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汉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绣
图片来自爱汉服

汉绣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地刺绣, 汉绣工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近年来,随著市场化的蓬勃发展,汉绣工艺产品的生存现状却并不理想。

中国十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汉绣杭绣)之一。[1][2][3][4][5]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丝织业代表当时华夏丝织品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屈原在【楚辞·招魂】中亦有对楚地丝织描写:“翡翠珠被,烂齐光些。蒻阿拂壁,罗帐张些;纂组绮缟,结琦璜些。… …翡帏翠帐,饰高堂些”,“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6]

清朝初年由荆州、沙市传至武汉。现主要流行于荆沙、武汉、洪湖一带。 汉绣历史悠久,曾与苏绣、湘绣等齐名。直到民初时,湖北地区无论是生活用品、装饰品还是礼仪用品,汉绣制品随处可见。1915年,“汉绣”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7]

汉绣是长江中游湖北地区刺绣技艺和刺绣作品的统称,是广泛流行于湖北武汉、洪湖、荆沙等地区的民间技艺。作为楚地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历史产物,汉绣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征。其历史源头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曾记载到的“纂组绮缟,结琦璜些”句,便描绘到楚国奢华的丝织景象与楚人喜丝织刺绣的传统。楚绣,即指战国时期楚国境内的刺绣,其精湛的工艺与绝妙的构思设计使之成为历史同期刺绣中的最高水平,也使其成为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文化名片”之一。在1982年湖北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发掘的绣品,其工艺之精湛,纹样构思之新颖让人为之惊叹。在对出土的21件绣品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它所运用的针法(辫子股绣、平绣、钉线绣、环编绣),题材(凤鸟、花卉),色彩(强烈的对比色)都与如今的汉绣有著许多的相似之处。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中,汉绣继承了楚绣中鲜明的文化特征与艺术表现形式,极具楚文化的浪漫主义色彩。

清朝时期随著刺绣行业的迅猛发展,汉绣最初由清咸丰年间的吴文绣兄弟七人开设在武昌地区的吴和源绣庄为发端,而后于宣统年间发展兴盛于汉口地区的刺绣技艺。随著一代代汉绣艺人的不断努力,民国初年以来,汉口的刺绣业逐渐形成规模,汉口的绣花街,武昌的塘角后街、八铺街都因刺绣而闻名于世。这一时期汉绣凭借著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色,多次于国内外刺绣大赛中获奖,刺绣业也逐渐发展成为该地区重要的产业之一。在抗战时期中,汉绣曾一度停产至毁灭,直到战争胜利后,在一众汉绣艺人的共同努力下,汉绣产业逐渐恢复生机,商铺重新开设至12家。至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汉绣被各界人士关注,而以湖北地区武汉、洪湖、荆沙为中心的汉绣产业也逐渐重拾往日辉煌。

咸丰年间,汉口设有织绣局,集中各地绣工绣制官服和各种饰品。清末,在武昌的营坊口、塘角、白沙洲(白沙洲更有“男会驾船,女会绣花”之说)、积玉桥和汉口的黄陂街、大夹街一带,开有许多绣铺,汉口还有一条绣花街。当时的汉绣产品主要分三类:作为用于闺阁陪嫁的生活用品,包括有绣衣、绣枕、门帘、帐沿、绣鞋、头巾、围裙、荷包等。 二是装饰品。有壁挂、中堂、屏风、彩帐、堂彩、龙衣、狮皮、戏装、道具等。其中,汉口的绣花戏衣颇具名气。四〇年代末期,武汉还是全国三大戏剧服装生产基地之一。三是敬神赛会的礼仪用品,包括神袍、袈裟、彩幡等。

工艺特色

汉绣,以楚绣为基础,绣品多由外围层层向内走针,进而铺满绣面。汉绣以一套独特的铺、平、织、间、压、缆、掺、盘、套、垫、锁、扣的针法别于其它名绣。 汉绣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平金夹绣”。施针讲究分层破色、层次分明,对比强烈。汉绣品图案可以枝上生花,花上生叶,叶上还可出枝,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这是“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体现。江陵马山一号墓发掘出的战国中期绣品,进一步证实了汉绣的这种“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美学思想发展。该绣品中“绣线颜色以红、黄、绿、兰等亮色为主,以密集的满绣填充块面,或虚出绣纹轮廓内的局部块面,绣出的珍禽异兽、奇花佳卉富于立体感和虚实感,色彩鲜艳、花纹瑰丽,典雅而富丽”。[8]

汉绣施针果断,讲究“齐针”,即图案边缘须齐整。除基本的“齐针”绣法外,还根据绣品不同的质地和花纹,灵活运用诸如垫针绣、铺针绣、纹针绣、游针绣(类似于乱针法) 、关针绣、润针绣、凸针绣、堆金绣、双面绣等等针法,赋予绣品立体感。[9]

汉绣源起楚绣,楚人尚凤,如今的绣品中,凤鸟与花卉的组合的图案题材仍被继承与发展。同时,汉绣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环境下发展与壮大,绣品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使用,因此汉绣的图案题材除了体现了楚文化的浪漫主义色彩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苏绣、汴绣等绣种不同,复制名画以及描述故事情节的题材在汉绣中并不被采用,主要喜爱自然界中的飞禽瑞兽和花草图案以及带有美好祝愿的文字图案和宗教题材系列的金线人物图案。因此,象征性是汉绣工艺最显著的特征,无论是哪一类的图案题材,在创作中汉绣艺人都是以图案组合的谐音为题材选择的主要原则,绣品上图案纹样往往隐藏著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寄予。

洪湖汉绣

洪湖汉绣以汉绣名艺吴文琇吴氏家传技艺为基础,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成为汉绣承传的大宗。

现况

抗战时期,日军进攻武汉时,烧毁当时汉绣重镇──绣花街,汉绣工艺便日趋凋零,技艺几近失传。[10] 在历经“文革十年浩劫”和现代文化的冲击,汉绣更是濒临灭绝。2008年6月,汉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参考文献

  1. 中国十大名绣,中国传统工艺. [2017年9月5日]. 
  2. 中国十大名绣. [2018年6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4日). 
  3. 中国十大名绣,中式古典美学. [2017年10月21日]. 
  4. 中国刺绣十大名绣. [2017年6月19日]. 
  5. 中国刺绣十大名绣,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2016年1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4日). 
  6. 纺织知识:领略汉绣别样发家史,http://info.textile.hc360.com/2009/12/031455118503.shtml
  7. 汉绣,“非遗”的遗憾,存档副本. [2011-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9). 
  8. 纺织知识:领略汉绣别样发家史,http://info.textile.hc360.com/2009/12/031455118503.shtml
  9. 楚文化——汉绣,存档副本. [2011-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3). 
  10. 纺织知识:领略汉绣别样发家史,http://info.textile.hc360.com/2009/12/0314551185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