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湖北秭归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湖北秭归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位于三峡库区库首的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兰陵溪小流域,距长江三峡大坝上游6公里处,为中亚热带北部亚带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研究站。作为三峡库区生态监测和研究平台,研究站采用一站多点(区)、点面结合、以点带面辐射整个三峡库区的布局,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评估与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理论与技术研究,面向区域和地方需求,实行以“监测、研究、试验与示范”并重的运行模式,共同服务于三峡库区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机构简介

三峡库区自然、生态和环境条件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研究提供了理想研究基地。源于 “八五”到“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研究基础,结合国家退耕还林科技支撑示范点建设(湖北秭归县茅坪镇兰陵溪),2005年国家林业局批准生态站建设项目立项。2009年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生态站基础建设项目验收。目前,正在执行生态站(二期)工程项目建设。

生态站以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和农林复合系统为对象,开展三峡库区森林生产力形成、生物多样性维持与演变、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与管理等前沿热点问题研究。围绕三峡库区“长防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1]”等重大林业工程,通过机理研究、技术研发、试验示范与推广,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关键技术并进行技术集成,遴选出生态和经济“双赢”的优化模式,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生态服务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开展研究

生态站先后开展三峡库区动植物资源的本底调查,研究植物群落结构、动态、生物量和生产力,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探索生态系统关键过程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等研究,积累了包括三峡库区的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环境和森林资源等的观测、监测和调查数据,具有分布到库区20多个区(县)的观测场、试验场、样地及试验示范区等基地和设施,形成与综合性科研实验平台、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试验示范基地,形成三峡库区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的长期试验示范区。

生态站承担并完成《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之 “三峡库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等四项专题规划及其实施规划,规划通过国务院批复,项目投资额为47亿元。基于试验及长期连续监测成果,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估等研究成果,在2014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和“中国之声”的“新闻纵横”播出。生态站牵头完成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生态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之陆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

生态站依托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科技部社会公益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计20余项,项目经费2000万元。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长江三峡库区陆生动植物生态》、《长江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长江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与景观恢复研究》、《长江三峡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监测与研究》等7部,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1项。

项目课题

生态站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开展三峡库区景观生态防护林体系构建技术、防护林体系整体优化及调控技术和长江防护林质量调控与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并在三峡库区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三峡工作后续规划实施与应用,“三峡库区高效防护林构建及优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技术创新性强,成果应用效益显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峡库区高效防护林构建及优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科技成果被评为201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生态站依托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与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分院)联合共建,成为多个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的协作、科研合作、考察和交流平台,也是教育部“211”重点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共建教育实习基地。同时,生态站与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持的《三峡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之“陆栖动物监测重点站”合署办公,负责三峡库区陆栖动(植)物生态变化监测与评价工作(1986年至今)。生态站现有科研人员[2]36人,固定研究人员26人。已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70余人。

参考文献

  1. 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搜狐,2021-06-25
  2. 科研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搜狐,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