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段德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段德彰
国籍 中国
别名 原名段箕权
知名作品



段德彰[1](DuanDeZhang)(1913年-1999年),江西人,原名段箕权。段德彰1931年加入共青团。次年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2]。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以及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建国后,历任海军基地政委、海军政治部主任、海军舰队政委、海军顾问。是中共七大、九大、十大、十一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3]

简介

1913年3月24日,段德彰生于江西省雩都县(今于都县)东溪乡羊坑村[4]。193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入红军学校学习。历任乡苏维埃政府秘书,少共乡支部书记、区委宣传委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特科学校政治教员、连政治指导员,红一方面军教导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军大学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担任陇东西峰镇红军办事处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西峰县工委书记,陇东特委统战部部长,陇东地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热东地委书记,冀东党校组教科科长,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政治委员,海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东海舰队第二政治委员,南海舰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顾问。

1999年1月16日,段德彰将军因病在上海逝世。

荣誉

段德彰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个人称号。为此,1996年9月6日海军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向老红军战士段德彰学习的决定》。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9月,任中共西峰县工作委员会书记。

1938年7月至1940年4月,任中共庆环分区党委统战部部长。

1940年4月至1943年1月,任中共陇分特委统战部部长。

1940年9月起,任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临时参议会副议长。

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特委代理书记。

1943年夏至1945年10月,任陇东地委书记。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至10月,任中共陇东地委副书记。

1945年11月至1946年4月,任中共热河省热东地委书记兼热河军区热东军分区政治委员。

1946年4月至7月,任热东地委副书记。12月任冀东区第十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

1947年6月起,任中共冀东区第十四地委常务委员,冀东区第十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副专员、专员,兼任中共冀东党校组教科科长等职。

1948年5月至1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纵队党委常委。同年11月至1949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第四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党委常务委员。

先后参加辽沈、平津战役以及衡宝等战役。

1949年3月至4月,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五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党委常委。4月至9月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第四十六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党委常委。

新中国成立后

卢仁灿 、方强、袁也烈罗舜初赵启民、段德彰、肖劲光雷永通王宏坤顿星云周希汉张汉丞张学思 1949年10月至1950年10月,任第四十六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党委常委,第四十六军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0年2月起)。

1950年10月,调海军工作,同月至195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政治委员。

1952年7月至1957年2月,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

1952年9月至1954年3月、1954年5月至1956年1月任海军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56年1月至1964年1月,任海军党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海军党委常务委员(1956年6月起)。

1957年2月至1962年6月,任海军政治部主任。

1960年12月至1962年7月,任海军政治部党委副书记。

1962年8月至1968年12月,任东海舰队第二政治委员。

1963年12月起,任海军东海舰队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68年11月至1983年8月,任海军南海舰队政治委员。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顾问。

1985年8月,离休。

1999年1月16日,段德彰将军因病在上海逝世。

事迹

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大力发展老区经济

1950年,离家20年的段德彰带着革命胜利的喜悦,第一次回到了故乡于都县车溪乡。此后,在1984年,段德彰再次回到于都,看到解放了30多年家乡人民生活至今仍没有富裕起来,还有6个山村近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电还没有解决,段德彰寝食不安。他想,自己给乡亲们寄钱寄物,只能弥补少数人一时的衣食之缺,却消除不了贫困之根,要彻底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只有帮助他们大力发展老区经济。

于是,他当即给江西省委领导写信,请省委、省政府对老区的用电及经济发展给予帮助。不久,省有关部门拨出10万元专款,在这6个偏僻的山村架设了电线,解决了生产生活用电,给当地群众送去一片光明。1987年,段德彰考虑于都是产柑橘大县,办个专治柑橘病虫害的农药厂,对发展当地经济会有所帮助。于是,他主动牵线搭桥,为于都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在车溪乡办起了一个农药厂。

1993年,于都老家去信,说县里准备在长征第一渡的于都河长征渡口旧址修筑“长征大桥”,打通湘南、赣南、闽南要道,发展老区经济。这是造福于民的事,段德彰当即寄去了1000元。

支持设立教育奖励基金

1993年,侨居海外的段氏宗亲给段德彰写信,想集资设立一个“段氏教育奖励基金”,奖励和资助学习优异和家庭困难失学的段氏家族子弟。段德彰认为,设立教育奖励基金是好事,但仅仅面向段氏太狭窄,如果搞成面向全县的教育奖励基金,那对发展老区教育事业,培养老区建设人才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他立即给发出倡议的段氏宗亲寄去1000元,并写信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侨居海外的段氏宗亲采纳了段德彰的意见,很快筹集了10万港币,捐献给于都县人民政府,设立了“于都段氏教育奖励基金”,奖励全县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教学卓有成就的教师。段德彰被推荐为基金会名誉会长。该基金会促进了全县教学质量的提高。1995年全县高考录取人数突破400多人,“八五”期间全县向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输送人才4000多人。

参考资料

  1. 段德彰-少将,
  2. 段德彰1931年加入共青团。次年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 ,搜狐 - www.sohu.com/a...- 2017-11-17
  3.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搜狐 - www.sohu.com/a...- 2022-12-21
  4. 1913年3月24日,段德彰生于江西省雩都县(今于都县)东溪乡羊坑村 ,城市中国 - www.yudu.ccoo.cn/b...- 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