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曲 | |
---|---|
圖片來源 | https://www.zhongyao360.com/yingyangjiazhi/18102051.html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紅曲 漢語拼音:Hónɡ Qū |
紅曲,中藥名。為麴黴科真菌紅麴黴MonascuspurpureusWent.的菌絲體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紅曲米。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之功效。常用於飲食積滯,脘腹脹滿,赤白下痢,產後惡露不盡,跌打損傷。[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紅曲
拼音名:Hónɡ Qū
英文名:Red rice
別名:赤曲、丹曲、紅米、福曲、紅大米、紅槽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nascus purpureus Went.
出處
出自《飲膳正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麴黴科真菌紅麴黴的菌絲體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紅曲米。
原形態
菌絲體大量分枝,初期無色,漸變為紅色,老後紫紅色;菌絲有橫隔,多核,含橙紅色顆粒。成熟時在分枝的頂端產生單個或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褐色,(6-9)μm×(7-10)μm。在另外菌絲頂端還產生橙紅色單個球形子囊殼(閉囊殼);閉囊殼橙紅色,近球形,直徑25-75μm,內含多個子囊。子囊球形,含8個子囊孢子,成熟後子囊壁消失。子囊孢子卵形或近球形,光滑,透明,無色或淡紅色,(5.5-6)μm×(3.5-5)μm。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此菌在自然界多存在於乳製品中,亦可用粳米作培養基進行人工培養,使之成紅曲米。
性狀
性狀鑑別
紅曲呈長卵形、類橢圓柱形或不規則形,略扁,長5-8mm,寬2-3.5mm,厚1.5-3mm。表面紫紅色或棕紅色,凹凸不平,有的具淺縱、橫紋理。質脆,易沿橫紋理斷開,斷面平齊,邊緣紅色至暗紅色,中部略凹,白色至淺紅色。氣特異,味淡、微甘,以紅透質酥、陳久為佳。
顯微鑑別
粉末特徵:淡紅色。菌絲有隔、多核,有分枝,紫紅色。枝端可見單個或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球形、橢圓形或梨形,褐色,(9-11)μm×(6-9)μm。枝端還可見單個類球形的橙紅色子囊殼(閉囊殼),內有多數子囊,子囊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卵圓形或近球形,光滑,無色或淡紅色,(5-6.5)μm×(3。5-5)μm。
藥理作用
紅曲發酵後可分離到輔酶Q10,輔酶Q10又名癸烯醌,是細胞代謝及細胞呼吸的激活劑,能改善線粒體呼吸功能,促進氧化磷酸化反應。它本身又是細胞自身產生的天然氧化劑,能抑制線粒體的過氧化,有保護生物膜結構完整性的功能。對免疫有非特異的增強作用,能提高吞噬細胞的吞噬率,增加抗體的產生,改善T細胞功能。
炮製
- 1.篩淨灰屑,揀去雜質。
- 2.紅曲炭:將淨紅曲微炒,使外部呈黑色,內部呈老黃色為度,噴淋清水,冷卻。
性味
甘;溫;無毒
歸經
肝;脾;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健脾消食。主飲食積滯;脘腹脹滿;赤白下痢;產後惡露不盡;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
脾陰不足及無食積瘀滯者慎用。
- 1.《本草經疏》:無積滯者勿用,又善破血,無瘀血者禁使。
- 2.《本草從新》:忌同神曲,脾陰虛胃火盛者勿用。能損胎。
各家論述
- 1.《飲膳正要》:健脾,益氣,溫中。
- 2.《本草衍義補遺》:活血消食,健脾暖胃,赤白痢下水谷。
3.《綱目》:治女人血氣痛及產後惡血不盡,擂酒飲之良。
- 4.《本草備要》:入營而破血,燥胃消食,活血和血。治赤白下痢,跌打損傷。
- 5.《醫林纂要》:解生冷物毒。
- 6.《本草經疏》:紅曲,消食健脾胃與神曲相同,而活血和傷,惟紅曲為能,故治血痢尤為要藥。得降香、通草、鯪鯉甲、沒藥,治上部內傷,胸膈作痛,或怒傷吐血,和童便服有效;同黃連、白扁豆、蓮肉、黃芩、白芍、升麻、干葛、烏梅、甘草、滑石、橘紅治滯下;同續斷、番降香、延胡索、當歸、通草、紅花、牛膝、沒藥、乳香治內傷瘀血作痛;同澤蘭、牛膝、地黃、續斷、蒲黃、赤芍藥治產後惡露不盡腹中痛。
- 7.《本草求原》:粳米飯加酒麴窨造,變為真紅,能走營氣以活血,燥胃消食。凡七情六慾之病於氣以致血澀者,皆宜佐之。故治冷滯赤白痢、跌打損傷、經閉、產後惡血。[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