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爱德华·麦克道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爱德华·麦克道尔

麦克道尔自幼学钢琴(Edward Alexander MacDowell,1860年12月18日-1908年1月23日)。曾拜卡雷尼奥为师,1877年入巴黎音乐学院,1878年又到德国法兰克福音乐学院学习,师从海曼学钢琴、拉夫学作曲。1881年起在达姆施塔特法兰克福两地教授钢琴。1882年拜李斯特为师,经李斯特扶持,出版了《第一钢琴协奏曲》。1888年回国后,一面私人教学,一面从事创作。1890年《第二钢琴协奏曲》在纽约首演而引起轰动,1896~190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主任。麦克道尔是第一个在国外取得声望的美国作曲家。他的音乐基本上是19世纪欧洲(主要是德国)浪漫主义风格,但有他自己的抒情气质。[1]

简介

麦克道尔的早期作品受到李斯特的影响显著,主要体现在其炫技性钢琴曲和交响诗的创作上。回国后,他开始在音乐中采用印第安音乐元素,以突出民族风格。麦克道威尔的作品旋律优美,富于描绘性,其钢琴小品尤其受人喜爱,被誉为19世纪最重要的美国作曲家。

作品介绍

麦克道尔共作有两首钢琴协奏曲,第一号A小调,OP.15作于1880-1881年;第二号D小调,OP.23,作于1884-1885年。两首中,以第二号为著名。这首第二号形式自由,有狂想曲风格,作于威斯巴登,1889年3月在纽约,由麦克道尔自己主奏钢琴,汤姆森指挥,汤姆森乐团协奏。共3个乐章:1.平静的很缓板,D小调,在平静的开头乐句之后,主奏乐句,极似格里格《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主旋律。主奏钢琴在细碎音伴奏下奏第一主题,单簧管与大提琴的弱奏来显示第二主题。这个第二主题被第一、第二小提琴以二度音程运动为主体的16分音符音形支持,钢琴加入后,16分音符的装饰句变成32分音符的运动,增加了紧张度。发展部主奏以开头时的同样方式开始,以第一主题为素材,表现华彩时,乐队以单簧管为前导徐徐介入,把主题转调和装饰发展。到高潮时齐奏同一主题,钢琴作华彩,然后进入简略的再现部,钢琴在毫无装饰之下,以和弦方式在D大调上再现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在高音域弦乐上出现,钢琴以平静地回忆第一主题而通向结束。2.游戏似的急板,钢琴频频用高音域追求轻快的谐谑风格,大致采用回旋曲形式。在短小的引子之后,钢琴显示轻巧的主题,而紧接着4把圆号显示的主题与钢琴上变得有力的主题交互出现。3.序奏为最缓板,D小调,低音弦乐以最弱奏。钢琴与木管以将出现的主题动机作应答。主部为极快的快板,D大调,单簧管以最弱奏奏出主题,钢琴以上行音阶加入,有力地以和谐方式表现。铜管接过后,钢琴挤进轻快的插句,乐队以D小调强奏圆舞曲型主题促进兴奋,钢琴缠绕着这个主题。之后,钢琴在高音域奏出主要主题开始发展,出现过的素材重现。速度减弱后,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片断出现在圆号,第二主题出现在大提琴。钢琴继承后予以发展。速度转快,第一主题在铜管上再现,形成华丽的终结部,兴奋地结束。

而钢琴曲中最著名的就是《森林素描》。这套《森林素描》,OP.51,作于1896年,移居纽约之前。回到美国后,多少感染到美洲印第安的民间色彩,但仍是格里格的小品风格。这套素描共10曲:1.野玫瑰(To a Wild rose),A大调,指定为“优美而单纯地”。2.鬼火(Will O' the Wisp),升F小调,“轻快、幻想地”。3.旧游之地(At an old travelling Place),降A大调,“略带古典美,富于感情地”。4.秋天里(In auturnn),升F小调,“轻快、活泼、洋溢着无限欢喜”。5.从印第安小屋(From an Indian Iodge),“强烈地”、“叹息地”。6.睡莲(To a Water-lily),升F大调,“像梦中摇摆似的节奏”。7.莱穆斯的故事(From uncle Remus),“幽默愉快地”,《莱穆斯》是一本童话故事集。8.荒芜的农园(A Dvserted farm),升F小调。“用深厚的感情”。9.牧场小河(By a meadow brook),降A大调,“优美、快乐地”。10.日暮絮语(Told at Sunset),F小调,“带有感伤地”。

作品年表

第一钢琴协奏曲》(1882)

第二钢琴协奏曲》(1890)

钢琴奏鸣曲《悲剧》(1892)

第二印第安组曲》(1895)

钢琴奏鸣曲《英雄》(1895)

森林素描》(1896)

》(1898)

钢琴奏鸣曲《挪威》(1899)

钢琴奏鸣曲《凯尔特人》(1900)

炉边的故事》(1902)

新英格兰田园曲》(1902)

参考文献

  1. 麦克道威尔. [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