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柑橘全果利用与绿色加工技术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柑橘全果利用与绿色加工技术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柑橘生产国,但我国柑橘加工率不及发达国家的1/10,尤其是占鲜果20%以上的等外果未得到充分利用,年损失超300亿元。

目录

一、技术名称

柑橘全果利用与绿色加工技术

二、技术概述

(一)研发背景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柑橘[1]生产国,但我国柑橘加工率不及发达国家的1/10,尤其是占鲜果20%以上的等外果未得到充分利用,年损失超300亿元。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①柑橘果肉全利用的囊胞加工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品质劣变严重,环境污染大。②高品质的精深加工产品缺乏,竞争力弱。③综合利用水平低,高品质的系列产品少,污染严重。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团队突破了囊胞高效分离、多菌种协同发酵、柑橘副产物中活性成分的高效绿色提取等难题,创立了以“全果利用”、“绿色加工”为鲜明特征的柑橘精深加工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柑橘精深加工技术体系。

(二)技术要点及参数

(1)研发了囊胞高效分离及输送技术,实现了囊衣囊胞分离、非均相流体体系输送及动态均匀混合等技术装备的突破。其中发酵-酶解耦合绿色脱除囊衣新技术,解决了排放废水中有机质含量高的问题,废水COD值降低了30-70%;创制的低破损率的柑橘囊胞粒自动分离设备,解决了囊胞粒完整率低、水耗大的问题。原料囊粒完整率由70%提高到90%,吨产品水耗降低30%-40%。

(2)创新了多菌种协同高效发酵果酒果醋技术,研发了多菌种双酶法两阶段控温发酵技术及混合菌种液态/固态发酵技术,创制了饮用柑橘果醋和调味柑橘果醋新产品。①首创了多菌种双酶法两阶段控温发酵生产柑橘果酒新技术,解决了柑橘果酒风味单一、品质差的难题。特征香气物质苯乙醇含量提高了2.5倍,苦味物质去除率达90%。②创建了混合菌种发酵生产高品质饮用柑橘果醋的技术体系,使酒精转化率由65%提高到80%。③创建了固态发酵生产高品质调味柑橘果醋技术,使总酸、黄酮、多酚、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液态静置发酵产品,解决了调味柑橘果醋风味不足的技术难题。

(3)创制了柑橘加工副产物中活性成分的高效绿色提取技术,开发了低酯果胶、纳塔、膳食纤维[2]、功能性黄酮及高倍浓缩精制柑橘精油产品生产技术。①建立了果胶酯化度可控的低酯果胶绿色生产技术体系,突破了分子量低的技术瓶颈,大幅减少了酸碱排放。②开发了柑橘细菌纤维素和膳食纤维超微粉,解决了细菌纤维素产率低的难题,产率达11 g/L。③突破了工业化生产高倍天然浓缩精制柑橘精油的技术难题,浓缩倍数由5倍提高到11.3倍。

(三)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20年“柑橘全果利用与绿色加工技术” 被遴选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该技术自2010你那以来在湖北、浙江、安徽、海南、广东等省市多地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成效。如在宜昌海通食品有限公司应用柑橘囊胞生产新工艺和新装备技术生产柑橘囊胞,近三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4394万元,利税7645万元。浙江金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应用高压水震动分散囊胞粒技术生产柑橘囊胞,近三年新增销售额7400万元,新增利润736万元。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用柑橘发酵制备果醋及风味调味品,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205395万元,新增利润16720万元。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应用柑橘果酒、果醋及皮渣综合利用技术,近三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1250万元,利税5294万元。

项目技术推广应用后,已开发柑橘类(桔子、橙子、柚子)囊胞粒、柑橘果酒、饮用柑橘果醋、调味柑橘果醋、低酯果胶、浓缩精制柑橘精油、柑橘类香精香料、柑橘膳食纤维微粉、细菌纤维素、橙皮苷、柑橘风味调味品等系列产品20余个,产品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并上市销售,市场反应良好。项目产品已远销欧盟、日本、韩国、中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部分产品逐渐替代进口产品,得到国内市场认可

和常规技术相比,应用该技术,杀菌后的囊胞粒完整率由不足50%提高到75%,酒精转化率由65%提高到80%,生产的柑橘果胶分子量范围从1×105到4×105,且酯化度可控。工业化生产高倍天然浓缩精制柑橘精油的浓缩倍数由5倍提高到11.3倍。同时柑橘的综合高效转化利用,提高了产业的整体效益,促进了山区的脱贫致富和精准扶贫,项目主导的绿色加工技术有效降低了生产用水量、用电量、减少了含酸碱及有机溶剂等废水排放量,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三、适宜区域

我国柑橘主产区

四、注意事项

技术应用在柑橘主产区,并最好能够保证每年十个月供果,或有其他农产品资源可供加工利用,从而保证周年生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