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水稻套作规范化栽培新模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水稻套作规范化栽培新模式附子/水稻套作规范化栽培新模式,针对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的子根炮制品——附子严重的连作障碍导致的种植面积下降、产区土壤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病害频发等问题,研究形成的技术体系。通过该技术,创建能有效克服附子连作障碍为核心的新栽培模式及配套关键技术为目标,建立了附子/水稻[1]套作规范化栽培新模式关键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应用。将附子与水稻套作(两个作物共生30-40天)以实现年内水旱轮作,有效克服道地附子连作障碍问题。有效改善附子田土壤养分状况、缓解土壤酸化、降低产区附子重金属含量,提高了附子产量、品质及其稳定性。并有效提高附子抗逆能力、减少病害、提高附子产量与品质。

技术要点及参数

1.产地环境

选择前作是无公害栽培的水稻田,耕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中性或微酸性、灌排条件良好的土壤。

2.整地

前作水稻收获后(10月初)翻耕晒田,立冬前深旋土地,深度不小于20cm,然后将田块耙平整细。小雪前作厢,按沟心距93cm 拉直线,沿直线方向踩厢沟,沟宽20cm,沟深18cm。

3.基肥施用

不施化肥、鸡粪、羊粪、牛粪,施用符合NY525-2012标准的有机肥15000~25000kg/hm2。

4.选种及种子处理

选用产于青川、北川、平武、安州等海拔1000~1600m阳坡地的无病种根,品种以南瓜叶型最好。单个种根重量 7~25g。栽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20~30min。

5.栽种

11月中下旬栽种。每厢双行错窝栽培,行距24cm用专用打窝器打窝,窝距13~15cm,窝深14 cm,每窝栽1个,芽头向上,将沟内细土搂至厢面盖好耙平。用种量15.0万~18.0万个/hm2。

6.田间管理

耧厢、清沟:幼苗出土前(立春前后),将厢上的大土块扒入沟内,整细后培于厢面,并将沟底铲平。

补苗:待幼苗全部出土后,将弱株、病株、异常株带土拔除并烧毁,用石灰消毒后,用健壮预备苗带土补栽。

除草:2月下旬至收获期,不定期进行人工拔除杂草,不使用除草剂

追肥:追肥3次。2月下旬追施N含量20%左右,P2O5含量5%左右,K2O含量10%左右的复合肥300kg/hm2;4月上旬第一次修根时追施N含量15%左右,P2O5含量5%左右,K2O含量20%左右的复合肥300kg/hm2;5月上旬第二次修根时追施N含量10%左右,P2O5含量5%左右,K2O含量20%左右的复合肥300kg/hm2。

病害防治:农药施用应符合 DB51/337 的要求,主要病虫害包括霜霉病、叶斑病、软腐病、白绢病等。

灌溉排水:根据墒情进行灌溉,雨涝时及时排水

修根留绊:全生育期进行2次。

去顶摘芽:第 1 次修根 7 d 后打顶,此时全株留叶8~9片,打顶后出现腋芽应及时摘除。

7.附子采收

夏至前后采收。将植株整株挖起,切除地上部分茎叶,抖去泥沙,将附子与母根分开,去掉须根,按等级分装。

8.水稻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及育秧

水稻品种宜选用生育期150 d左右的优质中熟品种。4月上旬进行旱育秧适当控制施肥量,防止秧苗过壮。

(2)水稻移栽

5月中下旬,秧龄 45 d 左右进行移栽。按株距约 30 cm 单株栽植于附子厢边套作。

(3)田间管理

按当地水稻栽培田间管理普遍方法进行。

(4)收获

9月底,当全田谷粒 95%黄熟时及时收获。

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核心技术“附子/水稻套作规范化栽培新模式”于2014-2017年在江油5个乡镇进行应用,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6800亩。2014-2015年推广应用面积800亩;2015-2016年推广应用面积2000亩;2016-2017年推广应用面积3500亩;2017-2018年推广应用面积4000亩达江油市附子总种植面积的80%。根据附子/水稻套作模式连续种植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结果,附子平均产量776.4 kg/亩,比传统附子单作增产31.2%,附子外观品质显著提高,6种主要生物碱含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2014-2017年,技术推广累计增产附子2285.91吨,增加附子农产品[2]产值4571.82万元,累计加工获得的收益为5092.21万元。该技术获得2017年度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通过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公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