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灵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共九卷,八十一篇,《素问》《灵枢》均出自《黄帝内经》,在针灸学上有绝对权威[1]

《黄帝内经》撰成之初,在战国时代可能为《黄帝脉书》、《扁鹊脉书》等20余种单行本,西汉后期,刘向刘歆父子校书[2],始由李柱国等校定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到东汉班固撰《汉书》时,这些医籍的传本仍被完整保存,而载于《汉书.艺文志》。东汉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魏末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汉书.艺文志》的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即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素问》、《九卷》或《针经》两书,而且“亦有所记亡失”。  

主要理论

《灵枢》是中医经络学针灸学及其临床的理论渊源[3]

灵枢.刺节真邪》论道:“用针者,必先查其经络之虚实。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解结”之法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功效[4]。论致病邪气,不外乎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外因方面以六淫为主,内因以七情为主,不内外因主要指房室伤、金刃伤、烫火伤、虫兽伤以及中毒等。致病因素侵袭机体,导致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经络失衡,气血失常,或津液代谢失常,会出现机体各种“结”的病证与特征,表现为或瘀滞,或阻逆,或寒凝,或留浊,或各种痹证等,尤其位于经络循行脉线上表现更为明显,即相应的经络出现经络信息反应,如在体表局部经络解剖定位的腧穴淫痒、酸楚、麻木、过敏压痛、隐疹、皮丘、皮下结节、异常色泽等变异现象,有的虽然“结”症轻微或看不到,实质上是存在“潜在经络病机”的结果,故可以认为无病不成“结”。

因此,“解结”是针灸临床的一种指导思想与诊治方法,“能知解结”者,则可以把握与提高临床疗效的方向,即“契绍于门户”。临床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经络穴位诊法,明确腧穴处的皮下组织有无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温度的变异等“结”的反应现象,及有关穴位邻近或远端有无明显的结节、条索状物等阳性反应征,以此进行经络辨病辨证,运用“解结”法整体论治。

内经》中论述的审、切、循、扪、按、刺、灸等均可认为是“解结”思想的运用大法。故所谓“解结”,即解除疾病证候之结,通调经络阴阳,其思想正合《灵枢.经脉》所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贡献

黄帝内经灵枢》一书是中医学主要理论的基础之一[5]。全书运用阴阳五行以及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阐述了脏象、经络、病机、诊法、治则等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对经脉腧穴、针刺及营卫气血等,均有独特的发挥和系统精详的论述。

视频

灵枢相关视频

灵枢第一课
黄帝内经第45集:灵枢 百病始生(1)

参考文献

  1. 针灸一道最尚《灵枢》,豆丁网
  2. 西汉后期文化巨子——刘向、刘歆,道客巴巴,2017-3-24
  3. 《黄帝内经·灵枢》难读懂?因为作者就是守秘的!,360个人图书馆,2018-04-10
  4. 灵枢的针灸治病,文学360 , 2019-3-26
  5. 《黄帝内经》简介,中医世家, 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