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系列运载火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泰坦火箭是美国研发的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前身为LGM-25太阳神洲际弹道飞弹,共发射368次(1959年至2005年),包含于1960年代中期的双子星载人计画。泰坦火箭至1980年代晚期持续使用美国洲际弹道飞弹部分组件,并载运美军及民间之情报收集卫星。泰坦也用于发送至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星际科学探测器。
目录
火箭燃料
于密闭的发射井使用液态氧作为燃料具一定危险,且无法长时间存放于燃料槽内。部分擎天神火箭及泰坦一号火箭曾于发射井中爆炸致发射井毁坏,格伦·L·马丁公司改变泰坦二号运载火箭的设计,以室温燃料取代须低温氧化剂RP-1/LOX(煤油/液氧)。第一级火箭发动机也做了一些修改,第二级的直径加大以配合第一级。泰坦二号的自燃性燃料及氧化剂于接触时点火,但具高毒性及高腐蚀性。泰坦二号的燃料为航空肼 50(50/50联氨和偏二甲肼混合)以及作为氧化剂的四氧化二氮[1] 。
泰坦二号曾于发射井内发生数起意外并造成人员伤亡。在1965年8月,阿肯色州Searcy西北部的泰坦二号发射井内因自燃性燃料起火,导致53名建筑工人死亡。此种液体燃料易泄漏有毒的液体推进燃料。1978年8月24日,堪萨斯州Rock郊区,一枚飞弹于发射井内发生燃料泄漏,致一名飞行员死亡。稍晚,在堪萨斯州Potwin,发生燃料泄漏而随即关闭,无人死亡。1980年9月,一个位在阿肯色州Damascus附近的泰坦二号发射井(374-7),一位技师因板手掉落使飞弹外皮受损,泄漏的燃料点燃后将8000磅重的核弹头喷出了发射井,弹头飞了几百英呎远后落地,弹头并未造成损害[2]。这意味著泰坦二号已无法做为洲际弹道飞弹。自196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中期,布署了54枚泰坦二号洲际弹道飞弹及1000枚LGM-30国民兵洲际弹道飞弹(LGM-30 Minuteman)。于1980年代后期,54枚泰坦二号由固态火箭发动机型LGM-118A和平守护者飞弹所取代。大部分退役的泰坦二号洲际弹道飞弹被翻新并用于空军太空运载火箭,并具优异的成功纪录。
泰坦一号火箭
泰坦一号火箭为泰坦系列火箭的最初型号,最初为擎天神火箭若未能如期完成,作为洲际弹道飞弹备用计画,属两节式火箭,以煤油及液态氧做为燃料。使用期间为1962年初到1965年。
泰坦二号火箭
泰坦系列后期型号的设计都由泰坦二号洲际弹道飞弹及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开发的民用型修改而来。泰坦二号使用自燃性四氧化二氮及航空肼 50(50/50联氨和偏二甲肼混合)为氧化剂和燃料。 泰坦二号的第一个导引系统由AC Spark Plug制作,使用了从麻省理工学院Draper实验室原创设计,由AC Spark Plug制作之惯性测量装置(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一个陀螺仪传感器)。该导弹导引电脑(missile guidance computer,MGC)是IBM公司ASC-15。当这个系统的配件难以取得时,就被更新式的Delco通用航天导引系统(Universal Space Guidance System,USGS)所取代。USGS使用Carousel IV惯性测量装置以及Magic 352电脑。
衍生型号包括泰坦2号23G运载火箭..等。
泰坦二号最重要的民用用途为1960年代中期之双子星载人太空计划,期间共发射12枚,其中二枚为双子星无人太空舱,十枚为载运两名太空人之太空舱。所有发射均成功。
此外,在1980年代末期所被裁减的泰坦二号被改装成载运美国政府酬载物之太空发射载具。最后一次发射是在2003年10月18日于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国防气象卫星计画(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DMSP)气象卫星。
泰坦三号火箭
泰坦三号火箭由泰坦二号火箭为基础改良而成,另可选择搭载固体火箭助推器,由美国空军研制,为重酬载卫星发射装置,酬载美国军方及民间情报收集卫星,如Vela Hotel核子试爆监测卫星,观测和侦查卫星(用于情报收集),及其他系列的国防通讯卫星。
泰坦三A
泰坦三A为原型火箭发射器,包含泰坦二号火箭及变轨级。
泰坦三B
泰坦三B型运载火箭及其他不同系列(23B、24B、33B及34B)以泰坦三号为核心及Agenda D上级所组成。此组合用来发射KH-8 GAMBIT系列情报收集卫星。由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经南太平洋进入极轨道。
泰坦三C
泰坦三C采用了泰坦三核心火箭及两枚大型捆绑式固体火箭助推器,以增加发射推力,大幅提升酬载量。泰坦三C的助推火箭具备强大推力及先进的矢量控制系统,与先前之固态助推火箭相比,为一大突破。而导航系统则使用Delco Carousel VI惯性测量装置及Magic 352导引电脑。
泰坦三D
泰坦三D为泰坦三C的衍生型,并无搭载变轨级,主要酬载低地轨道的KH系列情报侦察卫星。
泰坦三E
泰坦三E则以半人马座火箭为上面级,发射数种科学太空船,例如航海家一、二号卫星至木星、土星、并且越过它们,及海盗号任务发射两枚卫星绕行火星轨道及两艘探测船登陆火星。
泰坦三号火箭第一个导引系统使用泰坦二号上的AC Spark Plug公司所制作之惯性测量装置,以及IBM公司ASC-15导引电脑。在泰坦三号火箭使用的ASC-15当中的磁鼓储存器被加长,增加了20个可用磁轨,使得记忆体容量增加了35%。
泰坦四号火箭
泰坦四号运载火箭是泰坦三号火箭的“放大版”,必须搭载固体火箭助推器。上面级则可选择半人马座火箭、NASA惯性上面级,或不装设上面级。主要发射美国军事或是民间情报收集卫星,美国国家侦察局则为主要业主。但也有纯粹科学目的的载荷,如1997年将美国太空总署及欧洲太空总署的卡西尼-惠更斯号运送至土星。
随著农神五号退役多年后,泰坦四号于研制完成时(1989年)已是美国最大的非载人运载火箭,然而,其发射费用明显过高。至泰坦四号运载火箭开始运作时,由于侦察卫星的寿命延长,以及苏联的瓦解,使得美国外部威胁降低,皆导致美国国防部及美国国家侦察局减少发射卫星的需求。
由于这些事件以及技术上的改进,所有的操作成本包含地面操作及火箭发射,泰坦四号运载火箭每单位的发射成本非常的高。
泰坦四号运载火箭可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至极轨道,或从佛罗里达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发射至非极轨道。
泰坦火箭现状
于2006年时,泰坦火箭已经不符合当代需求。与同样使用四氧化二氮及偏二甲肼燃料的中国东风5号和苏联SS-18相比,泰坦二号的保养状态欠佳;且燃料罐抗腐蚀一般,不及SS-18可在灌注燃料后保存数月,反应速度同固体燃料火箭。联胺及四氧化二氮成本较高,需注意其毒性,与这些燃料相比,液态氢或RP-1燃料(煤油)和液态氧的设计比冲量较佳,但又回到泰坦一号的老问题上,低温液氧在灌注至常温箭体时不可避免的会大量蒸发,使用液氧的火箭难以从通常抗核加固的发射井中发射,即便实现也需付出高成本的代价。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决定发展擎天神系列运载火箭以取代昂贵的泰坦系列火箭。并参与俄罗斯质子号运载火箭及波音公司研制的三角洲四号运载火箭。泰坦火箭倒数第二次发射是在2005年4月9日,从卡纳维尔角成功发射,最后一次发射在2005年10月19日从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酬载为美国国家侦察局机密物件。约有12枚泰坦二号放置在图森 (亚利桑那州)附近的309th Aerospace Maintenance and Regeneration Group,用来做为报废品或纪念品。
堪萨斯州Hutchinson的Kansas Cosmosphere and Space Center aerospace museum则放置一个泰坦二号火箭的仿制品。
参考文献
- ↑ 四氧化二氮,随意窝
- ↑ "Light on the Road to Damascus" Time magazine, September 29, 1980. Retrieved 200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