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淇河 (衛河支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淇河 (衛河支流)

古老的淇河焕发着新的魅力
圖片來自快資訊

發源    山西省陵川县

全長    161公里

流域面积  2248平方公里

所屬水系  海河流域


淇河[1] ,古称淇水,全长161公里,流域面积2248平方公里,属海河流域。是中国华北地区的一条河流,离黄河約七十至一百公里。淇河是中国豫北地区唯一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被称为“北方漓江”,因主要流经河南鹤壁市,因此又被称为“鹤壁市的母亲河”。

地理概況

淇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太行山区,向东流经河南辉县林州鹤壁市淇滨区淇县浚县,最后注入卫河。淇河总长161公里流域面积2142平方公里

河源段

  • 据史料记载,淇河有三个源头,即北源淅水河、中源赤叶河、南源沙窑河,且源头均在山西省陵川县境。但根据支流最长为源头的原则,淅河则应可稱为淇河之正源。
  • 北源淅河,系淇河的较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淅水村(据今人考证,淅河应为浙河。陵川县有浙水村而无淅水村)。由发源于山西省壶关县的东井岭处的王莽河及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六泉乡的淅水河在桥上村相汇后形成淅河之水,此间还有从河道北边和南边多个峡谷中流出的河水汇入。淅河往下注入弓上水库, [5] 在合涧镇嘴上村西入林州市境,过合涧镇、经万泉湖,原康镇、桂林镇,到临淇镇河口村与南源汇合为淇河,总长约90公里,在林州境内长约35公里。淅河在枯水季节潜入地下,到桂林镇千家岗村潜水出露。淅河流域地形复杂,合涧村以上河床较陡,两岸冲沟发育,合涧村以下河床略为平坦。降水是地表径流的主要来源,多集中在汛期。淅河两岸有较多的泉水出露,较大的泉水有石门寺泉、康王泉。由于淅河纵坡差很大,两岸多山谷,每逢大雨,山洪陡涨陡落,水势凶猛,行人涉渡困难,当地群众有“淅河不过膝”之说。
  • 中源赤叶河,为香磨河上游源头,香磨河上游由六泉河和赤叶河两条支流组成。六泉河源出冶头附近的老牛湾,流经石家坡、西湾、六泉、沙场等地,赤叶河源出冶头南附近的畈脑岭(方脑岭),流经土窑、小垛、井河、高家、赤叶河等地。这两条支流至隔河相汇,继续东流,经西掌洼、嘴上、至东双脑一直进入河南辉县。 在辉县南寨镇石门口村西红色娘子桥西南与南源沙窑河汇合。 [7] 因该河下游沿岸的居民,自古以来利用水力设置水磨磨粉造香,故而得名香磨河。香磨河在赤叶河东7.5公里的乱石泉,有零点四三秒公方的清水外溢,再向东至香磨、石涛,增为零点四五秒公方,至滴水清增为零点五一秒公方。它的水位季节性很强,旱季水量不大,雨季洪水增多。年经流量共有一千一百八十三万四千公方,占全县年经流量的9.4%。香磨河全长35公里,河床均宽40米.流域面积达119.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8%。这条河的流域境内全部是石质山区,且两岸山崇峻岭、悬崖壁立、涧深谷险、坡度急弯、水资源丰富。流至东双脑附近的滴水清,河水从天然落差高达65米的峭壁之处猛泻而下,形成了著名的“灵泉瀑布”。我县人民为了开发利用这条河的水力资源,从1975年12月开始动工,兴建东双脑水电站,至1978年7月投产发电。
  • 南源沙窑河,源头在山西省陵川县古郊乡昆山村西莲花山下的老潭根。是由源于老潭根的沙窑河、源于王莽岭北坡的龙潭沟河、源于辉县市郭亮风景区的郭亮河以及附近山上的山泉汇合而成,统称沙窑河。在辉县,过三郊口乡,在南寨镇与中源汇合,继续东流,过要子街村进入林州市境内,过临淇镇北流,至河口村汇合北源淅河,为淇河。

干流段

  • 在林州市境内,淇河干流,自临淇镇河口村东流,穿越临淇盆地,到五龙镇黄花营村东入鹤壁市。在林州市流域面积8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9.4%。有4条较大支流,即淅河苇涧河野猪泉河湘河。流域内有合涧、桂林、原康、东姚、临淇、五龙、茶店等乡镇。年平均径流量为4.8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变幅在1.4~13.3亿立方米之间。淇河两岸泉水也较多,有欠十步泉、梨林泉等。淇河从河源到李家寨一段,河谷窄陡。李家寨村到五龙镇花地村,因流经临淇盆地,河床平缓,易发生水灾。淇河水源较充沛,是林州市南部人民饮用水和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新中国成立后,在该流域上游建成石门水库,起到了消洪、缓洪的作用。
  • 在鹤壁市境内,于淇滨区大河涧乡西南部入境,境内长度76.6公里,流域面积288平方公里。淇河自大河涧乡将军墓村西入鹤壁市淇滨区境,曲折弯转向东南流至大赉店镇堡上村出境,境内全长约44公里,流域面积超过1255平方公里,河面自然落差近120米。淇河鹤壁市郊区段正处于太行山区向华北平原过渡的重要河段,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历史上两岸茂林修竹,有竹园、桑园等村名。
  • 浚县,过卫贤镇与淇县西岗镇交界,至淇县、浚县、卫辉市交界的上乐村镇小河口村汇入共产主义渠东入卫河。同时穿越共产主义渠,向南至淇县淇门镇西(对面是浚县新镇镇淇门村)入卫河。  

河道特征

  • 贺家村以上,河行于丘陵山区,坡陡流急,河槽多深潭,跌水很多,最大跌水在白王庙西,落差6米,河床比降大,自上而下,由1/200降至1/700。贺家庄以下,河道进入平原,比降骤减,两岸地势平缓,逐渐以人工堤防束水,以防山区洪水漫溢。
  • 淇河古时曾为黄河支流,属黄河水系。古淇河并未注入卫河,而是流至浚县申店(古宿胥口处)后,折向东北流,经官店、同山、白祀山、枉人山、瓮城、蒋村,再向前行注入古黄河。公元前494年,即晋定公十八年,因黄河改道,淇河南注,申店以下淇河故道断流。公元204年,即东汉汉献帝建安九年,曹操率军遏淇水(即淇河)入白沟(即今卫河),淇河變成卫河支流

水文特征

淇河为山区性河流,洪水峰高量大,新村水文站观测的最大洪峰流量为1956年的3590立米/秒,每逢涨水时,经常因卫河顶托而漫溢。日最小流量为1958年4月29日的0.08立米/秒。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8年的资料,淇河新村站的年平均流量为16.96立米秒,年均天然径流量为5.35亿立米,年最大径流量为1956年的16.46亿立米,年最小径流量为1979年的1.38亿立米。

历史文化

  • 古代卫河水系尚未形成時,位處太行山东麓的淇水流入古黄河[2]。淇河流域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商朝后期的都城朝歌,即位於淇水西岸。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有6篇与“淇水”有关。
  • 诗经时代,淇水是典型的黄河水系。直到千年之后的东汉建安年代,曹操于淇口作堰,遏使东北流,注入白沟(今卫河),以通漕运于海河,遂成为现代人说的卫河支流。
  • 淇河不仅是一条清洁的河,更是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早在七千多年前新石器早期,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形成了独具风骚的淇河文化。河水流经太行山脉形成独特的淇河风光。"水影山光,胜过桃源",享有"北国漓江"之称。《诗经》有十三篇描写淇河风光。"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其美妙令人神往。
  • 淇河又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一条文化底蕴深厚的河流。它孕育过一代商王朝,哺育过众多英杰。大禹周文王鬼谷子王梵志花木兰许穆夫人黑山军首领张燕、唐代诗人王维、文豪罗贯中等都曾在此留足。沿淇河溯流而上,有丰富的文化遗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西周辛村墓地、黑山农民起义军遗址、罗贯中晚年隐居处、淇河天然太极图青岩石窟白蛇洞白龙潭白龙庙鸡冠山隋唐双塔寺盘石头水库千佛洞等景点都具有较高的研究與观赏价值。

水利工程

  • 在淇河中游興建盘石头水库。坝址位于鹤壁市淇滨区大河涧乡盘石头村淇河段,即是豫北地区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3]
  • 共产主义渠,1958年开工建设,因冀、鲁、豫三省人民弘扬共产主义精神共同修建而得名,原为引黄济津和引黄灌溉工程。该渠从焦作市武陟县秦厂起至浚县王庄乡老关嘴入卫河,全长156.5公里,其中浚县境内渠长44.2公里、渠底宽50米、渠口宽80米至100米,沿途建有多个提灌站,天旱时引黄河水灌溉农田。1962年停止引黄后,共产主义渠变成防洪排涝河道。

著名特产

著名的“淇河三宝”或说“淇河三珍”是:缠丝鸭蛋淇河鲫鱼冬凌草


視訊

影片河南省新乡市:80年前的新乡卫河,满眼江南水乡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