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牛油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牛油果学名Persea americana Mill 鳄梨),中文学名鳄梨,落叶乔木,高10-15米,胸径达1-1.5米;树冠开展,分枝多而密,茎枝粗壮,多节瘤,常有弯曲现象;树皮厚,不规则开裂,具乳汁。叶长圆形,先端圆或钝,基部圆或钝,幼时上面被锈色柔毛,后两面均无毛,中脉在上面呈凹槽,下面浑圆且十分凸起,侧脉30对以上,相互平行,两面稍凸起,网脉细;叶柄圆形。花梗被锈色柔毛;花萼裂片披针形,外面被毛;花有香甜味,花冠裂片卵形,全缘。浆果球形,直径3-4厘米,可食,味如柿子;种子卵圆形,黄褐色,具光泽,疤痕侧生,长圆形。花期6月,果期10月。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耐阴植物。高约10米,树皮灰绿色 ,纵裂。叶互生,长椭圆形、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长8-20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极尖,基部楔形、极尖至近圆形,革质,上面绿色,下面通常稍苍白色,幼时上面疏被下面极密被黄褐色短柔毛,老时上面变无毛下面疏被微柔毛,羽状脉,中脉在上面下部凹陷上部平坦,下面明显凸出,侧脉每边5-7条,上面微隆起,下面却十分凸出,横脉及细脉在上面明显下面凸出;叶柄长2-5厘米,腹面略具沟槽,略被短柔毛。聚伞状圆锥花序长8-14厘米,多数生于小枝的下部。、具梗,总梗长4.5-7厘米,与各级序轴被黄褐色短柔毛;苞片及小苞片线形,长约2毫米,密被黄褐色短柔毛。花淡绿带黄色,长5-6毫米,花梗长达6毫米,密被黄褐色短柔毛。花被两面密被黄褐色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裂片6,长圆形,长4-5毫米, 先端钝,外轮3枚略小,均花后增厚而早落。能育雄蕊9,长约4毫米,花丝丝状,扁平,密被疏柔毛,花药长圆形,先端钝,4室,第一、二轮雄蕊花丝无腺体,花药药室内向,第三轮雄蕊花丝基部有一对扁平橙色卵形腺体,花药药室外向。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箭头状心形,长约0.6毫米,无毛,具柄,柄长约1.4毫米,被疏柔毛。

子房卵球形,长约1.5毫米,密被疏柔毛,花柱长2.5毫米,密被疏柔毛,柱头略增大,盘状。果大,通常梨形,有时卵形或球形,长8-18厘米,黄绿色或红棕色,外果皮木栓质,中果皮肉质,可食。花期2-3月,果期 8-9月。

生长习性

鳄梨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仅个别品种可忍受短期0度低温。在世界上40°S~40°N有栽培,适宜年均温度20~25℃,抗寒力因品种不同而异(墨西哥系的耐寒性比较强,危地马拉系和西印度系的耐寒性较弱),抗寒品种可耐-6℃低温,抗寒力低的品种遇0℃低温则干枯。

需要年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根浅,枝条脆弱,不能耐强风,大风影响可导致减产,对土壤适应性较强。

地理分布

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后在加利福尼亚州被普遍种植,因此加利福尼亚州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牛油果生产地。在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种植,但以美国南部、危地马拉、墨西哥及古巴栽培最多,并形成了墨西哥系(M)、危地马拉系(G)、西印度系(W)三大种群。 中国的广东广州汕头)、海南海口)、福建福州漳州)、广西南宁)、台湾云南西双版纳)及四川西昌)等地都有少量栽培。

栽培技术

每年常规应用氮肥4次以上,通常是撤施,或是经由灌溉系统施。成年树幼果期施有机肥每株50公斤,复合肥50克,采收后再施一次,数量加倍。

当叶片分析指明磷、钾含量低时施用磷、钾肥。在某些类型土壤上,可以通过施用含锌的肥料或叶面喷施锌。当春天新叶开展时喷施最有效。当作物生长在钙质土或氧含量低的土壤上,最有效的方法是将螫合铁溶液注入根区。

当某些土壤和灌溉水中有氮时,用氮量应降低;当树上很少见到有新叶生长并且叶色灰白,或结果多时,则要增施氮肥[1]

病虫防治

鳄梨炭疽病

炭疽病是鳄梨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成熟果实,也可侵染叶片、嫩枝、花及幼果;引起落果及果实腐烂,缩短货架期。

一般果实成熟后发病,果熟前病斑直径不超过5mm,圆形,轻微凹陷,棕色或黑色。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很快,凹陷明显,病斑中心出现辐射状开裂;最终病斑连片,出现粉红色分生孢子堆。随着果实逐渐成熟,病原菌能侵入果肉,造成黑绿色干腐。

防治方法:清除果园内发病枝条,剪除病叶,消除传染源。采后尽早进行低温预处理和低温贮藏。几乎所有鳄梨品种对该病原菌都敏感。防治的关键是尽量减少其他果实病害发生(尤其是尾孢斑点病)及避免果实运输中的机械损伤。

鳄梨疮痂病

受害果实初期产生轻微的圆形褐色疤状突起,后变褐色至浅紫色;果实成熟后,病斑联合,中心凹陷,果皮粗糙。该病害侵染果实后不影响其风味品质,但外观质量严重下降。在幼果期,如遇阴冷、潮湿天气,该病害发生严重。还可为害叶片,受害叶片出现棕色斑点,叶片皱缩;病斑进一步发展呈星形,中心穿孔。叶片受害经常发生于树冠顶部,且病斑多在叶背纹理内,病斑小,离散不连续,不易观察。叶柄和小枝病斑卵圆形,容易和介壳虫造成的斑点混淆。不同品种对该病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

防治方法:剪除发病枝条以减少病原物。喷洒波尔多液或其他铜制剂。

鳄梨尾孢斑点病

可为害叶片、茎干和果实。侵染果实,在其表面形成枯斑或导致表皮开裂,裂缝可引起炭疽菌侵染。侵染叶片时,首先在叶面出现2~5 mm的枯斑,初褐色,后变为紫色,斑点扩展到叶片两面,形状不规则;严重时,枯斑连合形成较大枯斑。

防治方法:采用化学防治,喷施铜制剂和嘧菌脂于枝条和果实。

鳄梨小穴壳果腐病

采摘前,感病果实症状不明显,病斑小而浅。在果实采收软化后熟过程中症状变明显。初期果皮出现小而不规则的褐色至红色病斑,由于病菌侵入维管束,剥开果皮可以看到果肉出现褐色条纹;随后果蒂部出现紫褐色不规则形病斑。随着果实后熟,表皮病斑逐渐变长变黑并凹陷。果实皱缩,褐色果皮覆盖一层灰褐色的菌丝体和孢子,果实腐烂,流出褐色果肉和汁液,散发难闻气味。

防治方法:剪除病死枝梢,清除枯木和病果。选择晴朗天气采果。加强果树营养,减少其他病害发生。

鳄梨蒂腐病

果蒂首先感病,果实蒂部周围出现轻微枯萎;随果实成熟,病菌侵入果实,围绕果蒂出现明显的黑色腐烂,病健部分界明显。并逐渐扩展至整个果实表面,病菌侵入果肉,引起组织变色,降解,散发难闻气味,从而降低果实品质。

防治方法:病原菌可以存活在寄主病残体上。所以要及时清除传染源,避免园区内病残体积累。在果园较低部位浇水,可预防病菌向高处果实移动。消除水分胁迫可减少侵染。在树下覆盖薄膜或杂草等可促使病残体加速分解。另外,阴雨天勿采收。

鳄梨疫霉果腐病

在采前和采后疫霉均可引起果实腐烂,还可导致茎干溃疡和腐烂。感病果实常在近蒂部出现黑色圆形病斑,病菌可侵入果肉。

防治方法:剪除发病的枯枝、茎干;清理果园,清除落果、病果,防止病原再侵染。植株下覆盖厚的覆盖物,抑制土壤中病菌扩散为害。

鳄梨煤烟病

果实、叶片和茎干表面覆盖大量黑色煤烟状菌丝和孢子,并生长在蜡蚧和粉虱分泌的蜜露上。

防治方法:关键在于控制害虫,减少蜜露产生。较好的方法是应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鳄梨果实为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含多种维生素、丰富的脂肪酸和蛋白质,钠、钾、镁、钙等含量也高,营养价值与奶油相当,有"森林奶油"的美誉。除作生果食用外也可作菜肴和罐头。

鳄梨还富含钾、叶酸以及丰富的维生素B6,也含有多种矿质元素(钾、钙、铁、镁、磷、钠、锌、铜、锰、硒等)、食用植物纤维。每100克生鳄梨中,水分占74.3%,含蛋白质2克、脂肪15.3克和碳水化合物7.4克,能提供673.9千焦的热量,是一种高能低糖水果。

鳄梨脂肪含量很高,其含有大量的酶,有健胃清肠的作用,并具有降低胆固醇血脂,保护心血管和肝脏系统等重要生理功能[2]

2419-140312110RGW.jpg

使用价值

果仁含脂肪油,为非干性油,有温和的香气,比重0.9132,皂化值192.6,碘值94.4,非皂化物1.6%,供食用、医药和化妆工业用。

观赏价值

由于其树属于常绿乔木,因而常被用作生态绿化树种,具有很高的园林种植价值。

相关视频

不可思议 牛油果三吃

怎么牛油果那么难吃, 原来方法一直错了

炸破脑壳 创意新鲜牛油果沙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