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之玺是云南钢铁厂创建者之一;制订解放初鞍山钢铁公司复工计划并参加组织实施[1];参加建国初期鞍钢扩建设计的审查;推行技术管理,组织制订我国第一套钢铁产品标准和全国统一的钢铁生产操作要点;组织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试验成功;参加筹建中国金属学会,开拓学会国内外学术交流。王之玺对钢铁工业生产建设、技术改造、长远技术发展规划等方面提出过重要建议。

目录

人物生平

王之玺,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192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县立第一小学。

1924年毕业于保定第六中学,随即考入北洋大学预科。

1929年暑假,他随地质教授冯景兰到龙烟铁矿考察,在冯的熏陶下,对发展中国钢铁工业产生了浓厚兴趣。

1931年毕业于北洋工学院(今天津大学)矿冶工程系,获学士学位。

1931年7月,王之玺由学校介绍到东北矿务局的复州湾煤矿工作,两个月后发生“九·一八”事变,11月,日军接管了煤矿,他借口回家探亲,于年底前回到河北故乡。

1932年初,经同学介绍到汉口六河沟铁厂工作,实现了从事钢铁工业的夙愿。经半年多工作学习,被提升为工程师。当时铁厂生铁成本高,企业亏损。他怀着“钢铁救国”的信念,为进一步深造,于1934年8月赴英国雪菲尔德大学钢铁冶金系学习,主要进修与钢铁专业有关的课程,一年后即进行“钢表面硬化”的研究工作;假期中则到维克斯特钢厂和匹赤头皂普钢厂实习炼钢和钢材加工,为提高自己的钢铁冶金理论基础和钢铁生产技术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36年秋他学成回国,随即应上海新和兴钢铁公司(上钢三厂前身)总经理王尔绹之聘,赴沪工作,任副厂长。

当时,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筹建中央钢铁厂。王之玺于1937年初离沪参加该厂筹备委员会工作,任矿冶专门委员。同年5月,在参加审查德国提出的初步设计后,参加技术代表团,在严恩棫的率领下赴德商谈技术设计。谈判结束后,他到德国克虏伯公司宝伯克炼钢厂实习倾动式平炉炼钢和特钢厂平炉、电炉双联炼钢技术。

1938年初,抗战声急,王之玺、严恩械、靳树梁、刘刚四人申请提前回国参加抗战。同年4月返抵武汉。当时中央钢铁厂已被迫停建。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也已迁到武汉,并与兵工署联合组成钢铁厂迁建委员会,拟拆迁汉阳铁厂和大冶铁厂有关设备到四川重建。他当即被派参加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工作,参与解决拆迁中的技术问题。由于考虑到运输能力有限、后方资源和建厂条件较差的情况,在严恩械的建议下,决定改拆六河沟铁厂的100吨高炉,选拆汉阳铁厂30吨平炉部分关键设备和除初轧外的全部轧钢设备,以及机修和耐火材料等设备。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选定设备大部分及时运到重庆,为大渡口建厂创造了条件。1938年秋,王之玺与迁建人员一起撤至重庆,参加大渡口钢铁厂建厂规划的制订工作和炼钢厂的设计工作。

1938年,资源委员会决定筹建云南钢铁厂。12月,王之玺被调往昆明参加该厂的筹建工作。1940年秋,建厂工作暂停,他于11月被派往陕、甘地区会同地质人员进行煤铁资源调查工作。1941年9月,他又被调回昆明,继续参加云南钢铁厂的建设工作。

1944年初,资源委员会组织高级技术人员代表团赴美考察。他被派考察钢铁工业,先在纽约华盛顿搜集美国各钢铁厂设备、规模以及美国钢铁协会战时钢铁质量标准等资料,而后到匹兹堡琼斯洛夫林钢铁公司所属的两个钢铁厂参观学习。在此期间,由王宠佑介绍,他被接纳为美国矿冶学会正式会员。

1945年初回国后,他被借调到战时生产局任材料处副处长,协助美国钢铁代表团工作,一直到抗战胜利。

1945年12月他被派参加资源委员会组织的考察团到海南岛调查榆林、石碌两铁矿和东方水电站。1946年3月他被任命为资源委员会钢铁组副组长,负责钢铁工业全面工作。

同年冬,王之玺随资源委员会钱昌照主任赴华北东北等地视察。回南京后被任命为鞍山钢铁公司协理(即副经理)。1947年4月赴鞍山就任,主管技术与业务方面的工作。

鞍山解放时,大部分技术人员离鞍,他同五位协理和二十几位青年技术人员未走。解放后到安东(即今丹东)学习了几个月。1948年9月调往哈尔滨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工作。同年11月,沈阳解放。12月他调回鞍山,参加鞍钢恢复生产工作。

1949年8月,王之玺当选为东北区人民代表,并被任命为东北人民政府候补委员。

1950年初,鞍钢恢复生产后,他调到沈阳东北工业部工作,评为一级工程师,兼任计划处副处长,参与东北工业的恢复与发展工作,并继续参与鞍钢生产计划安排和扩建计划的审查等工作。

1952年冬,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撤销,他调到北京中央重工业部工作,任生产技术司副司长。1956年6月冶金工业部成立,他先后任技术司副司长、钢铁司副司长、科技办公室副主任等职[2]

王之玺曾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二、第三届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并任技术科学部常务委员、冶金组组长。他曾先后被选为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常务副秘书长(1979—1984)、副理事长、荣誉会员。1984年离休。离休后任冶金工业部咨询委员会委员,并应聘为东北工学院名誉教授、武汉钢铁学院顾问。

视频

王之玺 相关视频

历史回放70年代初的鞍山钢铁公司,火红得很
武汉钢铁学院选74相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