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德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德育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德育1.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1]

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詞語概念

詞目:德育 [2]

拼音:déyù

基本解釋

[moral education] 指針對學生群體的道德教育與培養

引證解釋

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

毛澤東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五:"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基本含義

1.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重要性

在應試教育的壓制下,家庭、學校教育幾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輕德育,以至於無數人感慨當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與才的孰重孰輕,坊間一度流傳着這樣幾句話: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如果追溯,早在北宋時期司馬光就曾給出了最為精闢的論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也。

從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更多的家長、教師忽略了德育的培養,使學生在身心即將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齡段,過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澀,甚至身陷囹圄。在自身承受着失足痛苦的同時,給家人、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由此可見,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壞,不僅關係到個體的未來成長,更是間接影響到整個民族素質的高低,乃至國家整體文明的優劣和續斷。

性質

德育是各個社會共有的教育現象,具有社會性,與人類社會共始終。德育隨着社會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具有歷史性。德育在階級和民族存在的社會具有階級性和民族性。在德育歷史發展過程中,其原理、原則和內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繼承性。 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政治觀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教育。可以說,我國德育是一種涵蓋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大德育"。然而,品德的發展,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政治覺悟的提高,各屬於不同層面的問題,其過程機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樣的手段、方法,通過一樣的途徑,遵循一樣的原則,來實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意義

德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和保證 德育是學生健康生長的條件和保證 德育是實現我國德育目標的基礎和保障 德育是培養具有道德發展性的人的條件和保證

目標

德育目標的概念

德育目標是通過德育活動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展上所要達到的總體規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或結果的質量標準。德育目標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它不僅決定了德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約着德育工作的基本過程。

德育依據

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及心理特徵

2.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傳統

4.時代與社會的發展需要

編輯本段原則

德育原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過程的規律性,是對德育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中小學的德育原則主要有:

其一,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並重。又稱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

其二,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 嚴格要求是指嚴格按照教育方針和德育任務,對學生進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關心學生的成長,尊重學生的人格,信任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展。

其三,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相結合。保證所有學生的發展同社會發展的總方向相一致,又要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其四,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並舉。通過集體來教育個人,又要通過個別教育來加強和影響學生集體。

其五,學校教育和社會影響相統一。既要重視學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又要重視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相互配合,協調一致。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