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爽文事件」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12 categories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7 次修訂)
行 1: 行 1:
{{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
 
|image=[[File:Attack on the mountain Xiaobantian.jpg|270px|]]
 
|caption=平定台灣戰役之一——攻剿小半天山
 
|conflict=林爽文事件
 
|date=1787年(乾隆52年)
 
|place=[[清治台灣]]
 
|result=[[清朝]]獲勝,[[林爽文]]被[[凌遲]]處死。
 
|combatant1={{flagicon|QING}}[[大清帝國]]
 
|combatant2=[[順天 (林爽文)|林氏順天政權]]
 
|commander1={{flagicon|QING}}[[恆瑞]]<br />{{flagicon|QING}}[[黃仕簡]]<br />{{flagicon|QING}}[[任承恩]]<br />{{flagicon|QING}}[[福康安]]<br />
 
|commander2=[[林爽文]]<br />[[莊大田]]
 
}}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行 16: 行 5:
 
! colspan="2" align="center" | '''林爽文事件'''
 
! colspan="2" align="center" | '''林爽文事件'''
 
|-
 
|-
| colspan="2" align="center"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1/Attack_on_the_mountain_Xiaobantian.jpg/320px-Attack_on_the_mountain_Xiaobantian.jpg" width="250" ><br>平定台灣戰役之一——攻剿小半天山<br>[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1/Attack_on_the_mountain_Xiaobantian.jpg/320px-Attack_on_the_mountain_Xiaobantian.jp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 colspan="2" align="center" |  
 +
[[File:Attack on the mountain Xiaobantian.jpg|250px|居中|林爽文事件]]<br>平定台灣戰役之一——攻剿小半天山
 
|-
 
|-
 
| colspan="2" | '''日期''' 1787年(乾隆52年)
 
| colspan="2" | '''日期''' 1787年(乾隆52年)
行 26: 行 16:
 
! colspan="2" align="center" | '''參戰方'''
 
! colspan="2" align="center" | '''參戰方'''
 
|-
 
|-
| align="center"|[[大清帝國]]
+
| [[大清帝國]]
| align="center"|[[林氏順天政權]]
+
| [[林氏順天政權]]
 
|-
 
|-
 
! colspan="2" align="center" | '''指揮官和領導者'''
 
! colspan="2" align="center" | '''指揮官和領導者'''
 
|-
 
|-
 +
| [[恆瑞]]
 +
| [[林爽文]]
 +
|-
 +
| [[黃仕簡]]
 +
| [[莊大田]]
 +
|-
 +
| [[任承恩]]
 
|
 
|
恆瑞<br>
+
|-
清朝黃仕簡<br>
+
| [[ 福康安]]
清朝任承恩<br>
 
清朝 福康安<br>
 
 
|
 
|
林爽文<br>
 
莊大田<br>
 
 
|-
 
|-
 
|}
 
|}
行 73: 行 66:
  
 
== 乾隆平定臺灣得勝圖 ==
 
== 乾隆平定臺灣得勝圖 ==
<gallery>
+
{|class="wikitable"
File:Attack on Douliumen (Zhuluo).jpg| 大剿諸賊開通諸羅並進攻斗六門。
+
|-
File:Battle at Dabulin.jpg|大埔林之戰。
+
|align="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d/Attack_on_Douliumen_%28Zhuluo%29.jpg/320px-Attack_on_Douliumen_%28Zhuluo%29.jpg" width="130" ><br> 大剿諸賊開通諸羅並進攻斗六門。<br>
File:Conquer of Douliumen (Zhuluo).jpg|攻克斗六門。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d/Attack_on_Douliumen_%28Zhuluo%29.jpg/320px-Attack_on_Douliumen_%28Zhuluo%29.jp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File:Conquer of Dali.jpg|攻克大里杙賊巢。
+
|align="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8/Battle_at_Dabulin.jpg/320px-Battle_at_Dabulin.jpg" width="130" ><br> 大埔林之戰。<br>
File:Battle at Jijipu.jpg|集集埔之戰。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8/Battle_at_Dabulin.jpg/320px-Battle_at_Dabulin.jp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File:Capture of the rebel chief Lin Shuangwen.jpg|生擒逆首林爽文。
+
|align="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d/Conquer_of_Douliumen_%28Zhuluo%29.jpg/320px-Conquer_of_Douliumen_%28Zhuluo%29.jpg" width="130" ><br> 攻克斗六門。<br>
File:Battle at Dawujing.jpg|大武壟之戰。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d/Conquer_of_Douliumen_%28Zhuluo%29.jpg/320px-Conquer_of_Douliumen_%28Zhuluo%29.jp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File:Battle at Kuzhai.jpg|枋寮之戰。
+
|align="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2/Conquer_of_Dali.jpg/320px-Conquer_of_Dali.jpg" width="130" ><br> 攻克大里杙賊巢。<br>
File:Capture of Zhuang Datian.jpg|生擒逆首莊大田。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2/Conquer_of_Dali.jpg/320px-Conquer_of_Dali.jp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gallery>
+
|align="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6/Battle_at_Jijipu.jpg/320px-Battle_at_Jijipu.jpg" width="130" ><br> 集集埔之戰。<br>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6/Battle_at_Jijipu.jpg/320px-Battle_at_Jijipu.jp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
 +
|align="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7/Capture_of_the_rebel_chief_Lin_Shuangwen.jpg/320px-Capture_of_the_rebel_chief_Lin_Shuangwen.jpg" width="130" ><br> 生擒逆首林爽文。<br>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7/Capture_of_the_rebel_chief_Lin_Shuangwen.jpg/320px-Capture_of_the_rebel_chief_Lin_Shuangwen.jp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align="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0/Battle_at_Dawujing.jpg/320px-Battle_at_Dawujing.jpg" width="130" ><br> 大武壟之戰。<br>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0/Battle_at_Dawujing.jpg/320px-Battle_at_Dawujing.jp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align="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4/Battle_at_Kuzhai.jpg/320px-Battle_at_Kuzhai.jpg" width="130" ><br> 枋寮之戰。<br>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4/Battle_at_Kuzhai.jpg/320px-Battle_at_Kuzhai.jp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align="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f/Capture_of_Zhuang_Datian.jpg/320px-Capture_of_Zhuang_Datian.jpg" width="130" ><br> 生擒逆首莊大田。<br>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f/Capture_of_Zhuang_Datian.jpg/320px-Capture_of_Zhuang_Datian.jp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
 +
|}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 引用 ===
 
=== 引用 ===
行 111: 行 115:
  
 
{{-}}
 
{{-}}
{{台灣戰爭史}}
 
{{台灣歷史文化與政權}}
 
{{十全武功}}
 
{{清朝歷史事件}}
 
{{臺灣清治時期歷史事件}}
 
  
[[Category:台灣清治時期民變事件]]
+
 
[[Category: 十全武功]]
+
[[Category:歷史 事件]]
[[Category:新竹市 歷史]]
 
[[Category:苗栗縣歷史]]
 
[[Category:彰化縣歷史]]
 
[[Category:南投縣歷史]]
 
[[Category:台中市歷史]]
 
[[Category:新竹縣歷史]]
 
[[Category:嘉義市歷史]]
 
[[Category:1787年中國]]
 
[[Category:清朝民變]]
 
[[Category:1780年代台灣]]
 
[[Category:1787年衝突]]
 

於 2020年5月16日 (六) 08:14 的最新修訂

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事件

平定台灣戰役之一——攻剿小半天山
日期 1787年(乾隆52年)
地點 清治台灣
結果 清朝獲勝,林爽文凌遲處死。
參戰方
大清帝國 林氏順天政權
指揮官和領導者
恆瑞 林爽文
黃仕簡 莊大田
任承恩
福康安

林爽文事件清朝時期台灣的三大民變之一,由天地會領袖林爽文發動的一場抗清行動。

作戰經過

抗清初期

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1月16日,因臺灣府知府取締天地會,逮捕天地會領袖林爽文之叔伯,林爽文遂率軍劫獄反抗,號稱50萬眾響應,2日後(1月18日)攻下彰化市,殺臺灣知府孫景燧、理番同知、北路協副協等人,進駐彰化縣。1月20日,北路的王作、李同等人率眾響應爽文,向北攻下竹塹(今新竹市),殺淡水同知程峻。隨後,林爽文建號「順天」,往南攻打諸羅縣等地,福建陸路提督署力守,諸羅縣知縣與已卸任的皆被殺。鳳山縣天地會領袖莊大田亦集眾起兵響應,發生篤嘉莊之戰,至2月全台除南部臺灣府、諸羅,中部海港鹿港鎮外均陷落。

其後,桃竹苗等地的客家居民紛紛以鄉勇形式組織,配合清軍圍攻、抵抗林爽文軍隊以保衛自己的財產。在新竹地區,則有陳紫雲領導下,轉戰新竹市和苗栗市等地。

閩浙總督聞變,急派福州將軍恆瑞、福建水師提督和福建陸路提督率清軍4000人征台,先後收回諸羅縣城、鳳山縣舊城,不久即於4月23日再被莊大田攻佔,雙方形成拉鋸戰。調並浙江、廣東清軍一萬多人親自渡台,隨後又增加七千人,雙方對峙在台灣府城。

抗清後期

後來清廷又派陝甘總督大學士福康安參贊大臣海蘭察共率綠營八千人於12月10日(陰曆11月2日)自泉州人控制的鹿港登臺,上岸後再招團練六千,總兵力一萬四千,與林爽文三萬兵力對峙,雙方戰於八卦山。福康安先後收彰化諸羅。爽文敗走集集水沙連(今南投縣魚池鄉)等地。1788年2月10日,福康安令人說服當地居民於老衢崎頂(今苗栗縣崎頂一帶)生擒林爽文。之後爽文被凌遲處死,連坐家眷,女性發配邊疆為奴,十五歲以下男童被押至北京閹割宦官[1]

莊大田由於與泉州籍首領莊錫舍有嫌隙,兵敗逃亡時行蹤為清軍所知,被烏什哈達率領的水師抓獲時,已身受重傷,在臺灣處死,函北京。

此事清廷僅派軍不足4萬,費時一年四個月平定。運用族群關係,藉助閩、粵間之矛盾,並結好原住民圍堵林爽文部眾,終殲滅之[2]。清乾隆52年(西元1787年)乾隆皇帝為了「嘉」獎諸羅縣義民「義」舉,而將諸羅改名「嘉義」。

後續

1788年9月乾隆七十八歲大壽,乾隆接受福康安安排各社有功頭目進京朝見,並論功行賞。當時進京名單包含四大總社烏鰲總社、阿里山總社、大武壠總社及傀儡山總社等共30名原住民大小頭目。而該次朝覲事蹟亦由皇帝諭令補畫入1761年由傅恆主持完成之《皇清職貢圖》中[2]

影響

  • 天地會早先領導、發號司令中樞在台灣;歷經林爽文事件以後,天地會領導權由台灣轉移至中國大陸
  • 天地會在中國大陸隨著時代的演變形成兩大幫會組織,陸路以洪門為主,據山為寨;又有一些天地會分子加入了另外一個信奉羅教清幫,幫中多漕運工人,沿江設舵。

乾隆平定臺灣得勝圖


大剿諸賊開通諸羅並進攻斗六門。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大埔林之戰。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攻克斗六門。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攻克大里杙賊巢。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集集埔之戰。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生擒逆首林爽文。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大武壟之戰。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枋寮之戰。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生擒逆首莊大田。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參考文獻

引用

  1. 林育德. 一個臺灣太監之死:清代男童集體閹割事件簿. 
  2. 2.0 2.1 重探「卑南王」在花東歷史中的角色:從乾隆皇帝與「卑南王」的邂逅談起

來源

書籍

參見