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灌腸 (北京小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灌腸 (北京小吃)
圖片來自小吃234

灌肠[1] [2],(汉语拼音 guàn cháng)是一种北京特有的风味小吃

簡介

早在明朝刘若愚所著《明宫史》中就有灌肠的记载,是一種老北京特有的傳統風味小吃,屬於京菜系

清朝光绪年间,福兴居的灌肠在京城小有名气,福兴居的掌柜被称为为"灌肠普",传说其制作的灌肠为慈禧太后所喜,對這兒的灌腸讚賞有加,後來還欽定為貢品,只是福興居一時的名聲慢慢的也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聽老輩人說那是因為隆福寺發生一場大火,整個都沒了,改名豐年灌腸,現在也是不溫不火。

灌腸是北京市古老獨特的傳統小吃,北京人愛吃的小吃,也是一種大眾街頭小吃。

說到老北京的灌肠哪家強,一般口碑除了福兴居之外,有幾家老字號:

  • 隆福寺街上的老字號,開店50多年,店面小,但是很乾凈。灌腸的原料是用白薯粉,經特別熬制的油炸過後,外焦里嫩,可以在這裡嘗到地道的灌腸美味。
  • 长安街聚仙居的最好。
  • 北京炸灌腸最悠久、最地道的店鋪當屬合義齋了,曾經在後門橋的合義齋因為市政改造等原因搬到了護國寺大街,喜歡炸灌腸的小夥伴們可以去嘗嘗。

最初的灌肠是用大肠灌製进淀粉、碎肉制成的,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灌肠的制作工艺发生了变化,改用淀粉加上红麯和香料灌在猪小肠中成型,而现在超市中能够买到的灌肠则把红曲和小肠都省去了,仅仅是用绿豆淀粉加香料灌制成型的一个长长的淀粉肠。

灌肠讲究用猪大肠中练出的油炸製,因此正宗的炸灌肠闻起来总有一股猪大肠的特殊味道,但现在人们出于健康的考虑已经很少用猪大肠炸製的油来炸灌肠。

炸灌腸做法

1、大蒜去皮洗凈,搗成蒜泥,加鹽、涼白開水調均,鹽水蒜汁就製 作好了;

2、刀兩面沾些水,先把成型的灌腸切成片備用,(切灌腸最地道的切法),必須要一面後一點,一面薄一些,這樣煎出來的灌腸更脆更好吃。

3、平底不粘鍋裏放入油,中低火把灌腸片煸煎至兩面金黃(冒泡变脆),即取出盛入盤中,浇上之前製好的汁蘸時即可(也可以澆到炸好的灌腸上面)。

營養價值

  • 豬大腸性寒,味甘;有潤腸,去下焦風熱,止小便數的作用,有潤燥、補虛、止渴止血之功效。
  • 可用于治療虛弱口渴、脫肛、痔瘡、便血、便秘等症。

參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