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礄口區星火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武漢市礄口區星火小學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工作中,2004年我校確定了「讓師生享受教育的幸福」的辦學理念,2013年新的領導班子對學校辦學進行了梳理,整體建構了幸福教育文化。學校致力於辦學理念的物化,注重積澱學校文化,潛心構建「引領、啟示、服務」的管理模式、「體驗思辨」的幸福德育模式、「教也快樂,學也愉悅」的幸福課堂模式,着力打造「人人會下圍棋,個個知曉弈德」的學校圍棋特色。
學校占地約4387平方米,建築面積4546平方米,現有22個教學班,899名學生,55名教職工。
學校沿革
星火小學始建於1929年,創建之初名為漢口聖惠學校,是基督教會在長堤街建的一所學校。
1951年,新中國成立後,聖惠學校與一牆之隔的兼作學堂的寶善堂合併,並更名為新火路小學。由於聖惠與寶善堂兩址面積都很小,所以合併後的學校保持兩址。
年,新火路小學由人民政府接管,從此更名為星火小學,仍保留二址。學校第一任校長段芝芳在政府扶持下改造原善堂為教室。之後方漢榮校長繼任星火小學二任校長。
1995年隨漢正街地區的舊城改造,星火小學原二址拆遷。時任校長李正馥帶領全體教職工在大火路小學過渡兩年。
1997年星火小學新校在漢正街廣貨巷36號建成。第四任校長陳天感帶領全體師生遷入新址。現學校占地6.58畝,建築面積4546平方米,綠化面積990平方米。學校接受了督導評估,成為武漢市辦學水平先進學校。
2002年,張師平校長接任。2005年礄口區教育資源整合,原大火路小學(1998年藥幫巷小學合併到大火路小學)併入我校。2009年成為礄口區首批武漢市素質教育特色學校。
2013年,鄭鄒斌書記轉崗接任校長。2014年成為武漢市辦學條件標準化學校。
1956年1月至2015年12月,學校歷屆黨組織負責人為:王淑珍、張定一、賴學清、鄭鄒斌、汪靜。學校歷屆校長為:段芝芳、方漢榮、李正馥、陳天感、張師平、鄭鄒斌。
如今,學校已發展成為漢正地區辦學規模最大,社會效益最好的一所小學。
學校文化
辦學理念:教育播撒幸福,幸福滋養教育。
辦學目標:打造幸福教育的綠洲。長遠目標: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公平、優質的教育。近期目標:質量均衡、服務優質,在礄口區有良好聲譽的學校。持續目標:提供高品質教育與服務的幸福教育特色學校。
核心價值觀:師生共創教育的幸福。
學生幸福:心靈聰慧、夥伴關愛、學業進步、成長自信。
教師幸福:學生喜歡、家長滿意、同伴認可、學校需要。
辦學思路:用幸福文化精髓滋潤學校教育。確立共同理想,化幸福為信仰;打造幸福德育,使學生達於「至善」;探索幸福課堂,讓課堂成為嚮往;建設幸福育人隊伍,以幸福育幸福;建立「正向」管理機制:讓和諧成為「生態」。管理煥發幸福、課程承載幸福、課堂演繹幸福、教師播撒幸福、環境型說幸福。
教育目標
堅持「校以育人為本,師以敬業為樂,生以成才為志」的教育目標,構建民主、平等、團結、奮進的學習氛圍,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1],學生文明好學、活潑向上、全面發展,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以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行為習慣為目標,穩抓養成教育[2],整體提升學生的精神面貌,規範學生的言行舉止,凸顯德育特色。廣州天宏小學全體教職工正以嶄新的精神風貌,向着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方向做出不斷地探索和努力,我們將以自身的智慧與才華、愛心與創新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
參考文獻
- ↑ 素質教育是重點,備考重中之重有哪些?,搜狐,2021-02-07
- ↑ 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搜狐,201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