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泛舟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泛舟谣》是中国当代作家郭沫若写的文章。

作品欣赏

泛泛〔1〕水中流,

迢迢〔2〕江上舟。

长风〔3〕鼓波澜,

助之万里游。

回首面崇岗,

掩泪泣其俦〔4〕。

森森千万章,

老死守故邱。

或为风雨剥,

腐蚀偃岩陬〔5〕;

或为社上栎〔6〕,

匠石不回头。

纵若上古椿〔7〕,

八千岁为秋。

眼界如井蛙〔8〕,

多寿徒多口〔9〕。

说明

《诗稿》推断此诗作于1910年正月。时与五哥郭开佐同往成都就学,从沙湾乘舟到乐山途中作。抒发了渴望“奋飞”,志在高远的抱负,不甘于蛰居沙湾一隅,当一辈子井底之蛙;向往到欧美、日本、京津沪或成都去,求得更多新知,更大发展。见作者《我的童年》。诗中连用了《庄子》的三个典故:“社上栎”(《人间世》)、“上古椿”(《逍遥游》)、“井蛙”(《秋水》),对庄子“清静无为”思想加以反驳,值得注意。

注释

〔1〕泛泛,漂浮貌。《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2〕迢迢,遥远貌。《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3〕长风,《诗稿》作“长夜”,照原稿校改。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俦,同类,朋俦。

〔5〕偃,倒卧。陬,角落。谓山石滚落,被风雨侵蚀。

〔6〕社,古代土神庙,转义为村落。栎,树名,喻无用之材。见《庄子•人间世》。

〔7〕上古椿,传说中的长寿椿树。《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8〕井蛙,井底之蛙。《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以海者,拘于虚也。”

〔9〕原稿缺字,疑为“愁”或“忧”。[1]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同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完成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1944年写《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0月19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53年,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同年,当选第三届中国文联主席。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1973年,论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当选第四届文联主席;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