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葵涌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葵涌邨
圖片來自xuite

葵涌邨英語:Kwai Chung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位於新界中葵涌大窩口以東及葵興以西,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是荃灣新市鎮以及葵青區最大型的公共屋邨。

說明

全邨於2008年4月完成重建後,共16座住宅樓宇,合計13,742個單位。據立法會文件所述,葵涌邨共居住約4萬人,如以單一屋邨計算,葵涌邨現為全港居住人口最多的公共屋邨而全港佔地面積最大、座數最多的公共屋邨,是位於離島區東涌逸東邨,共有25座大廈。

葵馥苑英語:Kwai Fuk Court)共有兩座新十字型樓宇,名為安葵閣及樂葵閣,位於葵涌大窩口道88號。原為居屋屋苑,後來因為政府決定停售居屋,於2004年售予政府並改為政府宿舍,由警務處宿舍組及消防處分別支配兩幢樓宇。

歷史

葵涌邨重建前屬舊長型大廈第三型徙置大廈),分為上邨(1-26座)和下邨(27-42座)。葵涌邨於1960年興建,1964-1965年入伙,屬荃灣區第三個房委會公共屋邨,亦是荃灣區第三個大型公共屋邨。重建前的葵涌邨分別有42座住宅大廈及4座工廠大廈,住宅大廈稱為葵涌徙置區,通稱「葵涌新區」或簡稱「新區」,全部均屬舊長型大廈第三型徙置大廈)七層高共用廁所的徙置大廈,葵涌邨部份徙置大廈全黑色的外牆在當時一直是屋邨的特點。該邨的徙置大廈在興建時沒有獨立廁所,居民需使用設在大廈中間或末端的公共廁所。其後一些樓宇加裝獨立廁所,中間的公共廁所拆去。

葵涌邨於1991年起分四個階段重建,新樓宇分別於1997年、2000年和2005年落成。重建工程由房屋署總建築師(採購)作總體設計,而其中部分期數更外判給幾間不同的大型私人建築師事務所作詳細設計,第3期由ARCA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第4期由馬梁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第5期及第7期則由巴馬丹拿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外牆顏色以米黃色作主調,搭配白色及墨綠色,與近年的私人住宅發展選色相近,因此外觀較其它屋邨更高級。雖然徙置區現已消失,但區內的居民仍以「新區」來稱呼葵涌邨,而途經的荃灣旺角線紅色小巴仍以「新區」來標示葵涌邨站。而位處大窩口道與禾塘咀街交界、第三期對出的第二期部份為公園、命名為葵涌新區公園

工廠大廈

而住於徙置區東北面的工廠大廈,當初稱為葵涌徙置工廠大廈,屬樓高七層的第二型徙置工廠大廈,1964年5月展開興建工程,1966年9月先啟用第三至四座,1973年4月第一至二座落成,提供256平方英尺的工廠單位。該工廠大廈在1973年前跟徙置區均由徙置事務處管理,後交由房委會管理。工廠大廈最終到於2002年被拆卸,受影響約700廠戶,每戶可獲約7.5萬至13.8萬港元的特惠津貼,另加現金津貼6,000港元,廠戶在該年1月底接到一年半的清拆通知,且獲凍結租金。

工廠大廈拆卸後原地納入葵涌邨並興建兩幢新住宅大廈——百葵樓和合葵樓,於2008年入伙,百葵樓和合葵樓也是房署首個試驗性採用全預製組件的項目,連結構性部份都採用預製組件。但由於成效不如理想,加上正值新和諧一型與非標準設計大廈的過渡期,上述技術未有被廣泛採用,直至2020年代初興建沙田錦駿苑及屯門和田邨為止。

葵涌邨居民權益關注組

葵涌邨居民權益關注組的街坊,可謂是葵涌邨的「開荒牛」,葵涌邨1960年開始興建,1964、1965年開始入伙。最初的街坊,都來至五湖四海,他們都因為各種的天災或清拆的原因而徙置到葵涌邨,自然形成了該地的地區生態。

關注組的關注事項包括成功爭取毗鄰葵涌邨的葵涌新區公園(原稱大窩口道公園)正名及爭取於來往葵涌邨與光輝圍的「百步梯」興建升降機。政府在2019年2月1日公佈工程已完成招標,將會開展斜道式升降機興建工程[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