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波札那”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社會文化
第12行: 第12行:
  
 
== 歷史概述 ==
 
== 歷史概述 ==
 自11世紀起開始有部落定居於現今波札那東北部的Sowa Pan與Tswapong Hills地區,但隨後被崛起的大辛巴威王國併吞。13~14世紀, 茨瓦納 族(Tswana)由北方遷居此地,形成三個主要部落。歷經多次的部落遷移與分裂,約於18世紀時形成目前茨瓦納族主要的8個部落。
+
 自11世紀起開始有部落定居於現今波札那東北部的Sowa Pan與Tswapong Hills地區,但隨後被崛起的大辛巴威王國併吞。13~14世紀, 札那 族(Tswana)由北方遷居此地,形成三個主要部落。歷經多次的部落遷移與分裂,約於18世紀時形成目前茨瓦納族主要的8個部落。
  
 
19世紀初非洲南部爆發"The Difaqane Wars"的部落戰爭,這起因於人口擴張加上乾旱導致資源不足;一說是為奴隸和象牙貿易的利益。1816年,[[祖魯王國]]的國王[[沙卡‧祖魯]](Shaka Zulu)進行大規模的征服行動,這導致大量人民向西北方移動。在戰爭的尾聲,各部落開始重建各自的領地並與歐洲人交易象牙和槍支,此時歐洲勢力逐漸滲透非洲。
 
19世紀初非洲南部爆發"The Difaqane Wars"的部落戰爭,這起因於人口擴張加上乾旱導致資源不足;一說是為奴隸和象牙貿易的利益。1816年,[[祖魯王國]]的國王[[沙卡‧祖魯]](Shaka Zulu)進行大規模的征服行動,這導致大量人民向西北方移動。在戰爭的尾聲,各部落開始重建各自的領地並與歐洲人交易象牙和槍支,此時歐洲勢力逐漸滲透非洲。
第55行: 第55行:
 
 官方語言為英語,實際上通用語言為為Setswana(札那語)占77%、Sekalanga占7%、Shekgalagadi占2%,英語僅占2.8%。
 
 官方語言為英語,實際上通用語言為為Setswana(札那語)占77%、Sekalanga占7%、Shekgalagadi占2%,英語僅占2.8%。
  
[[基督教]]約佔人 口8 成,其他多信奉傳統宗教、其他宗教或無宗教信仰。<ref name="MOFA"/><ref name="CIA"/><ref name="BOCA"/>
+
[[大衛‧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於19世紀中葉將[[基督教]] 信仰傳入波札那並為當地部落酋長受洗後至今為該國主流信仰, 約佔人 口6 成,其他多信奉傳統宗教、其他宗教或無宗教信仰。<ref name="MOFA"/><ref name="CIA"/><ref name="BOCA"/><ref name="customs">{{cite web| url=http://www.botswanatourism.co.bw/customs |title=customs| publisher=Botswana Tourism Organisation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0-30}}</ref>
  
 
 目前波札那是全球愛滋病感染率約為22%,為全球第三高,但全面有效的治療方法已大幅減少愛滋病的死亡人口。而波札那的生育率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下降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肇因於婦女教育程度與勞動參與率提高及國家推動計畫生育的政策。<ref name="CIA"/>
 
 目前波札那是全球愛滋病感染率約為22%,為全球第三高,但全面有效的治療方法已大幅減少愛滋病的死亡人口。而波札那的生育率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下降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肇因於婦女教育程度與勞動參與率提高及國家推動計畫生育的政策。<ref name="CIA"/>
第61行: 第61行:
  
 
== 文化 ==
 
== 文化 ==
 +
[[File:波札那傳統舞蹈服飾.jpeg|thumb|250px|右|波札那傳統舞蹈服飾[http://www.botswanatourism.co.bw/sites/default/files/styles/content_main_image/public/About%20Us%20Images/50b91d5f-2180-4972-bcc1-53f7a8a7fbd2.jpeg?itok=LU-JVKjl 原圖鍵連]]]
 +
西方文化透過商業、科技、日用品、旅遊業和媒體等形式影響波札那的文化,城市地區受西化和現代性的影響最大。
 +
 +
在眾多部族文化中,由波札那文化占主導地位;札那族以「牛」作為財富和地位的表徵,時至今日在農地區大多數的波札那人也都飼養著牛隻,但少數部族的文化也透過多種不同的方式影響著養牛的主流文化,許多傳統文化已逐漸消失,如傳統服飾、手工藝品等。音樂受西化影小較小,幾乎在任何地方都可聽到各民族的傳統和現代音樂,並配合舞蹈作為日常生活或婚喪喜慶的一部分。
 +
 +
目前卡特倫區Bakgatla ba Kgafela部落的Dikopelo民俗音樂(Dikopelo folk music of Bakgatla ba Kgafela in Kgatleng District)、波札那Kgatleng區的陶器製作技巧(Earthenware pottery-making skills in Botswana’s Kgatleng District)被列入聯合國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
波札那快速的改變提供了更好的健康和教育環境、繁榮經濟發展改善部份人民的生活水平,但貧富差距也在不斷擴大。<ref name="customs"/><ref>{{cite web| url=https://ich.unesco.org/en/USL/dikopelo-folk-music-of-bakgatla-ba-kgafela-in-kgatleng-district-01290 |title=Dikopelo folk music of Bakgatla ba Kgafela in Kgatleng District | publisher=UNESCO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0-30}}</ref><ref>{{cite web| url=https://ich.unesco.org/en/USL/earthenware-pottery-making-skills-in-botswanas-kgatleng-district-00753 |title=Earthenware pottery-making skills in Botswana’s Kgatleng District | publisher=UNESCO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0-30}}</ref><ref>{{cite web| url=https://twh.boch.gov.tw/non_material/intro.aspx?id=436 |title=卡特倫區(Kgatleng District)Bakgatla ba Kgafela 部落的 Dikopelo 民俗音樂| publisher=文化資產局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0-30}}</ref>
 +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YWQFf_n3xU |alignment= left|dimensions= 480 |description=<center> 卡特倫區Bakgatla ba Kgafela部落的Dikopelo民俗音樂 <br>Dikopelo folk music of Bakgatla ba Kgafela in Kgatleng District}}
 +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O0F8y3aNOo |alignment= center|dimensions= 480|description=<center> 波札那Kgatleng區的陶器製作技巧 <br>Earthenware pottery-making skills in Botswana’s Kgatleng District}}
  
 
=== 世界遺產 ===
 
=== 世界遺產 ===
 
 波札那有2個[[世界遺產]]。分別為1個[[世界自然遺產]]:歐卡萬哥三角洲(Okavango Delta)與1個[[世界文化遺產]][[措迪洛山]](Tsodilo)。<ref name=”文化遺產”>{{cite web| url=http://whc.unesco.org/en/list/ |title=World Heritage List | publisher=UNESCO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0-23 }}</ref>
 
 波札那有2個[[世界遺產]]。分別為1個[[世界自然遺產]]:歐卡萬哥三角洲(Okavango Delta)與1個[[世界文化遺產]][[措迪洛山]](Tsodilo)。<ref name=”文化遺產”>{{cite web| url=http://whc.unesco.org/en/list/ |title=World Heritage List | publisher=UNESCO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0-23 }}</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300">
+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500">
File:Okavango Delta.jpg | thumb | 300px |右|歐卡萬哥三角洲 <br> [http://whc.unesco.org/en/documents/129543  Gertrude M. Matswiri]  
+
File:Okavango Delta.jpg | thumb | 350px |右|歐卡萬哥三角洲 <br> [http://whc.unesco.org/en/documents/129543  Gertrude M. Matswiri]  
File:Tsodilo.jpg | thumb | 300px |右|措迪洛山 岩石藝術 <br> [http://whc.unesco.org/en/documents/124283 OUR PLACE The World Heritage Collection]  
+
File:Tsodilo.jpg | thumb | 350px |右|措迪洛山 岩石藝術 <br> [http://whc.unesco.org/en/documents/124283 OUR PLACE The World Heritage Collection]  
 
</gallery>
 
</gallery>
  

2019年10月30日 (三) 11:03的版本

波札那地理位置  
原图键连
波札那位置 
原图键连  
波札那国徽  
来源网站
波札那国旗 
来源网站  

波札那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Botswana),又称博茨瓦纳,首都嘉伯隆里(Gaborone),位于非洲南部的内陆国,与纳米比亚尚比亚辛巴威南非接壤。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0万。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语言为札那语(Setswana)和英语。通用货币为普拉(Pula)。 [1][2][3]

历史概述

自11世纪起开始有部落定居于现今波札那东北部的Sowa Pan与Tswapong Hills地区,但随后被崛起的大辛巴威王国并吞。13~14世纪,札那族(Tswana)由北方迁居此地,形成三个主要部落。历经多次的部落迁移与分裂,约于18世纪时形成目前茨瓦纳族主要的8个部落。

19世纪初非洲南部爆发"The Difaqane Wars"的部落战争,这起因于人口扩张加上干旱导致资源不足;一说是为奴隶和象牙贸易的利益。1816年,祖鲁王国的国王沙卡‧祖鲁(Shaka Zulu)进行大规模的征服行动,这导致大量人民向西北方移动。在战争的尾声,各部落开始重建各自的领地并与欧洲人交易象牙和枪支,此时欧洲势力逐渐渗透非洲。

由于波札那位于英国向非洲内陆发展之要冲,英国遂于1885年9月30日将波札那划为保护国,称贝专纳保护国(Bechuanaland Protectorate,BP)。

1948年南非因与英国对非洲之立场相左,转而支持波札那独立。1963年举行制宪会议,成立自治政府。1966年9月30日正式独立,定名为波札那共和国。[1][2][3][4]

国旗与国徽

波札那国旗于1966年独立时开始使用,是由浅蓝色横条象征雨水,中间的黑色横条和上、下方的白色条纹,象征各种族的和谐,一说代表斑马[2][5]

波札那国徽由两只斑马分别持有象牙与高粱的穗;斑马象征野生动物对旅游业的重要性,而斑马的黑白条纹代表各民族的平等,一说各部落皆未使用斑马作为图腾,故使用斑马代表各民族的平等;象牙代表过去的象牙贸易,一说代表野生动物的保护;高粱是波札那的主要农作物象征农业。白色的盾牌象征著卡拉哈里沙漠的沙;三个蓝色波浪象征河流与水,这和下方国家座右铭Pula互相呼应,强调了水的重要性;齿轮代表了工业化的推动;牛头意味著放牧牛群的重要。

Pula(普拉)除了是波札那货币的名称,也有降雨、雨水的意思,也含有好运的意味在内,这也是当地祝福、热情的问候及欢迎的用语。[6][7][8][9]

地理环境

喀拉哈里沙漠来源网站
马卡迪卡迪盐沼来源网站
卡拉哈里中央野生动物保护区

国土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是非洲南部的内陆国。

地势平坦,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西部的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 Desert)位于非洲三大盆地之一的喀拉哈里盆地中,为沙漠、半沙漠气候,占国土84%以上的面积。

“普拉”(Pula)在札那语代表降雨,夏季为雨季,其他时间气候炎热干燥。

北部的欧卡万哥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而马卡迪卡迪盐沼是世界前十大盐沼之一。


尚比西河的支流乔贝河沿著北部边界流过。诺索布河为西南界河、南部界河莫洛波河及东部界河马里科河及其支流林波波河沙希河。除北部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皆无常年的地表水。

有著丰富的钻石矿藏,另有、纯碱、煤炭等。

卡拉哈里中央野生动物保护区为世界第二大野生动物保护区,有著许多濒临灭绝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物种。[2][3][10][11][12][13][14][15]

经济

波国独立后实行民主政治,积极的社会政策与丰富矿藏(钻石矿占该国输出利润8成)使波国拥有非洲大部分地区难得一见的开发水准。波国拥有良好的金融管理纪录,在2016年被国际透明组织全球排名第35名,为全非洲最廉洁的国家。此外,波札那在致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保护生态,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使该国观光业逐渐兴盛。[16]

社会

波札那人口约230万。国内总共约有17个部落,其中班图语系的札那族(Tswana)占总人口约8成,有8个主要部落,主要有恩瓦托(占40%)、昆纳、恩瓦凯策、塔瓦纳、卡特拉、莱特、罗龙和特罗夸,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他民族有Basarwa(萨恩人)、Kalanga等。

官方语言为英语,实际上通用语言为为Setswana(札那语)占77%、Sekalanga占7%、Shekgalagadi占2%,英语仅占2.8%。

大卫‧李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e)于19世纪中叶将基督教信仰传入波札那并为当地部落酋长受洗后至今为该国主流信仰,约占人口6成,其他多信奉传统宗教、其他宗教或无宗教信仰。[1][2][16][17]

目前波札那是全球爱滋病感染率约为22%,为全球第三高,但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大幅减少爱滋病的死亡人口。而波札那的生育率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下降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肇因于妇女教育程度与劳动参与率提高及国家推动计画生育的政策。[2]


文化

波札那传统舞蹈服饰原图键连

西方文化透过商业、科技、日用品、旅游业和媒体等形式影响波札那的文化,城市地区受西化和现代性的影响最大。

在众多部族文化中,由波札那文化占主导地位;札那族以“牛”作为财富和地位的表征,时至今日在农地区大多数的波札那人也都饲养著牛只,但少数部族的文化也透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影响著养牛的主流文化,许多传统文化已逐渐消失,如传统服饰、手工艺品等。音乐受西化影小较小,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听到各民族的传统和现代音乐,并配合舞蹈作为日常生活或婚丧喜庆的一部分。

目前卡特伦区Bakgatla ba Kgafela部落的Dikopelo民俗音乐(Dikopelo folk music of Bakgatla ba Kgafela in Kgatleng District)、波札那Kgatleng区的陶器制作技巧(Earthenware pottery-making skills in Botswana’s Kgatleng District)被列入联合国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波札那快速的改变提供了更好的健康和教育环境、繁荣经济发展改善部份人民的生活水平,但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17][18][19][20]

卡特伦区Bakgatla ba Kgafela部落的Dikopelo民俗音乐
Dikopelo folk music of Bakgatla ba Kgafela in Kgatleng District
波札那Kgatleng区的陶器制作技巧
Earthenware pottery-making skills in Botswana’s Kgatleng District

世界遗产

波札那有2个世界遗产。分别为1个世界自然遗产:欧卡万哥三角洲(Okavango Delta)与1个世界文化遗产措迪洛山(Tsodilo)。[21]

政治

波札那议会
来源网站

宪法制定于1966年,采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采行民主制度的共和国。

总统为国家元首、国防军统帅并拥有最高的行政权,可任命副总统、检察总长、内阁成员,内阁对国会负责。

最高的立法机关为国民议会,采一院制,由总统、检察总长与国民议会组成。议会有权选举总统(间接选举)、制定法律、修改宪法、审议政府预算等职权。

另设有酋长院(英语:House of Chiefs;札那语:Ntlo Ya Dikgosi)为议会的谘询机构,职权仅限于特定传统事务,如习惯法、部落首领的任免、宪法修正案等。开议前,酋长院先召开会议并向国会提出不具约束力的建议议案。

主要政党有波札那民主党(Botswana Democratic Party, BDP),自独立以来执政迄今、波札那民族阵线(Botswana National Front, BNF)、波札那国会党(Botswana Congress Party, BCP)、波札那人民党(Botswana People's Party, BPP)及波札那同盟运动(Botswana Alliance Movement, BAM)等。

高等法院设于洛巴策(Lobatse)由首席大法官掌理全国司法审理工作,并设有上诉法院与于每一地区设地方法院(传统法院)所组成。[1][2][3][22][23]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波札那共和国 Republic of Botswana. 中华民国外交部全球资讯网. 2019年4月 [2019-10-21] (中文). 
  2. 2.0 2.1 2.2 2.3 2.4 2.5 2.6 AFRICA BOTSWANA. CIA. 2019-10-01 [2019-10-21] (英语). 
  3. 3.0 3.1 3.2 3.3 博茨瓦纳国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9年8月 [2019-10-21] (中文). 
  4. history. Botswana Tourism Organisation. [2019-10-28] (英语). 
  5. Flag of Botswana. flagpedia. [2019-10-28] (英语). 
  6. Botswana Coat of Arms. FOTW. 2017-05-21 [2019-10-28] (英语). 
  7. Coat of arms of Botswana. revolvy. [2019-10-28] (英语). 
  8. National Symbols. botswanamission. [2019-10-28] (英语). 
  9. BOTSWANA. hubert-herald. [2019-10-28] (英语). 
  10. 世界最大内陆三角洲:奥卡万戈三角洲,野生动物的天堂. 每日头条. 2017-06-28 [2019-10-24] (中文). 
  11. “无生之地”马卡迪卡迪盐沼. 每日头条. 2015-04-24 [2019-10-24] (中文). 
  12. Location. Botswana Tourism Organisation. [2019-10-24] (英语). 
  13. Climate. Botswana Tourism Organisation. [2019-10-24] (英语). 
  14. At Glance. Botswana Tourism Organisation. [2019-10-24] (英语). 
  15. welcome. Botswana Tourism Organisation. [2019-10-24] (英语). 
  16. 16.0 16.1 驻馆位置及联络资讯. 外交部领事事务局全球资讯网. [2019-10-28] (中文). 
  17. 17.0 17.1 customs. Botswana Tourism Organisation. [2019-10-30] (英语). 
  18. Dikopelo folk music of Bakgatla ba Kgafela in Kgatleng District. UNESCO. [2019-10-30] (英语). 
  19. Earthenware pottery-making skills in Botswana’s Kgatleng District. UNESCO. [2019-10-30] (英语). 
  20. 卡特伦区(Kgatleng District)Bakgatla ba Kgafela 部落的 Dikopelo 民俗音乐. 文化资产局. [2019-10-30] (中文). 
  21.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2019-10-23] (英语). 
  22. Who are we. Parliament of Botswana. [2019-10-24] (英语). 
  23. Who are we. Parliament of Botswana. [2019-10-24]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