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陟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武陟县地处豫北怀川平原,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与郑州隔河相望,属焦作市,是焦作市的南大门,与省会郑州隔河相望。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C,年降水量575.1毫米,无霜期211天。武陟夏属冀州,春秋置怀县,秦易名武德。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武陟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黄河故宫——嘉应观、五代古塔妙乐寺塔、明清佛道合一建筑千佛阁、祈雨胜地青龙宫,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1]。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地理环境

武陟县属黄河中下游黄、沁河交汇地带,境内有沁河贯中。过(入)境河流有15条,主要排水河道有6条,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黄河流域包括沁南地区和黄沁河两滩区,主要过境河流有黄河、沁河、漭河、济河和二四区涝河。海河流域包括县东和沁北地区,主要河流有大沙河、蒋沟及一干排、二干排、共产主义渠首、大狮涝河。武陟境内地下水非常丰富,水位稳定,水质良好,适宜居民饮用和工业用水。

2009年经过半年的煤田勘探,发现武陟县煤田储量1亿吨。项目由河南省政府牵头,国土资源厅承担,省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负责作业任务。2009年4月25日开始测量,2009年11月已竣工。项目涉及武陟县龙源、圪垱店、谢旗营、嘉应观四个乡镇11个行政村,投资304万元。测量队共钻点2050个,发现储量1亿吨。

人口民族

武陟县是焦作市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之一。有回族、满族、壮族苗族黎族藏族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武陟县总人口的2%。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约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7%,主要居住在木城街道办事处王李村、圪垱店乡的杨庄和圪垱店村、嘉应观乡杨村、大封镇老达寨和乔庙乡前赵村。

武陟县总人口74万,其中:木城办事处5.79万人、龙源办事处5.97万人、龙泉办事处5.14万人、木栾办事处5.01万人、詹店镇40307人、西陶镇45921人、谢旗营镇62726人、大封镇70023人、、嘉应观乡52665人、乔庙乡43705人、圪垱店乡40473人、三阳乡38898人、小董乡41005人、大虹桥乡28050人、北郭乡36435人、阳城乡27601人。

交通运输

武陟区位交通独特。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区,位于郑州、焦作、新乡、洛阳、晋城五城市辐射中心地带,是南北物资文化交流、晋煤外运的咽喉要道。县城距郑州市区35公里,到郑州国际机场仅需40分钟。境内有两条铁路、三条高速和两条省道,分别是京广铁路、郑焦轻轨;长济高速、郑焦高速和武西高速;两条省道郑常公路、新洛公路在县城交汇。武陟站正式更名为焦作东站,并将升为一级站。郑晋、济东、郑云高速贯穿城区,郑常、新洛两条省道交汇于县城,有两座黄河浮桥与郑州相连,郑焦城际铁路、武西高速桃花峪黄河大桥。桃花峪黄河大桥竣工通车后,武陟到郑州的车程将缩短到15分钟。

京广铁路穿境而过,有武陟(焦作东站)、老田庵两个火车站,是黄河北岸重要的货物换装站。郑焦城际铁路武陟东站。城际公路四通八达,郑焦晋高速公路、济焦新高速公路和武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郑(州)常(平)、新(乡)洛(阳)两条省道在县城交汇。

经济产业

2004年,武陟县实现生产总值5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9.3%;第二产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40.6%;第三产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12.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亿元,一般预算支出3.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商品出口总额84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97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6.7元,人均消费性支出3840.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56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627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3.9亿元。武陟县完成外贸出口844万美元,同比增长60%,被确定为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

区内已形成食品、造纸、化工、酿造、机械、皮革、制药、电线电缆及工艺美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生产体系,主要土特产有“武陟油茶”、“武陟怀山药”等。土特产山药、地黄切片获国优精品奖。武陟县詹店镇(原何营乡)绿色无公害蔬菜形成一定市场,周边郑州、新乡等地来此贸易。

武陟县还是著名的粮食大县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水稻等质优产量高。不仅催生了全国著名的食品深加工企业—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蒙牛集团、多尔克司集团等。

武陟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211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12.6亿元,年均增长1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6.36亿元增加到11.9亿元,年均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49.7亿元增加到346.2亿元,年均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3.9亿元增加到98.3亿元,年均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265元增加到261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947元增加到14953元,年均分别增长9.6%和10.5%。

第一产业

武陟农业发达。属黄、沁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武陟县30万亩黄河滩区水丰地肥,林茂粮丰,以奶牛、肉鸡、生猪等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了50%。

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争取国家扶持资金1700万元,实施了1.33万公顷小麦良种推广、666.67公顷商品粮基地建设等项目,开工建设了引黄补源生态治理和老武嘉引黄供水工程。依托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完成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3346.67公顷,实现了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发展奶牛小区10个,奶牛存栏达3117头;建成千头牛场10个、规模养殖小区44个,年存栏肉牛2.5万头。

第二产业

斯美特公司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1年武陟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9.9亿元、利税2.3亿元,分别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56.4%、利税的57.5%。

武陟县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97家,江河纸业公司无碳复写纸产量居中国第二位,华康公司木糖年产量居中国第二位,长江制动器公司的制动器年产量居中国第二位,天津药业焦作公司水针剂年产量居中国第三位,斯美特公司的方便面年产量居中国第三位。

武陟县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企业达51家,主要产品有无碳复写纸、热敏纸、水印、玻璃卡纸、瓦楞原纸等,年生产能力80万吨。食品加工企业168家,其中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粮食年加工能力达110万吨,主要产品有小麦专用粉、方便食品、速冻食品;畜产品加工能力达12万吨;四大怀药加工能力达10万吨,远销东南亚、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武陟县装备制造企业110家。大指公司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生产的宽幅高速纸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用制动器产量达12万台;专用车辆年生产能力达5000辆,汽车零部件年产量达4万套,矿用机械年产量达700台。

武陟县医药化工类企业达42家,拥有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有水针剂、纯中药制剂、合成氨、木糖等。

第三产业

武陟县在老城区,建设东大街和南大街两条高档商业步行街,打造武陟县商贸中心;在木栾新区,以焦郑城际铁路车站为中心,高标准建设现代商务区,形成商贸副中心。在抓好香港世华集团汽车配件物流园和煤炭物流园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包装、仓储、运输为主体的现代物流项目;在詹店新区和武西高速之间,规划建设大型物流产业园,带动武陟县物流产业整合升级,尽快建成立足豫西北、辐射晋东南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社会

武陟投资环境优越。电力供应充裕,网电、自发电兼备,拥有2座110千伏变电站、13座35千伏变电站和3个自备发电厂;通讯快捷方便,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宽带、程控电话和移动数字通讯网络;城市功能完善,环境整洁亮丽,被评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

武陟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城市建设,建成城区游园4个,完成了3万吨水厂扩建。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继续加强,完成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5个,实施中药产业化重点项目7个,申请国家专利24项。武陟能源供应充足。网电、自发电兼备,拥有6座110千伏、2座220千伏变电站和3个自备发电厂。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日可供天然气10万立方米。黄河、沁河、南水北调工程带来了充沛的地表水资源,有效补充了地下水,储量达35亿立方米。

实施中小学收费“一费制”,减轻了学生经济负担。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3.34万平方米,新建、扩建校舍5.8万平方米。开展农村宅基地集中整治活动,土地收购储备和招标挂牌拍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土地收益1810万元。武陟县农民直接受益3018.4万元,农民负担比上年下降83%。

免费为12983名特困群众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群众达40.9万人,覆盖面达到70.3%。实施“温暖工程”,资助193个特困户重建新居。新增就业人员8831人,实现再就业4441人,安置“4050”人员1558人。

武陟县90%以上的村都建起了文化中心,300多个村子的农民都像大司马村民那样拥有自己的休闲娱乐场所。武陟县大封镇大司马村的村文化中心院内,老中青三代村民,或击打门球、或健身、或打篮球、或下棋、或观看戏曲录像。

2005年,武陟县乡镇一级财政为农村文化中心建设拨出的专项资金已达220万元。武陟县把2005年定为“文化中心建设年”,把文化中心建设作为惠民工程来抓,鼓励倡导文明单位、民营企业等以对口帮扶、村企共建的形式建设农村文化中心。武陟县电业局系省级文明单位,与大封镇西岩村结成共建对子后,不仅出资5000元帮其购买器材、设施,还为村里送去了3000多册图书,充实了村图书室。截止2005年,武陟县36个省、市级文明单位共出资15万元,帮助36个村建起了文化中心。

旅游景点

武陟历史悠久。境内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唐代古建筑妙乐寺塔,明清佛道合一的千佛阁,清雍正皇帝下谕建造的黄河第一龙王庙--嘉应观等名胜古迹。

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亲临嘉应观、渠首视察,并为“嘉应观”欣然题词。嘉应观、妙乐寺塔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妙乐寺塔,又名妙乐寺真身舍利塔,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西7.5公里处,建于后周显德二年。据碑载:佛祖舍利灵骨,建宝塔一十九所,妙乐寺塔其一也,序列第十五。妙乐寺塔高34.19米,塔二层以上南、东、西壁佛龛内置佛像,计17尊,两铁佛,其余为玉佛。2001年6月25日,妙乐寺塔作为五代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阁位于武陟县城内南大街北端,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青咸丰元年(1856年)重修。三檐歇山顶回廊式建筑,大额枋正面有雕花三组。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嘉应观,俗名庙宫,又称黄河龙王庙,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雍正皇帝为治理黄河水患,御祭龙王,特下诏书建造的行宫、庙观。始建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历时四载。嘉应观是集宫、庙、衙三位一体黄淮诸河龙王庙,建筑风格形似故宫,主要包括山门、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阁等,规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宫”之美誉。

吉祥寺位于武陟县北郭乡东草亭村,现存有大殿五间和东配殿三间,占地面积约5亩,有着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解放后,该村利用寺院旧址办起了村小学,1961年,黄果树作为稀有木物,被批准为武陟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吉祥寺被批准为武陟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永宏法师、德林法师、德政禅师应邀入住吉祥寺组建僧团和募集资金。

念定寺位于北郭乡清风岭上的索余会村,是清风岭三寺之一,另外两座寺院是东草亭村的焦作武陟县吉祥寺和高余会村的焦作武陟县崇宁寺,始建年代不详,有古碑记载明、清重修,保存明、清时期的石经幢和水陆画颇有文化研究价值,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政府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现有大殿一座,可用土地50亩。2013年春节,印施法师(担任住持)、释德政禅师担任书记应邀进驻本寺组建僧团和募集资金。

获得荣誉

武陟县先后被授予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全国对外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全国金融生态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商品粮基地县、省优质小麦种植示范基地县、平原绿化达标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卫生县城和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第八届“中华慈善奖”、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等荣誉称号。

著名人物

竹林七贤”中的向秀山涛,明代礼部尚书何塘,三代帝王之师李堂杰,清代名人毛昶熙等历史名人的故里都在武陟。

山涛(205-283年)字巨源,河内怀(今武陟西小虹村)人,西晋大臣,学者,“竹林七贤”之一。曾任吏部尚书,其推荐人才的“山公启事”被后人赞许。著有文集,已佚,今有辑本。

向秀(约227-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武陟西尚村)人,魏晋时期哲学家、文学家,擅长诗赋,“竹林七贤”之一。曾注释《庄子》。《思旧赋》颇有名,作品多散佚。

何塘成化十年(1474年),何瑭出生于武陟小何井,次年迁居何家营。字粹夫,号柏斋,又号虚舟,世称柏斋先生,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理学家,音乐家,数学家。何塘出身于官宦世家,官至南京右都御史。

李堂杰三代帝王之师。(1798-1865)字树南,号文园,又号强斋,谥号文清,河南河内人,清朝道光年间壬午科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读、太常寺少卿、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等职。

毛昶熙(1817-1882)河南怀庆府武陟县人。字旭初。道光进士。先后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授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兵部尚书。

刘阳光诗人,生于西仲许村,多部诗歌流传于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