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退耕還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退耕還林(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gram)就是從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出發,將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計劃,有步驟地停止耕種,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因地制宜地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其建設包括坡耕地退耕還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999年,四川陝西甘肅3省率先開展了退耕還林試點,由此揭開了我國退耕還林的序幕。2002年1月10日,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公室召開退耕還林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確定全面啟動退耕還林工程。同年4月11日。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見》。[1]

介紹

長期以來,由於盲目毀林開墾和進行陡坡地、沙化地耕種,造成了我國嚴重的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洪澇乾旱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頻頻發生,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國家的生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2]

退耕還林是指從保護和改善西部生態環境出發,將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計劃、分步驟地停止耕種;本着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喬灌草結合的原則,因地制宜地造林種草,恢復林草植被。國家實行退耕還林資金和糧食補貼制度,國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還林面積,在一定期限內無償向退耕還林者提供適當的補助糧食、種苗造林費和現金(生活費)補助。黃河流域以及北方地區,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原糧100公斤、現金20元,還生態林的至少補助8年,還經濟林的補助5年,還草的補助2年。每畝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補助種苗造林費50元。[3]

政策

綜述

退耕還林是我國實施西部開發戰略的重要政策之一,其基本政策措施是「退耕還林,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

封山綠化

就是對工程區內的現有林草植被採取封禁措施嚴加保護,對宜林荒山荒地儘快恢復林草植被,並實行嚴格管護,確保綠化成果。

以糧代賑

就是對退耕還林的農戶,國家按一定標準無償提供糧食,實行以糧食換生態,保證農民退耕之後吃飯有保障,收入不減少,以調動農民退耕還林還草的積極性。退耕還林補助標準為125元/畝/年,其中糧食補助105元/畝/年,管護費用補助20元/畝/年,由財政統一通過一卡通支付給農戶,農戶無需申報。補助期限為補足16年。[4]「退耕還林」曾作為中國國策落實。

範圍

退耕還林地是指水土流失嚴重和產量低而不穩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其標準是:山區、丘陵區;水土流失嚴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坡度在6度以上、農民已經承包或延包的坡耕地;平原區;風沙危害嚴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農民已經承包的沙化耕地。只要具備條件、農民自願,應擴大退耕還林規模,能退多少退多少。尚未承包到戶及休耕的坡耕地、沙荒地,不納入退耕還林的範圍,可作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

原則

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注重實效;

政策引導和農民自願退耕相結合,誰退耕、誰造林、誰經營、誰受益;

遵循自然規律,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綜合治理;

建設與保護並重,防止邊治理邊破壞;

逐步改善退耕還林者的生活條件。[6]

困難

退耕區多屬於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的山區或半山區,平川谷地很少,我們調查的市縣平地多在10%以下,山地和丘陵地占90%以上,這種自然環境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水土流失。以神池縣為例,全縣水土流失面積127740公頃,占到土地總面積的88.6%,年侵蝕模數8900~22000噸/平方公里,年流失肥土1957.3萬噸,全氮含量約4.6萬噸碳銨,速磷含量858噸過磷酸鈣。水土流失使退耕區的耕地變得更加貧瘠,糧食平均每市畝產量只有150斤左右。

退耕區另一個對人口生存影響較大的普遍現象是乾旱。以忻州市為例,大部分地區春旱每2~3年一遇,夏旱每3~5年一遇。而且旱災發生的頻率變化是由低到高,逐年增多。1571年到1670年的一百年中,共出現29個旱年,機率為29%,其中大旱年10個,機率為10%;1871年至1970年的一百年間,共出現過33個旱年,機率為33%,其中大旱年13個,機率為13%;1951年至1974年的24年間共出現過11個旱年,機率高達45.8%,其中大旱年4個,機率為16.7%。據有關史料記載,忻州境內連續乾旱三四年甚至四五年也是常有的事。1990年至2001年的12年間,共發生旱年6個,機率達50%。1999年至2001年的三年大旱,糧食減產五成以上,許多農村幾乎顆粒無收。1999年的大旱災使方山縣8.1萬人全部返貧,返貧率達100%。[7]

由於連年乾旱,退耕區缺水現象十分嚴重,不少山區村莊水源枯竭,人畜吃水非常困難。五寨縣的峰子頭村,深溝中的泉水由於天旱已枯竭兩年,人畜吃水全靠在10公里以外的縣城拉水,每車6.5噸,120元。如果家裡養有牛羊的,一年差不多需要10車水。不少家庭都承受不起。[8]

成效

2008年至2011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專項資金462億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各項建設任務進展良好,促進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取得了明顯成效。[9]

發展改革委介紹,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項目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林木保存率保持在較高水平;退耕農戶口糧自給能力進一步增強;退耕農戶收入快速增長;退耕農戶生活方式發生可喜變化;退耕農戶長遠生計有了基本保障。[10]

2002年12月6日國務院第66次常務會議通過《退耕還林條例》,標誌着退耕還林從此步入了法制化管理軌道。這項浩大的生態工程在全國2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1580個縣全面啟動,預計到2010年時總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工程完成後,長江上游、黃河中上游等地區75%的坡耕地和46%的沙化耕地將被林草覆蓋,這些地區的生態環境有望得到明顯改善。[11]

數據顯示,1999年至2008年,全國累計實施退耕還林任務4.03億畝,其中退耕地造林1.39億畝,荒山荒地造林2.37億畝,封山育林0.27億畝。工程範圍涉及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200萬農戶、1.24億農民。[12]

退耕還林工程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投資最大、政策性最強、涉及面最廣、群眾參與程度最高的一項重大生態工程,為我國在世界生態建設史上寫下絢爛的一筆。[13]

【生態延安 綠色革命】20年退耕還林1000萬畝 誓將山川披綠裝

參考文獻

  1. 退耕還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知網空間,2020-5-10
  2. 退耕還林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2020-5-10
  3. 對新一輪退耕還林的思考,E書聯盟,2020-5-10
  4. 國家、省、市農業相關政策解讀,銅陵市人民政府,2020-5-10
  5. 退耕還林還草還湖工程資料,淘豆網,2020-5-10
  6. 退耕還林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什麼?,學問,2020-5-10
  7. 退耕還林中的人口與發展矛盾及其解決-人口與經濟,道客巴巴,2020-5-10
  8. 湖北專業做退耕還林工程怎麼收費,活動行,2020-5-10
  9. 中央財政462億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中國財經新聞網,2020-5-10
  10. 我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取得五方面成效,新浪博客,2020-5-10
  11. 退耕還林工程,搜狐,2020-5-10
  12. 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實施20年 助"綠"中國版圖,中國網,2020-5-10
  13. 中國已累計實施退耕還林4億畝,根盆網,20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