话中都有中国科学发展前沿内容。如在1995年9月来校讲话中包括讲述信息高速公路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内容。1998年4月有关学校学科规划征求老校长意见,老校长立即表示“我去!”当时老校长夫人顾教授说:“4月份[[哈尔滨]]停暖气,太冷。能否下个月去?”老校长立即说:“我是校长,我得马上去!”随即往天津打电话联系母国光院士,母国光院士愿意陪同前往。(母国光院士是[[天津]]南开大学原校长,长春光机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是王校长的研究生。)来到学校后,安排住学校附近和兴路一所宾馆,晚上临进宾馆门时,老校长停下脚步问:“为什么不住学校招待所?”校办负责人回答说:“因为有母院士。” 老校长才同意住下。离校前校办打算给两位院士每人一盒精品人参、一盒鹿茸。经过了解后根本没敢做出来,也没敢说,怕惹两位院士发怒挨批评。老校长经常坐飞机都是坐普通舱,不坐头等舱。1995年老校长与清华大学同班同学何泽慧院士3去漠河观看彗星,路过哈尔滨也要到学校走走看看。当时学校接待的同志看两位院士穿的鞋太单薄,给他们买双北京厚棉鞋,两位院士非要给钱不可。临回北京上飞机前硬把钱塞到接待同志的衣袋里。2000年9月6日,哈尔滨理工大50周年校庆,85岁高龄的老校长又重返学校。视察校园和实验室后,接受校报记者采访时说:“高等学校的教育要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要尊重实践的需要,要切实做到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科教育一定要强调基础宽厚、理工科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做到全面发展,适应未来建设需要。”如今老校长的谆谆教导和慈祥面孔记忆犹新深刻难忘。我们的老校长 功勋卓著 ,身处尊位,学高八斗,却始终保持清廉简朴,从不用高档营养品,所得奖金几乎全部捐出。在和师生相处中,为人谦和,平易近人,行端身正,不图名利,展现出一心为国为民的科学家 平凡质朴 的生活本色,这些都将成为我校世世代代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ref>[https://www.360kuai.com/pc/9d00f64e41d759388?cota=4&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两弹元勋之-王大珩],快资讯, 2019-05-11 </ref>
 
 
1978年9月,在百忙工作中第二次来校参加第一批新生开学典礼。在典礼会上讲话中说:为什么我们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习多有建树和成就,是因为国外仪器仪表设备先进。当初我校归属科学院,其目的就是要培养仪器研究开发专门人才,创建技术物理系并强调技术物理、精密机械、材料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与科学管理等专业设置及专业间协调配合,在打好坚实理论基础同时,尤其强调普通物理实验和专业性实验,建立开放型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维护和修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既要会做实验还要会设计实验。专业课老师要搞科学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技能,走教学、研究、生产三结合道路,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科技人才。要注重校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的藏书量标志一所大学的学风和实力,是师生营养知识的宝库。据了解,我校毕业生普遍受到大学、研究所和企事业单位好评,很多成为专业技术骨干。有位大学教授曾对我们老师说:“很感谢你们考来我们学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是好学生。”我们老师说:“是我们按王大珩校长的办学套路培养出的学生,这得感谢王校长。”
 
 
 
 功勋卓著 平凡质朴
 
  
自1978年任校长,1984年和1995年当时的机械工业部连续聘为我校的名誉校长。三十多年来,老校长身兼多项重要职务,不管工作怎样繁忙,逢请必到,即使路过也要到学校来听一听看一看,和老师学生见见面。1982年7月,老校长刚从北京来到长春,第二天就安排与在长春生产实习的七九级学生开座谈会,其中有位女学生用英语汇报,王校长听了非常高兴,勉励学生都要高标准要求自己。1983年7月,老校长家在长春没有搬进北京,自己单身住在北京友谊宾馆,应在京做毕业论文的七九级学生要求,在宾馆楼外找个有台阶的地方,用了一上午时间和师生会面交谈。后来知道宾馆不能随便进入,楼内会议室是给首长和外宾用的,只好选择在楼外。老校长每次来校都带来科学技术的最前沿信息,每次讲话中都有中国科学发展前沿内容。如在1995年9月来校讲话中包括讲述信息高速公路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内容。1998年4月有关学校学科规划征求老校长意见,老校长立即表示“我去!”当时老校长夫人顾教授说:“4月份哈尔滨停暖气,太冷。能否下个月去?”老校长立即说:“我是校长,我得马上去!”随即往天津打电话联系母国光院士,母国光院士愿意陪同前往。(母国光院士是天津南开大学原校长,长春光机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是王校长的研究生。)来到学校后,安排住学校附近和兴路一所宾馆,晚上临进宾馆门时,老校长停下脚步问:“为什么不住学校招待所?”校办负责人回答说:“因为有母院士。” 老校长才同意住下。离校前校办打算给两位院士每人一盒精品人参、一盒鹿茸。经过了解后根本没敢做出来,也没敢说,怕惹两位院士发怒挨批评。老校长经常坐飞机都是坐普通舱,不坐头等舱。1995年老校长与清华大学同班同学何泽慧院士3去漠河观看彗星,路过哈尔滨也要到学校走走看看。当时学校接待的同志看两位院士穿的鞋太单薄,给他们买双北京厚棉鞋,两位院士非要给钱不可。临回北京上飞机前硬把钱塞到接待同志的衣袋里。2000年9月6日,哈尔滨理工大50周年校庆,85岁高龄的老校长又重返学校。视察校园和实验室后,接受校报记者采访时说:“高等学校的教育要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要尊重实践的需要,要切实做到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科教育一定要强调基础宽厚、理工科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做到全面发展,适应未来建设需要。”如今老校长的谆谆教导和慈祥面孔记忆犹新深刻难忘。我们的老校长功勋卓著,身处尊位,学高八斗,却始终保持清廉简朴,从不用高档营养品,所得奖金几乎全部捐出。在和师生相处中,为人谦和,平易近人,行端身正,不图名利,展现出一心为国为民的科学家平凡质朴的生活本色,这些都将成为我校世世代代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
<p style="text-indent:2em;">[[ 哈尔滨]] 理工大学师生为失去我们崇敬的老校长而万分悲痛,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铭记王大珩校长要我们有:“献身的精神,求实的态度,革新的气质,勤俭的作风,集群的性格,乐观的情操”的谆谆教导,秉承王大珩校长的“教研并举,理工结合;多科互用,形成特色;卓育人才,亦能亦德;应迎世纪,面向祖国”的教育思想。继承王大珩校长科学思想、战略思维、高尚品格、谦逊作风,早日把哈尔滨理工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师生为失去我们崇敬的老校长而万分悲痛,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铭记王大珩校长要我们有:“献身的精神,求实的态度,革新的气质,勤俭的作风,集群的性格,乐观的情操”的谆谆教导,秉承王大珩校长的“教研并举,理工结合;多科互用,形成特色;卓育人才,亦能亦德;应迎世纪,面向祖国”的教育思想。继承王大珩校长科学思想、战略思维、高尚品格、谦逊作风,早日把哈尔滨理工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逝世消息==
 
==逝世消息==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王大珩先生,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
<p style="text-indent:2em;">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中国]] 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王大珩先生,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主要论著==
 
==主要论著==
王大珩.彩色电视中的色度学问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出版,1973
+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大珩.彩色电视中的色度学问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出版,1973
  
 
Wang Daheng.Laser application activities in China,Digest of Technical Papers,1980ICL,155
 
Wang Daheng.Laser application activities in China,Digest of Technical Papers,1980ICL,155
  
王大珩.中国光学科学技术的若干进展.光学学报,1981,1(1):1~11
+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大珩.中国光学科学技术的若干进展.光学学报,1981,1(1):1~11
  
王大珩.中国独立自主地从事国防光学工程的历史.科学报,1985年9月29日
+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大珩.中国独立自主地从事国防光学工程的历史.科学报,1985年9月29日
  
王大珩等.中国的光学近况,光学学报,1985,5(1):1~10
+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大珩等.中国的光学近况,光学学报,1985,5(1):1~10
  
王大珩.七彩的分光1999,5
+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大珩.七彩的分光1999,5
 
==大事年表==
 
==大事年表==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 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苏州。1995年王大珩在首届何梁何利基金奖颁奖会上
+
<p style="text-indent:2em;">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 出生于日本[[ 东京]] ,原籍[[ 苏州]] 。1995年王大珩在首届何梁何利基金奖颁奖会上
  
1932-1937年 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获理学士学位,研究院学习一年。
+
<p style="text-indent:2em;">1932-1937年 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获理学士学位,研究院学习一年。
  
1937-1938年 任兵工署弹道研究所技术员。
+
<p style="text-indent:2em;">1937-1938年 任兵工署弹道研究所技术员。
  
1938-1940年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物理系研究生。
+
<p style="text-indent:2em;">1938-1940年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物理系研究生。
  
1941-1942年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玻璃制造系研究生。
+
<p style="text-indent:2em;">1941-1942年 [[ 英国]] 谢菲尔德大学玻璃制造系研究生。
  
1942-1948年 任英国昌司玻璃公司研究部研究人员。
+
<p style="text-indent:2em;">1942-1948年 任英国昌司玻璃公司研究部研究人员。
  
1948-1949年 任上海耀华玻璃公司研究室主任。
+
<p style="text-indent:2em;">1948-1949年 任上海耀华玻璃公司研究室主任。
  
1949-1951年 任大连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
+
<p style="text-indent:2em;">1949-1951年 任大连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1-1956年 任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馆长。
+
<p style="text-indent:2em;">1951-1956年 任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馆长。
  
1955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
+
<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
  
1958年-1965年任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首任院长;
+
<p style="text-indent:2em;">1958年-1965年任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首任院长;
  
1956-1967年 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
<p style="text-indent:2em;">1956-1967年 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67-1971年 任国防科委第十五研究院副主任。
+
<p style="text-indent:2em;">1967-1971年 任国防科委第十五研究院副主任。
  
1971-1977年 任长春光机所革委会副主任。
+
<p style="text-indent:2em;">1971-1977年 任长春光机所革委会副主任。
  
1978-1983年 任哈尔滨科技大学(现哈尔滨理工大学)校长
+
<p style="text-indent:2em;">1978-1983年 任哈尔滨科技大学(现哈尔滨理工大学)校长
  
1979-1983年 任长春光机所所长。
+
<p style="text-indent:2em;">1979-1983年 任长春光机所所长。
  
1981-1992年 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主任。
+
<p style="text-indent:2em;">1981-1992年 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主任。
  
1986年 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91年起为中国科协荣誉委员。
+
<p style="text-indent:2em;">1986年 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91年起为中国科协荣誉委员。
  
1987年迄今 任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名誉院/校长;
+
<p style="text-indent:2em;">1987年迄今 任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名誉院/校长;
  
1992-迄今 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局高级顾问。
+
<p style="text-indent:2em;">1992-迄今 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局高级顾问。
  
1986-199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主席。
+
<p style="text-indent:2em;">1986-199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 北京]] 市科协主席。
  
199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
<p style="text-indent:2em;">199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 受聘为哈尔滨理工大学名誉校长。
+
<p style="text-indent:2em;">1996年 受聘为哈尔滨理工大学名誉校长。
  
1999年9月 与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共23人一起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p style="text-indent:2em;">1999年9月 与[[ 钱学森]] [[ 钱三强]] [[ 邓稼先]] 等共23人一起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0年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发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1997——28小行星命名为王大珩星。
+
<p style="text-indent:2em;">2010年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发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1997——28小行星命名为王大珩星。
  
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 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
+
<p style="text-indent:2em;">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 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99年颁发)==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99年颁发)==
 
 于敏 王大珩 王希季 朱光亚 孙家栋
 
 于敏 王大珩 王希季 朱光亚 孙家栋
行 368: 行 362: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信息技术科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信息技术科学部==
 
 包为民 保铮 陈定昌 陈桂林 陈国良
 
 包为民 保铮 陈定昌 陈桂林 陈国良
 陈翰馥 陈俊亮 陈星弼 陈星旦 褚君浩
+
 陈翰馥 陈俊亮 陈星弼 陈星旦 [[ 褚君浩]]
 
 戴汝为 董韫美 干福熹 郭光灿 郭雷
 
 戴汝为 董韫美 干福熹 郭光灿 郭雷
 
 何积丰 侯朝焕 侯洵 怀进鹏 黄宏嘉
 
 何积丰 侯朝焕 侯洵 怀进鹏 黄宏嘉
行 380: 行 374:
 
 王占国 王之江 吴德馨 吴宏鑫 吴培亨
 
 王占国 王之江 吴德馨 吴宏鑫 吴培亨
 
 吴一戎 夏建白 夏培肃 许宁生 薛永祺
 
 吴一戎 夏建白 夏培肃 许宁生 薛永祺
 杨芙清 姚建铨 张钹 张景中 张嗣瀛
+
 杨芙清 姚建铨 张钹 张景中 [[ 张嗣瀛]]
 
 张效祥 张煦 郑耀宗 郑有炓 周炳琨
 
 张效祥 张煦 郑耀宗 郑有炓 周炳琨
 
 周巢尘 周兴铭 朱中梁
 
 周巢尘 周兴铭 朱中梁
行 388: 行 382:
 
 李同保 刘先林 刘永坦 罗沛霖
 
 李同保 刘先林 刘永坦 罗沛霖
 
 倪光南 宋健 苏君红 汪成为
 
 倪光南 宋健 苏君红 汪成为
 王大珩 王选 王越 韦钰
+
 王大珩 王选 王越 [[ 韦钰]]
 
 张直中 周仲义 朱高峰
 
 张直中 周仲义 朱高峰
 
1995年 陈德仁 陈敬熊 范滇元 高鼎三
 
1995年 陈德仁 陈敬熊 范滇元 高鼎三
行 398: 行 392:
 
 徐元森 许国志 许居衍 薛鸣球
 
 徐元森 许国志 许居衍 薛鸣球
 
 叶尚福 叶铭汉 俞大光 张履谦
 
 叶尚福 叶铭汉 俞大光 张履谦
 张钟华 赵梓森 周炯盘 庄松林
+
 张钟华 赵梓森 周炯盘 [[ 庄松林]]
 
1997年 蔡鹤皋 蔡吉人 陈火旺 陈太一
 
1997年 蔡鹤皋 蔡吉人 陈火旺 陈太一
 
 顾冠群 胡光镇 李乐民 梁骏吾
 
 顾冠群 胡光镇 李乐民 梁骏吾
行 409: 行 403:
 
 张明高 张锡祥 郑南宁 钟山
 
 张明高 张锡祥 郑南宁 钟山
 
 周立伟
 
 周立伟
2001年 贲德 陈左宁 方家熊 宫先仪
+
2001年 贲德 陈左宁 方家熊 [[ 宫先仪]]
 
 何新贵 李伯虎 孙忠良 许祖彦
 
 何新贵 李伯虎 孙忠良 许祖彦
 
 王子才 姚骏恩 张乃通
 
 王子才 姚骏恩 张乃通
行 418: 行 412:
 
2007年 徐扬生 张尧学
 
2007年 徐扬生 张尧学
 
2009年 邓中翰 吴曼青 于全
 
2009年 邓中翰 吴曼青 于全
2011年 陈志杰 段宝岩 高文 李天初
+
2011年 陈志杰 段宝岩 高文 [[ 李天初]]
 
 吕跃广 吾守尔·斯拉木
 
 吕跃广 吾守尔·斯拉木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File:王大珩 .jpg|缩略图|王大珩 ]]
 
 
| 图像    =
 
| 图像说明 =  [http://photocdn.sohu.com/20110722/Img314172539.jpg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7%8E%8B%E5%A4%A7%E7%8F%A9 来自360网]]]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15|02|26}}  <!-- 逝世用: {{Birth date|2011|07|21}} --> 
 
| 出生地点 = 日本东京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11|07|21|1915|02|26}}  <!-- 死亡日期在前, 出生日期在后 -->  | 逝世地点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科学家、教育家     
 
| 知名于  = 研制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br>第一台电子显微镜<br>第一台激光器    <br>
 
}}
 
 
== 相关视频 ==
 
== 相关视频 ==
{{#ev:youku|XMjU3MTc1MjQ4OA|alignment=left}}
+
{{#ev:youku|XMzk3ODQxMDkwMA|640|center|<big>王大珩:毕生致力中国光学事业发展 20181223</big>|frame}}
 +
== 参考资料 ==
 +
[[Category:教授]] [[Category:科学家]]  [[Category:中国人]]

於 2019年11月25日 (一) 09:52 的最新修訂

王大珩
王大珩 .jpg
 原圖鏈接  圖片來源          
出生 1915年2月26日
日本東京
逝世 2011年7月21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科學家、教育家

王大珩(1915.2.26─2011.7.21),漢族,生於日本東京,原籍江蘇)省吳縣(今蘇州市。「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著名光學家,中國近代光學工程的重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傑出的戰略科學家、教育家,被譽為「中國光學之父」。[1]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

1938年,赴英國留學,先後就讀於帝國理工學院、謝菲爾德大學。1948年回國。歸國後,王大珩開拓和推動了中國光學研究及光學儀器製造、特別是國防光學工程事業,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在雷射技術、遙感技術、計量科學、色度標準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是高科技863計劃的主要倡導者,倡議並促成中國工程院的成立。他先後主持製成中國第一片光學玻璃、第一台電子顯微鏡、第一台激光器和第一個遙感科學規劃等。

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簡介

王大珩(wang da heng)(1915.02.26—2011.07.21),男,小名英東,1915年2月26日生於日本東京,原籍江蘇吳縣(今蘇州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第三屆副主席,著名光學家,中國近代光學工程的重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傑出的戰略科學家、教育家,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現長春理工大學)名譽校長,哈爾濱理工大學名譽校長,中國計量學院名譽校長,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王大珩先生因病於2011年7月21日13時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2]

人物生平

1929年,青島禮賢中學(現青島九中)就讀。

1937年王大珩在清華

1936年,北平淪陷前,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

1938年,赴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留學,專攻應用光子學,1940年獲碩士學位。

1941年,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玻璃製造技術系,攻讀博士學位。

1942年,被英國伯明翰昌斯公司聘為助理研究員。

1948年回國,後來到大連擔任——大連大學工學院(大連大學1949年4月建校,1950年7月撤銷建制,大連大學工學院獨立為大連工學院)。任大連理工大學應用物理系主任。

1955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 1958年,作為主要創始人、第一任院長(1958.8-1965.2),創辦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長春理工大學),並在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擔任30多年所長。197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後任哈爾濱科技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儀器館館長,國防科委十五院副院長,中科院長春分院院長、電機所所長,吉林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中國光學會、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

1983年後,任中科院科技部副主任、主任。

1986年,當選為中國科協第三屆副主席。

1987年,受聘為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現長春理工大學)名譽校長。

1993年5 月,當選為中國尖端技術與產業管理研究會名譽會長,第二屆中國退(離)休科技工作者團體聯合會副會長。

1994 年6 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主席團成員。

1994 年12月,任中國老科技工作者基金會會長。

1996年,受聘為哈爾濱理工大學名譽校長。

此外,還曾任中國光子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名譽理事長、北京市科協主席。

主要成就

對中國技術光學、激光、光學計量、光學玻璃和光學工程等研究較深,指導研青年時代的王大珩製成功多種光學觀察設備,為中國應用光學、光學工程、光學精密機械、空間光學、激光科學和計量科學的創建和發展做出傑出貢獻。

1.建立了中國科學院長春光電所。長春光電所是中國所有光電所的一個母機,成都光電所、安徽光電所、上海光電所等,都是從長春光電所誕生出來的。

2.與王之江院士一起主持了中國第一台激光器的研製。

3.建議設立863項目。1986 年3 月,和陳芳允、楊嘉墀、王淦昌4 名科學家向中央提出「發展中國的戰略性高技術」的建議,得到鄧小平同志批准,由此國務院發出了「高技術發展計劃綱要」的通知,這一「綱要」 被稱為「863計劃」。

4.參與了航天測試的研製工作,研製了跟蹤經緯儀。

5.關注計量研究工作,擔任國際計量委員會的委員。

6.關注中國的遙感工作,中國發射的一系列遙感衛星,是在王大珩的指導下進行的。

7.建議成立中國工程院。1992年,與其他5位學部委員倡議並促成中國工程院的成立。

8.建議中國自製大飛機。

9.建議中國設立光學工程專業。王大珩、周立偉院士一起起草,同時王大珩親自到教育部去申請,必須要建立光學工程的專業。

10.建議成立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11.建議科學院和工程院做國家的諮詢工作。

12.建議重視中國的人才培養。

13.對中國的儀器儀表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

個人榮譽

1979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995年1 月,獲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王大珩「兩彈一星功勳獎章」。[3]

人物影響

王大珩光學獎

獎項名稱: 王大珩光學獎

其他名稱: 中國光學學會科技獎

創辦時間: 1996

主辦單位:中國光學學會

獎項介紹

1996年,王大珩出資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設立基金,以其一部分於1996年開始用於「中國光學學會科技獎」的頒發。在2000年3月31日舉行的中國光學學會常務理事會會議上,決定將該獎的名稱改為「王大珩光學獎」。

為使「王大珩光學獎」得以連續發展,除王大珩教授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設立基金外,又從以下單位募集了52.8萬元資金。他們是:長春光機所20萬元、西安光機所10萬元、江西光學儀器廠10萬元、成都光機所5萬元、麥克奧迪公司3.5萬元、上海光機所2萬元、北京大學1.3萬元、浙江大學0.5萬元、重慶大學0.5萬元,另有3 個單位計1.5萬元的捐款尚未到位。此項基金已與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簽署了《「王大珩光學獎」管理協議》,自2001年5月起該單位接受本會委託管理「 王大珩光學獎」基金,並承諾在管理期間使基金總額在當年的基礎上每年增加10%,協議有效期為5年。

實驗班及獎學金

2005年7月,以榮譽院長王大珩名字命名的科學技術學院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在長春理工大學(原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揭牌成立。

王大珩科學技術學院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實行導師負責制,採取兩段式培養,執行單獨的教學計劃,重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首批180名學員是從6個學院的6個特色專業中選拔出來的優秀學生。

凡通過選拔進入王大珩科學技術學院創新實驗班的學生,在參評校優秀學生獎學金的基礎上,享受王大珩科學技術學院創新實驗班專項獎學金,每生每年1000元。

人物事跡

創新是天職

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給我留王大珩下了深刻印象。我相信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夠構建和諧社會,取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勝利!」著名科學家王大珩院士正在解放軍總醫院住院進行身體檢查,記者電話採訪了這位科學老人。電話的那頭,他的聲音依然清晰、堅定。

2007年10月15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開幕。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王大珩時刻關注着這場盛會。王大珩身邊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眼睛不好,他不能看電視,就捧着收音機,全神貫注地收聽廣播電台的直播。「整整兩個半小時,王老一動不動。認真收聽兩個半小時,對一個92歲的老人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想是對黨崇高的信仰和極高的政治熱情才能讓王老有這樣的執著!我們這些身邊人都為此深深感動。」

王大珩告訴記者:「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提出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創新是我們的天職,是我們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工作中最原始的責任。這對我來說是很自然的事。」

王大珩是中國現代光學及光學工程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從「兩彈一星」到863計劃再到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他的名字始終與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不斷創新,是這位科學老人永葆事業年輕的秘訣之一。王大珩曾經這樣形容科技工作者的創新責任:「科技工作者要做建設大軍里真正的排頭兵。這個排頭兵不僅是要找一條路,還要披荊斬棘,讓後面的建設大軍能夠跟上來。這個披荊斬棘,就是不斷創新。」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對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大珩表示:「現在國家對科學技術發展越來越重視,科研環境、政策環境都好很多,希望科技工作者能夠戒驕戒躁,多出成果。」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有更多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王大珩院士誠懇地對記者說:「對我來說,培養人才是另一個責任。」回顧數十年的經歷,王大珩院士感慨萬千:「從上世紀50年代中國光學的發展進程中我深深感到,在科學研究中我們要永遠保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大力協同的優良傳統和精神,要發揚崇尚科學、團結協作、追求一流、講求正氣的團隊精神。這也是『兩彈一星』的精神。發展中國的尖端技術和整體的科學研究事業,我們都是靠這種精神指導才取得成績的。」

92歲的老人深情寄語科技界同仁:「科技工作者生逢盛世,應該鞠躬盡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我們的力量。這是我們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心愿!」

光學事業奠基人

在儀器館建立初期,王大珩根據國家建設需要,團結、組織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技術人員,較快地建立起光學物理、光學玻璃和光學機械等三個實驗室和兩個實驗工廠。三個實驗王大珩(左)與學生蔣築英在研究工作

室繁衍為後來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長春光機所)諸多的研究室,兩個實驗工廠中的上海實驗工廠已發展成為中國著名的光學行業骨幹企業——上海光學儀器廠,長春實驗工廠發展成為機械工業的骨幹企業——材料試驗機工廠。

為了建立光學設計基礎,王大珩在儀器館親自領導組建了光學設計組,並舉辦全國光學設計訓練班,培養出不少後來成為國內很有成就的光學科學家。儀器館在他領導並具體指導下,逐步建立起光學設計、像差理論和像質評價;光學加工和光學檢驗;光學玻璃配方;光學薄膜技術;光度和光學計量;精密刻劃和光柵刻劃等技術基礎。其中,由他主持開設的光度、溫度、長度等計量研究工作,成為後來成立的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某些工作的技術基礎。

1958年,長春光機所研製成功晶體譜儀、大型攝譜儀、電子顯微鏡、萬能工具顯微鏡等8種當時屬於高級精密光學儀器的「八大件」,聞名於全國科技界。這是王大珩多年精心指導的結晶,是他親身率領一批富有朝氣的青年科技人員創造的碩果。「八大件」的研製成功對中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光學儀器製造業起到了促進作用。

1960年,世界上激光技術問世,事隔一年,中國第一台激光器誕生於王大珩領導的長春光機所,他在解決晶體與氙燈的結構設計中起了重要作用。1964年,為了促進激光技術的迅速發展,中國科學院決定成立上海光機所,並由他兼任第一任所長。

多年來,由他領導創建的長春光機所已成為中國應用光學研究與光學儀器研製的搖籃,先後組建、援建了西安、上海、安徽和成都等四個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中國形成了四個光學基地的格局。通過研製大量中國發展高新技術配套的光學儀器任務,為國家培養一大批光學技術骨幹,形成了一支在應用光學與光學工程的研究水平上可躋身於世界之林的隊伍,使中國應用光學、光學機械及光電技術和光學工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長春理工創始人

作為一名傑出的教育家,王大珩院士親手創辦全國唯一的光學專業高等院校——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 (後更名為長春理工大學)。自從50多年前王大珩院士創建了這所學校,便與她結下了「不了的情緣」。在長春理工大學的發展歷程中,王大珩院士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多年來,他「盡瘁報國,博大精專,求實創新,虛懷若谷」的科學精神早已成為長春理工人心中的一束智慧之光、科技之光,照亮學校前行的道路。

創建學校

1.創辦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

1958年,毛主席周總理向全國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在這王大珩院士題詞賀長春理工大學50年校慶這種精神鼓舞下,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王大珩所長提出利用所里的有利條件,創辦一所培養光學精密機械儀器專業人才,適應中國光學精密機械儀器事業發展需要的高等學校,很快得到吉林省和中國科學院的批准。於是一所以光學為主、光機電相結合的理工科大學——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簡稱長春光機學院)在新中國的光學基地吉林省長春市誕生了。王大珩院士擔任第一任院長。 2.為保留學校發揮關鍵性作用

1962年,國家對全國高等院校進行調整,學校面臨着能否繼續辦下去的嚴峻考驗。王大珩院士縱觀國內外光學事業發展的前景,認為有必要保留這樣一所光電特色突出的高等學校。他先後向吉林省委和中國科學院請示,又親筆致函聶榮臻副總理和其他領導急切陳情。在他的積極爭取下,學院得以倖存,並且成為1958年長春市創辦起來的十餘所大學中唯一保留下來的學校,也是中國科學院辦學保留下來的兩所大學之一。 3.提出先進的辦學思想

學校創辦伊始,他就十分鮮明地提出了「突出特色」和「兩個三結合」的辦學思想。「突出特色」即是光學特色和國防特色。學校的專業設置突出「光學特色」,除辦有「光學儀器」等專業外,還設立了國內高校第一個「光學材料」專業和第一個「光學工藝」專業;學生就業首先滿足國防需求,為國防建設輸送優秀畢業生。「兩個三結合」即是校內的「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和校外的「學校、研究所、工廠」三結合。 4.實踐先進的辦學思想

長春光機所的一批研究人員在學校兼任教師,其中包括14位院士和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蔣築英。學校的專職教師參加科研項目,還與光機所的研究人員聯合從事研究工作。學校的實習工廠和長春光機所工廠都是學生的實習基地,長春、成都、西安、上海、合肥五個光機所及上海技物所都是學校的畢業設計場所。王大珩院士與學校師生多次召開學校發展與人才培養座談會,發表了關於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許多寶貴意見。 5.取得優秀的辦學成果

由於辦學思想先進,學校培養的畢業生質量很高。在10萬多名畢業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多數都是所在工作單位的技術骨幹,有的還成長為院士、部長、將軍、校長、所長、廠長。兵工系統多數光學工廠廠長都是我校畢業生。2005年長春理工大學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專家組對王大珩辦學思想給予了高度評價。 6.繼承與發揚王大珩辦學思想

為了進一步實踐王大珩院士的辦學思想,學校於2005年成立了王大珩科學技術學院,積極創建研究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2007年被批准為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支持學校發展

1965年以後,王大珩院士不再擔任學校校長,但仍時刻關注着學校的發展王大珩院士在長春理工大學。可以這麼說,學校的每一步前進,每一次飛躍,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1.1979年,王大珩院士受聘為校學術委員會主任。在他的領導下,學校的學術水平發展很快。在第一批只有4個碩士學位點的情況下,學校成為首批具有工學碩士授予權的學校。

2.1987年,王老欣然受聘為學校名譽院長。他在1988年為學校30年校慶題詞「三十而立,繼往開來,發揚艱苦創業傳統,培養現代科技人才」。

3.1990年,國防科工委決定設立一批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王大珩親自給朱光亞、聶力寫信推薦長春光機學院建立「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國家級),經過國防科工委6次考核,最終獲得批准並得到了較高評價。

4.1993年~1995年,學院申報博士授權單位和軍用光學博士點,王大珩親自給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寫信推薦。1996年初,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為博士授權單位及軍用光學博士點。

5.1998年,學校舉行40年校慶,王大珩到會講話並題詞「發揚專業特色優勢,教研並舉,面向現代建設需求,人才輩出」,還給師生做了「光學與創新體系」的學術報告。

6.2002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長春光機學院更名為長春理工大學。雖然因為身體方面的原因,王老沒能親臨萬眾歡騰的更名慶典,但他給學校發來了一封熱情洋溢的賀信,字裡行間充滿着對學校的關注之情和欣慰之意。由他親筆題寫的「長春理工大學」的校名,現已鐫刻在學校的大門上,它將永遠激勵全校師生奮勇向前,永不停歇!

7.2003年4月2日,中國農行向學校提供5億元人民幣貸款的簽字儀式在北京舉行。88歲的王老不顧年事已高,親自出席了簽字儀式。學校突飛猛進的發展令他感到由衷高興。

8.2004年5月,由於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圖書館已有圖書已滿足不了快速發展的需要,學校向全校廣大師生員工發出了捐獻圖書的倡議。王老得知這一消息後,主動為學校捐獻了各類圖書三千多冊。王老的這一做法,再次表現了老校長對學校發展的深切關懷,對學子的殷切期望。

9.2005年8月,90歲高齡的王大珩院士,來長春出席第二十屆國際光學大會王大珩院士在長春理工大學,期間抽出三個半小時回學校視察,並向師生作了報告,題目也是他對學校的最大希望「實踐求是,審時度勢,傳承辟新,尋優勇進」。

10.2005年,王大珩院士給省委書記王雲坤、省長王珉寫信,建議對我校「光學工程」重點學科予以支持。省委書記、省長十分尊重王大珩的建議,專門投資3000萬元資金用於「光學工程」重點學科建設,確保了我校「光學工程」的學科優勢和在國內光學領域的學科地位。2007年,我校「光學工程」重點學科順利通過教育評估考核。

11.2008年,在學校舉行建校五十周年慶典時,王大珩院士揮毫潑墨寫下了「實踐求是,審時度勢,傳承辟新,尋優勇進」的殷殷囑託。王大珩還寫了一封賀信,並簽署了設立王大珩獎學金的授權書。

12.2008年,王大珩院士還給教育部撰寫推薦信,推薦學校申報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新專業——「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專業」,該專業於2010年獲得批准。

在王大珩院士與長春理工大學的點滴往事之中,體現着老科學家對光學事業的無比熱愛之情,飽含着老校長對光學事業發展、對全校師生的深切期望之意。

五十餘載不了的情緣,王大珩的名字和長春理工大學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成為學校歷史上永不褪色的記憶。在王大珩院士的關懷和幫助下,今天的長春理工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光電技術為特色,光、機、電、算、材相結合為優勢,工、理、文、經、管、法協調發展的吉林省重點大學。

斯人已去,風範長存。學校師生將永遠銘記老校長王大珩院士的深情囑託,奮發進取,開拓創新,向着「國內先進、國際知名」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目標闊步前進。

長春理工大學師生永遠緬懷學校創始人王大珩先生。

科學家

王大珩在英國學習和工作了10年,大部分時間是從事光學玻璃研究工作。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國防光學儀器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使光學玻璃製造技術成為秘密。因此,他在英國的許多研究成果未能得到公開發表。他是英國最早研究稀土光學玻璃的。他用光譜方法研究了光學玻璃的吸收與脫色,研究了光學玻璃中As2O3、Sb2O3與氧化鐵作用而達到化學脫色的現象。他研究了光學玻璃不同退火條件對摺射率、內應力、光學均勻性的影響;改進了退火樣品折射率微差干涉測量方法;發展了V稜鏡精密折射率測定技術,獲英國科學儀器協會第一屆青年儀器發展獎(Bowen 獎),並在英國製成商品儀器。後來,他在國內把V稜鏡折光儀進一步改進並推廣生產,至今仍是許多光學玻璃實驗室和工廠的基本測試儀器。他在英國工作期間,還發表了「關於玻璃,特別是低吸收率玻璃的可見光分光光度測量」、「氧化鐵石英玻璃的分光光度測量」、「氧化硼對玻璃折射率和色散的影響」等論文。王大珩在長春光機所除了組織領導全所建設與發展工作之外,還親身開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創新研究工作。1958年由他親自設計、研製成功的中子衍射晶體譜儀,是中子衍射儀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原子能研究的重要工具。他在儀器的結構上通過創造性的設計,使儀器探測臂與晶體台按2:1結構聯動,確定了合理的機械結構,使儀器在承擔幾百公斤的負荷下,仍保持了高度的轉角精度。儀器在提交原子能所使用後,幾十年來其性能始終保持穩定,為發展原子能工業提供了長期可靠的測試手段。

1976年,中央決定修建毛主席紀念堂。王大珩在參加水晶棺製備工作中,運用豐富的光學技術知識,綜合考慮了棺板間角度、軟膠厚度以及力學等因素,對水晶棺進行了臨界設計,並對瞻仰大廳的燈光設置及環境條件要求做了統籌安排,從而取得最佳瞻仰效果。

70年代,國際上遙感技術正在興起,王大珩以敏銳的科學洞察力,看到這是很有發展前景的新領域。在他的帶頭和指導下,主持編寫了全國遙感技術發展規劃,並組織指導系統地開展了遙感技術試驗研究工作。由他主持在長春進行了一次綜合性的航空遙感試驗,取得了豐富的成果。1980年,他主編出版了《長春遙感試驗論文集》和《長春遙感試驗典型圖像分析》,為中國遙感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主持人

1958年,長春光機所在研製成功「八大件」之後,面臨着光學研究為民用服務還是為軍工服務的轉折,王大珩基於發展國防光學高技術必須靠獨立自主進行研究的認識,堅持指導開展了國防光學的研究工作。

1958年底,為探索弱光情況下進行觀察的可能途徑,王大珩提出增大觀察望遠鏡入射孔徑以提高觀察性能的設想。根據他提出的思路,1959年光機所研製成功大倍率大口徑觀察望遠鏡,並在中國海防沿岸取得了富有成效的觀察結果。此後,他根據國家發展國防工程的需要,陸續開拓了紅外和微光夜視、核爆及靶場光測、高空及空間偵察攝影、空間太陽輻射模擬、激光技術以及大氣傳輸和目標、背景輻射測試等國防光學工程技術領域。

20世紀60年代,中國原子彈爆炸試驗迫在眉睫,而測試設備尚無着落,研製光測設備時間已來不及,就在這緊迫狀況下,王大珩提出徵用當時中國已進口的設備改裝以滿足核爆測試要求的緊急措施。在他指導下,經徵用改裝的普通高速攝影機能在不改變焦距的情況下擴大視場四倍,滿足了核爆火球發光動態測試要求,取得了豐富的科學數據。

此後,光機所為靶場測試陸續研製提供了中小型電影經緯儀,激光、電視電影經緯儀,跟蹤望遠鏡,光電瞄準儀等重要光測設備。王大珩在光學系統結構、光學玻璃、光學鍍膜、光學加工、光學檢驗等各專業領域的廣博知識和堅實的理論基礎,對指導上述國防光學工程的研製並取得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1980年,長春光機所等研製的船用激光、紅外、電視電影經緯儀及船體變形測量系統兩項國防光學工程在中國向太平洋發射遠程運載火箭試驗中,在船體簸蕩、測試環境條件十分惡劣的情況下,出色地完成了火箭再入段的跟蹤測量任務,獨立解決了當今世界遠洋航天測量的穩定跟蹤、定位、標校和抗干擾等技術難題。王大珩對測量船的光學測量布局以及船體搖擺和撓曲變形的補償與實時修正等方面提出的有獨創性的設計構思,對保證光學測量起到重要作用。

由於他在中國國防光學科研中的突出貢獻,王大珩198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5年,上述靶場光測設備以「現代國防試驗中的動態光學觀測及測量技術」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王大珩是首席獲獎者。

社會活動家

在擔任長春光機所所長時期,王大珩的科學組織活動早已超越一個研究「863計劃」4位倡議者。[4]

所的範圍,由他主持制訂了1956年及1964年全國光學與應用光學科學規劃,參與制訂了全國計量科學規劃以及儀器儀表行業發展規劃,其中由他擬訂的一些重大措施建議,對促進光學、計量和儀器儀表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王大珩一心關注着科學技術發展的脈搏,以敏銳的科學預見性,在世界科技發展的關鍵時刻,對中國一些重大科技發展方向提出重大建議。70年代末,他和中國核物理學家王淦昌聯名向聶榮臻副總理提出請求給予投資,建立相當規模的激光核聚變裝置的建議,在聶副總理的支持下,終於在1986年建成中國峰值功率超過1012瓦的強脈衝激光試驗裝置,使中國在實驗室研究核爆機理方面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1986年3月,王大珩鑑於美國戰略防禦倡議(SDI)和西歐尤里卡計劃等高技術計劃對世界各國造成的影響,由他發起並與王淦昌、楊家墀、陳芳允等三位科學家聯名向國家最高領導提出了「關於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的建議」。這個建議很快得到中央批准,並演變發展為「863計劃」。其主要目標是在選定的生物、航空、信息、自動化、新材料、能源、激光等七個高技術領域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縮小同發達國家的差距。這一計劃的實施,使中國高技術追蹤國際水平的研究不斷取得累累碩果,對中國20世紀末乃至21世紀初高科技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5]

他以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主任、學部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協副主席等身份,以他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科學實踐經驗對科技活動發揮作用和施以影響。他聯合其他學部委員向國家提出的加強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發展中國高技術產業、增加科技投入以及建立中國工程科學研究院等重大建議,都對中國科技發展決策起到重大影響。

王大珩不僅活躍於國內科技組織活動,而且在國際科技舞台也充分顯示了他的科學社會活動家的才能。為了使中國光學研製工作與世界接軌,他多次率團參加國際光學會議、計量學會議以及空間學術會議,並在他倡導下,在國內召開了多次國際激光會議、國際遙感會議、國際高速攝影與光子學會議等,他均擔任主席。通過他的影響和努力,世界光學委員會(ICO)接納中國光學學會為該會會員單位,並和世界上多數國家光學學術組織建立了廣泛的聯繫,促進了學術交流活動。1986年,由於他在中國空間光學技術中的突出成就,被選為國際宇航院院士。

戰略推動者

正當北京處於「非典」肆虐的非常時期,2003年5月溫總理視察北京航王大珩與夫人在韶山合影

空航天大學並向廣大師生作了重要講話,就發展中國大型飛機動情地說道:「最近我收到王大珩先生的一封信,我準備給他回信。他信里最惦記的是中國大型飛機的發展問題。解放五十多年了,我們能造汽車了,能造戰鬥機了,但是我們還不能造大型客機。我總想什麼時候中國的大型飛機能夠研製成功並且上天。我相信,這個願望是能實現的,可是實現這個願望是非常艱巨的……」。幾周後溫總理親自上門看望了王老,共同探討發展中國航空工業的戰略。按照溫總理對大珩老上書的批示,2003年10月大型飛機正式列為中國中長期科技規劃重大專項論證項目。

王老對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大飛機問題的特別關注,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大珩老與師昌緒先生共同擔任中國科學院技術學部主任開始的。那是因技術學部主任的職務需要,他對中國科技發展的關注從光學拓寬到航空、航天、能源等更多的領域。在此期間,他發現航空作為國家的「要隘」技術在國家級的高技術項目里沒有體現。經過數年的觀察、思考以及向師昌緒等與航空領域有關的同事們學習請教,在1995年,王老與師昌緒先生等六人聯名向國家提出將航空高技術列入重點高科技領域的建議。這是王老關於中國航空事業的第一個建議。建議被國務院採納,列入「九五」計劃。

其後,他多次參加了推進中國大型飛機發展戰略有關的重大活動。其中具代表性的有2000年國家科委組織的「大型飛機發展研討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組織的運十飛機首飛二十周年紀念會;2001年以「21世紀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戰略」為主題的第159次香山會議;2003年為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大飛機論證委員會做關於發展中國大型飛機的報告等。

王老在多年推動發展中國航空產業的過程中,形成了六個很重要的戰略指導性觀點:

1.跨越創新,尋優勇進

針對有一些人提出的中國的航空工業應該走「由小到大,先軍後民,從仿製到研製」的發展道路,並稱之為「循序漸進」。王老提出中國的航空工業發展應當「尋優勇進」。他認為當前世界形勢決不允許中國走這樣的「漸進」之路,並指出:通過實踐找出來的反映事物發展規律的因果關係叫「序」,我們做許多事情是按這種「序」來進行的;但是還有許多事情是需要開創性實踐的,還沒有找到「序」;如果只做已經有「序」的事,只能是跟在別人後面模仿;有些「序」是必須遵循的,有些「序」是可以跨越的,跨越就不是「循序」而是創新。

我們應該把發展航空事業這件大事當作一項系統工程來看待。實施系統工程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把各種因素都考慮在內,實行系統優化。優化包括許多內容,如分析環境條件,解決處理眼前效益與長遠效益的關係是否優化了,經濟性是否適合現代要求,人才使用是否合理等等的問題。還有一條是優化要「與時俱進」。現在看上去是優化的東西,將來不一定就是已經優化的,還要與時俱進地不斷優化。我們的任務是不斷地「尋優」,不斷地探索一條最合理,最有效的道路。在道路確立之後,還應當勇往直前。大珩先生稱這種辦法為「尋優勇進」。

2.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自主開發、自力更生」是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決不是所有的東西全部都要自己搞商品化。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全靠自己實現商品化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能當作一般商品買來的,還是要買。但要注意,各種關鍵技術人家是要卡我們的,特別在高技術領域,必須自主開發關鍵技術,有實現產品化的能力,有自主的氣勢。在科技開發與產品化能力方面要有顯示度,別人卡我們,就自己干,讓對手感到卡不住。有了這種能力的儲備,才能胸有成竹地買得進來先進的東西。

在這方面還要強調「有所為,有所不為」。對某些已經商品化的東西可以「有所不為」,而在科研開發與產品化能力方面則必須更多地「有所為」。不能把在科研與產品化能力方面的「有所為,有所不為」和商品化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等同起來,科研與產品化能力上的「有所為」必須大大地超過商品化的「有所為」。許多高技術的東西,並不像一般商品那樣能夠迅速占領市場,但是如果由於當前能買來,就不建立和發展自己的科研與產品化能力,甚至連已有的成果都放棄掉,那便是自投別人設下的羅網,或者作繭自縛。

3.科學界的責任是「傳承辟新」建立優勢

大飛機可以說是現代高新技術的大集合。我們發展大飛機技術一是增強國力的需要,二是發展經濟的需要,三是市場競爭的需要。僅僅作片面的經濟分析,可能覺得造大客機和買外國貨相比,不一定划得來。但重要的是,我們這個國家研產大飛機的高新技術產業要趕上發達國家,不能僅從短期的市場效益來考慮,而是要從長遠發展戰略來考慮。從這個角度來說發展是硬任務,已經有了運10的基礎,就不能停滯,應該本着「兩彈一星」的精神把我們的大飛機搞上去。

大型民用飛機是大飛機很重要的一塊。要看到民用飛機不單是民用商品,它還是軍民兩用的產品。沒有任何理由懷疑我們該不該搞大型民機,民機有沒有市場。單從國防方面着眼,也能看出運10能起到的作用。因此,要特別重視發展大型客機在國際鬥爭中的重要性。

我們取得了運10研製的成功,它和「兩彈」一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國家通過自力更生,自主發展,走到了一個科技前沿地帶,建立了很好的基礎,體現了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的氣概。在運10這個基礎上要很好地繼往開來,不是什麼都從頭搞起。有了這樣的基礎,就可以「駕輕就熟」。「就熟」對今天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就是繼往開來。歷史賦予中國科學界兩大責任,一個是發揮繼承以往知識的傳承作用,另一個是在「傳承」基礎上的「辟新」。我們要對社會真正有貢獻,就應當 「傳承辟新」的使命。

4.要時刻克服自己的弱點

建國以來我們作戰飛機的發展有不少成績,儘管有些東西還要靠人家,但是全靠人家是靠不住的,我們必需要有自己的一套。航空產業是競爭性很強的行業,對手會看到你所有的弱點,專攻你的弱點。這就像踢足球一樣,如果一個球隊大部份球員都是很棒的,但是某個球員弱的話,對手就會專攻弱的一面,別的方面再好也要輸球。大型飛機尤其是大型民機的問題應看成是我們航空產業的弱點。在當代的競爭當中,為儘快加強中國在大飛機方面的這個薄弱環節,應把發展大飛機這項工作像搞「兩彈一星」一樣作為一項緊急任務來布置。

5.國際合作的基礎是自力更生

中國經過這麼久的努力已形成了較強的科技能力,好多東西如「兩彈一星」等王大珩院士

都是靠自己努力搞出來的,包括基礎研究領域。航空技術是一種複雜的高技術,跟航天相比,航空工業已發展了百餘年,難度更高一些。如何才能趕上發達國家,主要還是看我們自己在「自力更生」方面下的功夫。我們想學別人先進的東西,如果自己沒有一手,就沒法學到。在國外你要去學人家的東西,往往你自己先要顯一手。一個教師要收徒弟,首先摸摸你的手硬不硬,要是不硬的話,再磕頭教師也不會收你做徒弟。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在發展航空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氣,建立了很好的基礎,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才有可能取得運10研製的成功。儘管運10成功以後我們和國外有一些合作,或者利用各種機會還得到過一些東西,這與我們運10的研製成功是有密切關係的。假如運10沒有研製成功,後來的那些合作機會恐怕也不可能有。因此,運10的研製成功,從對中國的重要意義來說,可以跟「兩彈」的成功相比。

6.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

教條主義,左、右傾機會主義,都不是科學。僅從局部利益出發也不是科學。科學是講全局,講整體的。要用科學的發展觀,與時俱進,尊重優勝劣汰的客觀規律來看待中國航空工業。中國航空工業必須從兩個方面着眼。一、它是高新技術的集中點;二、航空工業本身是一項戰略產業。它是既有軍又有民的產業。從單一的市場經濟或純軍工的體制來考慮問題都是欠全面的。它的發展必須走另一條路。

純軍用的航空產品肯定是我們自己搞。民的方面我們不排除積極爭取國際合作,但不能依賴國際合作,還需要有自主開發的另一條路。即便有合作,自主開發這條路也必須同時走。從能力方面考慮中國大型飛機可以從中大型的運10、MD90已經有的基礎開始起步,積極培養人材、鍛煉隊伍、發展裝備。同時,開展技術預研,為研產更大型的飛機開始做準備。中國發展大型民機除了考慮發揮它在民航運輸業中的作用外,還要看到它在軍事方面的重要用途。

哈爾濱理工大學

受命於危難

1978年7月7日中國科學院黨組通知:「接中組部〔78〕486號」文,經華國鋒主席、黨中央1978年6月17日批准:王大珩同志任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78年5月24日,63歲的老校長來到即將由黑龍江工學院改建的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當時的黑龍江工學院經過文革折騰已處於校舍破亂,師資流失奇缺,資金匱乏的艱難境地,全院只有4個系8個專業,共有師資250人。王校長一上任便召開校領導班子會,研究部署重整旗鼓建校發展規劃,有關辦學方向,專業設置,師資引進,校舍建設,職工住房、科研、生產、生活、後勤管理等諸多問題。為哈爾濱科技大學振興鋪墊了基石,指明了發展方向。1978~1983年從中科院和國家儀表局為學校無價調撥原材料、元器件、實驗與生產設備等1050件,價值850萬元。相繼建成學生宿舍、學生食堂、階梯教室樓、物理實驗樓以及5棟2萬多平方米的職工住宅樓。從此百廢待興的哈爾濱科技大學走出一窮二白的低谷,步入欣欣向榮的坦途。哈爾濱理工大學永遠銘記王大珩校長1988年題詞:我們要有:獻身的精神,求實的態度,革新的氣質,勤儉的作風,集群的性格,樂觀的情緒。2000年題詞:教研並舉,理工結合;多科互用,形成特色;卓育人才,亦能亦德;應迎世紀,面向祖國。

明確目標、堅定方向

1978年9月,在百忙工作中第二次來校參加第一批新生開學典禮。在典禮會上講話中說:為什麼我們中國留學生在國外學習多有建樹和成就,是因為國外儀器儀表設備先進。當初我校歸屬科學院,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儀器研究開發專門人才,創建技術物理系並強調技術物理、精密機械、材料科學、電子技術、計算機與科學管理等專業設置及專業間協調配合,在打好堅實理論基礎同時,尤其強調普通物理實驗和專業性實驗,建立開放型實驗室,讓學生自己動手維護和修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既要會做實驗還要會設計實驗。專業課老師要搞科學研究,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技能,走教學、研究、生產三結合道路,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科技人才。要注重校圖書館建設,圖書館的藏書量標誌一所大學的學風和實力,是師生營養知識的寶庫。據了解,我校畢業生普遍受到大學、研究所和企事業單位好評,很多成為專業技術骨幹。有位大學教授曾對我們老師說:「很感謝你們考來我們學校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是好學生。」我們老師說:「是我們按王大珩校長的辦學套路培養出的學生,這得感謝王校長。」

功勳卓著、平凡質樸

自1978年任校長,1984年和1995年當時的機械工業部連續聘為我校的名譽校長。三十多年來,老校長身兼多項重要職務,不管工作怎樣繁忙,逢請必到,即使路過也要到學校來聽一聽看一看,和老師學生見見面。1982年7月,老校長剛從北京來到長春,第二天就安排與在長春生產實習的七九級學生開座談會,其中有位女學生用英語彙報,王校長聽了非常高興,勉勵學生都要高標準要求自己。1983年7月,老校長家在長春沒有搬進北京,自己單身住在北京友誼賓館,應在京做畢業論文的七九級學生要求,在賓館樓外找個有台階的地方,用了一上午時間和師生會面交談。後來知道賓館不能隨便進入,樓內會議室是給首長和外賓用的,只好選擇在樓外。老校長每次來校都帶來科學技術的最前沿信息,每次講話中都有中國科學發展前沿內容。如在1995年9月來校講話中包括講述信息高速公路現狀與發展前景的內容。1998年4月有關學校學科規劃徵求老校長意見,老校長立即表示「我去!」當時老校長夫人顧教授說:「4月份哈爾濱停暖氣,太冷。能否下個月去?」老校長立即說:「我是校長,我得馬上去!」隨即往天津打電話聯繫母國光院士,母國光院士願意陪同前往。(母國光院士是天津南開大學原校長,長春光機所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曾是王校長的研究生。)來到學校後,安排住學校附近和興路一所賓館,晚上臨進賓館門時,老校長停下腳步問:「為什麼不住學校招待所?」校辦負責人回答說:「因為有母院士。」 老校長才同意住下。離校前校辦打算給兩位院士每人一盒精品人參、一盒鹿茸。經過了解後根本沒敢做出來,也沒敢說,怕惹兩位院士發怒挨批評。老校長經常坐飛機都是坐普通艙,不坐頭等艙。1995年老校長與清華大學同班同學何澤慧院士3去漠河觀看彗星,路過哈爾濱也要到學校走走看看。當時學校接待的同志看兩位院士穿的鞋太單薄,給他們買雙北京厚棉鞋,兩位院士非要給錢不可。臨回北京上飛機前硬把錢塞到接待同志的衣袋裡。2000年9月6日,哈爾濱理工大50周年校慶,85歲高齡的老校長又重返學校。視察校園和實驗室後,接受校報記者採訪時說:「高等學校的教育要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要尊重實踐的需要,要切實做到科學與技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本科教育一定要強調基礎寬厚、理工科也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做到全面發展,適應未來建設需要。」如今老校長的諄諄教導和慈祥面孔記憶猶新深刻難忘。我們的老校長功勳卓著,身處尊位,學高八斗,卻始終保持清廉簡樸,從不用高檔營養品,所得獎金幾乎全部捐出。在和師生相處中,為人謙和,平易近人,行端身正,不圖名利,展現出一心為國為民的科學家平凡質樸的生活本色,這些都將成為我校世世代代繼承的寶貴精神財富。[6]

哈爾濱理工大學師生為失去我們崇敬的老校長而萬分悲痛,我們將化悲痛為力量,銘記王大珩校長要我們有:「獻身的精神,求實的態度,革新的氣質,勤儉的作風,集群的性格,樂觀的情操」的諄諄教導,秉承王大珩校長的「教研並舉,理工結合;多科互用,形成特色;卓育人才,亦能亦德;應迎世紀,面向祖國」的教育思想。繼承王大珩校長科學思想、戰略思維、高尚品格、謙遜作風,早日把哈爾濱理工大學建設成為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

逝世消息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著名光學家,中國近代光學工程的重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傑出的戰略科學家、教育家王大珩先生,因病於2011年7月21日13時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主要論著

王大珩.彩色電視中的色度學問題.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出版,1973 Wang Daheng.Laser application activities in China,Digest of Technical Papers,1980ICL,155

王大珩.中國光學科學技術的若干進展.光學學報,1981,1(1):1~11

王大珩.中國獨立自主地從事國防光學工程的歷史.科學報,1985年9月29日

王大珩等.中國的光學近況,光學學報,1985,5(1):1~10

王大珩.七彩的分光1999,5

大事年表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 出生於日本東京,原籍蘇州。1995年王大珩在首屆何梁何利基金獎頒獎會上

1932-1937年 在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習,獲理學士學位,研究院學習一年。

1937-1938年 任兵工署彈道研究所技術員。

1938-1940年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物理系研究生。

1941-1942年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玻璃製造系研究生。

1942-1948年 任英國昌司玻璃公司研究部研究人員。

1948-1949年 任上海耀華玻璃公司研究室主任。

1949-1951年 任大連大學應用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1-1956年 任中國科學院儀器館館長。

1955年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

1958年-1965年任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現長春理工大學)首任院長;

1956-1967年 任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儀器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1967-1971年 任國防科委第十五研究院副主任。

1971-1977年 任長春光機所革委會副主任。

1978-1983年 任哈爾濱科技大學(現哈爾濱理工大學)校長

1979-1983年 任長春光機所所長。

1981-1992年 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副主任、主任。

1986年 任中國科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91年起為中國科協榮譽委員。

1987年迄今 任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現長春理工大學)名譽院/校長;

1992-迄今 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局高級顧問。

1986-1992年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長、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理事長、北京市科協主席。

199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6年 受聘為哈爾濱理工大學名譽校長。

1999年9月 與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共23人一起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10年2月2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發布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1997——28小行星命名為王大珩星。

2011年7月21日13時02分 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6歲。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999年頒發)

于敏 王大珩 王希季 朱光亞 孫家棟 任新民 吳自良 陳芳允 陳能寬 楊嘉墀 周光召 錢學森 屠守鍔 黃緯祿 程開甲 彭桓武 王淦昌 鄧稼先 趙九章 姚桐斌 錢驥 錢三強 郭永懷

中國科學院院士 · 信息技術科學部

包為民 保錚 陳定昌 陳桂林 陳國良 陳翰馥 陳俊亮 陳星弼 陳星旦 褚君浩 戴汝為 董韞美 干福熹 郭光燦 郭雷 何積豐 侯朝煥 侯洵 懷進鵬 黃宏嘉 黃琳 黃民強 黃緯祿 簡水生 匡定波 雷嘯霖 李啟虎 李未 李衍達 梁思禮 林惠民 林為干 林尊琪 劉國治 劉盛綱 劉頌豪 劉永坦 陸汝鈐 陸元九 母國光 彭堃墀 秦國剛 闕端麟 沈緒榜 宋健 孫鍾秀 王大珩 王家騏 王啟明 王守覺 王守武 王圩 王陽元 王育竹 王越 王占國 王之江 吳德馨 吳宏鑫 吳培亨 吳一戎 夏建白 夏培肅 許寧生 薛永祺 楊芙清 姚建銓 張鈸 張景中 張嗣瀛 張效祥 張煦 鄭耀宗 鄭有炓 周炳琨 周巢塵 周興銘 朱中梁

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

1994年 陳俊亮 陳力為 何德全 胡啟恆 蔣新松 金國藩 金怡濂 李德仁 李同保 劉先林 劉永坦 羅沛霖 倪光南 宋健 蘇君紅 汪成為 王大珩 王選 王越 韋鈺 張直中 周仲義 朱高峰 1995年 陳德仁 陳敬熊 范滇元 高鼎三 龔惠興 郭桂蓉 黃尚廉 侯德原 姜文漢 李國傑 李三立 梁春廣 林永年 陸建勛 毛二可 沈昌祥 孫俊人 孫優賢 孫玉 王小謨 魏子卿 吳澄 吳佑壽 吳祖塏 徐元森 許國志 許居衍 薛鳴球 葉尚福 葉銘漢 俞大光 張履謙 張鍾華 趙梓森 周炯盤 莊松林 1997年 蔡鶴皋 蔡吉人 陳火旺 陳太一 顧冠群 胡光鎮 李樂民 梁駿吾 林祥棣 凌永順 劉玠 牛憨笨 潘雲鶴 童鎧 童志鵬 王任享 楊士中 張光義 趙伊君 1999年 陳良惠 封錫盛 高潔 姜景山 李德毅 李幼平 劉尚合 盧錫城 潘君驊 孫家廣 魏正耀 鄔賀銓 張明高 張錫祥 鄭南寧 鐘山 周立偉 2001年 賁德 陳左寧 方家熊 宮先儀 何新貴 李伯虎 孫忠良 許祖彥 王子才 姚駿恩 張乃通 2003年 柴天佑 龔知本 馬遠良 王天然 鄔江興 葉聲華 周壽桓 2005年 陳鯨 戴浩 方濱興 黃培康 劉韻潔 2007年 徐揚生 張堯學 2009年 鄧中翰 吳曼青 於全 2011年 陳志傑 段寶岩 高文 李天初 呂躍廣 吾守爾·斯拉木

相關視頻

王大珩:畢生致力中國光學事業發展 201812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