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武宣县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武宣县博物馆武宣县历史悠久,秦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中留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名武仙县,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武仙改称武宣,“仙城”别名由此而得。仙城武宣,其风光之秀美、历史人文之丰富,在武宣县博物馆可窥一隅。

现址始建于2009年,2013年进行修缮,目前该馆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

博物馆馆藏

博物馆馆藏文物1000多件,珍贵文物180多件,其中有10件是二级文物,100多件是三级文物。”武宣县博物馆副馆长王操年说,“有一半文物是从东乡、三里一带出土的。”馆内所藏文物不但有化石、石器陶器[1]、瓷器、钱币、铜鼓以及刁经明、陈步高等武宣历史名人的战盔、朝服等文物,还有近代民国时期的女士潮流手镯等,每一物件无不饱含历史信息。

武宣博物馆藏品西汉铜鼓

在三楼展示厅里的一面西汉铜鼓,是1988年在东乡镇石崖村出土。王操年告诉记者,当年一位村民在挖池塘时挖出了这面铜鼓,博物馆的人得知后赶去和村民沟通,顺利收购了铜鼓。“这是目前为止我们保存得比较完整的铜鼓。”

王操年介绍,这面铜鼓很有历史价值,是世界八大铜鼓类型之一,名为广西藤县蒙江冷水冲型铜鼓。它的特点是体形高大而轻薄,鼓面不出或略出沿,胸径略大于面径或相当于面径,腰上部内收成筒形,足部高,耳宽大或间半环小耳。面沿多铸大蛙四只,鼓腰上有羽型纹。出土地点多集中于广西郁江、邕江以北和黔江、浔江沿岸。“这面铜鼓是二级文物,可以说是我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不过,这面铜鼓并非武宣出土的唯一铜鼓。曾有渔民在黔江无意中捞出了江底的铜鼓,也有人在田埂边挖出了一面铜鼓,这两面鼓都比馆藏的铜鼓更大更好,但由于收购价格无法协商统一,导致征集失败。其中一面被收藏在柳州市博物馆内;另一面至今下落不明。“武宣境内出土的铜鼓本应由本地博物馆收藏、保护,然而却流落不见,我们痛心不已。”王操年感叹道。

百年文庙成国学教育基地

文物并非都能被收进博物馆,具有代表性的武宣文庙就是其中之一。

武宣文庙,又称黉宫,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等先贤的祠庙,也是武宣县最早兴学立教之地,所以又常称为孔庙[2]

据记载,武宣文庙建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至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4760平方米,是广西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也是自治区级重点文保单位。它具有南方建筑特色,以独特的建筑工艺,被誉为武宣的故宫。历经数百年,依旧香火旺盛,这是儒家文化仍然留藏在当地的最佳辅证。

2012年,武宣县投资1000多万元,启动文庙修缮工程,对礼门、义路、东西碑亭、乡贤祠、大成殿、祟圣祠、后门楼等进行修缮,并对儒学门、斋房、明伦堂、碑廊、水池、院门围墙、木作构件防虫防腐、庭院地面和院门等学宫重建。次年修缮工程竣工。

如今,文庙成了武宣县开展国学经典、乡贤教育的重要基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古庄园保存量是广西之最

古庄园是武宣县又一个绚烂的文物景观。“自治区民族文化馆的领导到武宣考察时曾说,武宣的古建筑文化全区有名,是全区保存数量最多、保存较好的地区。”王操年说,全县散落分布各乡镇的古庄园有50多个,包括刘炳宇庄园、黄肇熙庄园、郭松年庄园等,这些庄园都是历史名人的故居,或建于清朝,或建于民国,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底蕴,是乡贤文化涵育文明的内在动力和宝贵财富。有少部分庄园已经成为全区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图片

馆藏文物和馆外古迹将武宣三万多年的历史有机地串联起来,生动再现武宣的历史风貌。人们在欣赏每件文物的造型、纹饰或建筑构造、特色的同时,也感受着武宣丰富的文化内涵,领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视频

武宣县博物馆 相关视频

广西武宣文庙
两千年前西汉铜鼓首次亮相,鼓上青蛙传说是他的女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