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父亲和锄头(张兰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父亲和锄头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父亲和锄头》中国当代作家张兰洲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父亲和锄头

每每提及我的父亲,我总是感动倍至。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与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家中的那把锄头也顺理成章地成了父亲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乡愁

父亲常常告诉我:“咱庄稼人与农具更亲密,犹如常年累月陪伴自己的一位知己!”

父亲出生于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五日,兄妹八人,他排行第一!作为家中长子,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艰巨。由于家庭经济原因,父亲完小未毕业就回到家里。在当时那年月,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只有种好地,才能多打粮食。多打了粮食,也才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这是爷爷从小就给父亲灌输的道理。在我儿时的印象中,父亲总是早出晚归肩膀上扛着他那把锄头勤耕早作、日暮收工,他那骨瘦的背影,早已定格成一幅唯美撼人的乡土画卷时时萦绕孩儿心里!

记忆追溯到四十年前,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但是父亲每天担锄头出工收工的时间我也心知肚明。为了养家糊口,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时常听见父亲在我耳边念叨:“人勤地不懒!咱农民种点地打点粮食本身就不容易,种庄稼偷懒的事情咱坚决不能干!”父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天早上鸡鸣五更,父亲就早早穿衣起床。简单洗罢脸,便扛起锄头出了村子。

村外马路上行人寥寥无几,呼呼风声中不时萦绕着鸟叫虫鸣。父亲扛着锄头迈着铿锵有力的步子,嘴里还不时哼起家乡调小曲。功夫不大,父亲便来到地头。父亲站在田陇间放下肩上的锄头,便“唿唿喇喇”锄了起来。每锄一下,父亲都认真仔细,生怕锄头刀面伤到庄稼。若是遇到茂密丛生的杂草,父亲手中的锄头便起了劲头,总会连根拔起,把它剔除得一干二净!这些成片成片的杂草酷似人嘴巴上长满的胡须,只有把它剔除干净,庄稼才能生成得更茁壮更旺盛!父亲还说:“锄头是杂草的克星,凡是有杂草生长的地方,锄头所经之处必将其铲除干净!”

每年春天谷雨前后,父亲和母亲都会用锄头去北地种瓜点豆。一场绵绵春雨过后,干渴的大地被滋润得墒情犹佳。父亲赶紧骑车去镇种子站把豆种、棉种、西瓜种子、尖椒种子买回家,第二天早饭后,父亲和母亲带上锄头和这些种子去北地点种。“趁着好墒情咱们抓紧点种,以免错过最佳播种期!”父亲对母亲说道。

夏天里,父亲和母亲总会扛上锄头去北地给棉花、尖椒等松土锄草。松土犹如给土地来了一次全身的按摩,锄草更是铲除异已排除生产障碍。松土锄草无论对土地和庄稼来说,都是一件有利无害的事情!这期间,锄头还是功不可没的!

秋天里,北地的玉米又成片成片地长成。每每此时,父亲和母亲总会扛上锄头去玉米地里锄去杂草,给玉米提供更好生存保障!父母站在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密不透风,汗水湿透衣背也洇湿锄把。但是,父母看到成片成片的杂草躺满脚下,脸上便不知不觉溢满笑容……

平时遇到阴天下雨不能下地的时候,父亲也没有闲着,在家屋檐下又磨起了生锈的锄头!父亲常说:“有备无患!过去打仗讲究备战,如今种地也是一样!只有提前磨好了锄头,到下地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勤劳善农的父亲守望着脚下这片黄土地辛勤耕耘着,用手中这把锄头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春秋![1]

作者简介

张兰洲,笔名张思清,河南内黄人,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