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木树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梨木树邨(英语:Lei Muk Shue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于新界西荃湾区东北部上葵涌和宜合道389号,远离荃湾市中心。梨木树邨分为梨木树(一)邨、梨木树(二)邨以及梨木树邨,三条邨合共有19座楼宇,总人口约30,700人,按人口及单位数目计算是现时荃湾区最大公共屋邨若以单一屋邨计算的话,总人口约17,300人的石围角邨则多于梨木树三条屋邨当中的任何一条,成为荃湾区最大公共屋邨,也是荃湾新市镇第二大公共屋邨(仅次于葵涌邨)。除了属于梨木树(二)邨的第1至6座、榕树楼及柏树楼由房屋署直接管理外,其馀楼宇均由创毅物业服务顾问有限公司负责屋邨物业管理。
历史
- 第一代
首代梨木树邨共有14座大厦,分为两期:第一期为第7至14座,第二期则为第1至6座;所有单位皆有独立厨厕。
第7至14座在1970年11月21日开始陆续落成启用,属政府廉租屋,每座有4部升降机,每部升降机分别只停地下及中、高其中两层,第10座因只有七层高故不设升降机。
第1至6座1973年动工,并于1975年6月1日启用,第2、3及5座的升降机可直达大部份层数,第1座只有十层、第4座只有七层、而第6座只有九层及与第七座相连(而第6座是全港仅有与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厦相连的第七型大厦),故不设升降机(现在第1、4及6座现已加建升降机)。
介绍
在1973年,梨木树邨报案中心成立,并由当年荃湾乡事委员会主席陈浦芳开幕主持剪彩[1]。
- 第二代
由1979年第一季起,香港地铁(现港铁)荃湾线动工,部分位于荃湾市区内的乡村,如三栋屋村、木棉下村、西楼角村,以及山边木屋区需要清拆,把所得土地用以兴建铁路车厂[2]。所以香港房屋委员会在梨木树邨内空地,加建了三座楼宇,起初称为第15、16及17座,及后改称榕树楼、柏树楼及竹树楼,并于1980年2月12日落成入伙,以安置受影响居民,是为第二代。
及至1985年,葵青与荃湾划分成两个区,梨木树邨位处和宜合道以西,所以梨木树邨属于荃湾区议会,惟时至今日,很多机构及市民仍误以为梨木树邨是葵青区公屋。
- 重建
1980年代中期,揭发问题公屋的结构问题,梨木树邨第一期的七座楼宇,虽然不在26座问题公屋丑闻名单之中,但其中第七座及第十一座结构亦发现有问题,需要清空两层(12、13楼)安装钢架加固,以防倒塌。
直至1990年代中期,香港房屋委员会开始“整体重建计划”,而梨木树邨的重建工程亦于1995年6月展开,将7至第14座分期逐步拆卸,而新建的和谐式楼宇于1996年-2005年8月期间陆续入伙。
第一代旧楼在1995年6月起逐步清拆,其中最早清拆的第7及8座,原址重建成为松树楼及葵树楼,于1996年8月22日落成启用;而由于属第七型的第6座与第7座相连,而且没有独立升降机,此项重建计划亦包括为保留的第6座加装升降机塔。第13及14座原址亦于1996年9月开始重建,成为杨树楼、桃树楼及枫树楼三座楼宇,于1999年11月16日起入伙,接收受同邨第9座至第12座,以及青安、青欣及启乐临时房屋区清拆重建计划影响的居民,剩馀小部分单位分配予公屋轮候册人士。工程承办商均为新福港营造有限公司[3]。
而第9至12座原址,则于2000年3月31日永久封闭,次年清拆,及后于2002年1月1日重建为荣树楼、翠树楼、乐树楼、健树楼及康树楼五座楼宇(梨木树邨第三、四期),以及梨木树商场,由林陈简建筑师有限公司设计 、协兴建筑[4]和中国建筑国际承建,已于2005年3月10日落成入伙。
现时,首代旧楼只剩下第1至6座,位于邨中较高位置。
参考文献
- ↑ 旧日流动报案中心. 头条日报 (香港).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中文(繁体)).
- ↑ 许舒. 新界百年史. 林伟立.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6-06-30 [2019-01-02]. ISBN 988842003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3) (中文(繁体)).
- ↑ 土木工程及楼宇建设项目列表 第49页. 新福港. [2019-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0) (中文(繁体)).
- ↑ 梨木树邨重建三期 资料. 协兴建筑. [2019-05-25] (中文(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