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比较神学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比较神学》,作者: [美]弗朗西斯·克鲁尼,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副标题: 跨越边界的深度学习,原作名: Comparative Theology: Deep Learning Across Religious Borders,译者: 聂建松 等,出版年: 2014-11,页数: 191,定价: 30.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比较经学丛书,ISBN: 9787802548107。

宗教文化出版社是国家宗教事务局所属的宗教专业性图书、音像出版机构,创办于1995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书范围是:国家宗教政策、宗教学理论、宗教文化和宗教历史方面的研究著作[1],以及宗教经典、教规、教义、解经、讲道、经像等方面的社科书籍[2]

目录

内容简介

《比较神学——跨越边界的深度学习》一书的作者弗朗西斯·克鲁尼以其亲身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以比较促对话、以对话促互鉴”的新视野,表明了基督教思想发展之中的一种新的可能性。它为宗教对话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方式——尊重彼此的独立性的同时,以对方的视野反观自身,从中得出有益于自身的思想。作者言辞恳切,思想深邃,充分体现了梵蒂冈二、欠会议叉寸于宗教对话的影响,实为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本书介绍了一种新的比较研究与宗教间对话的模式,即比较神学。这种模式基于作者自身的传统,由此而出发进入到另外一个传统之中,从那个传统反观自身,并再次回归到自身传统之中加以深化和发展。这种方法不要求消解自身的传统,而是通过对异传统的深度学习,来丰富和深化自身。此种方法不同于以往的比较研究,它不追求宏大的解释,也不希望从前提中获得预想的答案。此书对基督教圣母与印度教女神、基督教与印度教灵修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具体的比较,用实例来证明比较神学的特殊性和实用性,并对比较神学的未来进行了前瞻。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克鲁尼,哈佛大学教授及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宗教对话、比较申雪、印度教梵文和泰米尔文传统神学评注等,其所倡导的比较申雪推动宗教对话的方法在国际上独树一帜。作品有《超越比较:萨勒的圣法兰西斯和室利·吠檀多·提希伽对神的顺从之爱》、《真理、道路、生命:对室利·毗湿奴派神三圣颂的基督教评注》。2010年6月,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British Academy)成员。

目录

总序

致中国读者

献给我的那些学生

前言与致谢

第一部分 出发点

第一章 宗教多样性和比较神学

我们身边的多样性

我们内部的多样性

比较神学作为对21世纪宗教多样性的一种回应

比较神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

比较神学与学术的宗教研究

比较神学与跨宗教对话

比较神学和诸宗教神学(Theology of Religions)

基于自我经历的比较神学

本书的局限性

前瞻

第二章 过去的几代人:比较神学的一些前辈

比较神学与基督教跨宗教思考的悠久历史

在印度的西方耶稣会学者

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神学(1699至今)

对传教学术和旧有的比较神学的温和批判

时代的结束

第三章 当今的比较神学

大卫·特雷西

奇斯·沃德

南乐山

对雷蒙·潘尼卡的评述

詹姆斯·弗雷德里克

新方向

从理论(回)到实践

第二部分 比较地去做神学

第四章 从理论到实践

(比较)宗教阅读的实践

理智的阅读

作为一种宗教实践的注释

跨宗教的评注

为其他的阅读者以及他们的阅读方式留出空间

必要的精英选择

第五章 进入具体:对印度教的一种基督教研究

专注的重要性

这一特殊的比较神学的(自我)说明

绘制地图,标记领域:概论印度教

进入具体:弥漫差,吠檀多,室利·毗湿奴派

欣赏相似之处

作为一种实际和恰当的关注方式的神一位论印度教

作为印度学一门学科的神学

印度教和其他传统中的比较神学

我的比较神学,汲取自印度教神学

第六章 “学会观察”:比较的实践和神学视野的拓展

2003年,在美国天主教神学学会的全体报告

走近一位女神

提毗的美丽,提毗的愉悦

重新发现玛利亚

通过穆斯林的角度,看玛利亚和她的儿子耶稣

索琼纳·特鲁思的解放的上帝

众人在基督之中,但仍旧是自身

天职

“学会观察”之后

第三部分 比较的成果

第七章 比较之后的神学

比较神学以及更为宏大的神学工作

比较神学家的多重责任

比较神学里暗含的一些神学假设

具体的比较神学学习

神的形象与我们有福的命运

那罗延对于基督教徒的意义

与女神相遇

比较神学与虔信的强化

小范围内的神学

第八章 “为我们而在的

“为我们而在的神”:一篇文章

一段经文、一条线索

印度教徒对这段经文的理解

让经文变得生动

经文和更广的语境

关于“如何观看神”以及“神希望如何被观看”的一段题外话

关注个人第一身份:对依纳爵观点的思考和我本来的身份

依纳爵必须提及的内容

对于《灵性操练》中,关于想象力的集中与清空的几种现代观点

多重宗教归属,与人有关也与神有关

作为比较神学内容的“为我们而在的神”

第九章 比较的作者,比较的读者

转变的比较神学家

作为边缘人的比较神学家

比较神学家的新团体

读者的任务和机遇

超越本书

后记

· · · · · ·

参考文献

  1. 著作与论文的优势对比,新浪博客,2011-08-26
  2. 我社简介,宗教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