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永贞行》
原图链接 [桃源图 图片来源]

作品名称: 《永贞行》

创作年代: 唐代

文学体裁:诗

作者:韩愈

《永贞行》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的诗。[1]

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而且还表现于他不顾儒家的传统观念,敢讲违背旧说的话,甚至说了同自己别的文章互相矛盾的话。有时也敢于突破社会上的流俗之见。[2]

韩愈文章的再一个特点是不仅真率大胆,而且慷慨激昂,忧愤甚广。从韩愈的全部文章看,凡是论及人材,便往往愤激不平,别具风概,而且还写得自然随便、如话家常。

目录

诗词正文

作品评价

这篇作品是韩愈历来争议最大的作品。

王应麟曰:"少陵善房次律,而《悲陈陶》一诗不为之隐。昌黎善柳子厚,而《永贞行》一诗不为之讳。公议之不可掩也如是。"

李东阳曰:"韩、苏诗虽俱出入规格,而苏尤甚。盖韩得意时,自不失唐时声调,如《永贞行》固有杜意,而选者不之及,何也。杨士弘乃独以韩与李、杜为三大家,不敢选,岂亦有所见耶?"

顾嗣立曰:"此诗前半言小人放逐之为快,后半言数君贬谪之可矜,盖为刘、柳诸公也。"

陈祖范曰:"予读韩退之《顺宗实录》及《永贞行》,观刘、柳辈八司马之冤,意退之之罪状王、韦,实有私心,而其罪固不至此也。退之于伾、文、执谊有宿憾,于同官刘、柳有疑猜,进退祸福,彼此有不两行之势。而伾、文辈又连败,于是奋起笔舌,诋斥无忌,虽其事之美者,反以为恶,而刘、柳诸人朋邪比周之名成矣。史家以成败论人,又有韩公之言为质的,而不详其言之过当,盖有所自。予故表而出焉,非以刘、柳文章之士而回护之也。"

《唐宋诗醇》曰:"前幅天昏地暗,中间日出冰消,阅至后幅,又如凄风苦雨。文生于情,变幻如是。"

袁枚《随笔》曰:"唐八司马辅顺宗,善政不可胜书,而史目为奸邪,昌黎《永贞行》亦诋诃之。独范文正作论深为护惜,必有所见。"

谭献曰:"《十七史商榷》于唐独表王叔文之忠,非过论也。予素不喜退之《永贞行》,可谓辩言乱政。"

程学恂曰:"直叙起,此诗史也。""视《顺宗实录》中所书,则刘、柳实与伾、文同党济恶矣。而公《赴江陵途中》诗云:'将疑断还否',此诗'匪亲岂其朋',皆多为原谅,不忍直斥之。盖作史者朝廷之公义,作诗者朋友之私情也。二者不可偏废。""公于二子,不惟不恨之,盖深惜之,惜其为小人所误也。然此难于明言,而情有不能自已,故托言之。蛇蛊毒物皆阴险之类,既惩于前,当戒于后,恳恳款款,敦厚之旨,友朋之谊,于斯极矣!""所叙蛮岭之俗,与《赴江陵途中》诗似相同而不同者,此中有寄托在也。"

作者简介

韩愈[3](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4]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5]

韩愈是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韩愈3岁丧父,后随兄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辗转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并关心政治,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长庆四年(824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韩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次年三月,葬于河阳。韩愈陵园(韩愈墓)位于河南省孟州市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临黄河,是一片丘陵地带。[6]

视频

历史那些事,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五)敢向皇帝说不

参考资料

  1. 《永贞行》 诗词文句网
  2. 【家风家训】韩愈力倡“腹有诗书”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发布时间;2018-07-15 11:00
  3. 《韩愈机简介》 古诗文网
  4. 韩愈为什么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快资讯,发布时间;2021-01-14 22:06
  5. 品读 韩愈·《师说》 腾讯视频;2015年09月10日
  6.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韩愈陵园”景区 本地二三事;2017-11-21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