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欸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欸乃》(汉语拼音:ǎi nǎi),是一首古琴曲,亦称渔歌、欸乃歌,为了与另外一首曲子《渔歌》区别而也称北渔歌。其琴谱最早见于明朝的《西麓堂琴统》,现存版本多达二十余,流传最广的是管平湖依《天闻阁琴谱》打谱[1],删减为八段的版本。此曲有时会以柳宗元的《渔翁》诗作琴歌,二者或有密切関系。欸乃为船夫号子,在曲中反复出现,而乐曲表达的也是船夫或纤夫劳动的场景及心情。

曲情

“欸乃”一词,自唐代诗人元结【乐府十二首·欸乃曲】始入诗。元诗云:“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后相继引用于诗词曲赋中。宋代朱熹《九曲棹歌》中的《五曲》诗中有:“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欸乃声中万古心。”清人赵翼的《阳湖晚归》有:“诗情澄水空无滓,心事闲云淡不飞。最喜渔歌声欸乃,扣舷一路送人归。”现代文学家茅盾在描写乌镇的枕河人家时有:“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听渔家之桨橹欸乃之声,成为文人生活之情趣。由此可见,琴曲《欸乃》乃是古人用音乐的形式表现这样一种隐逸山水、寄情自然的文人化情趣。

此曲为十八段,首段以吟唱性旋律为基调缓缓铺开[2],抚琴之势如同展开一张立轴的山水长卷般,既松且静,清风一推,荡开波浪层层婆娑细纹,如缓风习习,一派闲适悠然的气息。悠长婉转,节奏平稳,不躁不讷,不漾不坠,毫无簇拥堆积之感,似行舟平荡,青山相随,心境开阔无碍。在第四段中,古琴用散音奏出深沉有力的音调,旋律典雅持重;而当第八段再现时,则采用泛音弹奏,水声淋漓,鼓荡飘逸,显示出一种飘逸的意趣。行至中段,乐曲由一转位作以转折,继而情绪更为轻盈,如行舟顺畅,迎风而立,心情如水路迎舟,款款如歌。又有音色玲珑,似水花偶溅衣裾,剔透清凉,更添意趣;经过变化反复后,琴声愈加流畅自如、通达豁然,山水之秀,尽收视野,云水相融,情致愈浓。乐曲的尾声是一个C征调,空旷且余韵袅绕,告轻舟已远,言诸世事已了然,感慨万端,难以尽述。只是待要重寻来时踪影,早已杳无痕迹,空留青山碧水作追忆。

乐曲曲调流畅自然,琴韵悠长,意境深远,让人听后有种空灵的感觉。在乐曲中“欸乃”声以不同形式先后出现,巧妙地表达了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意境,歌颂了大自然秀丽的景色,也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寄情山水、高歌欸乃的心绪。欸乃无心,方显山之绿,真意难得,置身喧杂污浊外,天地之清幽尽现无遗。

视频

欸乃 相关视频

戴晓莲:《欸乃》
欸乃——龚一古琴演奏法

参考文献

  1. 管平湖:谈谈《欸乃》 ,搜狐,2019-09-20
  2. 【听琴】《欸乃》 吴景略 ,搜狐,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