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滑铁卢决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滑铁卢战役

来自 网易 的图片

本名 滑铁卢战役

发生时间 1815年6月18日

地 点 滑铁卢(今比利时境内)

参战方 法国第七次反法同盟

结 果 反法同盟胜利

参战方兵力 法军72000人

英、荷、比利时和汉诺威

联军67000人、普军50000人,

总计117000人

伤亡情况

法军死伤俘2.5万, 盟军2.2万

主要指挥官 拿破仑

威灵顿布吕歇尔

滑铁卢决战,即滑铁卢战役:(英文:Battle of Waterloo,法语:Bataille de Waterloo,荷兰语:Slag bij Waterloo,德语:Schlacht bei Waterloo/Schlacht bei Belle-Alliance)是1815年6月18日,由法军对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的决战。 战役结局是反法联军获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次战役结束了拿破仑帝国,也是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拿破仑战败后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岛,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1826年,英国伦敦建造凯旋门雕塑,以纪念反法联军领导者惠灵顿公爵“阿瑟·威尔斯利”对此次战役的卓越贡献。。 [1]

简介

欧洲第七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期间,1815年6月18日,发生了英普联军与法军在布鲁塞尔以南的滑铁卢的决定性会战。

1815年3月,拿破仑一世由厄尔巴岛返回法国,迅速聚集旧部,进军巴黎,重新称帝,并立即组建军队。3月25日,英、俄、普、奥、荷、比等国结成的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重兵70万准备进攻巴黎:巴克雷指挥17万俄军和25万奥军集结在莱茵河方面,向洛林和阿尔萨斯推进;弗里蒙指挥奥——6万撒丁联军集结于法意边境,随时向法进军;布吕歇尔元帅率12万普军、300门大炮在沙罗瓦和列日之间集结;惠灵顿将军指挥由英、德、荷、比人组成的混合部队约10万人、200门大炮,驻扎在布鲁塞尔和蒙斯之间。另外有30万人的预备队。

拿破仑一世为各个击破敌军,于6月12日离开巴黎,15日率军约12万人进入比利时。会战开始后,威灵顿被动防守且低估了法军前进的速度,直到1815年6月15日下午,才意识到法军的主攻方向以及距离。随后,16早至17日夜,双方进行一系列机动与战役,导致最终的决战在滑铁卢于6月18日下午进行:16日,进行四臂村战役,未达到歼灭英军目的; 基本同时进行的林尼战役,击溃布吕歇尔统率的普军,并随即派兵3.3万人进行追击。18日,惠灵顿公爵率英、荷、比利时和汉诺威联军(6.7万人、150余门火炮)在滑铁卢附近占领阵地,阻击法军。滑铁卢战役进行同时,瓦夫尔之战也在进行,并最终影响了滑铁卢战役的结果。

拿破仑一世于上午11时以优势兵力(7.4万人、252门火炮)率先发起进攻,佯攻联军右翼,主力猛攻联军左翼,但遭到联军顽强抵抗,被迫逐次投入兵力。由于拿破仑一世对联军的作战能力估计不足,未能突破联军左翼,又把主要突击方向转向敌军中部,多次组织正面突击,并逐次投入预备队,未有明显进展。在此期间法军骑兵虽曾两次突入英军阵地,但因缺乏步兵支援而被击退。傍晚,布吕歇尔率普军赶到战场,联军兵力转为优势,并立即开始反击。拿破仑一世这时已无后备兵力,预定的援军格鲁希军团当日在瓦夫尔之战中受制于普鲁士后卫未能赶到。法军难以抵御,从而全线崩溃,拿破仑一世逃离战场。 在这次会战中,法军伤亡约3万人,被俘数千人;联军伤亡2万人左右。法军战败后,“百日王朝”覆灭。拿破仑一世于6月22日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

这场战役表明:拿破仑一世对敌情侦察不够,临战前分散兵力,初战不利便改变决心,指挥不果断。惠灵顿和布吕歇尔在战前兵力分散的情况下,在进行会战决策、选择阵地、组织防御和协调联军作战方面显示了统帅才能。

战前行动

联军的布防

惠灵顿最初的部署是为了对抗拿破仑通过蒙斯进入布鲁塞尔西南部包围联军的威胁:6月中旬,第1军(奥伦治亲王指挥)各师分散部署在昂吉安、尼维尔和苏瓦尼,军部设在布赖纳孔特。第2军(黑尔将军指挥)部署在阿特、格拉蒙和奥登纳德,军部设在阿特。预备队(2个英军师和布伦瑞克公爵指挥的军)驻扎在联军总部布鲁塞尔附近。骑兵(伯爵阿克斯布里奇将军指挥)主要部署在格拉蒙、尼诺弗和唐德河沿线。布伦瑞克的分遣队则驻扎在布鲁塞尔。此外,在蒙斯前方的附近地域,还驻有3个旅,以支援警戒部队。由此,威灵顿在通往奥斯坦德的基地的道路附近摆出了从海岸到布鲁塞尔的铁桶阵。他的另一翼靠近普军,但两支军队的防区交界处出现了真空:边境重镇查勒洛瓦由普军防守,不由英军指挥,查勒洛瓦与布鲁塞尔有公路直通,但中途几乎没有英军防守,当地普军一旦被击败,布鲁塞尔门户洞开。查勒洛瓦-布鲁塞尔一线是整条防线上的阿喀琉斯之踵。

布吕歇尔的普鲁士军队有11.6万人,总部设在纳穆尔,沿桑布雷河及其支流分布。其分布情况如下:

第一军,30800人,沿萨姆布雷(Sambre)驻扎,总部查勒罗伊,覆盖Fontaine-l'èque Fleurus Moustier地区。第二军,31000,总部位于纳穆尔,位于纳穆尔-汉努特-胡伊(Namur-Hannut-Huy)地区。第三军,23900人,位于默兹河(river Meuse)弯道,总部位于锡尼(Ciney),并布置在 Dinant-Huy-Ciney区。第四军,30300人,总部设在列日,并在其周围设防。宾切(Binche)、查勒罗伊(Charleroi)和迪南特(Dinant)前面的边界被普鲁士的前哨部队监视着。

拿破仑的策略

在决定进攻现在比利时的联军之后,拿破仑有好几种策略,尽管联军指挥官知道他们很可能会遭到攻击,但他们不确定拿破仑会选择的时机和前进路线。

从他的间谍拿破仑知道联军在低地国家的分布有多广。他知道两军有两个不同的基地,由两个性格不同的将军指挥。他唯一成功的机会是迅速前进和取得压倒性胜利。他必须在细节上击败他的敌人,虽然他的总兵力比他们的总兵力弱,但在接触点,他必须总是比他们强大。

拿破仑在与将军们的会议上争辩说,他决不能攻击摩泽尔河和默兹河之间,因为这样一来,惠灵顿就可以不受骚扰地加入布吕彻;他也不能攻击桑布雷河和舍尔德特河之间,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布尔歇可以与惠灵顿会合。出于同样的原因,他也不认为沿着默兹河下去攻击纳木尔城是明智之举。

拿破仑注意到联军主力需要最长的时间才能集中在他们的内部侧翼,于是他决定进攻桑布雷河和默兹河之间,把自己塞进他们中间,粉碎任何阻碍他前进的师。有了这一优势,他计划在内线迅速机动,并在每一支军队联手之前接连击败他们

拿破仑选择了通往布鲁塞尔的直达路作为他的主要行动路线,经过查勒罗伊,惠灵顿的左翼和布吕彻的右翼都在这条路上休息。由于普鲁士的前线覆盖了查勒罗伊和紧靠沙勒罗伊以南的法国领土,而英国盟军最靠前的前哨站位于查勒罗伊-布鲁塞尔公路上的弗拉斯莱兹-戈塞利斯(Frasnes-lez-Gosselies),他计划首先战胜普鲁士军队,然后在英军能够正确部署之前攻击他们。

拿破仑的宏伟目标是阻止两支军队合并并摧毁他们;在布鲁塞尔站稳脚跟;入驻比利时(其中绝大多数人秘密支持他的事业);将该国重新并入法兰西帝国;促使比利时士兵放弃在荷兰服役;阻止入侵的军队越过莱茵河;也许还需要进行谈判——最重要的是,争取时间召集和训练来自法国的增援部队。

法军悄然行动

法国第四军团于6月6日离开梅茨,接到命令在6月14日前到达菲利浦维尔。帝国卫队(由杜洛奥特指挥)于6月8日从巴黎开始行军,6月13日到达阿维斯内斯,洛博的第六军团也从拉昂出发。来自里尔的第一兵团(德隆兵团)、来自瓦伦西亚的第二兵团(雷尔兵团)和来自梅济雷斯的第三兵团(范达姆兵团)也于6月13日抵达毛贝格和阿维斯内斯。

几个兵团在同一天,几乎在同一时间(除了第二天加入的第四兵团)汇合,显示出拿破仑惯用的组合动作技巧。皇帝本人在6月12日03:00离开巴黎,在拉昂过夜,实际上已经到了他们中间。

6月13日,法军进行了成功的欺骗行动,但一些行动仍被观测到。14日,联军获得了有关法军行动的第一条消息。对于法国人集中兵力的真正意义、法国人可能的实力以及拿破仑有意的进攻行动,联军都一无所知。因此,联军指挥官没有改变他们的部署,而是等待更好的情报。拿破仑利用威灵顿兵力不集中这一疏漏。他把自己的军队分成了一支由内伊元帅指挥的左翼,一支由格鲁希元帅指挥的右翼,以及一支由他亲自指挥的中路部队(这三支部队的距离都足够近,可以互相支援)。6月15日拂晓前,三路法军越过了沙勒罗伊附近的边境入侵荷兰王国,迅速占领了联军前哨阵地,确保了拿破仑打入了惠灵顿和布吕歇尔军队之间的“中心位置”,以便于将以英军为首的联军与普军各个击破。

联军边打边撤

威灵顿的措施取决于拿破仑的行动,几乎是等拿破仑行动后再反应:直至6月17日晚,当他的二号指挥官兼骑兵指挥官乌克斯布里奇伯爵问他的计划是什么时,他的回答几乎没有启发性:“好吧,波拿巴还没有告诉我他的计划,而我的计划将取决于他的计划,你怎么能指望我告诉你我的计划是什么?”

6月15日下午3:00点过后不久,奥兰治王子(William II of the Netherlands)到达布鲁塞尔,并通知惠灵顿普鲁士前哨遭到袭击,被迫撤退。惠灵顿认为这不足以立即采取任何措施;但是,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大约16:30,英国总部的普鲁士军官冯·穆夫林(Karl Freiherr von Müffling)将军给了惠灵顿一封信,信是布吕彻中午从那穆尔发出的,传达了一个情报,即法国人似乎正在朝查勒罗伊方向前进。 随后,威灵顿下令英军第1、3师立即集合并出发,第2、4师立即集合,准备出发。荷兰、拿骚、不伦瑞克军队也都要准备作战。 但直到6月16日凌晨,惠灵顿才确定沙勒罗伊袭击是法国的主要攻击点。6月16日凌晨2点,在布鲁塞尔举行的里士满公爵夫人舞会上,他收到了奥兰治王子的一份报告,对拿破仑几乎前进到四臂村感到震惊。随后他急忙命令布鲁塞尔的军队(其他军队距离过远)集中兵力攻打四臂村,奥兰治王子和萨克斯魏玛的伯哈德亲王的军队在那里对内伊左翼进攻,四臂村战役开始。内伊的任务是占领四臂村并确保四臂村的十字路口安全,以便在必要时他可以向东行动,增援拿破仑,从后方包围、歼灭林尼的普军。奥兰治王子带着四千人冲向四臂村的十字路口,成功击退了内伊两万余人的大军最初的进攻,但被压倒性的法国军队逐渐击退,自己也被打伤。 不久,威灵顿率军赶来,激战一日,法军无法夺得四臂村。四臂村战役使法军15日突然袭击带来的时间优势荡然无存,对于威灵顿来说,他幸运地抢到了宝贵的一天用于聚拢部队,并且可以自由选择下一个阵地。

普鲁士人在同一天,6月16日的林尼战役中被击败。普鲁士人从利尼撤退的过程没有中断,似乎也没有被法国人注意到。他们的大部分后防部队一直坚守阵地,直到午夜左右,一些部队直到6月17日早晨才撤离,被法国人完全无视。最重要的是,普鲁士人没有撤退到东部。相反,他们也回到了与威灵顿平行的北方,仍然在支持距离之内,并与威灵顿进行了全程沟通。 被打残了且尚未得到援军的惠灵顿在四臂村站不住脚,于是第二天,6月17日,他就向北撤退,到了去年他亲自侦察过的位于滑铁卢村附近的圣·让山防御阵地。

法军蹒跚尾随

在离开利尼之前,17日,拿破仑命令右翼司令格鲁希带着33000人跟踪撤退的普鲁士人,不让其与英军会和。这支分遣队的人数比例占到法军现有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剩余普军或英联军的近半。派出这支部队是拿破仑一生中最大的灾难性战略错误之一。

格鲁希接到的命令是由拿破仑口授给贝特朗将军发出的,该命令的主要精神是,格鲁希应向藏布卢推进,因为藏布卢是发现普鲁士人去向的最佳位置。格鲁希一方面要紧紧咬住这些普鲁士人,另一方面还要与主力部队保持联系,为拿破仑提供情报。格鲁希只完成了头一项任务,原因是他到达藏布卢后,既没有得到普鲁士人的任何消息,也没有与拿破仑取得任何联系,便扎营过夜了。他将在下一天赶往瓦夫尔,并最终被阻击在那里。

拿破仑的意图是以其左翼追击并摧垮惠灵顿的军队。由于内伊在6月17日整个上午消极怠战,这一意图大大落空。尽管戴尔隆军已与拿破仑会合,尽管拿破仑已下令向四臂村强行推进,但直到下午二时,拿破仑才抵近四臂村,留守英军撤退,而内伊的部队依然停在弗拉斯尼斯附近的宿营地。过了一阵子,内伊和戴尔隆才赶到。内伊辩解说他之所以未能占领四臂村是“因为惠灵顿全军占领了该地”。

此时,一场罕见的大雷暴雨突然大作,骤雨倾盆而泻,地面顿成泽国,骑兵只能在修筑的公路上行进。往前走三英里,是热纳普,布鲁塞尔公路在这里穿过一条名为迪勒的小河。英军骑兵开展后卫战阻滞尾追的法军,但阻滞时间不长,法军仍继续追击六英里多路,直至最后撞到圣让山脊惠灵顿的炮兵阵地的炮口上才停了下来。 到6月17日,拿破仑军队的主力也跟着惠灵顿的军队到达滑铁卢的阵地。布吕歇尔的军队正在瓦夫雷附近集结,距离该市东部约8英里(13公里)。

战前最后联络

6月17日晚拿破仑在距惠灵顿的前沿约两英里的勒凯卢农庄过夜。部队犹如落汤鸡,吃的也没有了,靠在热纳普背后的公路两旁露宿,苏尔特未就宿营问题作出任何安排。18日凌晨二时,一名军官携带格鲁希的一份报告来到拿破仑的大本营,这份报告是四小时以前从耿布劳斯送出的:三万敌军继续退却……普军似分为两个纵队:一支很可能已取道华汉走上瓦弗公路;另一支似已直驱佩尔维兹。由此可以推测,其中一部分兵力可能与惠灵顿会合,中路的布吕歇尔部队则有可能退往列日。弗劳拉斯战斗以后,有一支普军已取道耶慕尔公路。

格鲁希指挥两个骑兵军经过整整一天的侦察所作出的这份报告并不是十分清楚的。但它还是暗示了至少有部分布吕歇尔的部队试图与惠灵顿会合的可能性。尽管当时对这位传令官表示请立即给以答复,并让他把新的指示带回去,但是拿破仑一直毫无动静,直到八个小时后苏尔特才奉命给格鲁希下达了下述指示:

“皇帝已收到你从耿布劳斯送来的第一份报告。你仅仅向陛下报告有二支普军纵队穿过索维尼埃和华汉,但我们获悉还有第三支颇为强大的纵队在瓦弗方向穿过热里和让廷。皇帝指示我通知你他现打算进攻在苏瓦纳森林附近的滑铁卢布阵的英军。因此,陛下希望你指挥部队向瓦弗运动,以便向我部进一步靠拢,保持作战联系,沟通我方交通线,驱逐你前面已侵入该方向并可能已在瓦弗附近停步的普军,你应尽快 地到达该地。你应派若干轻骑分队,跟踪你右侧的敌军,以便观察敌人动向,捕获其掉队的士兵。”

很显然,拿破仑并未要求格鲁希提供任何增援,他确信普军正在溃逃中,而格鲁希的任务是赶到瓦弗,插入普军与滑铁卢之间。

惠灵顿在6月18日凌晨起床,写信到天亮。他早些时候曾写信给布吕歇尔,确认如果布吕歇尔至少能为他提供一个军团,他将在圣让山作战;否则他将撤退到布鲁塞尔。

6月18日上午,雨霁天晴,拂晓前拿破仑与苏尔特外出视察战场。他指示前线各军的集结地点为贝尔同盟旅社附近的缓坡前面,与惠灵顿的阵地平行,与之相距约一千四百码——炮火轻易可抵的射程之内。他下令部队上午九时吃过早饭后完成进攻准备。这项命令用意虽好,但各部队早已无米下锅了,因为运输队还远远掉在后面。

上午八时,拿破仑与参谋人员一起在勒凯卢共进早餐,情绪颇为乐观,使他特别高兴的是终于迫使惠灵顿交战。他对身边的参谋人员声称:“我们获胜的机会至少是百分之九十,而失败的可能性不到百分之十。”苏尔特、内伊和戴尔隆都曾在西班牙半岛与惠灵顿交过手,所以并不像他们的领袖那样乐观。由于许多部队尚未展开,加之德鲁奥也报告地面泥泞,火炮无法进入阵地,为此进攻发起时间被迫推迟。就在席间,拿破仑的弟弟热罗姆亲王告诉他,一个侍者在吉纳佩的“西班牙国王”客栈吃午饭时无意中听到英国军官之间的一些闲话,说普鲁士人要从瓦弗雷出发,拿破仑宣称普鲁士人至少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回来,而且会被格鲁希处理。法国指挥官没有在战前会议上重视关于普鲁士人惊人的接近的信息,也没有怀疑布吕歇尔的军队在五小时后大量出现。

上午十一时,拿破仑给各军军长发布了最后的作战命令:一俟全军下午一时左右按战斗序列部署就绪,皇帝即令内伊元帅发动攻击,夺取交叉路口的圣让山的村庄。为支援这一行动,第二和第六军的十二磅重炮连应与第一军的十二磅重炮连集中使用。上述二十四门火炮向据守圣让山的敌军开火。戴尔隆伯爵应率领其左翼师率先进攻,必要时,由第一军的其余各师予以支援。

第二军应与戴尔隆伯爵并进。第一军的工兵连队应准备立即在圣让山上设防。在这项计划里并没有多少富有灵感的招数。它只不过是中世纪式的僵化刻板的战术动作,它试图以密集方阵突破敌军中央。如以此对付马穆鲁克人,也许尚能得手,但用来对付坚固严整而且得到训练有素的炮兵支援的步兵方阵那就注定要失败了。由于拿破仑过于自负,一向轻视英军及其指挥官,因此他深信只需用它宠爱之至的十二磅炮先进行炮火准备,随后以一支楔形纵队向布鲁塞尔公路疾进,即可突破惠灵顿的中心,一举摧垮他的军队。拿破仑也就可以在近卫军的拥簇下悠哉游哉地前行十二英里,进驻布鲁塞尔。老近卫军的背包里早已装好了届时举行阅兵式的礼服。

参考来源

  1. 滑铁卢战役, 豆瓣电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